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陈光标宣称要花10亿美元收购《纽约时报》,还声称自己去纽约谈判了。我看《纽约时报》的市值有24亿美元,而陈光标据说资产只有8亿美元,显然他自己买不起。当然,他说自己找到了联合收购者。我想知道,10亿美元真的能够收购《纽约时报》么?
—Frank
揣摩起声称要收购《纽约时报》的陈光标,不得不说这真是位谜一样的男子。以稍微尊重这位企业家智商的角度来分析,他只是延续了之前出售空气罐头以拯救雾霾中的北京人民、砸日本车他给报销的出位风格,无比高效地达成了上头条的目的。
毕竟,只要稍微调研一下就能知道,被拒绝是必然结果,而《纽约时报》说压根没有这么回事、门都没让陈光标进,也在情理之中。
陈光标至少应该参考一下2007年时,新闻集团的默多克在试图收购《华尔街日报》时饱受折磨的经历。
《华尔街日报》是道琼斯旗下的报纸。从1902年开始,道琼斯集团由班克罗夫特家族控制,虽然该家族当时仅拥有道琼斯24.7%的股份,但其近40名成员拥有该公司64.2%的投票权,因为美国发行的股票分普通股和优先股,而班克罗夫特家族拥有享有超级投票权的优先股。
媒体,尤其是历史悠久、信誉卓著的大报,它们对于拥有者来说,作用并不仅仅是赚钱而已,还意味着荣誉和声望,以及对政治风向的影响力。在默多克提出收购提议后,班克罗夫特家族明确表示将投票反对收购。有家族成员言词激烈地表示,按照默多克的过往表现,他会干涉报纸编辑的工作、带入自己的观点,其收购将毁掉《华尔街日报》的信誉。
虽然默多克最终收购成功,但他是靠金钱动摇了军心,出价60美元,而当时道琼斯的股价仅为36美元。
而陈光标不仅是个彻底的外行人,而且还公开称要对该报头版甚至政治导向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陈光标的政治偏好对《纽约时报》来说显然有点奇葩—他曾在2012年花费约3万美元在《纽约时报》刊发半版广告,宣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2013年8月,其子陈环境在《纽约时报》刊登广告,再次宣示钓鱼岛主权;8月11日,陈光标再次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半版广告,呼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要参拜靖国神社。
换成你是控制《纽约时报》的奥克斯·苏兹贝格(OchsSulzberger)家族,你恐怕也不会想卖给这么一个家伙。而一旦苏兹贝格家族不想卖,那你就真的买不了。跟班克罗夫特家族类似,这个已经营《纽约时报》117年的家族,通过优先股牢固地掌握着这家公司。根据媒体报道,14名董事会成员中由9名由这个家族任命,而他们的这些优先股没有在公开市场上交易。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杨轩
眼小影:看了《第一财经周刊》才知道露华浓撤出中国了。不脱色系列粉底唇膏真的比很多贵牌好用,甲油、生姜洗发水也是王牌。可惜……
RE:是,不过公司不在了。东西还能买得到。
刘洋没留洋:明明订的是一份实时性的杂志,可你攒这么多期一起寄来,我是该抱怨@第一财经周刊 呢?还是你猪一样的队友中国邮政呢?主干道临街的办公室门面房你都找不到,我还能把你怎么样?不如我到年底直接买合刊好了。
RE:呃,内心觉得应该抱怨……
xiaoyangziha:去年最后一期《第一财经周刊》挺值得一看的。尤其还有一些阅读推荐,读什么决定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决定未来的道路。
RE:谢好评。
刘小鲜:@第一财经周刊,劳斯莱斯Rolls Royce真的可以翻译成“罗尔斯-罗伊斯”吗?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啊!
RE:不骗你。
读者来信
第一封来信
第一次写信,有点激动,客套话就不写了吧。
首先纠正一个小问题,今年第一期发现版权页两张重复了,登作者的那张没有,虽然无大碍,但对于我这种每页都看的人,还是有点难受。
另外我还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的大公司在面对竞争的时候都显得那么不理智?从QQ和360之战,到网易涨点卡,再到B.A.T……难道企业就没有一个预测后果的人吗?
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回答,愿一切安好,感激不尽!
—哆啦A梦
RE:是的,部分地区的版权页出现印刷重复,我们在上期更正了,谢谢你的指正。至于大公司面对竞争的时候体现出的不理智,我粗浅地提供一点个人意见,这就像KPI,做一个决定,算一个业绩,做好了,众所周知;做砸了,那中断它,又算做了一件事。总之,做了比没做显得没那么两手空空。至于后果,哪有神准预测帝?做生意总是有风险的。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
你们好:读了最近“编者的话”《解决真正的问题》一文,我发现你们面对互联网显得很是焦虑。但我觉得,对媒体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
1. 在网络上,任何一个平台,如百度、新浪微博、腾讯等,尤其是用户,都在渴求有质量的内容,而你们能提供;
2. 依助网络,把你们这个重媒体变轻,即把编辑人员分割成多个不同内容小组,每个内容小组分别制作精细而优质的内容,即所谓的小而美;
3. 以上各个小组及整个公司分别去SNS平台(如新浪微博)去获取对自己内容感兴趣的粉丝,与粉丝互动;同时各小组及公司微博再形成一个社会化矩阵,把所有的粉丝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资源池。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读者的闲言碎语,与你们分享一下。
—ming
RE:嗯,谢谢分享。这一行当最不缺的就是闲言碎语了。
摘录请求
一财兄:
您好,我是贵刊的忠实粉丝。有件事想向您咨询一下。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们的报纸是地方上的政府刊物,免费发放给村民,不以盈利为目的。我觉得当今社会变化发展太快,所以最近我们除了想报道地方上的事情,也希望能够将外界的发展告知村民,让全县学习。
—Frank
揣摩起声称要收购《纽约时报》的陈光标,不得不说这真是位谜一样的男子。以稍微尊重这位企业家智商的角度来分析,他只是延续了之前出售空气罐头以拯救雾霾中的北京人民、砸日本车他给报销的出位风格,无比高效地达成了上头条的目的。
毕竟,只要稍微调研一下就能知道,被拒绝是必然结果,而《纽约时报》说压根没有这么回事、门都没让陈光标进,也在情理之中。
陈光标至少应该参考一下2007年时,新闻集团的默多克在试图收购《华尔街日报》时饱受折磨的经历。
《华尔街日报》是道琼斯旗下的报纸。从1902年开始,道琼斯集团由班克罗夫特家族控制,虽然该家族当时仅拥有道琼斯24.7%的股份,但其近40名成员拥有该公司64.2%的投票权,因为美国发行的股票分普通股和优先股,而班克罗夫特家族拥有享有超级投票权的优先股。
媒体,尤其是历史悠久、信誉卓著的大报,它们对于拥有者来说,作用并不仅仅是赚钱而已,还意味着荣誉和声望,以及对政治风向的影响力。在默多克提出收购提议后,班克罗夫特家族明确表示将投票反对收购。有家族成员言词激烈地表示,按照默多克的过往表现,他会干涉报纸编辑的工作、带入自己的观点,其收购将毁掉《华尔街日报》的信誉。
虽然默多克最终收购成功,但他是靠金钱动摇了军心,出价60美元,而当时道琼斯的股价仅为36美元。
而陈光标不仅是个彻底的外行人,而且还公开称要对该报头版甚至政治导向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陈光标的政治偏好对《纽约时报》来说显然有点奇葩—他曾在2012年花费约3万美元在《纽约时报》刊发半版广告,宣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2013年8月,其子陈环境在《纽约时报》刊登广告,再次宣示钓鱼岛主权;8月11日,陈光标再次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半版广告,呼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要参拜靖国神社。
换成你是控制《纽约时报》的奥克斯·苏兹贝格(OchsSulzberger)家族,你恐怕也不会想卖给这么一个家伙。而一旦苏兹贝格家族不想卖,那你就真的买不了。跟班克罗夫特家族类似,这个已经营《纽约时报》117年的家族,通过优先股牢固地掌握着这家公司。根据媒体报道,14名董事会成员中由9名由这个家族任命,而他们的这些优先股没有在公开市场上交易。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杨轩
眼小影:看了《第一财经周刊》才知道露华浓撤出中国了。不脱色系列粉底唇膏真的比很多贵牌好用,甲油、生姜洗发水也是王牌。可惜……
RE:是,不过公司不在了。东西还能买得到。
刘洋没留洋:明明订的是一份实时性的杂志,可你攒这么多期一起寄来,我是该抱怨@第一财经周刊 呢?还是你猪一样的队友中国邮政呢?主干道临街的办公室门面房你都找不到,我还能把你怎么样?不如我到年底直接买合刊好了。
RE:呃,内心觉得应该抱怨……
xiaoyangziha:去年最后一期《第一财经周刊》挺值得一看的。尤其还有一些阅读推荐,读什么决定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决定未来的道路。
RE:谢好评。
刘小鲜:@第一财经周刊,劳斯莱斯Rolls Royce真的可以翻译成“罗尔斯-罗伊斯”吗?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啊!
RE:不骗你。
读者来信
第一封来信
第一次写信,有点激动,客套话就不写了吧。
首先纠正一个小问题,今年第一期发现版权页两张重复了,登作者的那张没有,虽然无大碍,但对于我这种每页都看的人,还是有点难受。
另外我还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的大公司在面对竞争的时候都显得那么不理智?从QQ和360之战,到网易涨点卡,再到B.A.T……难道企业就没有一个预测后果的人吗?
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回答,愿一切安好,感激不尽!
—哆啦A梦
RE:是的,部分地区的版权页出现印刷重复,我们在上期更正了,谢谢你的指正。至于大公司面对竞争的时候体现出的不理智,我粗浅地提供一点个人意见,这就像KPI,做一个决定,算一个业绩,做好了,众所周知;做砸了,那中断它,又算做了一件事。总之,做了比没做显得没那么两手空空。至于后果,哪有神准预测帝?做生意总是有风险的。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
你们好:读了最近“编者的话”《解决真正的问题》一文,我发现你们面对互联网显得很是焦虑。但我觉得,对媒体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
1. 在网络上,任何一个平台,如百度、新浪微博、腾讯等,尤其是用户,都在渴求有质量的内容,而你们能提供;
2. 依助网络,把你们这个重媒体变轻,即把编辑人员分割成多个不同内容小组,每个内容小组分别制作精细而优质的内容,即所谓的小而美;
3. 以上各个小组及整个公司分别去SNS平台(如新浪微博)去获取对自己内容感兴趣的粉丝,与粉丝互动;同时各小组及公司微博再形成一个社会化矩阵,把所有的粉丝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资源池。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读者的闲言碎语,与你们分享一下。
—ming
RE:嗯,谢谢分享。这一行当最不缺的就是闲言碎语了。
摘录请求
一财兄:
您好,我是贵刊的忠实粉丝。有件事想向您咨询一下。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们的报纸是地方上的政府刊物,免费发放给村民,不以盈利为目的。我觉得当今社会变化发展太快,所以最近我们除了想报道地方上的事情,也希望能够将外界的发展告知村民,让全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