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显微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严重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则采取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分析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出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严重手外伤治愈率为85%,护理组严重手外伤治愈率为96.6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心理状态、自尊评价等方面,护理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对显微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预后好坏,可显著的提高严重手外伤治愈率。
关键词:显微手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目前,显微手外科术已成为外科手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术,由于意外或不同因素造成的手部损伤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显微手外科手术变得广泛起来[1]。很多时候,手部损伤的患者致残率较高,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同时也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手部损伤严重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对提高严重手外伤治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篇文章将针对显微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手部损伤入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手外科术进行治疗。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在25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52.6±8.7)岁,1例患者为手腕折断,11例为断指,手指严重挫伤缺损的有48例;护理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在23岁~79岁,平均年龄(53.4±8.5)岁,其中手腕折断患者为2例,有13例患者为手指折断,其余45例均为手指重伤而缺损。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断指患者行断指再植术,其余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外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则给予干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具体方法为[2]:①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立即配合医生对断指或损伤部位进行检查,依据X线片检验显示患者的受伤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最终确定手术类型。当患者受伤较为严重时,手部存在多处损伤的,应即刻根据轻重缓急商讨后定夺。如果需对其他损伤处进行优先处理时,可将断指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可将其放置在4℃的冰箱内保存,待患者情况稳定后,行显微断指再植术;手术过程中近最大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有利于患者进行手术。②术后护理。术后叮嘱患者尽量保持平卧位,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一周,可将患肢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术后应给与合理的补充液以维持血量的循环,同时可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扩张血管治疗;在饮食上叮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类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对腹部进行按摩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排便,同时注意便秘后过度用力排便,以免已发血管痉挛;必要的情况下可使用开塞露进行通便,禁止使用灌肠;禁止食用辛辣与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血管痉挛。对于断指再植的患者来说,手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再植指情况,指体颜色应与健康皮肤保持一致呈红润;当指腹张力加大而使指体颜色呈暗紫色时,表明静脉回流受到阻碍,这时应将患肢抬高,将部分皮肤缝线拆除或在指端放血,以减轻静脉回流受阻现象;当患者指体颜色苍白且指腹张力下降时,表明指体处于缺血状态,可进行镇痛、止痛、保暖等方法进行处理[3]。③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情绪直接关系到术后的恢复及成活率情况,很多患者由于创伤的突发性,使得生活秩序遭到破坏,这时医护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活动,掌握患者心态,以周到的服务,耐心的解释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心理。
1.3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束后,护理组在严重手外伤治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此外,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心情指数以及自尊评价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在三方面的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情况
组别 例数 严重手外伤治愈率(%) 自尊评价(分) 抑郁自评量表(分) 焦虑心情指数(分)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60 51(85) 18.2±3.1 43.5±4.21 39.3±3.8 50(83.33)
护理组 60 58(96.67) 25.4±4.0 36.4±4.25 31.7±3.3 59(98.3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对显微手外科患者采取有效心理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全方位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以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依据制定符合患者特点的护理计划,在患者入院后实行一系列护理评估,编制患者住院期间具体的护理模式及计划,从而进行有目的性、规范性的护理[4]。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形成规范的护理干预模式,从患者入院、手术到出院,均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不同的护理、检查、指导等,采取多种方式向患者宣教,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满足患者的就诊需要。而我国开展全面护理干预模式落后与发达国家,很多医务人员对此存在质疑,因此落后的观念及知识、技能的不熟练是我国全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
由本文分析结果可知,采取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焦虑心情指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充分表明护理干预可改善纤维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影响及日常生活习惯,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及康复,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芳.显微手外科护理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药科学,2013,(12)
[2]郭兰.显微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J].北方药学,2014,(1)
[3]蔡一慧.显微手外科护理问题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
[4]李小翠.浅析显微手外科手术期患者护理[J].飞(素质教育版),2014,(5)
关键词:显微手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目前,显微手外科术已成为外科手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术,由于意外或不同因素造成的手部损伤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显微手外科手术变得广泛起来[1]。很多时候,手部损伤的患者致残率较高,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同时也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手部损伤严重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对提高严重手外伤治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篇文章将针对显微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手部损伤入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手外科术进行治疗。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在25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52.6±8.7)岁,1例患者为手腕折断,11例为断指,手指严重挫伤缺损的有48例;护理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在23岁~79岁,平均年龄(53.4±8.5)岁,其中手腕折断患者为2例,有13例患者为手指折断,其余45例均为手指重伤而缺损。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断指患者行断指再植术,其余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外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则给予干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具体方法为[2]:①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立即配合医生对断指或损伤部位进行检查,依据X线片检验显示患者的受伤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最终确定手术类型。当患者受伤较为严重时,手部存在多处损伤的,应即刻根据轻重缓急商讨后定夺。如果需对其他损伤处进行优先处理时,可将断指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可将其放置在4℃的冰箱内保存,待患者情况稳定后,行显微断指再植术;手术过程中近最大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有利于患者进行手术。②术后护理。术后叮嘱患者尽量保持平卧位,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一周,可将患肢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术后应给与合理的补充液以维持血量的循环,同时可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扩张血管治疗;在饮食上叮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类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对腹部进行按摩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排便,同时注意便秘后过度用力排便,以免已发血管痉挛;必要的情况下可使用开塞露进行通便,禁止使用灌肠;禁止食用辛辣与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血管痉挛。对于断指再植的患者来说,手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再植指情况,指体颜色应与健康皮肤保持一致呈红润;当指腹张力加大而使指体颜色呈暗紫色时,表明静脉回流受到阻碍,这时应将患肢抬高,将部分皮肤缝线拆除或在指端放血,以减轻静脉回流受阻现象;当患者指体颜色苍白且指腹张力下降时,表明指体处于缺血状态,可进行镇痛、止痛、保暖等方法进行处理[3]。③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情绪直接关系到术后的恢复及成活率情况,很多患者由于创伤的突发性,使得生活秩序遭到破坏,这时医护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活动,掌握患者心态,以周到的服务,耐心的解释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心理。
1.3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束后,护理组在严重手外伤治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此外,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心情指数以及自尊评价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在三方面的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情况
组别 例数 严重手外伤治愈率(%) 自尊评价(分) 抑郁自评量表(分) 焦虑心情指数(分)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60 51(85) 18.2±3.1 43.5±4.21 39.3±3.8 50(83.33)
护理组 60 58(96.67) 25.4±4.0 36.4±4.25 31.7±3.3 59(98.3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对显微手外科患者采取有效心理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全方位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以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依据制定符合患者特点的护理计划,在患者入院后实行一系列护理评估,编制患者住院期间具体的护理模式及计划,从而进行有目的性、规范性的护理[4]。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形成规范的护理干预模式,从患者入院、手术到出院,均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不同的护理、检查、指导等,采取多种方式向患者宣教,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满足患者的就诊需要。而我国开展全面护理干预模式落后与发达国家,很多医务人员对此存在质疑,因此落后的观念及知识、技能的不熟练是我国全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
由本文分析结果可知,采取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焦虑心情指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充分表明护理干预可改善纤维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影响及日常生活习惯,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及康复,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芳.显微手外科护理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药科学,2013,(12)
[2]郭兰.显微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J].北方药学,2014,(1)
[3]蔡一慧.显微手外科护理问题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
[4]李小翠.浅析显微手外科手术期患者护理[J].飞(素质教育版),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