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定义在不断更新。时至今日,仅通过“成绩”来判断人才的观念已经逐渐被抛弃,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道德修养甚至兴趣爱好等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因应这种变化,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理念。比如生本教育,致力于引导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对世界、社会、自身甚至学科知识产生自己的感悟,以达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为切入点,浅谈生本教育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教育;策略
生本教育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师本”概念是相对的。“师本”考虑的是怎样让教师更好教,“生本”则是考虑怎样让学生更好学。“生本”既可以看成是以学生为本,也可以看成是以生命为本。它强调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本能,对于以往“填鸭式”比较严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重大启示,为小学数学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路径。但在具体应用上,还有很多不尽完善之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实践与探讨。
一、重视预习作用,启发学生思维
预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教学手法。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会留下预习作业,但在第二天的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验,也很少会把预习作为新知识教学的切入点。预习似乎成了师生需要完成的一个无足轻重的“过程”。实际上,预习既可以让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前对知识产生初步的了解与印象,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为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创造了机会,是学生自我了解从而产生较为深刻的体悟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师提前布置下了关于四则运算的预习,在进入课堂教学时,可以提出一个较为具体的问题,考察学生的预习效果。如加括号和不加括号的四则运算,运算顺序分别是什么?然后由学生回答。对于理解尚不清楚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反思自己的预习过程,思考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今后预习时多加注意,避免再犯。这样一来,理解得好的,通过回答问题增强了学习自信心;理解不好的,也有了改善预习方法的机会,在别人回答过程中还深化了自己的理解,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合作研究探索,培养学生情感
情感培育所需要的,不是学生独自一人漫无边际的“感悟”,而是要从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去体会、领悟。因此,教师应通过组织小组学习等方式,给学生更多与人交往、交流讨论的机会,引导他们去正确的看待自己、他人和团队。而且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互不相同,小组学习可以让他们看到并学习彼此身上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也是非常有益的。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入适当的小组竞赛元素,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技能去赢得竞赛的胜利。
例如,学习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时,在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较为特殊的物体,这个物体是由圆柱体与圆锥体等组合而成的,然后把学生分为小组,共同想办法计算这种特殊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几何想象力较差的,可以看到其他人是怎样把物体拆分成自己熟悉的部分的;粗心毛躁的,则可以观察别的同学是怎样进行运算和验算的。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也都看到了他人的优点,在小组学习中锻炼了分工合作能力,增进了互相之间的了解和友情。
三、创新评价方式,反映综合素质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只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显然是不合适的。教师应更重视学生学习和身心成长的过程,要通过教学评价来真实、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的情感发展也融入到教学评价中去,并以此为根据指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策略。评价过程中,可以加入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并在评价结果中进行体现,鼓励学生积极地审视自身、观察他人,培养学生看待自我和外部世界的意识,提升他们的辨别能力,并能够以此指导自身的行为、促进自我情感的发育。
例如,学生A的数学成绩不是太好,但是性格活跃,乐观向上,课堂上经常主动回答问题,乐于帮助教师处理一些小问题。对于学生A,教师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要认识到其数学成绩不好的问题可能是基础上存在短板或学习方法的错误,而不是学习态度上的问题,绝不能以教学评价的方式连带其日常表现也一概否定。在通过评价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的同时,也要引导他分析自身的缺点,找到改进的办法,增强其客观看待自我的能力。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就是促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动力与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他人的合作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还能同时关注自己的感受,能用智慧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关系,发展自己丰富的情感,获得知识与情感、道德的综合提升。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在教学中加强探索与创新,准确认识并把握“生本教育”理念,发挥出该理念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庄声财.生本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126-127.
[2] 厉建荣.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8(04):76-77.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教育;策略
生本教育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师本”概念是相对的。“师本”考虑的是怎样让教师更好教,“生本”则是考虑怎样让学生更好学。“生本”既可以看成是以学生为本,也可以看成是以生命为本。它强调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本能,对于以往“填鸭式”比较严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重大启示,为小学数学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路径。但在具体应用上,还有很多不尽完善之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实践与探讨。
一、重视预习作用,启发学生思维
预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教学手法。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会留下预习作业,但在第二天的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验,也很少会把预习作为新知识教学的切入点。预习似乎成了师生需要完成的一个无足轻重的“过程”。实际上,预习既可以让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前对知识产生初步的了解与印象,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为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创造了机会,是学生自我了解从而产生较为深刻的体悟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师提前布置下了关于四则运算的预习,在进入课堂教学时,可以提出一个较为具体的问题,考察学生的预习效果。如加括号和不加括号的四则运算,运算顺序分别是什么?然后由学生回答。对于理解尚不清楚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反思自己的预习过程,思考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今后预习时多加注意,避免再犯。这样一来,理解得好的,通过回答问题增强了学习自信心;理解不好的,也有了改善预习方法的机会,在别人回答过程中还深化了自己的理解,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合作研究探索,培养学生情感
情感培育所需要的,不是学生独自一人漫无边际的“感悟”,而是要从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去体会、领悟。因此,教师应通过组织小组学习等方式,给学生更多与人交往、交流讨论的机会,引导他们去正确的看待自己、他人和团队。而且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互不相同,小组学习可以让他们看到并学习彼此身上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也是非常有益的。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入适当的小组竞赛元素,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技能去赢得竞赛的胜利。
例如,学习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时,在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较为特殊的物体,这个物体是由圆柱体与圆锥体等组合而成的,然后把学生分为小组,共同想办法计算这种特殊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几何想象力较差的,可以看到其他人是怎样把物体拆分成自己熟悉的部分的;粗心毛躁的,则可以观察别的同学是怎样进行运算和验算的。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也都看到了他人的优点,在小组学习中锻炼了分工合作能力,增进了互相之间的了解和友情。
三、创新评价方式,反映综合素质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只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显然是不合适的。教师应更重视学生学习和身心成长的过程,要通过教学评价来真实、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的情感发展也融入到教学评价中去,并以此为根据指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策略。评价过程中,可以加入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并在评价结果中进行体现,鼓励学生积极地审视自身、观察他人,培养学生看待自我和外部世界的意识,提升他们的辨别能力,并能够以此指导自身的行为、促进自我情感的发育。
例如,学生A的数学成绩不是太好,但是性格活跃,乐观向上,课堂上经常主动回答问题,乐于帮助教师处理一些小问题。对于学生A,教师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要认识到其数学成绩不好的问题可能是基础上存在短板或学习方法的错误,而不是学习态度上的问题,绝不能以教学评价的方式连带其日常表现也一概否定。在通过评价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的同时,也要引导他分析自身的缺点,找到改进的办法,增强其客观看待自我的能力。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就是促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动力与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他人的合作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还能同时关注自己的感受,能用智慧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关系,发展自己丰富的情感,获得知识与情感、道德的综合提升。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在教学中加强探索与创新,准确认识并把握“生本教育”理念,发挥出该理念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庄声财.生本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126-127.
[2] 厉建荣.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8(0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