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上发挥重大作用,而其中的思政教育更是占据关键地位。思政教育的开展不仅对于大学生品格塑造有积极意义,对于引导大学生樹立良好创业观以及就业观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思政教育在大学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入手,探究其在就业指导中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教育;就业指导
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且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成为各领域各行业争相争抢的对象。在社会发展新阶段,高校毕业生除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道德修养之外,还需要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大学思政教育课程的开展对于指导大学生就业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三观,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而更好就业、择业,注重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重要一环。
一、思政教育在大学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
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仅限于过硬的专业素养,对于毕业生生理以及心理健康也有了较高要求和标准,大学生是推动未来祖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程度将对社会发展有直接影响作用。快节奏的经济生活和巨大的社会压力使得部分学生存在不良情绪,大学生不能学会将压力进行有效释放,较易出现消极心理[1]。而大学思政教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课程关注的重点,在思政课程当中可以通过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建立针对性心理咨询平台,在其中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心态,形成正确择业观和就业观。
(二)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
现如今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将课程学习作为大学生活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任务,对于就业、创业、择业等的重视程度不高,更不会对此进行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培养,因此就业能力偏弱,在毕业之后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到理想工作岗位,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将就业作为重点关注内容,通过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增强其对于社会发展、职业需求、行业前景等了解,促使其在校期间内做好就业规划,清楚毕业后就业方向。
(三)有利于树立良好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现代化社会中评判个人综合素质极为关键的标准之一,因此高校加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极为关键。就现实情况而言,部分大学生存在好高骛远的现象,心理预期与自身实力不相匹配,这会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与行业需求相适应,阻碍顺利就业[2]。大学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优良品质,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在脚踏实地中一步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二、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实施措施
(一)思政教育中融入就业指导
高校是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输出的人才质量与国家未来发展有直接关联,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思政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作用。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就业率也是对自身办学水平进行评判的重要标准,若想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提升大学生就业率,高校就应当承担起培养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任务[3]。在思政教育课堂中,教师要将课堂内容与大学生就业实际相结合,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完成职业规划。良好的就业规划以及与实际相符的职业目标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关键意义。
(二)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在帮助学生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若想发挥思政教育在大学就业指导中的作用,高校应当实现思政教育日常化,课程教育与实际相结合,更好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准确落实思政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闪光点和兴趣点,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思政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思政学习和择业就业中的积极意义。信息化的发展和多媒体的普及也使得网络教学成为可能,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最新就业信息,树立先进就业理念,为毕业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三)思政与实践相结合
不可否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生活和学习都在校园内完成,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对于社会的压力和残酷了解度不高,因此多数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面临严重的挫败感,易发生自我迷失[4]。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就业竞争的紧张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实际情况,为之后的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实践准备,进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结语:
我国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经济全球化 发展也逐渐深入,社会大环境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对于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应将就业指导融入思政教育课程当中,促进学生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的形成,帮助学生认清社会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走向,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心理承受能力,推动学生更好完成就业,为现代化社会发展构建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李青青.新时代高校课程育人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素养课程为例[J].纳税,2020,14(11):161-162.
[2]张燕燕.旅游类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究——以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旅游专业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0,25(01):71-75.
[3]朱玲.基于结构—功能视角的农业院校思政教育价值理论研究——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结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2):74+115.
[4]赵奇志,梁秀娣.“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内涵与实施途径的研究——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为例[J].农产品加工,2020(04):118-120.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教育;就业指导
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且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成为各领域各行业争相争抢的对象。在社会发展新阶段,高校毕业生除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道德修养之外,还需要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大学思政教育课程的开展对于指导大学生就业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三观,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而更好就业、择业,注重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重要一环。
一、思政教育在大学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
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仅限于过硬的专业素养,对于毕业生生理以及心理健康也有了较高要求和标准,大学生是推动未来祖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程度将对社会发展有直接影响作用。快节奏的经济生活和巨大的社会压力使得部分学生存在不良情绪,大学生不能学会将压力进行有效释放,较易出现消极心理[1]。而大学思政教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课程关注的重点,在思政课程当中可以通过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建立针对性心理咨询平台,在其中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心态,形成正确择业观和就业观。
(二)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
现如今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将课程学习作为大学生活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任务,对于就业、创业、择业等的重视程度不高,更不会对此进行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培养,因此就业能力偏弱,在毕业之后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到理想工作岗位,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将就业作为重点关注内容,通过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增强其对于社会发展、职业需求、行业前景等了解,促使其在校期间内做好就业规划,清楚毕业后就业方向。
(三)有利于树立良好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现代化社会中评判个人综合素质极为关键的标准之一,因此高校加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极为关键。就现实情况而言,部分大学生存在好高骛远的现象,心理预期与自身实力不相匹配,这会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与行业需求相适应,阻碍顺利就业[2]。大学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优良品质,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在脚踏实地中一步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二、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实施措施
(一)思政教育中融入就业指导
高校是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输出的人才质量与国家未来发展有直接关联,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思政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作用。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就业率也是对自身办学水平进行评判的重要标准,若想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提升大学生就业率,高校就应当承担起培养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任务[3]。在思政教育课堂中,教师要将课堂内容与大学生就业实际相结合,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完成职业规划。良好的就业规划以及与实际相符的职业目标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关键意义。
(二)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在帮助学生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若想发挥思政教育在大学就业指导中的作用,高校应当实现思政教育日常化,课程教育与实际相结合,更好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准确落实思政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闪光点和兴趣点,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思政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思政学习和择业就业中的积极意义。信息化的发展和多媒体的普及也使得网络教学成为可能,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最新就业信息,树立先进就业理念,为毕业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三)思政与实践相结合
不可否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生活和学习都在校园内完成,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对于社会的压力和残酷了解度不高,因此多数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面临严重的挫败感,易发生自我迷失[4]。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就业竞争的紧张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实际情况,为之后的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实践准备,进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结语:
我国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经济全球化 发展也逐渐深入,社会大环境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对于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应将就业指导融入思政教育课程当中,促进学生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的形成,帮助学生认清社会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走向,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心理承受能力,推动学生更好完成就业,为现代化社会发展构建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李青青.新时代高校课程育人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素养课程为例[J].纳税,2020,14(11):161-162.
[2]张燕燕.旅游类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究——以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旅游专业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0,25(01):71-75.
[3]朱玲.基于结构—功能视角的农业院校思政教育价值理论研究——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结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2):74+115.
[4]赵奇志,梁秀娣.“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内涵与实施途径的研究——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为例[J].农产品加工,2020(0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