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在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新旧知识更换的过程中、在挖掘教材智力因素中,大胆提出设想,开展各种尝试。如利用校园网络环境,组织网上研究,学生讨论及BBS 论坛等。要改变传统考试方式,真正地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的考试应以注重学生主体在整个教学项目活动中是否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是否实现了主体发展,是否有利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的提高为出发点。
[关键词]环境 兴趣 创造性 调控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十分关注中小学的信息教育,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新的终生活用的基本能力。在我国,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已迫在眉睫,而启蒙信息技术教育的艰巨任务必然落在了中小学基础教学之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 信息技术课》 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求教大家
一、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1 、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在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新旧知识更换的过程中、在挖掘教材智力因素中,大胆提出设想,开展各种尝试。如利用校园网络环境,组织网上研究,学生讨论及BBS 论坛等。通过网络交流,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自主和互相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下逐步形成创新的能力。
2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同学们对于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有限的学习内容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此,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① 开展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这有两种方法,一是“走出去”,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当地一些规模大的信息技术推广会,了解网络及计算机技术发展新动态,拓宽同学们信息技术知识视野;一是“请进来”,邀请若干名信息技术专家来校作最新科技信息专题报告,把国内外最新计算机发展信息传递给教师和学生。另外,学校可定期举办“信息节”,如网页制作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等,以调动广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 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
课外实践课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成立PC 高手俱乐部,设立应用技术小组,并聘请专业教师讲课和辅导。
应用技术小组主要吸收对动画设计感兴趣的同学。应用技术课主要以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使同学们通过动画设计软件的学习,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电子作品。
③ 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学校的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网络中心等皆面向学生全天开放,使每个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需求选择信息。
二、改进考试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为了真正地发挥考试的导向、调控和激励功能,要改变传统考试方式,真正地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的考试应以注重学生主体在整个教学项目活动中是否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是否实现了主体发展,是否有利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的提高为出发点,根据信息技术教育课的特点和各章节教学内容及平时操作技能的训练,改变一份试卷考学生的传统做法,通过多方面以各种各样方式综合评价。
1 、采用上机方式,考核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
上机方式考试就是采用一人一机,学生按照规定运行考试程序,按规定时间完成考试内容,内容分基础题和操作题,答卷完毕后提交服务器,由服务器自动阅卷评估学生成绩,这种考试方式本身就是对学生操作水平的一次检验,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既考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体现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的现代性。
2 、上交自制电子作品,考核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信息技术学的工具性的特点,要求教师不应过多地注重所学知识的对与错,多与少,而应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上。例如在完成word模块教学任务后,学生被要求以我国春节或国际上流行的圣诞节为内容,并加以简单的文字表达制作一幅宣传广告画。对此,学生纷纷开动脑筋,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是西方文化的文明节日”等为标题,加上文字说明、相关图片。有的图片是学生自己用画图软件制作并利用了修饰字体。这一做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巩固了word 基础知识。
3 、开放考评方式,把学生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互相结合
学生成绩评价要在注重教师评价的同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形成立体反馈,强化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其中自我评价包括学生本人的自我表现评价和集体的自我表现评价。活动的评价一般由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检查表,学生根据这些表来评价。由于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参与项目的体验、经验和教训,从而使学生获得较为真实的自我认识。同时,集体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实践中,这几种方式有其独立性,也有其渗透性。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选择一种单独使用或几种方法渗透使用,使考评真正起到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全面提高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环境 兴趣 创造性 调控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十分关注中小学的信息教育,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新的终生活用的基本能力。在我国,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已迫在眉睫,而启蒙信息技术教育的艰巨任务必然落在了中小学基础教学之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 信息技术课》 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求教大家
一、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1 、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在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新旧知识更换的过程中、在挖掘教材智力因素中,大胆提出设想,开展各种尝试。如利用校园网络环境,组织网上研究,学生讨论及BBS 论坛等。通过网络交流,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自主和互相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下逐步形成创新的能力。
2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同学们对于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有限的学习内容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此,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① 开展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这有两种方法,一是“走出去”,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当地一些规模大的信息技术推广会,了解网络及计算机技术发展新动态,拓宽同学们信息技术知识视野;一是“请进来”,邀请若干名信息技术专家来校作最新科技信息专题报告,把国内外最新计算机发展信息传递给教师和学生。另外,学校可定期举办“信息节”,如网页制作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等,以调动广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 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
课外实践课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成立PC 高手俱乐部,设立应用技术小组,并聘请专业教师讲课和辅导。
应用技术小组主要吸收对动画设计感兴趣的同学。应用技术课主要以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使同学们通过动画设计软件的学习,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电子作品。
③ 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学校的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网络中心等皆面向学生全天开放,使每个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需求选择信息。
二、改进考试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为了真正地发挥考试的导向、调控和激励功能,要改变传统考试方式,真正地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的考试应以注重学生主体在整个教学项目活动中是否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是否实现了主体发展,是否有利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的提高为出发点,根据信息技术教育课的特点和各章节教学内容及平时操作技能的训练,改变一份试卷考学生的传统做法,通过多方面以各种各样方式综合评价。
1 、采用上机方式,考核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
上机方式考试就是采用一人一机,学生按照规定运行考试程序,按规定时间完成考试内容,内容分基础题和操作题,答卷完毕后提交服务器,由服务器自动阅卷评估学生成绩,这种考试方式本身就是对学生操作水平的一次检验,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既考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体现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的现代性。
2 、上交自制电子作品,考核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信息技术学的工具性的特点,要求教师不应过多地注重所学知识的对与错,多与少,而应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上。例如在完成word模块教学任务后,学生被要求以我国春节或国际上流行的圣诞节为内容,并加以简单的文字表达制作一幅宣传广告画。对此,学生纷纷开动脑筋,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是西方文化的文明节日”等为标题,加上文字说明、相关图片。有的图片是学生自己用画图软件制作并利用了修饰字体。这一做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巩固了word 基础知识。
3 、开放考评方式,把学生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互相结合
学生成绩评价要在注重教师评价的同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形成立体反馈,强化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其中自我评价包括学生本人的自我表现评价和集体的自我表现评价。活动的评价一般由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检查表,学生根据这些表来评价。由于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参与项目的体验、经验和教训,从而使学生获得较为真实的自我认识。同时,集体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实践中,这几种方式有其独立性,也有其渗透性。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选择一种单独使用或几种方法渗透使用,使考评真正起到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全面提高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