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寻找刘月亮》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yyy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届大学生影像节最佳实验短片《寻找刘月亮》以宋庄的艺术家为载体,表达了人作为人在尘世间应当主动探寻生命的意义,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应具备社会学及美学两方面的意义,可以说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寻找,不仅是对作品意义的寻找,更是对生活意义的寻找。这一点与这次影像节的开场曲《一个孩子的诞生》契合的很完美 一个孩子的出生,这,即是电影的路……
  
  路,寻找……
  
  宋庄离我住的地方不远,所以我常去。当我为毕业作业的剧本焦虑不知道该拍一个什么样的短片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后来片中的主人公。我和他接触了一些时间,在他身上感受到年轻的艺术家在宋庄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状态焦虑迷惘、孤独……这又何尝不是当今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状态。因此我萌发了创作一部以宋庄的艺术家为载体,表达人作为人在尘世间应当主动探寻生命的意义的片子。
  主人公马奔代表了一个当下一大批年轻艺术家的状态(其实也是许多人的状态),这状态包括无收入来源的经济压力,对当代艺术追求的焦虑,对精神无所附着的迷惘等等。他们放弃稳定的工作离开家乡来到别处,是地域上的异乡者,他们的作品难以被认同,在精神上是孤独的;他们的感情在现实中飘摇,没有归宿,以至于淡漠,他们被时代的洪流挟裹着走得越来越快,以至于灵魂也丢了,但幸运的是,他们知道自己丢了什么,知道要去寻找…
  我和他们一样,也一直在寻找……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应具备社会学及美学两方面的意义,下面我想从创作及美学方面略谈一二。
  
  关于剧本
  
  剧本原来的设计是从马奔慢慢发现身边的朋友刘月亮消失了,然后开始寻找,直到看上去找到的结构,但我后来担心这样的节奏过慢,在限定的片长里面不好展开,而本片的主题是寻找,于是开场就点明了寻找刘月亮。
  马奔遇到的每个人都认识刘月亮,或者说每个人都认识自己认识的那个刘月亮(有点像《罗生门》),但他们也找不到他,一个美好的东西被这样那样的现实打碎了,消失了,但与《等待戈多》中的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无所谓的被动的等待不同,马奔一开始就处于一个觉醒状态,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迷惘的处境,要寻找解决途径,寻找方向,进而在寻找的过程中渐渐明晰。
  智远是剧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他的三次出现是贯穿全片始末的另外一条线,他最了解马奔的生活和动向。他帮着给马奔提供刘月亮的线索,鼓励有点灰心的马奔继续找刘月亮,最后马奔有了方向也像刘月亮一样消失了,智远住进了马奔的住所,步了马奔的后尘,他也会去寻找刘月亮。
  
  
  艺术形式
  
  我认为一个作品,首先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电光幻影一百多年来,各种主义流派的产生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到今天,可以说各种故事都被讲过了,各种形式也都被用过了。
  电影是综合艺术,结台电影自身元素,再加上自身的偏爱,我尝试在里面用到诗歌、音乐,绘画,行为艺术舞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其间穿插幻想。白日梦,梦境等,以期表达马奔迷乱的生活。
  当后期剪到半的时候,我不得不停下来寻找场与场之间的新的排列组合,因为原剧本当中最后马奔站在巨大的机器上狂喊“刘月亮”一场戏在后期看时觉得实在太过于赤裸和莫名,加上它觉得刻意和怪诞,取掉它又影响整体的剧情,所以我将场序打乱,边剪边产生新的思路,最终基于按照片子表现出来的基本无理性、无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弱化,带有一些荒诞,最终走向意识流的特点,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风格的片子。
  
  镜头运用
  
  其实我并不太喜欢整个电影总用一个固定机位放在那里,用一个全景甚至远景拍摄,也没有光线,甚至看不清楚演员的脸,如果运用不当的话,往往会削弱片子的力量。但我喜欢适当的用固定的全景式拍摄,它能够比较明显地营造一种疏离的。忧郁的,灰色的气质,比较符合整个片子的格调。在几个重场戏里我曾设想用慢慢推进或移动,缓缓地深入人物内心,但由于没能租轨道及摇臂,所以大部分镜头基本都是固定镜头。
  维姆文德斯在《别来敲门》一片当中有一个令人记忆深刻的镜头,父亲在儿子从楼上扔下来的沙发上面孤独地坐着,一个长时间的360度全景环绕镜头,从天亮到天黑,把一个有了成功事业却淡漠了感情的知命之年的男人,在被他伤害了的亲人爱人又伤害了他之后,内心对这一生的反省和检视。
  我非常想把这个拍摄手法用在马奔伴着里尔克的诗歌朗诵,在一系列的梦之后起身坐在床上,对自己要寻找的东西渐渐明了,但因为条件所限没有用到。
  在《寻找刘月亮》中马奔被众人直言他本质的那场戏中,四个人本来是按一个镜头拍的,他们分别从左入画从右出画,从下人画又从下出画,从右入画从左出画,最后一个是从黑暗中走来又在黑暗中退去消失,后来因剪辑需要都切开了。其中从画面下方入画的设计就是来自于费里尼的《八部半》。费里尼的《八部半》中有一个主人公导演在林中走过的长镜头,各色人等从镜头前以不同的角度和姿态进人画面。
  
  美术及隐喻
  
  片子当中的环境则全部采用实景,场地也全部选在宋庄。
  影片整个调子为冷色调,所有人的服装均为冷色,没有化妆。唯一的暖色调是马奔的女友甜甜,她穿了件红色的外套,但就是这唯一的暖也在开场的第一场戏中离马奔而去,马奔的生活完全陷在灰色当中,而最后一场戏中当甜甜回来找马奔时,她也穿上了黑色的外套,暗喻世间的无常。
  此外那幅画廊中巨大的《贝克特》的画作用的色彩也是亮丽的粉色,在众多小幅画作当中显得非常有冲击力,力图揭示生活的荒诞,寻找刘月亮这一事件的荒诞,各色人等存在和指向的荒诞。
  选在林中的外景戏是一个重场戏,其色彩比较饱和,光线也比较充足。这是因为在林中发生的现实与梦幻的交叉对于马奔相当于一记棒喝,击醒了他,加上后来的幻想当中的众人对他的剖析和界定实质上是一个深刻的自省,于这一番混乱之后,他也许获得了力量。
  第6场要讲的是在一个白日梦中,马奔在同一个空间里看到自己在画布前画不出画来的愤怒和沮丧,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该画什么了,他往墙上看,一面叠出墨西哥女画家弗瑞达·卡萝的一幅画,一面叠出意大利画家阿米地奥·莫迪里阿尼的一幅画。这两位都是我喜欢的画家,也是剧中马奔脑海里出现的两幅画。弗瑞达是在画自己惨烈不寻常的一生,在画自己的内心,以此映射马奔内心不知所从的空虚。而莫迪里阿尼肖像画的人物大部分没有眼睛,马奔在林中给入画素描肖像时也没有画出人的眼睛,他的心灵之窗被尘埃蒙蔽了,世间的忙碌的人们也被蒙蔽了,但不知道要去擦拭,如何擦拭。这
  
  
其他文献
2009年8月26-29日,BIRTV2009如期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对于已经步入第18个年头的BIRTV(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而言,“高清”已经变成并不新鲜的话题,但是本届BIRTV展会前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五家电视台9月28日启动高标清同播的通知,注定着本届BIRTV展会的特殊性:中国高清电视广播级,将以此为契机跨越之前“技术展示”的阶段,进入大规模高清电视节目播出的关键时期
期刊
2009年七月到八月,我以讲师身份全程参加了索尼HDR-FX1000E高清作品展映暨交流会,先后前往天津、青岛、杭州、武汉等全国几大城市进行创作交流。这次活动虽说我是讲师身份,但我倒是觉得这也是一个向参加活动的众多同行们学习交流的好机会。索尼公司和《数码影像时代》杂志通过多种渠道邀请到了相应城市中从事视频行业的商业行业用户、影视工作室、影视院校学生、DV爱好者等。交流会的消息在国内各大影视论坛也不
期刊
“要不是遇到机器时代,我肯定就是做个歌手,或只是写写歌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去制作音乐。”对器材和技术的着迷使浮克看起来更像一个工匠艺人,而不仅仅是一个音乐人。  浮克,长发,T恤,拖鞋,空灵的眼神,加上富有磁性的嗓音,使他身上散发着一种艺人的气息。工作室摆满大大小小的录音设备,桌子上硬盘成摞,墙上挂着40英寸平板电视,房顶很漂亮,浮克说这是特殊的隔音材料,房间里还散落着四五把吉他和贝斯……音乐就从
期刊
        
期刊
在高标清过渡时期,对于需要大量制作标清节目的制作单位,一台价格低廉、性能突出的标清摄像机,不失为一种高性价比的选择。  和标清时代比,如今技术的进步并不仅仅体现于感光器件分辨率的提高,摄像机的光学技术、低照度下的感光性能、降噪技术、宽容度以及人机操作界面等方面都和过去相比有了巨大进步。基于这些新技术所开发的标清机型和以多年前的技术开发的机型相比,无论在图像质量还是在操作性能上都要先进许多。索尼DS
期刊
每次BIRTV展会,那些秀色可餐的模特和日新月异的器材总是吸引了大部分观众的注意力,她们相得益彰、互相映照,共同为我们呈现了一道道赏心悦目的亮丽风景。为弥补更多读者未能亲临现场的遗憾,DVCLUB产品测评室在您纵览BIRTV2009全貌之余,精心准备了一道美味“小菜”,并对器材、布景、灯光进行了短评,至于您是品美还是赏机,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那就悉听尊便了。
期刊
《数码影像时代》:作为广电领域的领导性企业,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Panasonic参加本次展会的情况?  孙奉明:Ponasonic本次展会的口号是:“情系中国 领航高清”,作为广电行业的领导性企业,在运用高清技术倾情赞助北京奥运会获得巨大成功后,更加充分的认识到数字高清技术全面普及的重要意义和产业化趋势。Panasonic作为广播电视行业领头羊,其AVCCAM系列设备与在广电系统占主导地位的P2H
期刊
剧作要素要细谈起来可以写成书,而有关影视的书籍这在书店是有专柜的。我一直关注写戏入画的脚本编创,而根本前提还是要融入生活。所以,创作仍然是而且必须是喜闻乐见的东西。有不少从事DV影像创作的年青朋友,基本的拍摄设备几乎都具备了,而且有的还可以进入后期编辑制作。但,在选题上的切入点上、在特定的故事内容中,却常常是似而非,或者抓不住要领。去看他们的作品时,看是看过了,就不知道他们倒底要讲什么?  故事元
期刊
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实验中心:负责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实习的设备安排,以实践数学体系为中心的特色教学服务,在学院的教学、艺术创作及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记者:能介绍一下北京电影学院的设备发展的过程吗?  吴之弟:电影学院学生实习拍摄的机器,基本就是中国影像设备发展史的一个佐证。从78级开始,他们是第一批采用录像设备的学生。之前都是用胶片机器进行作业拍摄的。1979年,学院购置了第一批模拟摄像机——DVP
期刊
司文,男,黑龙江人,歌手,身高一米八几,酷爱黑色,黑衣黑裤墨镜,行走在人群中很是“扎眼”。  司文对音乐就像对美女那样迷恋,他对音乐和美女有一段有意思的比喻:  “好的音乐就像一位气质优雅、有品味有格调的美女,秀色可餐,耐人寻味,让人怦然心动。作为一个音乐人,只有懂得如何欣赏美,才能创作出如美女一般让大众喜欢的音乐。”司文说,“音乐就像迷魂药,我愿意为她赴汤蹈火。”  然而“美女”从来都是很难侍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