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知识的智力背景,它能加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活动中.下面就结合教研谈谈对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数学情境创设的要求
(一)情境创设要有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例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教材生动地创设了拉面师傅的情境:“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这种教学情境富有情趣,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的生活化,又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中的浓浓数学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机智.
(二)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
“数学味”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就是基于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来创设学习新内容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负数”时,联系生活从数学的知识基础来创设学习情境(列举天气预报、电梯的楼层、银行存折上的支出等),让学生口算2-1=,接着出示1-2=,问结果是多少?这样从认识的冲突中引进学习新知识,既能倡导内容的“综合性”,又能兼顾形式的“多样性”,更能体现数学本身的数学味.
(三)情境创设要有综合性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目标是为了学习数学,但从具体内容来看,情境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情境,为数学教学所用,具有综合性.
(四)情境创设要有多样性
根据数学教学情境内容的综合性,情境创设的形式更要具有多样性.从教材静态呈现到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建构亲近学生的数学教学载体,为学生思维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会学习方面获得真正的实惠.
二、数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创设故事式情境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值得颂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故事,利用这些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高尚的思想教育.例如,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利用历史上笛卡儿在梦中见到蜘蛛网上蜘蛛的爬动,受其启发发明解析几何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生会感到格外亲切、自然、现实.由常识性、经验性的东西逐渐上升为科学知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
(二)创设激趣式情境
激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例如,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在学生疑惑不解、富有情趣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的.这样的情境创设,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操作式情境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实践和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这种操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克服懒惰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创设质疑式情境
质疑是学生动脑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形式.例如,教学“圆的概念”时,教师设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接着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吗?比方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学生一下子被逗乐了,有学生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也有学生回答:“不行,车子前进时会忽高忽低.”这样引起学生质疑,展开讨论.这种质疑情境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能及时打开思维的闸门.
(五)创设探究式情境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问题能诱发创新需要,产生创新动机.只有精心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才是数学课堂实施素質教育的真正出路.因此,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勇于探索,使其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E,F,G,H,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① 四边形对边中点的连线EH,FG是什么关系?② 顺次连接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分别可得到什么几何图形?③ 顺次连接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分别是矩形、菱形、正方形时,原四边形需具备什么条件?这种不断变换的问题情境,纵横交错,纵深发展,使学生在变与不变的动态空间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教师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让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才能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
一、数学情境创设的要求
(一)情境创设要有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例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教材生动地创设了拉面师傅的情境:“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这种教学情境富有情趣,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的生活化,又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中的浓浓数学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机智.
(二)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
“数学味”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就是基于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来创设学习新内容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负数”时,联系生活从数学的知识基础来创设学习情境(列举天气预报、电梯的楼层、银行存折上的支出等),让学生口算2-1=,接着出示1-2=,问结果是多少?这样从认识的冲突中引进学习新知识,既能倡导内容的“综合性”,又能兼顾形式的“多样性”,更能体现数学本身的数学味.
(三)情境创设要有综合性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目标是为了学习数学,但从具体内容来看,情境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情境,为数学教学所用,具有综合性.
(四)情境创设要有多样性
根据数学教学情境内容的综合性,情境创设的形式更要具有多样性.从教材静态呈现到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建构亲近学生的数学教学载体,为学生思维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会学习方面获得真正的实惠.
二、数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创设故事式情境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值得颂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故事,利用这些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高尚的思想教育.例如,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利用历史上笛卡儿在梦中见到蜘蛛网上蜘蛛的爬动,受其启发发明解析几何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生会感到格外亲切、自然、现实.由常识性、经验性的东西逐渐上升为科学知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
(二)创设激趣式情境
激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例如,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在学生疑惑不解、富有情趣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的.这样的情境创设,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操作式情境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实践和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这种操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克服懒惰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创设质疑式情境
质疑是学生动脑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形式.例如,教学“圆的概念”时,教师设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接着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吗?比方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学生一下子被逗乐了,有学生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也有学生回答:“不行,车子前进时会忽高忽低.”这样引起学生质疑,展开讨论.这种质疑情境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能及时打开思维的闸门.
(五)创设探究式情境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问题能诱发创新需要,产生创新动机.只有精心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才是数学课堂实施素質教育的真正出路.因此,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勇于探索,使其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E,F,G,H,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① 四边形对边中点的连线EH,FG是什么关系?② 顺次连接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分别可得到什么几何图形?③ 顺次连接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分别是矩形、菱形、正方形时,原四边形需具备什么条件?这种不断变换的问题情境,纵横交错,纵深发展,使学生在变与不变的动态空间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教师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让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才能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