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种意义上,俄罗斯政治是寡头的游戏。
1996年3月,正为第二个总统任期而努力的叶利钦,在民意支持率低于主要对手久加诺夫的情况下,主动秘晤时任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大桥银行总裁古辛斯基、国际商业银行总裁维诺格拉多夫、首都储蓄银行总裁斯摩棱斯基、阿尔法银行总裁弗里德曼、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和俄罗斯信贷商业银行总裁马尔金等“七寡头”,争取他们的全力支持。得到总统的种种利益承诺之后,“七寡头”从经济支持、舆论造势等各方面发力。结果,叶利钦反败为胜,如愿以偿地斩获又一个任期。
但“七寡头”一点也不给叶利钦留面子。叶氏胜选后,有人马上扬言,“只要我们愿意,猴子也能当总统。”在叶利钦的就职仪式上,“七寡头”超规格分坐一排,用不时闪现的傲慢表情告诉人们,他们根本不认为自己在参加神圣的总统就职典礼,而是在看一场沐猴而冠的表演,俄罗斯不是任何人的俄罗斯,是“他们”的俄罗斯。
这倒称不上狂妄自大。且不说他们当时控制着俄罗斯50%的经济,政治操纵能力也是有目共睹,俄罗斯前副总理盖达尔曾感叹,最厉害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撤换总理。”
只可惜,叶利钦领他们的情,顾忌他们的势力,从提前辞职的叶利钦那里接过“总统的枪”的“政治强人”普京,却不理这一套。正式上任后,摆在日程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把这群“权商”召集在一起摊牌,明确表示,钱尽管赚,干政是红线。
他们中绝大多数置若罔闻,选择了硬碰硬。态度最激烈者当属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尔多科夫斯基。结果,“政治强人”更强。几年下来,除谨慎老成的弗里德曼保住家业外,“七寡头”入狱的入狱,流亡的流亡,隐居的隐居,下场凄凉无比。普京也算实现了掌国之初对百姓许下的“向寡头开刀”诺言。
只是,旧的寡头黯然离场,资本新贵旋踵而至。不听话的寡头被放倒,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再无寡头们成长的土壤,恰恰相反,一个“寡头新时代”应运而生。那些和政府存有高度默契,善于“闷声发大财”的寡头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善于投机、耍嘴皮子的寡头们的俄罗斯,换成了靠经营能源资源名声鹊起的寡头们的俄罗斯。
尤科斯石油公司在1996年~2005年10年间的经历,为两个时代的连接提供了一条鲜明的纽带。
1996年,霍尔多科夫斯基在叶利钦支持下对尤科斯石油公司的低价收购,表明投机和话语权对寡头们是多么重要的砝码;2004、2005年俄罗斯石油公司通过设立壳公司、交叉控股等系列资本动作对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收购,却极力在传递一个信号,看得到的能源资源以及“与国家站在一起”,才是硬道理。
那些读懂新规则的聪明人,簇拥在普京身边,成为俄罗斯的新版财富传奇。有过克格勃经历的季姆琴科,手下的瑞士贡沃尔集团,因为获得了俄罗斯政府切割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石油出口业务,坐拥俄罗斯1/3石油出口权,迅速晋身全球第三大石油贸易商。卢克石油公司董事长阿列克佩洛夫坦言,“接近政治的唯一任务就是帮助国家和公司”,这样的姿态导致,霍尔多科夫斯基身陷囹圄之时,卢克公司却顺利实现了完全的私有化改造。
阿布拉莫维奇更“识大体”,不仅大度放弃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控股权,让其加入国有能源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旗下,还放弃了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竞购尤科斯的机会,或许正因为此,他才成为普京治下最有名的俄罗斯首富,且不管江湖怎样传播俄罗斯政府对其不利的谣言,都能保持屹立不倒。弗里德曼的“重新站队”,也让他获誉“老寡头阵营中走出的新寡头”殊荣。在普京的见证与支持下,完成从银行家到能源大佬的真正转身,通过和英国BP的资本合作,所投资的秋明石油公司,取得了产油量三年翻一番、石油储量在俄罗斯企业中高居第一的骄人成绩单。
可见,总统离不开寡头。强势如普京,都没有消灭寡头,而是换了或者新扶植了寡头,其中难以言清的恩恩怨怨,大约是《纽约时报》和彭博社最近大尺度“曝光”普京贪腐数据加以抹黑的重要原因。
但是,《纽约时报》和彭博社可能忽视了,把政治和能源扯在一起,“灯下黑”的现象数不胜数,何止俄罗斯,美国总统和寡头们的关系,一样如同雾里看花。
2002年1月25日,“高级战略与政治研究所”在华盛顿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等能源巨型企业纷纷表态,要不遗余力加大对政治动荡不安的非洲和几内亚湾地区的投资力度,迅速实现石油、天然气开采量的倍增。
孤立地看,以上企业的表态虽然显得有些突然,可理解成纯粹的商业动作亦无不可。但是,如果把美国政府的能源、对外政策和战略调整前后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就会发觉事实远不是这么简单。
之前,2000年3月,在美国众议院非洲小组委员会一次有关非洲能源潜力的会议上,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就对非洲市场较早表现了兴趣。2000年11月,小布什赢得美国总统选举的胜利,2001年1月20日宣誓就职,2001年3月就责成副总统切尼领衔成立“国家能源政策研究小组”,负责起草保障美国能源需求的中长期战略,即后来被称作《国家能源政策》的战略报告。这份报告有1/3的内容在讲美国怎样从外国获取石油资源,需要什么样的配套支持,说到底只有一句话:竭尽全力确保美国能源的安全、充足供应。也是在这份报告中,非洲石油与美国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第一次得到美国国家政策层面的梳理,报告认为,“非洲和几内亚湾的石油和天然气最具增长潜力”。 之后,从2002年9月开始连续数年,美国积极配合本土能源企业动作,实施外交支持,调整军事部署。小布什总统第一任期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第二任期担任国务卿的赖斯跑前跑后不说,小布什总统对非洲也是软硬兼施,左手与非洲国家领导人称兄道弟,又是到访又是约访;右手在吉布提建立美国第一个非洲永久性前沿部署基地,并先后推出“非洲应急行动训练计划”、“泛萨赫勒倡议”、“跨撒哈拉反恐合作计划”、“国际军事教育和培训项目”和“非洲合作驻扎计划”等举措,增加在非洲的军事存在。
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们仿佛有前后眼,所有一切,无论是商业伙伴还是政府,都非分裂开来的言行而是层层递进的一连串动作,难道事情巧合得这么严实合缝吗?
非也。逻辑的主线隐藏在某些若有若无的联系中。
德克萨斯是第一个主题词。埃克森美孚的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在2001年10月和雪佛龙合并为雪佛龙德士古之前,从德克萨斯起家的德士古公司还有一个名字就是德克萨斯石油公司。而布什家族的老巢也是德克萨斯。
石油是第二个主题词。老布什从政之前,是布什-奥弗比石油开发公司、扎帕塔石油公司和扎帕塔近海石油公司的创始人;小布什从政前,是阿布斯托能源公司的创始人以及光谱七石油勘探公司、哈肯能源公司的股东。不但这样,小布什的能源政策班底也和石油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切尼曾经担任过哈利伯顿石油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和总经理,哈利伯顿石油公司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石油产品和服务企业,同全球大多数的跨国石油公司存在业务联系;“国家能源政策研究小组”几乎囊括了美国所有重量级能源生产和贸易企业的代表;至于打外围的赖斯,根据法国地缘政治事务所洛佩兹的透露,从政前除了教育界的经历,还曾任过德士古公司的高级职员。
正因为此,《国家能源政策》战略报告征求意见时便受到各方质疑,环保组织塞拉俱乐部和美国政府贪腐行为专门监督机构“司法观察”甚且向法院提出诉讼,导致报告4年之后方才正式发布。
事情不是巧合,《国家能源政策》更像拿来说事的幌子,所以,《国家能源政策》实施之时,小布什和他的同僚们,早已动用国家力量,联合美国大型能源企业,完成了《国家能源政策》勾勒的非洲能源所有布局。最后的幌子是什么样,没有影响美国非洲能源策的谋定而动。而这个谋是什么,美国政府恐怕未必确定。
小布什疑点多多,靠拉拢底层民众选票上台的继任者奥巴马会成为例外吗?答案貌似也是否定的。墨西哥漏油事件后,他贵为一国元首,却屡屡出来替英国石油公司站台,就给人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