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分析在高考作文中的创见性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41507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按照因果关系给我们提示的规律进行活动。如“西瓜吃下去能解渴”、“石头掉下来会砸破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等。教育科学研究也正在为我们寻找更多的这类因果关系,从而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自由而有规律。“当我们说一个物象和另一个物象相联系时,我们的意思只是说,它们在我们的思想中得到了一种联系。”长期以来,探索和检验因果关系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中学写作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运用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思维、角度的过程。如果说结论是“果”,那么,论证结论的过程就是“因”。正是两者之间这种有机的因果联系,才使我们的分析具有推理的逻辑力量,同时也使分析具有独特的视角,独到的思维,从而使文章的分析带有创见性,使学生的真知灼见得到充分表现。
  2001年关于“诚信”的高考作文,只要你打开《语文月刊》(2001/9),你就会惊喜地发现,那些满分的高考作文无不渗透着因果关系分析的思维。如北京考生《难舍诚信》一文,阅卷者的点评非常精彩,但忽略了作者最光彩的一点,那就是运用因果关系分析的思维去构建作文。为什么“难舍诚信”?诚信对人对国家对社会有何功效?作者在描述性举例中贯穿着因果思维,“情与理”得到较佳的表现。我们可以引原文“二、三”两段来看看因果关系分析的光芒:
  “其实‘诚信’比金钱、名誉更为古老。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正是本着诚信,靠着团结,围捕了一头头巨兽,获得了一次次生机,这种在生与死之间建立起来的信赖关系,正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的基础……”
  “信陵君正因诚信,得到侯生与朱亥,抗秦救赵,名扬四海。刘皇叔正因诚信,打动了诸葛孔明,三分天下,成就霸业。而梁山上,那些英雄好汉,一诺千金,为诚信两肋插刀的豪情,更被写进才子名著,感动着千百万读书人。……诚信不光是对人的,对誓言与信仰的诚信更值得我们尊重。当我们徘徊在真理前方时,正是因为对信仰的诚信,引导我们走向辉煌,这样的诚信不仅仅是背囊,更是拐杖,助我们在荆棘丛中无畏前行。”
  又如江苏考生《若为人生路,诚信不可抛》一文,文章紧扣作文材料,阐述了为什么“诚信不可抛”的道理。文章中间五段首句为:“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选择诚信,……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朴实、最没有矫饰、最不花哨的诚信!”文章运用因果关系编织成一篇散文式说理文,意蕴隽永,感情亲切。再如广东考生《把握诚信》一文,也无不体现由因果思维而散发出的浓浓创意。
  02年关于“心灵的选择”作文,浙江考生的一组优秀作文令人眼睛一亮,如《让选择呈现心灵的珍宝》一文,确是考场作文的精品,其实这位考生已领悟了上一年《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一文的精髓,整篇文章的构思,中间四段开头为:因为友情,心灵选择互助;因为骄傲,心灵选择自尊;因为个性的独立,我们心灵选择自主;心灵的选择往往拌和着割舍的无奈。也许因为你选择了诚信,而舍弃了既得的利益,也许因为你选择了道德,而舍弃了金灿灿的奖杯,也许因为你选择了规则,而舍弃了第一的宝座……文章挥洒自如,视野开阔,见解深刻,无不闪耀着因果关系分析的智慧。又如《他们都选择了明月》、《无悔的选择》与《摆正心灵的天平》等,都选择了典型的事例来反映自己的知识,以因果关系分析来表现自己的见识,描述并阐释出为什么“他们都选择了明月”,为什么是“无悔的选择”,为什么要“摆正心灵的天平”,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广度与深度并存,文学和哲学互现。
  03年高考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此题虽然难做,但佳作不少。如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一文,考生显然是受到02年浙江考生的范文《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与《摆正心灵的天平》的启发,运用因果关系分析的思维构建作文,使作文写得既辩证又有深度。文中列举刘秀、宋太祖、斯大林等之所以能不为“情感左右”是因为他们“不让亲疏的尺度混淆理智的评判”,为什么他们能“做出生死抉择摆正认识的天平”,因为他们能“理智直面亲情友情,直面正义道德,因为智者用“用冰冷的理智扼住火热的情网,用客观的目光审视心灵的取向。”
  像这类因果关系分析,不仅仅在议论类作文中大放光彩,就是在记叙类作文中也能大显身手。如湖北考生《宝钗鸣冤》一文,大胆打破“褒黛贬钗”的思维定势。同样是宝玉的表亲,为什么人们偏爱“妹妹”而非议“姐姐”;同样是大好姻缘,为什么人们单被“木石前盟”所感动,而对“金玉良缘”无动于衷呢?同样是为宝玉挨打流泪,为什么“妹妹”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而对“姐姐”的真情流露却视而不见呢?“人们之所以对我有许多偏见,是因为他们都带着喜欢林妹妹而讨厌我的心情来看我……其实,就连林妹妹也能用公正的眼光看我,后悔以前误会了我,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呢?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
  再如安徽考生的《谁偷了玉坠?》一文,作者对原文进行再创造,很恰切地表现了“感情的亲疏影响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主题,很有创意,全文无不闪耀着因果关系分析的光芒。宝玉的玉坠就认定是他的乳母拿了,因为“他这个乳母仗着自己奶过宝玉便眼往天上瞧,根本不顾宝玉房里丫头们的感受,来到宝玉房内见到什么喜欢就拿什么,那日还将宝玉特意留给袭人的奶茶吃了。宝玉恨这个乳母,早就想赶她走,可多次被袭人劝住。”其实乳母没有“拿”,宝玉的玉坠夹在他梳妆镜后的缝里。这种对事物认知的错误,原因来自于感情的亲疏,因为宝玉有一种偏见:“女人怎么一经嫁了人,沾了男人的气息就变的如此浊臭……”
  还有如浙江考生《挥刀斩索,搭桥渡人》,这篇佳作运用因果关系分析来诠释感情的亲疏与认知正误的关系:他们为什么要“挥刀斩索,搭桥渡人”呢?因为在挥刀之际、搭桥之时“我”已经跳出了感情的羁绊,选择了大义凛然和宽容正直,作者将这一因果关系形象化、哲理化,从而使文章立意深刻,见解独到。还有如《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雾中的战场》、《丁香·母亲·我和家》等一批佳作,也都浸透着因果关系分析的智慧。
  2006年浙江卷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话题属于思辨争议类话题,实际上是要求考生就休息与工作、懈怠与奋斗等要素间的关系展开阐释,无论你选写哪一个侧面为立论点,若要拓展作文的深度就还须进行自我追问。比如写“生无所息”,就要追问一下:“为什么要‘生无所息’”,回答可以是“因为‘生无所息’目的是追求人生中的快乐和幸福”等等,进而论述工作着就是幸福着,追求着就是幸福着……如浙江考生的《永不停息的河流》一文,我们可以引原文“二、三”两段内容来看看因果关系分析的妙用:
  “生命是如此短暂,在与死神的对弈中,每个人面前的都是一局死棋,一切的努力都不过是争取了一点时间。凡是伟大睿智的人,均已看透了生命中这一无可避免的悲剧。他们时刻感受到末日在逼近,因而始终不愿停下奋斗的脚步,只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子曰:生无所息。正是因为他眼看着生命的血液一滴一滴从那个神圣的沙漏中流下来,那么可怕地变成虚无,所以他没有办法让自己停止奋斗。……
  所以我们看到,巴尔扎克的咖啡杯永远是满的,鲁迅的台灯永远是亮的,仲尼的笔不曾停下,达·芬奇的颜料从不变干。有人说,他们是在折磨自己,但他们总的一员用对一则希腊故事的新解告诉了我们:西绪弗斯触怒了宙斯,被罚永远推着那块巨石,这痛苦无休无止,劳作不但艰辛,而且没有终点,说是绝望的处境也不为过。但在我看来,西绪弗斯是快乐的,因为他的生命至少找到了一个支点,他了解自己明天早上醒来到底要干什么,如同一个封闭的湖有了一个出口,水流就总在欢乐地歌唱。……”
  同样,在《浮萍·藤》一文里也有精辟的因果论证:
  “浮萍成了暴风雨的牺牲者,因为它的“生有所息”,因为它日复一日的庸懒与闲适,因为它没有束缚的优雅姿态!而小藤成了风暴的幸存者,因为它的“生无所息”,因为它夜以继日的不懈攀援,因为它心中的信念和执著。
  也许正是这样,生无所息,才能让生命更加充实,才能更加坚毅地锻炼自己的品质,才能用更坚强的翅膀迎接风雨的洗礼,才能用更顽强的姿态到达生命的高度。”
  作者正是运用因果分析,使得寓言式的故事背后渗透着深刻的思想本质:因为生无所息,才使生命更加充实,才更加坚毅地锻炼自己的品质,才用更坚强的翅膀迎接风雨的洗礼,用更顽强的姿态到达生命的高度。以“萍”与“藤”写人生,因果分析的成功运用使的文章含蓄而又深刻。
  叶圣陶曾说:“无论什么主张,决不能没有理由地建立起来。譬如你主张常常运动可以增进健康,必然由于你懂得了运动和健康的关系。”(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运用因果关系分析确实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围绕话题作各种推想,从而有效地发挥自己的真知灼见。但并非用了因果关系分析,就都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因果关系分析是一种内在的思维方式,其中的“因”是在一定环境中由诸种原因要素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结的一个整体系统,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我们在分析时,若只是在现象层面上将构成结果的某一要素或原因看成是形成结果的唯一因素,不加以展开,不多问几个“为什么”,那就容易导致看问题片面或肤浅,分析比较平面化和单向化,缺少深度和广度,更谈不上创见了。
  
  庞君芳,教师,现居浙江温岭。
其他文献
阳光把露珠点亮,茂密的森林绣成巨大的绿色花朵,盛开在梦延之陆。  青苔星星点点地铺在软泥上,不知名的小花簇拥着大树,密林深处,一抹白影轻快地穿梭着。  由远至近传来一阵嘈杂,湿润的泥土上踩过一串凌乱的脚印。“抓住他,别让他跑了!”少年薄唇紧抿,赤脚往前奔逃,被清晨雾气濡湿的长衣不时被枝丫划破,格外醒目的银发在风中招扬。  他拐入一条岔路,慌忙间竟忘了这是通向采圣池的死路,那里设有严格的防止外人进入
<正>定价:168元书号:978-7-300-23224-9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该书理论联系实际地研讨了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障、合同的保全、合同的担保、合同的转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