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关键词】教师;高效课堂;关键作用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活动。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怎样做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达到想学、乐学的目的。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可以联系生活、利用直观教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成功的课会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极高,不觉得累,在不知不觉中就下课了,部分学生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记得有一次下课后学生说:“老师这节课这么快就上完了。”所以教师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其次教师上课时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也会有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来上课。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便会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过多、过难的作业,机械、被动的练习是造成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的主要原因。在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做出承诺:尽量不布置作业或少布置作业;决不拖课、占课;课堂上只要精神饱满,不必坐得端端正正,当堂内容当堂解决。我这样说,也这样做,一个阶段以后,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很喜欢上生物课。其次,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孩子的做法,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失去宽容的基础。而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想,这样教师就会多一份理解与宽容。教师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
四、改变教学思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例如,在《临时装片的制作》一节实验课中,我让学生阅读完教材后,自己设计,提出疑问,小组合作完成,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解决。这样,整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才能真正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当学生乐学,学习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时,学生就学得轻松了,教师也就能够教得轻松,这种教学就是一种高效的教学。
五、教师间要相互协作,相互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我校开展的同科教师相互听评课活动,提供了教师间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土壤。我们生物组是这样做的,每个教师精心准备一节课,全组教师去听,听完这节课后,在教研活动中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由这位教师把上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换个班级再去上这节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平时遇到教学上的疑难问题,全组教师相互研讨,相互学习,及时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总之,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它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课堂不应该只是教给孩子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充满色彩、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知识的王国,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构建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把教师的爱融入每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堂中,才能为祖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
[2]《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3]《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4]《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
(作者单位:山东省泗水县龙城初级中学)
【关键词】教师;高效课堂;关键作用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活动。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怎样做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达到想学、乐学的目的。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可以联系生活、利用直观教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成功的课会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极高,不觉得累,在不知不觉中就下课了,部分学生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记得有一次下课后学生说:“老师这节课这么快就上完了。”所以教师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其次教师上课时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也会有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来上课。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便会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过多、过难的作业,机械、被动的练习是造成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的主要原因。在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做出承诺:尽量不布置作业或少布置作业;决不拖课、占课;课堂上只要精神饱满,不必坐得端端正正,当堂内容当堂解决。我这样说,也这样做,一个阶段以后,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很喜欢上生物课。其次,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孩子的做法,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失去宽容的基础。而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想,这样教师就会多一份理解与宽容。教师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
四、改变教学思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例如,在《临时装片的制作》一节实验课中,我让学生阅读完教材后,自己设计,提出疑问,小组合作完成,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解决。这样,整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才能真正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当学生乐学,学习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时,学生就学得轻松了,教师也就能够教得轻松,这种教学就是一种高效的教学。
五、教师间要相互协作,相互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我校开展的同科教师相互听评课活动,提供了教师间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土壤。我们生物组是这样做的,每个教师精心准备一节课,全组教师去听,听完这节课后,在教研活动中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由这位教师把上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换个班级再去上这节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平时遇到教学上的疑难问题,全组教师相互研讨,相互学习,及时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总之,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它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课堂不应该只是教给孩子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充满色彩、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知识的王国,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构建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把教师的爱融入每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堂中,才能为祖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
[2]《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3]《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4]《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
(作者单位:山东省泗水县龙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