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新课程改革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越来越要求教师抛弃老旧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创符合学生心理状况的教学课堂。初中数学更是如此,需要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改进来打造精品课堂,让学生接受良好优质的教学服务,为学生将来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情境新创;初中数学;精品课堂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于很多数学知识直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开创一个具体形象的情境,让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容易忽略这一点,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自己的数学课堂也变得一塌糊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老师就要不断创新,将课堂改造成富有新意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直接地接受数学知识。
一、故事导入,速学新知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有兴趣,教师就要设计出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眼球,使他们一开始就被教师的教学安排所吸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整节课的注意力都十分集中,课堂的效率也会因此而大增[1]。
故事导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导入模式。利用新鲜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对新接受的知识产生好感,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授“无理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西伯斯的故事:西伯斯为了捍卫数学真理,被他人谋杀,死于非命,最后落得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下场。这个故事是悲情的,但也是励志的。前辈学者为了真知可以献出生命,那么我们呢?知识摆在面前,为何还拖拖拉拉不愿探究?课堂之初,为学生讲授如此悲情的故事,激起学生的怜悯之心,使学生好好珍惜学习无理数的机会,将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使得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学习“函数的图象”这节知识时,就可以引入“龟兔赛跑”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小故事。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乌龟与兔子在赛跑过程中的路程示意图,开动脑筋将故事情节与相应的函数关系联系起来,并用简洁的函数图象描绘出来。整个过程展现了数学无与伦比的魅力,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上述两个故事的导入,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明显提高。
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故事情节有很多,只要教师用心去收集,用心去改编,很多故事都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为课堂增添光彩。
二、游戏竞争,激发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年龄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服务于数学教学。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进行相关的游戏类竞争。学生能够为了取胜,就必须要好好学习数学知识,如此良性循环,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浓厚。
竞争意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意识,能够刺激学生在对比中不断地丰富自我,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以及认知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之中快乐成长。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竞争,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迸发自己学习的激情。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我开展了一个游戏接龙的实验,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考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游戏从任意一名学生开始,给出一个具体的方程,以3x y=60为例,可以任意给出x和y的值。当一名学生说出x(或y)的值时,再由另外一名学生给出对应的y(或x)值,使得方程成立。依次不断地循环往复。在竞争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哪位同学算得又快又准,激起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斗志。学生为了能够表现自己,就会不断地去思考,对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进行不断学习与理解,从而使得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学生对这种游戏学习方式都很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练地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验证方法。此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喜欢的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游戏,教师进行把关,如果效果较好,就在课堂上进行,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让学生在游戏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合作互助,统筹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个性来进行分组,使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各自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将之改正。教师可以根据对每一位同学的了解,给他们在小组内设置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小组中发光发热。组内成员共同思考,共同进步,统筹发展。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用处。对学生进行分组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可以将男生女生、成绩优良和成绩一般、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分别分在一组,使组内气氛和谐,能够合作互助。分组之后,学生之间就要展开交流、讨论与分析,最后将知识点总结出来。哪个组总结的知识点既快又准,教师就给予相应奖励。学生为了给自己小组争得荣誉,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很快就完成了本次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得课堂变得活跃有意思,让课堂成为交流的圣地。
四、联系生活,引发共鸣
初中生认知中最熟悉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以及利用的知识,有些基本知识已经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教授。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提升,仅仅提升学生成绩的课堂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教师不仅要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也要教给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便利。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要抓住每一次联系现实的机会,向学生灌输知识应用的思想。例如在学习“概率”这一节知识之后,教师都会向学生布置一些习题,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学生内化概率知识。在习题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尽量选择那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例子,如产品抽检问题、彩票中奖问题等。学生通过题意分析,再联系到所学的概率知识,最后再解决习题。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数学中所学的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原来这么广泛,居然能够给生活带来这么大的改变。当学生有了这一想法之后,就会认真地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也会更加努力认真地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用心去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便将来能够为自己的生活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導。
将数学引向生活,会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为数学不再那么神秘。学生对数学有了真实的感受之后,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学习与探索中去。
通过情境的多样创新,让初中数学课堂成为精品教学范例,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在追求的目标。不管以何种方式进行创新,都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教学,从实际出发,这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参考文献】
[1]韦有文.谈谈如何备课[J].数学通报,1980(09).
[2]陈志诚.谈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J].化学教学,1980(03):21-22,24.
【关键词】情境新创;初中数学;精品课堂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于很多数学知识直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开创一个具体形象的情境,让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容易忽略这一点,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自己的数学课堂也变得一塌糊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老师就要不断创新,将课堂改造成富有新意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直接地接受数学知识。
一、故事导入,速学新知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有兴趣,教师就要设计出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眼球,使他们一开始就被教师的教学安排所吸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整节课的注意力都十分集中,课堂的效率也会因此而大增[1]。
故事导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导入模式。利用新鲜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对新接受的知识产生好感,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授“无理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西伯斯的故事:西伯斯为了捍卫数学真理,被他人谋杀,死于非命,最后落得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下场。这个故事是悲情的,但也是励志的。前辈学者为了真知可以献出生命,那么我们呢?知识摆在面前,为何还拖拖拉拉不愿探究?课堂之初,为学生讲授如此悲情的故事,激起学生的怜悯之心,使学生好好珍惜学习无理数的机会,将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使得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学习“函数的图象”这节知识时,就可以引入“龟兔赛跑”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小故事。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乌龟与兔子在赛跑过程中的路程示意图,开动脑筋将故事情节与相应的函数关系联系起来,并用简洁的函数图象描绘出来。整个过程展现了数学无与伦比的魅力,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上述两个故事的导入,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明显提高。
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故事情节有很多,只要教师用心去收集,用心去改编,很多故事都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为课堂增添光彩。
二、游戏竞争,激发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年龄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服务于数学教学。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进行相关的游戏类竞争。学生能够为了取胜,就必须要好好学习数学知识,如此良性循环,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浓厚。
竞争意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意识,能够刺激学生在对比中不断地丰富自我,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以及认知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之中快乐成长。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竞争,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迸发自己学习的激情。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我开展了一个游戏接龙的实验,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考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游戏从任意一名学生开始,给出一个具体的方程,以3x y=60为例,可以任意给出x和y的值。当一名学生说出x(或y)的值时,再由另外一名学生给出对应的y(或x)值,使得方程成立。依次不断地循环往复。在竞争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哪位同学算得又快又准,激起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斗志。学生为了能够表现自己,就会不断地去思考,对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进行不断学习与理解,从而使得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学生对这种游戏学习方式都很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练地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验证方法。此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喜欢的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游戏,教师进行把关,如果效果较好,就在课堂上进行,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让学生在游戏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合作互助,统筹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个性来进行分组,使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各自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将之改正。教师可以根据对每一位同学的了解,给他们在小组内设置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小组中发光发热。组内成员共同思考,共同进步,统筹发展。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用处。对学生进行分组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可以将男生女生、成绩优良和成绩一般、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分别分在一组,使组内气氛和谐,能够合作互助。分组之后,学生之间就要展开交流、讨论与分析,最后将知识点总结出来。哪个组总结的知识点既快又准,教师就给予相应奖励。学生为了给自己小组争得荣誉,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很快就完成了本次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得课堂变得活跃有意思,让课堂成为交流的圣地。
四、联系生活,引发共鸣
初中生认知中最熟悉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以及利用的知识,有些基本知识已经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教授。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提升,仅仅提升学生成绩的课堂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教师不仅要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也要教给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便利。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要抓住每一次联系现实的机会,向学生灌输知识应用的思想。例如在学习“概率”这一节知识之后,教师都会向学生布置一些习题,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学生内化概率知识。在习题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尽量选择那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例子,如产品抽检问题、彩票中奖问题等。学生通过题意分析,再联系到所学的概率知识,最后再解决习题。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数学中所学的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原来这么广泛,居然能够给生活带来这么大的改变。当学生有了这一想法之后,就会认真地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也会更加努力认真地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用心去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便将来能够为自己的生活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導。
将数学引向生活,会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为数学不再那么神秘。学生对数学有了真实的感受之后,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学习与探索中去。
通过情境的多样创新,让初中数学课堂成为精品教学范例,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在追求的目标。不管以何种方式进行创新,都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教学,从实际出发,这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参考文献】
[1]韦有文.谈谈如何备课[J].数学通报,1980(09).
[2]陈志诚.谈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J].化学教学,1980(03):2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