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
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本质的竞争力。
也有人说: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中外无数企业的实践表明:凡是蒸蒸日上、长盛不衰的企业,无一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行者和卓越者。
风帆现在的目标是:追赶先行者,争做卓越者。
措施有千条万条,重点之一是:打造风帆文化竞争力。
走进保定金风帆蓄电池有限公司的大门,迎面看到的是远处一张大幅标语牌:“服务用户、惠泽员工、回报社会——这就是我们公司的企业宗旨,是我们对办企业的深刻思考。”一个人不能没有思想,一个企业也不能没有思想。如果把企业所有的思想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构成了企业的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作为全体员工的信仰和准则,是与企业的建立同时诞生的,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风帆文化也是在几十年的艰苦历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由自在到自觉
保定金风帆蓄电池有限公司的前身——国营第482厂建立于1958年,工地上刚刚树起了几根水泥柱子,中苏关系就破裂了。随后,又赶上了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风帆人的前辈硬是凭着一种气概和精神,把工厂建成投产,为部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高质量电池。当时的风帆文化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八个字作为企业的精神力量,凝聚着工厂全体职工的思想,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它成为第一代风帆人的精神写照。70年代末,国家和军队进行战略调整,风帆再次陷入困境。第二代风帆人又是凭着一种气概和精神成功地实现了军转民。当时,已经有20年军工历史的482厂,在继承第一代风帆人艰苦奋斗精神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严格的质量意识、严格的标准意识、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所以,“开拓进取,二次创业”成为第二代风帆人的精神写照。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虽说当时还没有“企业文化”这一鲜明的概念,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二次创业”实际上在发挥着企业文化的凝聚、激励和导向功能。
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文化理论开始传入我国,中国企业掀起了第一次学习和塑造企业文化的热潮。1985年,我们确立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1987年,制定了企业的质量方针,即“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是风帆人的天职”。1993年,风帆改制,金风帆公司正式成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整合经营方针、管理思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1997年,公司开展了以“我是风帆人”和“风帆精神”为内涵的大讨论,先后提出了“我们靠风帆生存,风帆靠我们发展”、“企业是职工赖以生存的基础”等理念。这些理念的提出和宣传,激发了职工敬业爱岗、努力工作的热情。
随着对企业改革与发展思考的不断深化,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也不断地走向深刻与全面,从感性一步步地走向理性。
1998年底,金风帆公司正式地、明确地提出了“建设风帆文化,统领员工思想”的口号,并把它列为公司发展的方针。从那时起,风帆文化建设实现了由自在向自觉的转变、由零散型向系统化的转变、由平时随机性工作向纳入指导方针的转变。这三个转变,标志着风帆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系统思考
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特别强调“系统思考、整体规划、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主要做法是:
1.战略定位
1999年初,金风帆公司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风帆文化建设工作,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专门设立了企业文化中心,并纳入正式组织序列,明确了职责任务,落实了人员。
公司通过深入研究,确立了风帆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简述为“一、二、三、四”:
“一”就是“一条方针”,即“内聚人心,外树形象”,这是风帆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它概括了风帆文化建设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二”是“两个纲领”,一是推动“两个变革”,即员工思想观念的变革和行为方式的变革;二是促进“两个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明确“三个追求”。一要明确追求什么,即“追求风帆人共同的愿景”——大家希望共同创造的风帆未来的景象。由于有了这个追求,就有了我们后来的企业目标:(蓄电池行业)中国第一,世界驰名。这就是我们全体风帆人的共同愿景。二要明确“为什么追求”,也就是公司存在的意义和使命是什么,这是我们对企业生存本义的思考。我们的理解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应有高于利润的目的,一个惟利是图的企业是不可能永葆青春的。为此,公司制定的企业宗旨是:服务用户,惠泽员工,回报社会。三是明确“如何追求”,在达成愿景的过程中,风帆文化要回答和解决行动的路线、准则和方式方法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经营思想、产品开发目标和纲领、生产观、质量观、用人观,提出了风帆人的性格等。
“四”就是四个字,即“继往开来”。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几十年的军工生产形成了我们独特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未来的中国是开放的国际化的中国,未来的风帆也必将是一个国际化的风帆。因此,风帆文化建设必须继承优良传统,摒弃一切糟粕,融入时代精神,面向未来。
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高起点的定位,搭建了风帆文化建设的战略平台。
2.教育先行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体。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和实践的文化。因此,统一员工思想,提高员工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我们在启动企业文化建设之初,就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大信息量的企业文化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上至高级管理人员,下至生产线上的工人,全部都接受了不同层次的企业文化知识培训。那时候,公司主要领导基本上是逢会必讲企业文化,走到哪儿就把企业文化讲到哪儿。公司领导亲自写文章,亲自为员工讲课。公司还邀请企业文化专家为中高级管理人员授课。《风帆报》、风帆电视台、宣传栏、黑板报、《职工学习材料》……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体都在介绍企业文化知识,相关文章和信息称得上是铺天盖地。
经过这样一场“运动”式的宣传教育,“企业文化”的概念开始在公司员工的头脑中逐渐建立起来并一步步地扎下了根。一时间,“企业文化”成了公司员工口中最时髦的词汇,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企业最基层的员工在会上发言、会后聊天时,都会提到“企业文化”,一种建设风帆企业文化的氛围已经形成。
3.重在过程
在大力宣传和普及企业文化知识,提高企业上下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有意识地、系统地收集、提炼和归纳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新思想、新理念,并对公司已有的理念进行整合,形成一套蕴含现代意识、科学精神并富有企业特色的理念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了“广泛发动,全员参与”的原则,从理念草案的提出,到进一步提炼,直至最后的产生,中间经过了反反复复很多个程序,每一步都有员工的参与。一开始,我们就组织了少数骨干对公司的原有理念进行梳理,设计构建公司理念系统的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参与方案,这套方案印发后通过车间部室向全体员工公布,并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发动员工总结构思自己的提案。这个过程结束后,公司企业文化中心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形成了理念草案,再发到各单位广泛讨论,横挑鼻子竖挑眼。企业文化中心再收集上来,加工整理,然后邀请一批专家、学者对草案进行修改、润色,经过外部专家修订后的草案再次拿到公司内部,通过召开各种层次的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进一步征求公司上上下下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做再一次的修订。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加工修改的理念方案在相互沟通中逐步趋于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确定了公司文化理念的正式候选方案,在公司内部报纸《风帆报》上刊登,发动广大员工投票评选。经过培训和几次研究讨论,对企业文化有了一定认识的员工们参与热情很高,纷纷投票评选自己满意的理念。投票结束后,根据选票统计结果,并经过公司党政联席会讨论,凝聚着公司上上下下几千名员工心血和智慧的第一批企业文化理念终于诞生了。2000年还是经过了以上这样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我们又确定了第二批企业文化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颁布了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和各主要岗位的岗位格言。
回顾公司文化理念的产生过程,许多人都深有感慨。曾经参与过公司文化理念产生整个过程的一位员工说过:“为这么几十条理念,花那么大精力,发动那么多人,经过那么多程序,一开始真有点不理解,觉得搞得太复杂了。后来才明白了公司领导的良苦用心,让理念为广大员工所熟知、所认同、所接受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一位公司领导所言:‘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更重要。’”
4.立体宣传贯彻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理念确立后,要让它真正成为企业每一名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指南,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企业领导人不仅要像设计师那样设计企业文化,而且还要像牧师那样不断地布道,使员工真正接受企业文化,最终深入人心。
公司的文化理念确立后,企业文化中心组织力量对公司的每一条理念进行诠释,将其深刻的内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便于员工理解和领会。同时,印制了大量的文化理念宣传材料,制作了企业文化宣传栏、标语牌,使公司的文化理念随处可见。此外,我们还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普及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答题、抽查考试、案例分析、有奖征文、现场提问等)。
现在走进公司,随便找一位员工,问他公司的文化理念,他肯定会不加思索地说几条给你听。当然,仅仅让广大员工知道文化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员工认同并努力遵循和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知易行难”,这方面的工作对企业来说是任重道远。
三、“四化”原则
1.系统化
我们首先构建了企业的理念文化体系,推出了26项40条企业文化理念,涵盖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主要方面的工作内容,如企业宗旨、经营思想、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工作作风、产品开发目标和纲领、市场观、质量观、生产观、用人观等。
除了理念外,我们先后提炼发布了两批岗位格言(规范),制定了《员工行为规范》和《员工守则》。同时,在文化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组织公司各个部门下大力气对所有规章制度逐一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和完善。我们还规范了公司的识别系统,设计颁发了《VI手册》,并有计划、分步骤地对企业内外环境、产品包装、办公用品、广播传播用品进行设计规划,使企业的物质文化层得到规范和提升。这样,就建立和形成了一个由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多层级的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
2.个性化
对个性化的理解,有的人往往停留在形式上,追求文化理念在词语表述上的与众不同,这当然是需要的,但仅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我们在文化理念的总结提炼中也追求个性化,但我们并没有刻意地、单纯地追求词句上的个性化,而是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追求文化理念内涵的个性化、文化建设过程的个性化、文化氛围的个性化。
翻开公司的文化理念,你会发现,从字句上看似乎并无出奇之处,有些甚至显得平淡,但是平淡背后的内涵却是意味深长又独具匠心的。我们的经营思想是:“不图一时繁荣,但求长远发展。”平常的词语反映了不平常的含义,反映了公司经营者对企业发展的深刻而前瞻的思考。再如我们的质量观念“产品就是人品,质量就是饭碗”、市场观念“用户标准是风帆的最高标准,用户满意是风帆永远的追求”,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追求理念内涵的个性化。再如我们制定的与经销商的关系是“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而没有讲他是上帝,也没有讲他是衣食父母。与员工关系的理念是“我们靠风帆生存,风帆靠我们发展”,也没有讲员工是上帝,都非常实在、实际。
另外,我们推行的“系统思考、教育先行、重在过程、立体宣贯”等做法,也无不体现出鲜明的企业个性。
3.形象化
企业文化如果只有文字形态,对大多数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的工人来说,就显得有些抽象了。因此,把抽象的文化理念变成容易被员工所接受、所理解的生动形象的形式,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采用了漫画这种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2001年底和2002年上半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两次“风帆文化漫画”征稿活动,以漫画形式诠释公司的文化理念。这一活动受到了国内众多漫画作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124名作者的569幅应征作品。经过反复研究、评审,共选出75件作为采用作品。这些作品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视觉冲击力强,感染力强,取得了抽象理念形象化的效果。展出后,受到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
国内著名漫画家王复羊、孙以增、徐进亲临公司,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此举“开创了漫画事业的一个新领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创新”。现在,我们正在筹划设计,把这些较好的理念漫画制作成宣传品,开展对外宣传,来提高风帆的形象,扩大风帆的影响力。
4.案例化
案例化就是把落实和体现公司文化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整理成案例,深入剖析,广为宣传,从而进一步发挥理念文化的导向作用。这是一种用传统的“典型示范”形式承载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并有机结合的新形式,使抽象的理念人性化,使文化理念由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我们公司,曾有一段时间,由于市场需求影响,产品品种变化较多。对于生产车间来讲,产品品种每变化一次就需要更换一次模具,并要进行多次的调试,执行起来比较麻烦,还影响员工的收入,部分生产员工包括一些车间领导对此产生了埋怨情绪。公司领导针对这件事情,结合公司“服从市场,服务研发”的生产理念,宣讲了“到底什么是企业的‘第一线’”的问题。通过案例剖析,大家对“服从市场,服务研发”的理解就更深刻了,生产车间的服务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三层一统,制度支撑
制度文化具有适应性、中介性、规范性的特点。正确处理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系,对于企业文化三个层次的统一、对于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对于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在建设风帆文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层次的统一,特别强调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整个企业文化的支撑,发挥制度文化的适应性、中介性、规范性的功能。我们用理念统帅指导制度文化的建设,以制度文化保证理念文化的落实、促进,推动物质文化的发展。1998年底,公司确定了“变橄榄为哑铃”的经营思想,我们就立即出台了加大向两头倾斜的工资分配制度,产品开发实行项目承包制,销售实行工资奖励与销售收入挂钩的办法。1999年,公司制定了“人尽其才,优胜劣汰”的用人理念,随后就出台了中干“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制度,变相马为赛马,推行“末位管理”、“末位淘汰”制度。
我们制定了“向绩效和贡献倾斜”的价值分配准则和“无功就是过”的绩效评价观,随后就出台了绩效考核办法,加大绩效考核在考核中所占比例,在中干中推行“认标上岗,风险抵御”。
我们制定了“用户满意是风帆永远的追求”的市场理念,紧接着就将销售业务和售后服务合二为一,设立特级维修服务站,试行地区性的联保制度。
为了使制度文化与理念文化全面一致起来,2000年上半年,对公司既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彻底的修订,凡与理念文化不一致、不协调、不吻合的地方,全部修改。然后,按修订的制度对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进行考核,及时兑现奖惩,认真贯彻,狠抓落实。
广大员工充分体会到,公司是这样说、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做的,从而影响员工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理念文化的基础。风帆文化正沿着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新的理念文化的轨道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我们认为,“风帆”生产的不应仅仅是一流的蓄电池,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和创造一流的企业文化,打造“风帆”的文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