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大。电力结构的发展转变是完善我国能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水利工程是这一阶段衍生出的最为重要的建设组成部分。然而,水利工程对当地的气候、水质、地质以及生物多样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入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水利工程的相关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建设的本身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否协调直接决定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果。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目的就是服务于人民,当工程的建设弥补得了电力缺口,却失去了生态环境的平衡。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建设方式不但没有解决人们对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还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那么它就失去了建设的价值。所以,只有对其进行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就可以使得水利工程的发展朝着更加实用的建设目标迈进。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水资源是我国重要且欠缺的能源资源,它的可再生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前国家建设环保型社会的迫切需求。近几年,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这就意味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然而,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利用如果是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这就与其发展建设的目的相悖,即与国家要建设环保型社会的目的相悖。这种情况就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存在价值。对于这一问题,就必须使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化、长远化。就必须将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一并抓起来。这样才是实现建设环保型社会的正确方向。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一)气候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环,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扩大,当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达到10亿m3总容量,建设面积在100km时,就会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具体造成的气候变化包括,温度、风速以及降水量等等。具有关调查表示,建有大型水利工程地区的上空空气透明度比正常环境下的地区要高出约10%,气温约降低5℃。对于降水量的影响范围更是巨大。由于水利工程的水面蒸发能力较强,就会使得当地的空气湿度增大,那么降水量就会随之增加。而水利工程的低温效应会使得周边地区的降水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是地势高就会迎风增加降雨。此外,也使得降雨的季节性发生了变化。像是夏季,水利工程造成的温度降低会使得大气对流减弱,从而导致降雨量下降。而冬季,水利工程的水面较为温暖就会使得大气对流增强,进而增加降水量。这些气候变化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
(二)水质
水利工程是通过对水资源的储存来实现合理利用的。其工作原理是水资源的储存会为水的复氧提供条件,进而利用水中的潜在资源。这一过程会使得水库的水位不断增高,从而减缓了水资源污染物的快速扩散。而水利工程在增加水资源在库区滞留时间的同时,还会使水体产生不规则的沉降现象。水体沉降现象的表现为浑浊度降低、悬浊物沉降,这就会使得水库内的水流速度降低。这种情况就为水体内藻类的活动量增大提供了条件,而藻类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与水中的金属离子相结合,从而降低水体的硬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体污染的发生率。然而,水库内水流速度的降低会导致水与空气的交换频率降低,那么水体中含氧量就会降低,这就会造成水库中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
(三)地质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使得其周边水资源的水位上升,这就会使得当地的土地出现沼泽化、盐碱化的现象,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浸没土地的现象发生。一旦出现浸没土地的现象就会导致土壤的含氧量下降、微生物活动降低,最终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的严重后果。土壤含水量过高以及土壤的肥力不够,将直接农作物的根系腐烂,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此外,对于透过毛细管渗入地表的水资源,在巨大的蒸腾作用下就会使得地面土壤的状态逐渐呈现盐碱化。而且,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可能会引发泥石流、山地滑坡以及地震等地质灾害。其产生的原因是水资源的大量储存使得水体的压力增大,与水接触密切的岩石就难以承担其重量。那么岩石就会发生断裂现象,从而使得地壳与岩层之间的原有应力发生改变,进而引发地震灾害。
(四)生物多样性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永久性影响。如果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淹没了草地、森林,那么陆生与水生生物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另一方面的影响是局部的,例如,水利工程周边的水资源会因水利工程的建设存在不程度的沼泽化问题。这就会对水利工程建设当地的动植物多样性带来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水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中生物会因生存条件的不规则变化而难以适应,进而导致大范围死亡。一部分食物链的断裂会直接影响所有生物的生存繁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物的多样性。
三、控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要以实现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为发展方向,只要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国家对环保型社会的建设任务。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影响下对电力结构做出了调整,其主要的措施是利用水利工程来带动水利发电。然而,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却并没有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向前迈进。这是因为在修建水利工程时或多或少的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上文所述的内容表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对当地的气候、水资源水质、地质以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水利工程的建设者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把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并归到对水资源的研究发展进程当中,引导水利工程的建设真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具体控制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包括,形成对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以此来规范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此外,还应对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利工程进行工程造价估算,使其建设的指标处于平衡状态。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使用后,还要对其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控。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
总结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对建设当地的生态影响范围体现在多个方面。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者要在发展其功能性作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将其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环保型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时建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四川水泥,2015,06:136.
[2]陈广大.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229.
[3]李都智.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陕西水利,2015,S1:210-211.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建设的本身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否协调直接决定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果。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目的就是服务于人民,当工程的建设弥补得了电力缺口,却失去了生态环境的平衡。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建设方式不但没有解决人们对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还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那么它就失去了建设的价值。所以,只有对其进行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就可以使得水利工程的发展朝着更加实用的建设目标迈进。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水资源是我国重要且欠缺的能源资源,它的可再生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前国家建设环保型社会的迫切需求。近几年,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这就意味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然而,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利用如果是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这就与其发展建设的目的相悖,即与国家要建设环保型社会的目的相悖。这种情况就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存在价值。对于这一问题,就必须使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化、长远化。就必须将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一并抓起来。这样才是实现建设环保型社会的正确方向。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一)气候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环,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扩大,当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达到10亿m3总容量,建设面积在100km时,就会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具体造成的气候变化包括,温度、风速以及降水量等等。具有关调查表示,建有大型水利工程地区的上空空气透明度比正常环境下的地区要高出约10%,气温约降低5℃。对于降水量的影响范围更是巨大。由于水利工程的水面蒸发能力较强,就会使得当地的空气湿度增大,那么降水量就会随之增加。而水利工程的低温效应会使得周边地区的降水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是地势高就会迎风增加降雨。此外,也使得降雨的季节性发生了变化。像是夏季,水利工程造成的温度降低会使得大气对流减弱,从而导致降雨量下降。而冬季,水利工程的水面较为温暖就会使得大气对流增强,进而增加降水量。这些气候变化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
(二)水质
水利工程是通过对水资源的储存来实现合理利用的。其工作原理是水资源的储存会为水的复氧提供条件,进而利用水中的潜在资源。这一过程会使得水库的水位不断增高,从而减缓了水资源污染物的快速扩散。而水利工程在增加水资源在库区滞留时间的同时,还会使水体产生不规则的沉降现象。水体沉降现象的表现为浑浊度降低、悬浊物沉降,这就会使得水库内的水流速度降低。这种情况就为水体内藻类的活动量增大提供了条件,而藻类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与水中的金属离子相结合,从而降低水体的硬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体污染的发生率。然而,水库内水流速度的降低会导致水与空气的交换频率降低,那么水体中含氧量就会降低,这就会造成水库中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
(三)地质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使得其周边水资源的水位上升,这就会使得当地的土地出现沼泽化、盐碱化的现象,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浸没土地的现象发生。一旦出现浸没土地的现象就会导致土壤的含氧量下降、微生物活动降低,最终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的严重后果。土壤含水量过高以及土壤的肥力不够,将直接农作物的根系腐烂,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此外,对于透过毛细管渗入地表的水资源,在巨大的蒸腾作用下就会使得地面土壤的状态逐渐呈现盐碱化。而且,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可能会引发泥石流、山地滑坡以及地震等地质灾害。其产生的原因是水资源的大量储存使得水体的压力增大,与水接触密切的岩石就难以承担其重量。那么岩石就会发生断裂现象,从而使得地壳与岩层之间的原有应力发生改变,进而引发地震灾害。
(四)生物多样性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永久性影响。如果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淹没了草地、森林,那么陆生与水生生物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另一方面的影响是局部的,例如,水利工程周边的水资源会因水利工程的建设存在不程度的沼泽化问题。这就会对水利工程建设当地的动植物多样性带来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水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中生物会因生存条件的不规则变化而难以适应,进而导致大范围死亡。一部分食物链的断裂会直接影响所有生物的生存繁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物的多样性。
三、控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要以实现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为发展方向,只要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国家对环保型社会的建设任务。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影响下对电力结构做出了调整,其主要的措施是利用水利工程来带动水利发电。然而,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却并没有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向前迈进。这是因为在修建水利工程时或多或少的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上文所述的内容表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对当地的气候、水资源水质、地质以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水利工程的建设者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把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并归到对水资源的研究发展进程当中,引导水利工程的建设真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具体控制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包括,形成对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以此来规范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此外,还应对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利工程进行工程造价估算,使其建设的指标处于平衡状态。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使用后,还要对其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控。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
总结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对建设当地的生态影响范围体现在多个方面。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者要在发展其功能性作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将其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环保型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时建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四川水泥,2015,06:136.
[2]陈广大.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229.
[3]李都智.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陕西水利,2015,S1: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