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阅读话题,引领学生走进语文世界,提高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为实现高效语文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话题;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往往侧重于知识面面俱到地传授,而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而“阅读话题”的提出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的内涵,教师通过精心创设有价值的话题,逐步引领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讨论、交流,为学生思维的碰撞和课堂的生成搭建广阔的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流、互动与能力的提高。
一、以活动为实体,凸显话题创设的实践性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话题可以理解为“问题”的创设,教师以文本为载体设置一个话题,引领学生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而这种思维的引领需要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前提,以实践性为指导原则,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中来,实现阅读课堂的有效性。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教学中,教师这样创设话题:有一位诗人曾这样评论巴金,“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用最真心的爱与最真挚的情意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大家风范;淡泊宁静,大智大悟,用最睿智的思想和最澄澈的灵魂鞭策着……”同学们,现在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最令你动容的语句,并想一想,你读出了怎样的巴金?接下来,学生采用批注法默读全文,然后交流,有学生站起来说:从文中“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中我读出了一個关心孩子的巴金,“千斤重”可见巴金年龄之大,又有疾病,但是依然写下去,这种精神让我动容。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从文中“巴金写字的时候,手抖得厉害,那支小小的笔怎样也划不到纸上去……”中我读出了他在用生命最后的亮光照亮别人未来的路,是一位乐于奉献的巴金。从这样的案例中,我们发现,教师设置的话题具有明确的实践性,学生根据教师引领知道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一个话题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思维的大门,让孩子们与文本对话,与巴金对话,巴金先生的美好品质和光辉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话题创设的多元性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阅读话题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创设,从而为学生开拓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一)关注话题创设的“广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依赖于教师的思维引导,还不具备独立的文本赏析能力。因此,教师创设的话题要注重话题的“广度”,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有所提升。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课的教学,教师创设话题“你读出了爱是什么?”利用这一个话题,将本文中如同茉莉花瓣一样星星点点散落的爱串起来,围绕这个话题开展教学,学生发现不少,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说:“爱是妈妈煮的饺子”,有学生说:“爱是爸爸奔向医院的身影”,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说:“我认为爱是阳光下的静谧与微笑”……围绕话题,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不仅走进了文本,还能走出文本,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注重话题创设的“深度”
阅读话题的开放性设置最忌讳的是“蜻蜓点水”,课堂上学生看似活跃,实际上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感悟,这样的课堂是有缺陷的。因此,语文教学中阅读话题的创设必须有深度,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既给学生“搭梯子”,又给学生“设擂台”,引领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教学中,教师创设话题“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想参观南沙群岛,让全世界人民都中国有这样一片富饶的海域,大家说可以吗?”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兴奋起来,教师设置了几个小话题:听人说南沙群岛的景色很迷人,谁能讲一讲都有哪些景色?听说南沙群岛岛屿的分布可神奇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如果很多外国游客都想来南沙群岛旅游,谁来尝试当一次导游?……学生被这些阅读话题点燃激情,积极加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可以说阅读话题为保证学生正确的航向提供了必备的指南,实现了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三、以文本为载体,力求话题创设的连贯性
和传统语文教学相比,采用话题开展阅读教学,话题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要求更高一些。众所周知,一篇文本教学需要两课时或者三课时,教学内容涵盖语句赏析、文本解读等,教师在设置话题时要从全局考虑,选择覆盖整片文本的话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话题,学生根据教师的引领,深入研读文本并进行交流:
师:你从哪里看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1:排上一个小时的队、很小的泉眼,从这些短语中可看出当地取水困难。
师:那从中你能读懂什么呢?
生1:一方面表现了水的珍贵,另一方面表现了村民们生活的艰辛。
生2:“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从这些短语中能感受到孩子们对水的期盼和渴望。
师:通过同学的解读,我们发现水在村子中珍贵的程度。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教师利用一个话题串起了整篇文章,学生在围绕话题思考、交流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培养了感知能力,深刻地领会了文本的内涵,以话题为阶梯,搭建通往文本灵魂的桥梁。
总之,阅读话题的设置是一门教育技术,更是一门教育艺术。教师需要以思维活动为实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载体,精心创设话题,不断完善和创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注重实践性、多元性和连贯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琳.如何创设话题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35).
[2]张玉武.阅读话题设计好在一个“度”[J].中国教师,2011(16).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话题;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往往侧重于知识面面俱到地传授,而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而“阅读话题”的提出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的内涵,教师通过精心创设有价值的话题,逐步引领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讨论、交流,为学生思维的碰撞和课堂的生成搭建广阔的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流、互动与能力的提高。
一、以活动为实体,凸显话题创设的实践性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话题可以理解为“问题”的创设,教师以文本为载体设置一个话题,引领学生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而这种思维的引领需要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前提,以实践性为指导原则,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中来,实现阅读课堂的有效性。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教学中,教师这样创设话题:有一位诗人曾这样评论巴金,“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用最真心的爱与最真挚的情意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大家风范;淡泊宁静,大智大悟,用最睿智的思想和最澄澈的灵魂鞭策着……”同学们,现在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最令你动容的语句,并想一想,你读出了怎样的巴金?接下来,学生采用批注法默读全文,然后交流,有学生站起来说:从文中“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中我读出了一個关心孩子的巴金,“千斤重”可见巴金年龄之大,又有疾病,但是依然写下去,这种精神让我动容。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从文中“巴金写字的时候,手抖得厉害,那支小小的笔怎样也划不到纸上去……”中我读出了他在用生命最后的亮光照亮别人未来的路,是一位乐于奉献的巴金。从这样的案例中,我们发现,教师设置的话题具有明确的实践性,学生根据教师引领知道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一个话题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思维的大门,让孩子们与文本对话,与巴金对话,巴金先生的美好品质和光辉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话题创设的多元性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阅读话题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创设,从而为学生开拓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一)关注话题创设的“广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依赖于教师的思维引导,还不具备独立的文本赏析能力。因此,教师创设的话题要注重话题的“广度”,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有所提升。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课的教学,教师创设话题“你读出了爱是什么?”利用这一个话题,将本文中如同茉莉花瓣一样星星点点散落的爱串起来,围绕这个话题开展教学,学生发现不少,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说:“爱是妈妈煮的饺子”,有学生说:“爱是爸爸奔向医院的身影”,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说:“我认为爱是阳光下的静谧与微笑”……围绕话题,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不仅走进了文本,还能走出文本,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注重话题创设的“深度”
阅读话题的开放性设置最忌讳的是“蜻蜓点水”,课堂上学生看似活跃,实际上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感悟,这样的课堂是有缺陷的。因此,语文教学中阅读话题的创设必须有深度,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既给学生“搭梯子”,又给学生“设擂台”,引领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教学中,教师创设话题“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想参观南沙群岛,让全世界人民都中国有这样一片富饶的海域,大家说可以吗?”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兴奋起来,教师设置了几个小话题:听人说南沙群岛的景色很迷人,谁能讲一讲都有哪些景色?听说南沙群岛岛屿的分布可神奇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如果很多外国游客都想来南沙群岛旅游,谁来尝试当一次导游?……学生被这些阅读话题点燃激情,积极加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可以说阅读话题为保证学生正确的航向提供了必备的指南,实现了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三、以文本为载体,力求话题创设的连贯性
和传统语文教学相比,采用话题开展阅读教学,话题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要求更高一些。众所周知,一篇文本教学需要两课时或者三课时,教学内容涵盖语句赏析、文本解读等,教师在设置话题时要从全局考虑,选择覆盖整片文本的话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话题,学生根据教师的引领,深入研读文本并进行交流:
师:你从哪里看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1:排上一个小时的队、很小的泉眼,从这些短语中可看出当地取水困难。
师:那从中你能读懂什么呢?
生1:一方面表现了水的珍贵,另一方面表现了村民们生活的艰辛。
生2:“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从这些短语中能感受到孩子们对水的期盼和渴望。
师:通过同学的解读,我们发现水在村子中珍贵的程度。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教师利用一个话题串起了整篇文章,学生在围绕话题思考、交流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培养了感知能力,深刻地领会了文本的内涵,以话题为阶梯,搭建通往文本灵魂的桥梁。
总之,阅读话题的设置是一门教育技术,更是一门教育艺术。教师需要以思维活动为实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载体,精心创设话题,不断完善和创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注重实践性、多元性和连贯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琳.如何创设话题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35).
[2]张玉武.阅读话题设计好在一个“度”[J].中国教师,2011(16).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