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材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基点,以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关键词:语文 小组建设 模式 课程改革
一、课改的原因
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引下,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中,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育的方式进行改变。怎么改?这是一个问题。针对教育环境的情况,结合我校的学生特点,对此提出了“5.25.10”的课改模式,在这种思潮的引领下进行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提出课改模式(“5.25.10”);其次,在一个班一位老师带领下进行尝试;再次,所有老师针对试点班级提出想法、建议;最后,在全校进行推广、学习。
二、课改的实践探索
课程改革是条漫长的路,需要不断探寻、不断尝试、不断总结。在这过程中,针对我的课改谈谈一些想法。刚开始我对课改不是很熟悉,总以为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自从提出课改模式、学习模式的研究资料、听过几节示范课后,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么教。原来5.25.10的课改模式竟是:“5”课前五分钟的导入或复习;“25”学生、老师互动时间;“10”课堂延伸或拓展。在大的课改模式下,就语文学科也进行了课改。语文学科课改模式是这样的,首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班,每个小班6-8人,在小班中选出小班长(负责小班整体事务)、学习班长(负责小班成员的学习)、纪律班长(负责小班的纪律)、卫生班长(负责小班卫生、安排劳动)、生活班长(负责成员的日常生活)、值日生(负责当天的值日)。小班建立好、明确每人分工和职责后开始训练小班成员。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例,课改是这样的。上新课前让孩子们回家预习课文,要给孩子讲清楚预习要做的事情,如:1.读课文5遍,读时要注意标好自然段,2.画出本文要写的生字和要认的生字,并标注拼音;3.画出文中生字所在的词语、句子,并读一读,读完后家长签字。预习工作完成后,第二天将进行小班展练:1.当天请到的第一小班会说:大家好,我是某某小班,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全文有六个自然段;学生一号会说:我们小班要展示课文朗读,请大家双手轻轻拿起书,耳朵认真听;就这样学生依次往下读课文,读完后听的同学做一定的评价。2.上台展示的第二小班将做以下展示:大家好我们是某某小班,我们小班要展示词语认读的收获,请大家认真听,并评价,“夜幕降临、华灯高照、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焕然一新、从天而降”,小组成员依次读词语;学生二号会说:“请大家给我们评价”的形式,汇报孩子们预习的情况。3.下一个小班上台将会汇报词语学习的收获,形式如同词语认读,但这一环节是搭配词、近反义词的学习。小班成员们将会这样说:大家好,我是某某小班,我们也要和大家分享词语学习的收获,我们在第二自然段找到的搭配词“川流不息的汽车”,请大家圈起来;以此方法在小班的带领下学习搭配词,并教读;这样体现出了孩子的自学性。4.句子的学习,同样在小班的带领下学习文章中重要的句子,针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就是词语所在句子的朗读,目的是加强对词语的巩固。在我的试验之下,我班的语文课堂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前一问一答式,也不是把小组分在那的摆设,而是把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聚在一起发言,这中间也有互助的情形出现,当小组内的成员不认识字词时,在展练之前其他成员会帮助他认读生字。从这一点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有了一点影子。
三、实践探索中的收获和引发的思考
记得校长曾说过,年轻人不知道怎么上课就多借鉴别人的上课模式。这句话我听进去了,还把它运用到了实践。通过这次的学习和实践,让我更加深刻的知道了教书的方式很灵活,你可以一问一答的古板模式上课,那样会很累;你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分小班教学;当然也可以采用小班汇报式来教学。这种模式更多的在于学生自主的预习、自觉地学习、以及老师的细心引导。实践的收获是挺多的,一是让我改变了传统的上课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思想;二是让我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小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三是让我知道教学应有多种方式,并且应找到属于自己、属于班上孩子的方法;四是课改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并且要行动起来,在实践中体会课改的乐趣。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春意,课改让学生们沐浴着缕缕阳光,课改正跨步向我们走来。我们是否已准备好了课改的行装?在现今课改的召唤下,我在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2、课堂教学氛围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改应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应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3、课改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4、课改不能只注重形式的呈现,而应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提问、敢于质疑,若只顾形式不顾学生的感受,知识在孩子眼中将变得没有价值。
在新课改中,我已深深体会到著名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教师“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那么,教师教育的方向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同时要领悟课改的精神,只有真正这么做了,我们的课改在学生中才会熠熠夺目。
关键词:语文 小组建设 模式 课程改革
一、课改的原因
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引下,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中,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育的方式进行改变。怎么改?这是一个问题。针对教育环境的情况,结合我校的学生特点,对此提出了“5.25.10”的课改模式,在这种思潮的引领下进行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提出课改模式(“5.25.10”);其次,在一个班一位老师带领下进行尝试;再次,所有老师针对试点班级提出想法、建议;最后,在全校进行推广、学习。
二、课改的实践探索
课程改革是条漫长的路,需要不断探寻、不断尝试、不断总结。在这过程中,针对我的课改谈谈一些想法。刚开始我对课改不是很熟悉,总以为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自从提出课改模式、学习模式的研究资料、听过几节示范课后,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么教。原来5.25.10的课改模式竟是:“5”课前五分钟的导入或复习;“25”学生、老师互动时间;“10”课堂延伸或拓展。在大的课改模式下,就语文学科也进行了课改。语文学科课改模式是这样的,首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班,每个小班6-8人,在小班中选出小班长(负责小班整体事务)、学习班长(负责小班成员的学习)、纪律班长(负责小班的纪律)、卫生班长(负责小班卫生、安排劳动)、生活班长(负责成员的日常生活)、值日生(负责当天的值日)。小班建立好、明确每人分工和职责后开始训练小班成员。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例,课改是这样的。上新课前让孩子们回家预习课文,要给孩子讲清楚预习要做的事情,如:1.读课文5遍,读时要注意标好自然段,2.画出本文要写的生字和要认的生字,并标注拼音;3.画出文中生字所在的词语、句子,并读一读,读完后家长签字。预习工作完成后,第二天将进行小班展练:1.当天请到的第一小班会说:大家好,我是某某小班,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全文有六个自然段;学生一号会说:我们小班要展示课文朗读,请大家双手轻轻拿起书,耳朵认真听;就这样学生依次往下读课文,读完后听的同学做一定的评价。2.上台展示的第二小班将做以下展示:大家好我们是某某小班,我们小班要展示词语认读的收获,请大家认真听,并评价,“夜幕降临、华灯高照、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焕然一新、从天而降”,小组成员依次读词语;学生二号会说:“请大家给我们评价”的形式,汇报孩子们预习的情况。3.下一个小班上台将会汇报词语学习的收获,形式如同词语认读,但这一环节是搭配词、近反义词的学习。小班成员们将会这样说:大家好,我是某某小班,我们也要和大家分享词语学习的收获,我们在第二自然段找到的搭配词“川流不息的汽车”,请大家圈起来;以此方法在小班的带领下学习搭配词,并教读;这样体现出了孩子的自学性。4.句子的学习,同样在小班的带领下学习文章中重要的句子,针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就是词语所在句子的朗读,目的是加强对词语的巩固。在我的试验之下,我班的语文课堂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前一问一答式,也不是把小组分在那的摆设,而是把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聚在一起发言,这中间也有互助的情形出现,当小组内的成员不认识字词时,在展练之前其他成员会帮助他认读生字。从这一点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有了一点影子。
三、实践探索中的收获和引发的思考
记得校长曾说过,年轻人不知道怎么上课就多借鉴别人的上课模式。这句话我听进去了,还把它运用到了实践。通过这次的学习和实践,让我更加深刻的知道了教书的方式很灵活,你可以一问一答的古板模式上课,那样会很累;你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分小班教学;当然也可以采用小班汇报式来教学。这种模式更多的在于学生自主的预习、自觉地学习、以及老师的细心引导。实践的收获是挺多的,一是让我改变了传统的上课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思想;二是让我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小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三是让我知道教学应有多种方式,并且应找到属于自己、属于班上孩子的方法;四是课改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并且要行动起来,在实践中体会课改的乐趣。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春意,课改让学生们沐浴着缕缕阳光,课改正跨步向我们走来。我们是否已准备好了课改的行装?在现今课改的召唤下,我在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2、课堂教学氛围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改应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应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3、课改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4、课改不能只注重形式的呈现,而应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提问、敢于质疑,若只顾形式不顾学生的感受,知识在孩子眼中将变得没有价值。
在新课改中,我已深深体会到著名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教师“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那么,教师教育的方向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同时要领悟课改的精神,只有真正这么做了,我们的课改在学生中才会熠熠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