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英语低年级主要以对话式文本及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说、读等形式接触、感知、理解和学习语言。本文探讨通过教学设计的层面如何渗透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品质;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周文艳,上海市新中初级中学。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6B Module 2 Unit 6 Period 3属于非连续性文本,由四张图片及简单的文字组成,描述了四个不同场景的夏日校园生活。本课的前两课时谈论的是有关校服的话题,与本课的关联不够密切,造成学生对于四季特征的认知不够全面,思考不够深入。此外,由于学生基础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尚可,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篇校园生活的补充材料。
2.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本校六年级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语言基础相对较好,乐于表达。通过学习Unit6 的第一,二课时,学生开始关注季节变化,以及服饰变化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对于校园生活的观察还不够深入,四季特点的认知还不够全面,缺乏理性及深层次的思考。
3.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理解和运用有关下列话题的语言表达形式: 学校与日常生活,季节与天气。由此可见,本课时的重要性,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备课时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就不同季节运用 “like doing …because…”, “see sb. doing” 进行描述季节特征和个人偏好; 学生能够进一步认知和分辨四季变化;学生能够对季节变化有更深更积极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
Step1:Lead-in.
教师通过四片不同的树叶,引出主题。
T: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What are they?
S: There are four. They are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T: What color is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S: It’s green./ Red./ Golden./ White. (教師选择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板书Spring, 红色的粉笔写下Summer, 黄色的粉笔写下Autumn, 以及白色的写下Winter).
T: I have four different leaves. Please match them with four different seasons.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不同的树叶与季节配对,并把树叶贴在季节的旁边,让学生有了更形象的感知。
设计意图: 引入部分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四片不同的树叶,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四季的变化,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seasonal changes.
Step 2 Presentation:
1.Brainstorm: What do people like doing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S:I like having a picnic/playing in the playground in spring.
S: I like swimming/ having ice cream in summer .
S: I like flying kites/having a barbecue in autumn.
S: I like making snowmen/having hot chocolate in winter.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头脑风暴,运用目标语like doing进行表达。
2. Read and match。学生阅读自己卡片上的信息与“Mr. S”或“Mr. W”进行配对,如“Some animals sleep for a long time.”与“Mr. W”配对,“Many people like playing at the beach.”与“Mr. S”配对等。其中有四位同学拿到是空白的卡片,这就要求他们自己总结“Mr. S”或“Mr. W”的特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夏季与冬季的特征,学生通过阅读卡片信息,需要进行辨析,拿到空白卡片的学生还需要自己用语言进行总结,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此外,学生们在对冬季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知后,有助于本单元第四课时的写作,即school life in winter,为写作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 增加感性认知。
Step 3 Practice:
1.Pair work。学生通过阅读一篇有关澳大利亚校园生活的短文,进行问答了解到异国的校园生活景象,此对子活动全部由学生提问,学生回答,难度较高,考验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设计意图:当学生们正经历夏日校园生活时,澳大利亚则截然相反,那里正处于冬季,学生通过阅读及对子活动了解异国校园生活,感受文化差异。
2. Listen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在这个听力环节中,学生通过听力练习捕捉信息,完成句子。在听力之前,教师通过谈论图片引出相关单词与句式,增加语言输入与输出。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在听之前教师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使此环节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3.Retell the text。学生四人一组,每人选择一张图片进行复述,学生用到的语言比课文要长,复述的较具体,如第一幅图 S: Many flowers grow in the garden. Many bees and butterflies fly around, and the flowers are very beautiful. There is no student in the school garden because they are having lessons in the school building.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语言知识,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最终形成一篇完整的口语短文,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这也是可理解性的输入。
Step 4 Production:
1.Discuss in groups.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小组活动,以春日校园生活为题选择不同的四个地方进行表达。基于课前的引入,课中的输入与讨论,作为一个输出环节,学生能够流利地表达校园生活,能够更为仔细的观察校园春日的景象,体会到春日生机勃勃的气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校园春日的景象训练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增加生生互动,提升小组合作的能力。
2.Read and think. 学生在阅读一篇200字左右短文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Would you like to live near the North Pole? Why or why not?
设计意图:学生生活在四季分明的上海,他们对于极地生活的认知和了解都比较少,阅读此文后学生能够有进一步的认识,更主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阐明理由,从语言层面来讲,用到了本课的目标语 “…because…”,从思维能力来讲,加深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从而产出具有思维含量的语言。
Assignment:
Read and recite the text. 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文。
Prepare an oral presentation about “seasonal changes in my neighborhood”.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小区里的变化,以此为题练习口语,作为听说课的作业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Surf on the Internet and collect some proverbs or poems about seasons. (optional) 此项作业为选择性作业,本课最后教师引出几句有关季节的谚语激发并启发学生,并布置此项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是文化素養的培养。
三、教学反思
1.以学生为主,重视思维培养。人的思维从低到高依次分为remembering、understanding、applying、analyzing、evaluating、creating六个阶段。高级思维的品质决定人的思维水平。在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思维品质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渗透到每个教学活动中。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文本内容。文本的第四幅图片展示的是学校餐厅,其文字说明是Many students like having ice cream and soft drinks after lunch. 教师通过启发提问:
教师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使学生们开始质疑文本内容,最后进行纠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观念。
※提供留白,激发思维。课堂中的“留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过程产出高质量的语言。笔者在设计分辨“Mr.S” 与 “Mr. W”的特征时,故意设计了几张空白的卡片,请拿到空白卡片的同学自己写出“Mr.S” 或 “Mr. W”的特征,有意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总结其特征,最终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课堂中的“留白”不是指教师不作为,而是一种“以无胜有”,“实则虚之”的教学境界。
※拓宽眼界,尊重个性化发展。本课时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读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Life Near the North Pole), 请同学们就“你愿意生活在北极吗”发表个人的意见。众所周知,南北极的生活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截然不同,学生们能够体验一年中四季的变化,而南北极只有两个季节,其生活也相对艰难。这种生活经验上的反差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并展开积极思考,大部分同学都阐述了他们不愿意生活在北极,以及原因。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他们想生活在北极,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学生的发言代表着他们的意愿,他们的个性,每一个同学的回答都应该被值得尊重。类似开放性的提问有助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学生个性化。
2.文化渗透,塑造品格。《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教师在本课中请学生们阅读一篇关于澳大利亚校园生活的文章,学生通过pair-work 寻找有关学校生活的信息,了解正值澳大利亚冬季的校园生活的特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通过A year’s plan starts with spring.以及诗人雪莱“If winter comes ,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的诗句,使学生感受到诗人亦或是古人喜欢用谚语或诗句描写春夏秋冬,其寓意更有待学生理解,思考与感悟。
四、问题与不足
本堂课是初中六年级的听说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语言交流的机会,从简单的语言操练,同伴问答,小组活动,到学生通过对比表达意见等高阶思维能力活动,以及师生活动,生生互评等环节中都得到了大量的口语交流机会,而教师只设计了一个听力环节,显得比较薄弱,教师也可以将一个阅读活动设计成一个听力活动,让学生得到更多听力技能的训练,这能让这堂课显得更为饱满。
五、结语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凭空产生,必须借助于宏观层面的学科规划、中观层面的课程架构,以及微观层面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教师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把核心素养渗透到英语课堂才能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人。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6):73-79.
[2]程晓堂.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1-7.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品质;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周文艳,上海市新中初级中学。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6B Module 2 Unit 6 Period 3属于非连续性文本,由四张图片及简单的文字组成,描述了四个不同场景的夏日校园生活。本课的前两课时谈论的是有关校服的话题,与本课的关联不够密切,造成学生对于四季特征的认知不够全面,思考不够深入。此外,由于学生基础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尚可,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篇校园生活的补充材料。
2.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本校六年级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语言基础相对较好,乐于表达。通过学习Unit6 的第一,二课时,学生开始关注季节变化,以及服饰变化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对于校园生活的观察还不够深入,四季特点的认知还不够全面,缺乏理性及深层次的思考。
3.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理解和运用有关下列话题的语言表达形式: 学校与日常生活,季节与天气。由此可见,本课时的重要性,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备课时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就不同季节运用 “like doing …because…”, “see sb. doing” 进行描述季节特征和个人偏好; 学生能够进一步认知和分辨四季变化;学生能够对季节变化有更深更积极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
Step1:Lead-in.
教师通过四片不同的树叶,引出主题。
T: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What are they?
S: There are four. They are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T: What color is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S: It’s green./ Red./ Golden./ White. (教師选择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板书Spring, 红色的粉笔写下Summer, 黄色的粉笔写下Autumn, 以及白色的写下Winter).
T: I have four different leaves. Please match them with four different seasons.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不同的树叶与季节配对,并把树叶贴在季节的旁边,让学生有了更形象的感知。
设计意图: 引入部分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四片不同的树叶,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四季的变化,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seasonal changes.
Step 2 Presentation:
1.Brainstorm: What do people like doing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S:I like having a picnic/playing in the playground in spring.
S: I like swimming/ having ice cream in summer .
S: I like flying kites/having a barbecue in autumn.
S: I like making snowmen/having hot chocolate in winter.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头脑风暴,运用目标语like doing进行表达。
2. Read and match。学生阅读自己卡片上的信息与“Mr. S”或“Mr. W”进行配对,如“Some animals sleep for a long time.”与“Mr. W”配对,“Many people like playing at the beach.”与“Mr. S”配对等。其中有四位同学拿到是空白的卡片,这就要求他们自己总结“Mr. S”或“Mr. W”的特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夏季与冬季的特征,学生通过阅读卡片信息,需要进行辨析,拿到空白卡片的学生还需要自己用语言进行总结,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此外,学生们在对冬季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知后,有助于本单元第四课时的写作,即school life in winter,为写作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 增加感性认知。
Step 3 Practice:
1.Pair work。学生通过阅读一篇有关澳大利亚校园生活的短文,进行问答了解到异国的校园生活景象,此对子活动全部由学生提问,学生回答,难度较高,考验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设计意图:当学生们正经历夏日校园生活时,澳大利亚则截然相反,那里正处于冬季,学生通过阅读及对子活动了解异国校园生活,感受文化差异。
2. Listen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在这个听力环节中,学生通过听力练习捕捉信息,完成句子。在听力之前,教师通过谈论图片引出相关单词与句式,增加语言输入与输出。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在听之前教师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使此环节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3.Retell the text。学生四人一组,每人选择一张图片进行复述,学生用到的语言比课文要长,复述的较具体,如第一幅图 S: Many flowers grow in the garden. Many bees and butterflies fly around, and the flowers are very beautiful. There is no student in the school garden because they are having lessons in the school building.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语言知识,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最终形成一篇完整的口语短文,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这也是可理解性的输入。
Step 4 Production:
1.Discuss in groups.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小组活动,以春日校园生活为题选择不同的四个地方进行表达。基于课前的引入,课中的输入与讨论,作为一个输出环节,学生能够流利地表达校园生活,能够更为仔细的观察校园春日的景象,体会到春日生机勃勃的气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校园春日的景象训练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增加生生互动,提升小组合作的能力。
2.Read and think. 学生在阅读一篇200字左右短文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Would you like to live near the North Pole? Why or why not?
设计意图:学生生活在四季分明的上海,他们对于极地生活的认知和了解都比较少,阅读此文后学生能够有进一步的认识,更主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阐明理由,从语言层面来讲,用到了本课的目标语 “…because…”,从思维能力来讲,加深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从而产出具有思维含量的语言。
Assignment:
Read and recite the text. 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文。
Prepare an oral presentation about “seasonal changes in my neighborhood”.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小区里的变化,以此为题练习口语,作为听说课的作业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Surf on the Internet and collect some proverbs or poems about seasons. (optional) 此项作业为选择性作业,本课最后教师引出几句有关季节的谚语激发并启发学生,并布置此项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是文化素養的培养。
三、教学反思
1.以学生为主,重视思维培养。人的思维从低到高依次分为remembering、understanding、applying、analyzing、evaluating、creating六个阶段。高级思维的品质决定人的思维水平。在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思维品质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渗透到每个教学活动中。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文本内容。文本的第四幅图片展示的是学校餐厅,其文字说明是Many students like having ice cream and soft drinks after lunch. 教师通过启发提问:
教师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使学生们开始质疑文本内容,最后进行纠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观念。
※提供留白,激发思维。课堂中的“留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过程产出高质量的语言。笔者在设计分辨“Mr.S” 与 “Mr. W”的特征时,故意设计了几张空白的卡片,请拿到空白卡片的同学自己写出“Mr.S” 或 “Mr. W”的特征,有意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总结其特征,最终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课堂中的“留白”不是指教师不作为,而是一种“以无胜有”,“实则虚之”的教学境界。
※拓宽眼界,尊重个性化发展。本课时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读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Life Near the North Pole), 请同学们就“你愿意生活在北极吗”发表个人的意见。众所周知,南北极的生活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截然不同,学生们能够体验一年中四季的变化,而南北极只有两个季节,其生活也相对艰难。这种生活经验上的反差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并展开积极思考,大部分同学都阐述了他们不愿意生活在北极,以及原因。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他们想生活在北极,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学生的发言代表着他们的意愿,他们的个性,每一个同学的回答都应该被值得尊重。类似开放性的提问有助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学生个性化。
2.文化渗透,塑造品格。《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教师在本课中请学生们阅读一篇关于澳大利亚校园生活的文章,学生通过pair-work 寻找有关学校生活的信息,了解正值澳大利亚冬季的校园生活的特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通过A year’s plan starts with spring.以及诗人雪莱“If winter comes ,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的诗句,使学生感受到诗人亦或是古人喜欢用谚语或诗句描写春夏秋冬,其寓意更有待学生理解,思考与感悟。
四、问题与不足
本堂课是初中六年级的听说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语言交流的机会,从简单的语言操练,同伴问答,小组活动,到学生通过对比表达意见等高阶思维能力活动,以及师生活动,生生互评等环节中都得到了大量的口语交流机会,而教师只设计了一个听力环节,显得比较薄弱,教师也可以将一个阅读活动设计成一个听力活动,让学生得到更多听力技能的训练,这能让这堂课显得更为饱满。
五、结语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凭空产生,必须借助于宏观层面的学科规划、中观层面的课程架构,以及微观层面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教师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把核心素养渗透到英语课堂才能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人。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6):73-79.
[2]程晓堂.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1-7.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