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管理策略优化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kill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阶段,班级管理可以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协调和控制。毋庸置疑,这对于班级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作为最直接的教育者与领导者自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本文就来谈一谈怎样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从实际情况来看,班主任主要负责的是一个班级当中全体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建康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当中,面对这些比较复杂而琐碎的工作内容,班主任應该采用更加恰当的方式来对班主任工作策略进行优化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笔者将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实施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式。
  1.优化教学模式
  不难理解,学校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来进行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同样应该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而从当前高中阶段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产生了阻碍作用。因此,随着新课标的深化实施,班主任应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对新课标提倡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进行一定的研究,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
  从具体内容来看,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实际表现,并且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和其他老师也不断尝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尝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了教学当中,以此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而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还有,为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我们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性的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通过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逐渐使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
  2.分层管理学生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不同方面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统一化的管理策略很难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在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可以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班级管理的具体内容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策略符合不同学生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本班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会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如:在学生学习管理方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某些学科当中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我和其他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当然,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不会将分层的结果公布,而是会采用隐性分层的形式,在教学中,我们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差异化的要求,以此来使教学过程适应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学生纪律管理方面,有些学生的自律能力是比较强的,所以对于这些学生的管理,我的要求是比较宽松的,而对于那些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我则会通过恰当的方式对其进行严格要求。最终,通过在班级管理全过程当中的分层管理,对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3.实行民主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己经逐渐形成,所以这一时期的学生普遍希望得到外界的尊重与理解,并且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适度的自主管理空间,而这种给予学生充分信任的方式,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为了提高本班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我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通过班干部进行学生的管理。在选拔班干部时,我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选拔标准,如:具有较高的学习水平、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维护人际关系的能力等。根据这些标准,学生选拔出了自己信服的班干部,这些班干部除了负责对其他学生的沟通管理之外,自己也会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而通过这种方式,使班级氛围得到了优化。
  4.家校共育学生
  家庭是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家庭教育自然也会对学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该将家庭教育纳入到学生的管理工作当中,这样一来,能够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在本班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我会通过多种方式来保持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如:学校设立的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等,都是我和家长进行交流的渠道。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会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并给家长讲解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最终,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总结来说,在高中阶段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不断对班级管理的策略进行优化,以此来对学生施加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煤系致密砂岩是上古生界气藏的主力含气层段之一,但物质成分多样、微观孔喉面貌复杂、物性变化显著,严重制约了储层质量评价与预测。论文以山2段煤系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喉特征及成岩—孔隙演化特征研究,以揭示相似沉积相中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孔隙演化差异及机理,为储层质量评价与优质储层预测提供依据。论文取得以下创新认识:
  揭示了砂岩的三类孔喉配置模式以及物性响应。根据孔喉配置模式可将砂岩分为三类,Ⅰ类为粒间孔优势型储层,多种喉道类型共存,渗透
构造煤是煤与瓦斯突出的高危煤体,预先圈定其发育范围可为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然而,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构造煤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为此,基于构造煤物性特点,提出构造煤井下激电探测技术,即在采煤工作面巷道或钻孔中采用激发极化法进行小范围构造煤探测。为探讨构造煤井下激电探测技术的可行性,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构造煤全空间激电场分布规律研究,阐明了构造煤激电探测技术的物理机制,探讨了构造煤井下激电观测方法,进行了构造煤井下激电探测工程实践。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中国是世界上页岩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加拿大和美国。据估计,实际储备可能超过美国的储备。中国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分为三种:海相有机质页岩,海陆相互作用相有机质页岩,陆相有机质页岩和泥岩。然而,中国大陆陆相含油盆地的有机质泥页岩发展良好:渤海湾盆地的古近纪,松辽盆地的白垩纪,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纪。
  该研究利用测井资料,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岩心和岩石切割样品,X射线衍射和环境扫描电镜分析,试图全面评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湖相页岩油藏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重点关注烃的生成条件和烃保留特征,储
离层水害是一种危害性大的典型煤矿顶板水害类型,研究采动覆岩离层时空发育特征、揭示离层水害涌(突)水机理,建立离层水害危险源动态辨识方法,对于离层水害防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采用现场探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等方法,围绕采动覆岩离层时空演化特征、离层涌(突)水机理以及离层水害危险源动态辨识和防控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根据鄂尔多斯聚煤盆地南部永陇矿区崔木煤矿的地质采矿条件和工作面涌(突)水特征,分析获得了崔木煤矿已回采工作面涌水为上覆含水层静储量释放水害类型
随着我国页岩气资源开采进程的推进,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页岩力学性质的限制,页岩气在开采过程中困难重重,如何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对页岩气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显得至关重要。其中,掌握页岩在不同工况下的断裂特性对于解决页岩气资源开采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育的层理结构使得页岩的断裂损伤过程十分复杂多变,复杂的开采条件加大了页岩气资源的开采难度。为了揭示不同工况下层理页岩的破坏损伤特征,本文以层理页岩为试验对象,设置了多种工况下层理页岩的三点弯曲试验,构建了加载-声发射-数字散斑系统,运用岩
我国西南部山地分布比较广泛,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都是在山区中进行的,但是由于交通的问题,经济发展等都受到了制约。为了开发西南部经济,修建了越来越多的道路交通等工程,虽然山区的道路大部分是修建在地势较为平缓的河谷地带,但是由于地势的复杂,有些道路的修建需要对山体进行开挖。道路的修建涉及到路基的开挖和放坡等,这使得道路沿线的斜坡裂隙发育较多,稳定性降低,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山区道路沿线是滑坡的频发地区,会造成道路损坏和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对道路沿线的滑坡进行研究,可以为道路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区主要
钦州湾─杭州湾拼合带(简称钦─杭拼合带)是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之间的构造拼合带,记录了两侧板块之间的多次拼合裂解构造过程,构成了华南构造域的中轴,该拼合带对揭示华南大陆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一直是全球地质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该拼合带的地质构造年代老、晚古生代之后的地层覆盖厚、出露少、隐伏深,且经历了多期构造叠覆、改造变位和各时期岩浆侵入破坏,因此存在很多争论未决的地质问题,尤其是在西南段的广西境内。因此,非常有必要在该区域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地震层析成像能获取地壳上地幔的速度结构,
加筋土挡墙具有施工简便、经济效益好、适应能力强、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随着人们对加筋土挡墙高度需求的不断增加,台阶式加筋土挡墙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在加筋土工程中。在进行加筋土挡墙的设计时,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加筋土挡墙会出现一些拐角部位,在这些拐角部位的加筋土挡墙,其墙体形态、布筋方式以及边界条件等与直线型挡墙不同,呈“不规则”状。国内关于不规则加筋土挡墙的规范
在近地表低速结构发育地区(如沙漠、黄土塬等)的地震记录中,由于震源激发条件不良,会导致地震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严重,造成各类次生干扰波发育。其中有一类浅层次生干扰波——多次反射折射波。因其波速高、能量强,严重影响地震波场中位置与之相近的目的层反射波,导致反射波形态畸变。仅通过地震常规处理方法难以较好的对多次反射折射波进行压制,极大影响了地震资料的正确解释,给低速结构发育区的地震勘探带来了较大困难
山西临县某区杂岩体出露于吕梁山中段西翼,由于其典型的碱性岩体类型一直受到地学界的关注。为了研究山西临县某区碱性杂岩体的放射性元素铀、钍、钾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放射性辐射环境影响,依托山西省地质勘查基金资助课题“山西省临县某区碱性岩铌、稀土及放射性矿产调查”子课题“山西省临县某区放射性矿产调查”项目,通过野外地面伽马能谱法和室内岩石薄片显微镜下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铀、钍、钾元素分布特征进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