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成为时代经典,让人们开始关注藏族音乐。
随后,越来越多的藏族歌手走进人们的视野。容中尔甲的一曲《神奇的九寨》激起了世人对九寨沟的向往;亚东的《向往神鹰》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如今,在川西那片雪域高原上,走出了一群年轻的藏族歌手,他们用歌声讲述故事,以文化搭建桥梁,将藏族人民的真善美用歌声传达给世人,虔诚呵护着民族文化之根。
故乡的云会唱歌
初见降央卓玛,是2014年5月,在清江东路峨影集团出品的电影《天上的菊美》首映礼,现场她演唱了同名主题曲,她的声音低沉有力,像缓缓流淌的溪水,让人沉醉。
百度她的名字,她的成长之路乍现眼前,“四川藏族歌手,被誉为‘天下最美的女中音’‘唱藏歌的德德玛’。1984年出生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2005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录制的第一张专辑在藏区就发行了73万张……”
降央卓玛的故乡德格离成都很远,“从成都到康定要一天,从康定到炉霍一天,从炉霍到德格又要一天,所以要三天才能从成都回到家。但在路上看见熟悉的风景,歌就来了。”虽然很多人听不懂藏语,但她对故乡的蓝天、白云、草原的热爱,无需翻译人们也能感受。
这歌声中还有她对阿妈的想念。
阿妈没有看见她在舞台上唱歌。降央卓玛在川音读书时,阿妈突发脑溢血去世,为了让她安心读书,家里对她隐瞒了实情。等她毕业回到家里,却再也看不见阿妈了。所以她总是带着对阿妈的思念歌唱。“现在有很多想和阿妈分享的事,就用歌声去表达,呼唤阿妈,希望她能回来。”
或许,降央卓玛歌唱的从容,正是从藏民族和她母亲那里继承的,只在心的里端,只在歌的深处。
她的声乐老师泽仁拥珠说:“因为她从小生活在歌舞之海的故乡里,聆听父老乡亲的歌声,所以她天生就有从家乡带来的最纯真的乐感以及满满的乡情。”
故乡,是降央卓玛歌唱的源泉,是民族文化的汇聚地,既温暖了她,又带给她无穷的力量。
从民族风到国际范
“我的目光遥望,遥望雪域深处的故乡,我又看见看见我的卓玛姑娘,金色的阳光是她的欢乐歌唱,古老的村庄是我们狂野的天堂……”这首叫《藏香》的歌,在四川藏区的传唱度非常高。
唱歌的人叫三木科,来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的他,200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年度总决赛,获得年度第五名及年度最具人气奖。
而后,他发行了《藏香》《藏香依旧》《吉祥之歌》三张音乐专辑。2009年,三木科与现代民歌教父何沐阳制作的单曲《溜溜的姑娘像朵花》,获得了音乐新锐榜2009年十大金曲奖。
“这首歌非常有藏族特色,前奏是用康巴弦子拉的乐曲,基调是阿坝锅庄的旋律,歌词溜溜的姑娘与溜溜城康定结合起来,民族符号让人印象深刻,再加上我的藏式唱腔,一首简单的情歌朗朗上口。”三木科边讲边唱,让人对藏族歌曲有了新的理解。
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三木科从踏上音乐旅程开始,就在不断地寻求突破与转变,如何在传统藏乐上创新?怎样将藏文化与流行音乐结合?
“有人说我的胆子特别大,其实我只是把音乐当作自己的信仰。”今年2月,三木科推出新专辑《半空之境》,他邀请到国际音乐人曾檐全程担任音乐制作和监制。编曲中采集了大量的原生态音源,演唱方式上也最大限度地回归真我。
主打歌《听风的人》更是获得知名填词人、乐评人文炅老师的强烈推荐,他说,自己听了很多藏族以及世界音乐,唯有这首更加民族化,因此也更加国際范儿。
对于国际范儿,三木科有自己的理解:“藏族人拉着弦子用藏语演唱当地传承很久的民歌是国际范儿;用简单包容的编曲演绎出的歌曲获得听众的共鸣更是国际范儿。”(责编:彭纳)
专访
“真善美是藏文化赋予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对话藏族著名歌唱家、省民族歌舞团团长兰卡布尺
像降央卓玛、三木科这样热爱和传播民族文化的藏族年轻歌手还有很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呢?本刊特邀国家一级演员、藏族著名歌唱家、四川省民族歌舞团团长兰卡布尺来谈谈她的理解。
记者:不管是藏歌会,还是各种选秀节目,都会吸引很多年轻的藏族歌手参加,他们演唱的歌曲既有原生态的、又有通俗的,那么现在藏族音乐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兰卡布尺:藏族歌曲现在很热,大家也很喜欢。其实藏族音乐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粹的民歌,比如情歌、格萨尔、酒歌一类原汁原味的;第二种是根据自己对生活和现代文化的感悟写出来的 ,比如亚东老师的原创歌曲;最后一种是目前很多人关注的梵乐,能够帮助人们解压、静心、养心。
记者:藏文化和藏歌之间是什么关系?藏文化给予了这些年轻的藏族歌手什么?
兰卡布尺:世界需要和谐,文化需要尊重。藏族的文化就像自然一样,属于原生态的东西,改变不多,原样还在。现在有一群具有藏族民族责任心的人和国内外藏文化爱好者,一直在保护着藏文化。而文化和音乐一样,没有民族之分的,只要是好的,任何人都会喜欢。就像我们讲和谐两个字,只有心甘情愿的和谐,她才会美。那么藏文化和藏歌之间是相通、和谐的存在。现在人们崇尚的就是真善美的文化,而目前的藏文化也是这样。可以说真善美就是藏文化赋予我们藏族歌手最宝贵的东西,在词中、曲中、歌声中都有体现。
记者:藏文化和歌曲在传播传承中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让更多人喜欢?
兰卡布尺:我写过一首歌曲《天地吉祥》,上了2009年的春晚,它表达的是感恩、祈福。其中有一幕就是几百人手上拿着用红色哈达叠成的花。那时哈达只有白色,但叠成花出不了效果,于是我就设计成红色,之后很多人都在效仿,这是一种创新。其实藏族音乐作品也是这样,在藏文化基础上既需美化它,让其熠熠生辉,又要根据现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观和情趣来创作。让自己听着舒服,让别人觉得好听。
随后,越来越多的藏族歌手走进人们的视野。容中尔甲的一曲《神奇的九寨》激起了世人对九寨沟的向往;亚东的《向往神鹰》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如今,在川西那片雪域高原上,走出了一群年轻的藏族歌手,他们用歌声讲述故事,以文化搭建桥梁,将藏族人民的真善美用歌声传达给世人,虔诚呵护着民族文化之根。
故乡的云会唱歌
初见降央卓玛,是2014年5月,在清江东路峨影集团出品的电影《天上的菊美》首映礼,现场她演唱了同名主题曲,她的声音低沉有力,像缓缓流淌的溪水,让人沉醉。
百度她的名字,她的成长之路乍现眼前,“四川藏族歌手,被誉为‘天下最美的女中音’‘唱藏歌的德德玛’。1984年出生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2005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录制的第一张专辑在藏区就发行了73万张……”
降央卓玛的故乡德格离成都很远,“从成都到康定要一天,从康定到炉霍一天,从炉霍到德格又要一天,所以要三天才能从成都回到家。但在路上看见熟悉的风景,歌就来了。”虽然很多人听不懂藏语,但她对故乡的蓝天、白云、草原的热爱,无需翻译人们也能感受。
这歌声中还有她对阿妈的想念。
阿妈没有看见她在舞台上唱歌。降央卓玛在川音读书时,阿妈突发脑溢血去世,为了让她安心读书,家里对她隐瞒了实情。等她毕业回到家里,却再也看不见阿妈了。所以她总是带着对阿妈的思念歌唱。“现在有很多想和阿妈分享的事,就用歌声去表达,呼唤阿妈,希望她能回来。”
或许,降央卓玛歌唱的从容,正是从藏民族和她母亲那里继承的,只在心的里端,只在歌的深处。
她的声乐老师泽仁拥珠说:“因为她从小生活在歌舞之海的故乡里,聆听父老乡亲的歌声,所以她天生就有从家乡带来的最纯真的乐感以及满满的乡情。”
故乡,是降央卓玛歌唱的源泉,是民族文化的汇聚地,既温暖了她,又带给她无穷的力量。
从民族风到国际范
“我的目光遥望,遥望雪域深处的故乡,我又看见看见我的卓玛姑娘,金色的阳光是她的欢乐歌唱,古老的村庄是我们狂野的天堂……”这首叫《藏香》的歌,在四川藏区的传唱度非常高。
唱歌的人叫三木科,来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的他,200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年度总决赛,获得年度第五名及年度最具人气奖。
而后,他发行了《藏香》《藏香依旧》《吉祥之歌》三张音乐专辑。2009年,三木科与现代民歌教父何沐阳制作的单曲《溜溜的姑娘像朵花》,获得了音乐新锐榜2009年十大金曲奖。
“这首歌非常有藏族特色,前奏是用康巴弦子拉的乐曲,基调是阿坝锅庄的旋律,歌词溜溜的姑娘与溜溜城康定结合起来,民族符号让人印象深刻,再加上我的藏式唱腔,一首简单的情歌朗朗上口。”三木科边讲边唱,让人对藏族歌曲有了新的理解。
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三木科从踏上音乐旅程开始,就在不断地寻求突破与转变,如何在传统藏乐上创新?怎样将藏文化与流行音乐结合?
“有人说我的胆子特别大,其实我只是把音乐当作自己的信仰。”今年2月,三木科推出新专辑《半空之境》,他邀请到国际音乐人曾檐全程担任音乐制作和监制。编曲中采集了大量的原生态音源,演唱方式上也最大限度地回归真我。
主打歌《听风的人》更是获得知名填词人、乐评人文炅老师的强烈推荐,他说,自己听了很多藏族以及世界音乐,唯有这首更加民族化,因此也更加国際范儿。
对于国际范儿,三木科有自己的理解:“藏族人拉着弦子用藏语演唱当地传承很久的民歌是国际范儿;用简单包容的编曲演绎出的歌曲获得听众的共鸣更是国际范儿。”(责编:彭纳)
专访
“真善美是藏文化赋予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对话藏族著名歌唱家、省民族歌舞团团长兰卡布尺
像降央卓玛、三木科这样热爱和传播民族文化的藏族年轻歌手还有很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呢?本刊特邀国家一级演员、藏族著名歌唱家、四川省民族歌舞团团长兰卡布尺来谈谈她的理解。
记者:不管是藏歌会,还是各种选秀节目,都会吸引很多年轻的藏族歌手参加,他们演唱的歌曲既有原生态的、又有通俗的,那么现在藏族音乐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兰卡布尺:藏族歌曲现在很热,大家也很喜欢。其实藏族音乐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粹的民歌,比如情歌、格萨尔、酒歌一类原汁原味的;第二种是根据自己对生活和现代文化的感悟写出来的 ,比如亚东老师的原创歌曲;最后一种是目前很多人关注的梵乐,能够帮助人们解压、静心、养心。
记者:藏文化和藏歌之间是什么关系?藏文化给予了这些年轻的藏族歌手什么?
兰卡布尺:世界需要和谐,文化需要尊重。藏族的文化就像自然一样,属于原生态的东西,改变不多,原样还在。现在有一群具有藏族民族责任心的人和国内外藏文化爱好者,一直在保护着藏文化。而文化和音乐一样,没有民族之分的,只要是好的,任何人都会喜欢。就像我们讲和谐两个字,只有心甘情愿的和谐,她才会美。那么藏文化和藏歌之间是相通、和谐的存在。现在人们崇尚的就是真善美的文化,而目前的藏文化也是这样。可以说真善美就是藏文化赋予我们藏族歌手最宝贵的东西,在词中、曲中、歌声中都有体现。
记者:藏文化和歌曲在传播传承中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让更多人喜欢?
兰卡布尺:我写过一首歌曲《天地吉祥》,上了2009年的春晚,它表达的是感恩、祈福。其中有一幕就是几百人手上拿着用红色哈达叠成的花。那时哈达只有白色,但叠成花出不了效果,于是我就设计成红色,之后很多人都在效仿,这是一种创新。其实藏族音乐作品也是这样,在藏文化基础上既需美化它,让其熠熠生辉,又要根据现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观和情趣来创作。让自己听着舒服,让别人觉得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