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可更好地创设声、像、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变抽象深奥的问题及道理直观形象化,降低教学难度,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信息传递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手段;语文;课堂效益;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迈向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景,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既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对初中语文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优化课堂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优化课堂教学,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无声的语言鲜活地呈现,不受时间限制,将平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呈现于学生眼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无法替代的,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给教学提供传统教学所不能及的优越性,在近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普及推广。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经典文章,都很适宜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学《山中访友》一文,先播放一段迷人的山林,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学生聆听山涧的泉水叮咚,饱览大自然秀美风光,亲身体验"与山交游,与树对话"的奇妙感受,在感官上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基础上,设计以下教学情节:
(一)大屏幕展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配乐播放,揭示课题。
(二)品读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品味文章所描述的童话般的世界,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勾出精彩语句,与同学交流分享。
(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我们司空见惯的景物写得如此传神、传情?
(3)景物欣赏:大树、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落叶、花、鸟、虫、鱼,让学生充分感受山川的秀美,风光的旖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以上教学,媒体的恰当合理运用,给学习文章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直观形象,突破课文重难点。
多媒体的形象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使平实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由于受时空限制,许多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师的语言表述无法达到穷尽文本的深层内涵,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信息的传递渠道。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借助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它利用文字的闪烁、图形的缩放与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可设计以下教学环节,大屏幕展示: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集。
(二)解决重点字词,读读记记。
(三)利用媒体将有关小说的相关知识:小说的定义,小说的类别,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的方法,故事情节等要素展示给学生。
(四)对比及应用。
通过媒体将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少年闰土及中年闰土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从正面的变化感知世事沧桑、物是人非。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的截然不同,揭示闰土由生机勃勃、热情开朗、勇敢善良的小英雄变成饱经沧桑因循守旧、麻木迟钝的旧农民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封建社会的残忍及对人的摧残,对文章主旨有进一步的理解,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故乡》一文通过多种意向和形象的对比,儿时记忆的故乡与萧索荒村、小英雄和木偶人、情同手足的儿时伙伴与产生隔阂的中年闰土、豆腐西施这一圆规形象的对比,通过媒体的展示,直观形象挖掘多侧面的艺术形象,降低教学的难点,利于对社会背景和故乡折射的主题的把握。
我们还可以巧用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教学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将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断剪辑并整合到课件中,应用到教学中,多层次了解作品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媒体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更为直观、形象,并省去教师的讲解,重在让学生通过感官去获取知识,体会文本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利用媒体播放《好汉歌》等主题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教学中可将《水浒传》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既丰富教学手段,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阅读教学向深和广两方面纵深,给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能感受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率。
在《春》的教学中,利用flash制作课件。悠扬婉转的笛声中,切入课题,给学生提供一场视觉的盛宴。飘落的花瓣,满树的梨花,破土而出的小草,高歌枝头的黄鹂,春耕劳作的农民等一系列的意象。从视觉上感受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在这样的背景下,切入主题,水到渠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本课充分运用好媒体,把握五幅盛春图,在感受春天气息的前提下,从文字里挖掘经典语句,加以理解赏析。
媒体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媒体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寻找课堂教学与媒体的最佳结合点,让媒体为我们所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理论》
[2]初中语文教材
[3]《语文教材解读》
[4]《计算机运用基础》
-1-
【关键词】现代;教育手段;语文;课堂效益;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迈向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景,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既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对初中语文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优化课堂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优化课堂教学,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无声的语言鲜活地呈现,不受时间限制,将平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呈现于学生眼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无法替代的,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给教学提供传统教学所不能及的优越性,在近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普及推广。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经典文章,都很适宜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学《山中访友》一文,先播放一段迷人的山林,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学生聆听山涧的泉水叮咚,饱览大自然秀美风光,亲身体验"与山交游,与树对话"的奇妙感受,在感官上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基础上,设计以下教学情节:
(一)大屏幕展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配乐播放,揭示课题。
(二)品读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品味文章所描述的童话般的世界,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勾出精彩语句,与同学交流分享。
(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我们司空见惯的景物写得如此传神、传情?
(3)景物欣赏:大树、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落叶、花、鸟、虫、鱼,让学生充分感受山川的秀美,风光的旖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以上教学,媒体的恰当合理运用,给学习文章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直观形象,突破课文重难点。
多媒体的形象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使平实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由于受时空限制,许多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师的语言表述无法达到穷尽文本的深层内涵,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信息的传递渠道。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借助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它利用文字的闪烁、图形的缩放与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可设计以下教学环节,大屏幕展示: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集。
(二)解决重点字词,读读记记。
(三)利用媒体将有关小说的相关知识:小说的定义,小说的类别,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的方法,故事情节等要素展示给学生。
(四)对比及应用。
通过媒体将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少年闰土及中年闰土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从正面的变化感知世事沧桑、物是人非。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的截然不同,揭示闰土由生机勃勃、热情开朗、勇敢善良的小英雄变成饱经沧桑因循守旧、麻木迟钝的旧农民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封建社会的残忍及对人的摧残,对文章主旨有进一步的理解,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故乡》一文通过多种意向和形象的对比,儿时记忆的故乡与萧索荒村、小英雄和木偶人、情同手足的儿时伙伴与产生隔阂的中年闰土、豆腐西施这一圆规形象的对比,通过媒体的展示,直观形象挖掘多侧面的艺术形象,降低教学的难点,利于对社会背景和故乡折射的主题的把握。
我们还可以巧用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教学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将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断剪辑并整合到课件中,应用到教学中,多层次了解作品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媒体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更为直观、形象,并省去教师的讲解,重在让学生通过感官去获取知识,体会文本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利用媒体播放《好汉歌》等主题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教学中可将《水浒传》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既丰富教学手段,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阅读教学向深和广两方面纵深,给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能感受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率。
在《春》的教学中,利用flash制作课件。悠扬婉转的笛声中,切入课题,给学生提供一场视觉的盛宴。飘落的花瓣,满树的梨花,破土而出的小草,高歌枝头的黄鹂,春耕劳作的农民等一系列的意象。从视觉上感受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在这样的背景下,切入主题,水到渠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本课充分运用好媒体,把握五幅盛春图,在感受春天气息的前提下,从文字里挖掘经典语句,加以理解赏析。
媒体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媒体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寻找课堂教学与媒体的最佳结合点,让媒体为我们所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理论》
[2]初中语文教材
[3]《语文教材解读》
[4]《计算机运用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