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天籁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ue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成为时代经典,让人们开始关注藏族音乐。
  随后,越来越多的藏族歌手走进人们的视野。容中尔甲的一曲《神奇的九寨》激起了世人对九寨沟的向往;亚东的《向往神鹰》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如今,在川西那片雪域高原上,走出了一群年轻的藏族歌手,他们用歌声讲述故事,以文化搭建桥梁,将藏族人民的真善美用歌声传达给世人,虔诚呵护着民族文化之根。
  
  故乡的云会唱歌
  初见降央卓玛,是2014年5月,在清江东路峨影集团出品的电影《天上的菊美》首映礼,现场她演唱了同名主题曲,她的声音低沉有力,像缓缓流淌的溪水,让人沉醉。
  百度她的名字,她的成长之路乍现眼前,“四川藏族歌手,被誉为‘天下最美的女中音’‘唱藏歌的德德玛’。1984年出生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2005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录制的第一张专辑在藏区就发行了73万张……”
  降央卓玛的故乡德格离成都很远,“从成都到康定要一天,从康定到炉霍一天,从炉霍到德格又要一天,所以要三天才能从成都回到家。但在路上看见熟悉的风景,歌就来了。”虽然很多人听不懂藏语,但她对故乡的蓝天、白云、草原的热爱,无需翻译人们也能感受。
  这歌声中还有她对阿妈的想念。
  阿妈没有看见她在舞台上唱歌。降央卓玛在川音读书时,阿妈突发脑溢血去世,为了让她安心读书,家里对她隐瞒了实情。等她毕业回到家里,却再也看不见阿妈了。所以她总是带着对阿妈的思念歌唱。“现在有很多想和阿妈分享的事,就用歌声去表达,呼唤阿妈,希望她能回来。”
  或许,降央卓玛歌唱的从容,正是从藏民族和她母亲那里继承的,只在心的里端,只在歌的深处。
  她的声乐老师泽仁拥珠说:“因为她从小生活在歌舞之海的故乡里,聆听父老乡亲的歌声,所以她天生就有从家乡带来的最纯真的乐感以及满满的乡情。”
  故乡,是降央卓玛歌唱的源泉,是民族文化的汇聚地,既温暖了她,又带给她无穷的力量。
  从民族风到国际范
  “我的目光遥望,遥望雪域深处的故乡,我又看见看见我的卓玛姑娘,金色的阳光是她的欢乐歌唱,古老的村庄是我们狂野的天堂……”这首叫《藏香》的歌,在四川藏区的传唱度非常高。
  唱歌的人叫三木科,来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的他,200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年度总决赛,获得年度第五名及年度最具人气奖。
  而后,他发行了《藏香》《藏香依旧》《吉祥之歌》三张音乐专辑。2009年,三木科与现代民歌教父何沐阳制作的单曲《溜溜的姑娘像朵花》,获得了音乐新锐榜2009年十大金曲奖。
  “这首歌非常有藏族特色,前奏是用康巴弦子拉的乐曲,基调是阿坝锅庄的旋律,歌词溜溜的姑娘与溜溜城康定结合起来,民族符号让人印象深刻,再加上我的藏式唱腔,一首简单的情歌朗朗上口。”三木科边讲边唱,让人对藏族歌曲有了新的理解。
  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三木科从踏上音乐旅程开始,就在不断地寻求突破与转变,如何在传统藏乐上创新?怎样将藏文化与流行音乐结合?
  “有人说我的胆子特别大,其实我只是把音乐当作自己的信仰。”今年2月,三木科推出新专辑《半空之境》,他邀请到国际音乐人曾檐全程担任音乐制作和监制。编曲中采集了大量的原生态音源,演唱方式上也最大限度地回归真我。
  主打歌《听风的人》更是获得知名填词人、乐评人文炅老师的强烈推荐,他说,自己听了很多藏族以及世界音乐,唯有这首更加民族化,因此也更加国際范儿。
  对于国际范儿,三木科有自己的理解:“藏族人拉着弦子用藏语演唱当地传承很久的民歌是国际范儿;用简单包容的编曲演绎出的歌曲获得听众的共鸣更是国际范儿。”(责编:彭纳)
  专访
  “真善美是藏文化赋予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对话藏族著名歌唱家、省民族歌舞团团长兰卡布尺
  像降央卓玛、三木科这样热爱和传播民族文化的藏族年轻歌手还有很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呢?本刊特邀国家一级演员、藏族著名歌唱家、四川省民族歌舞团团长兰卡布尺来谈谈她的理解。
  记者:不管是藏歌会,还是各种选秀节目,都会吸引很多年轻的藏族歌手参加,他们演唱的歌曲既有原生态的、又有通俗的,那么现在藏族音乐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兰卡布尺:藏族歌曲现在很热,大家也很喜欢。其实藏族音乐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粹的民歌,比如情歌、格萨尔、酒歌一类原汁原味的;第二种是根据自己对生活和现代文化的感悟写出来的 ,比如亚东老师的原创歌曲;最后一种是目前很多人关注的梵乐,能够帮助人们解压、静心、养心。
  记者:藏文化和藏歌之间是什么关系?藏文化给予了这些年轻的藏族歌手什么?
  兰卡布尺:世界需要和谐,文化需要尊重。藏族的文化就像自然一样,属于原生态的东西,改变不多,原样还在。现在有一群具有藏族民族责任心的人和国内外藏文化爱好者,一直在保护着藏文化。而文化和音乐一样,没有民族之分的,只要是好的,任何人都会喜欢。就像我们讲和谐两个字,只有心甘情愿的和谐,她才会美。那么藏文化和藏歌之间是相通、和谐的存在。现在人们崇尚的就是真善美的文化,而目前的藏文化也是这样。可以说真善美就是藏文化赋予我们藏族歌手最宝贵的东西,在词中、曲中、歌声中都有体现。
  记者:藏文化和歌曲在传播传承中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让更多人喜欢?
  兰卡布尺:我写过一首歌曲《天地吉祥》,上了2009年的春晚,它表达的是感恩、祈福。其中有一幕就是几百人手上拿着用红色哈达叠成的花。那时哈达只有白色,但叠成花出不了效果,于是我就设计成红色,之后很多人都在效仿,这是一种创新。其实藏族音乐作品也是这样,在藏文化基础上既需美化它,让其熠熠生辉,又要根据现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观和情趣来创作。让自己听着舒服,让别人觉得好听。
其他文献
【开篇的话】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四川省委坚决贯彻中央精神,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把践行“三严三实”作为终身追求和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更严格的标准和更务实的举措,把“三严三实”体现到做人、为官、干事各個环节、各个方面。    这次专题教育,中央强调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实际上明确了“三严三实”的内核要求,划出了检验专题教育成效的基本标准,也正契合了四川的发
期刊
近年来,温江区岷江村党总支始终强化“党建兴村”观念,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着力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覆盖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难、村级基层治理难、农民增收致富难”等问题,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探索了有益经验。村党总支先后被省、市、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夯实战斗堡垒聚民心  优化调整组织设置。按照有利于领导服务、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村级治理的思路,优化调整党组织设置,将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跨
期刊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四川作用值得期待。本刊将分期推出“四川论”系列,为四川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作出理性、宏观的分析论证。  历史再一次将四川推到了创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今年8月,四川被国家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成都被确定为“一带一路”七大高地之一。以“敢为天下先”著称的四川人,在新一轮全面改革中,将
期刊
10月9日,省移民扶贫局表示,《四川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近日出台。在《办法》中,考核加码,扶贫实绩将成四川贫困县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据了解,此次考核对象为《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88个贫困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  川商返乡兴业投资基金筹建  10月9日,省财政厅表示,我省已启动筹建四川省川商返乡兴业投资基金,其中
期刊
冲锋在生死救援的第一线,战斗在维稳保安的最前沿,坚守在服务群众的最前列,他们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冲锋在生死救援的第一线,战斗在维稳保安的最前沿,坚守在服务群众的最前列,他们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9月28日,由省委政法委、省人社厅主办的第二届“我最信任的基层政法单位”和“我最喜爱的政法干警”评选活动最终落下帷幕。经过法、检、公、司等部门层层把关、逐级推荐,公众网上投票,公示等环节产生了20
期刊
今年“七一”,天府新区仁寿视高园区2015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出现“井喷”,主动报名参加的企业员工达到138人,比上一年增加近400%。位于天府新区彭山区域的吉龙化学建材公司总经理吴强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告诉笔者,“作为企业负责人,我也要努力争取尽快加入党组织!”  园区职工入党积极性高涨的良好势头来自于眉山市“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产业”带来的变化。“党组织活动的丰富、党员职工在企业
期刊
泸州市纳溪区抓住精准扶贫的契机,“打捆”涉农项目,改善山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方便机械化耕种,改变传统农耕模式。“双抢”季节,通过农机部门向河南、湖北、贵州等地“农机合作社”“机械收割团队”发布信息。  四川 出台文件加强公开遴选工作  近日,四川省委组织部、人社厅、省公务员局联合印发《关于省直机关公务员公开遴选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 (以下简称《答复意见》),对公开遴选工作作出进一步规范。《
期刊
一般说来,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回忆自己的过去,他们使用频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过去的时候”。  是啊,经过岁月的沉淀,精神的陈酿,经验的积累,过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甘甜,愈发妙不可言。不仅如此,如此这般的回忆,会随着他们年龄的逐渐增长,比重变得越来越大,以致发展到无视当下的生活,完全沉浸在过去的生活中。  还有一种人,他们活在当下。  这种人似分两款。一款是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今天。另外一款就豁
期刊
说起“公共文化”,许多人觉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常常在报纸上看到、在新闻里听到;陌生则因为公共的部分好像我们并未参与其中。实则不然,当我们驻足观看摆放在宽窄巷子中的那些摄影作品时;当我们利用周末去听一场免费的讲座时,我们已经融入了公共文化。文化不再遥不可及,它已经无声地浸入我们的生活,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场公共文化的盛宴  镜头一:  9月22日至23日,一辆
期刊
寒风  今年3月,某地为扶持创业,推出财政贴息贷款,凡符合条件的贷款,两年内县财政全额贴息。可是到了7月,政策调整为贴息资金,县财政只负担一半。贷款户不禁疑惑,说好的政策红利怎么半道上跑了?  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文件,经常很“任性”,政策开始轰轰烈烈,到了中间稀里糊涂,结束时冷冷清清。一些好的惠民利民政策成为“惊鸿一瞥”,之后“杳无踪迹”,群众怎不会有牢骚、有怨气!他们本来对党和政府怀有很高的寄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