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与古尔邦节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波斯语称为“肉孜节”。现在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穆斯林共同欢度的节日。我国内地穆斯林称开斋节为“大尔德节”,新疆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般称为肉孜节。
开斋节的日期为伊斯兰教历10月1日,这个节日与伊斯兰教的斋月有关。伊斯兰教的斋戒始于伊斯兰教历623年,即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的第二年。根据阿纳萨的传述,先知穆罕默德迁移到麦地那之后,发现当地的人继承蒙昧时代(伊斯兰教兴起前)的习惯,一年有两次庆祝活动。他说:“当我来到这里时,你们延续过去蒙昧时代保留的两个传统纪念日。我已接到真主启示,并告诉你们,这两个庆祝日将用更好的节日代替:一个是奉献牺牲的节日(即古尔邦节),一个是结束斋戒的节日。”伊斯兰教把每年伊历9月份(“莱麦丹”月)的斋戒规定为主命斋,它是伊斯兰教的五大功修(念、礼、斋、课、朝)之一,是每个穆斯林必须履行的天命。凡已成年、身体健康、理智健全、长期居家的男女穆斯林都应在莱麦丹月封斋一个月。封斋的天数有时为29天,有时为30天。伊斯兰教采用的历法是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单月30天,双月29天,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三年相差1个月。故按公历推算,每年开斋节会出现在不同季节。斋月期间,穆斯林要做到静心寡欲,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吃、饮和房事等,并戒除一切非法的言行和邪恶的意念。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斋,在经期的妇女、有病或旅行的人可以不封斋,但斋月过后要补斋,不能还补的以交纳实物作为罚赎。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穆斯林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穆斯林视开斋节为盛大的节日,全球穆斯林普天同庆,举世同乐。在举行开斋节的聚礼(礼拜)前,穆斯林必须按照家庭人口计算缴纳开斋捐,我国部分地区称之为“麦子钱”。开斋捐阿拉伯语称为“扎卡特费图尔”或“索得盖费图尔”,伊斯兰教法规定,交纳开斋捐是每个穆斯林应尽的义务。伊斯兰教认为,每个人在斋月期间都会不知不觉地做一些与斋戒的精神相违背的事或说出一些恶言妄语。只有通过交纳开斋捐,可纯洁封斋之人在斋戒期间所做的过错与所说的妄言蜚语,减免其差错,弥补其不足,这样,斋戒者的斋戒才会圆美。伊斯兰教法规定,接纳开斋捐的一般是贫困者,当然,这根据当地情况而定,并由近而远,先照顾到亲戚当中的困难者,再波及到周围的人。也可以给专门从事教育、宣教、慈善工作人员、求学者、离乡而被困者等。中国有些地方直接由清真寺管委会收取,最后统一分配。用开斋捐赈济贫困者,使每个穆斯林都体验到伊斯兰教的温暖和穆斯林之间的相互友爱与帮助。穆罕默德时期穆斯林交纳的开斋捐主要为小麦、葡萄干、椰枣、大麦等。后来的伊斯兰教法名著《伟嘎耶》规定,每个穆斯林应交纳小麦的数量为二升半。由于阿拉伯国家的计量单位不一致,交纳的数额也不尽相同。中国各地的穆斯林实行的标准也不一样,有的是小麦二升半,有的是小麦二斤四两,有的是大麦四斤八两。有的地方将实物折合成人民币来计算。农村大部分地区一般规定每人交纳5到10元,城市提倡每人交纳人民币10到20元。
开斋节的主要礼仪有:穆斯林于该日凌晨速进少许饮食,吃几个单数的枣子为佳;在参加节日会礼前要沐浴,梳妆一新,擦戴美香,穿上整洁最好的衣服:去清真寺庆祝节日的路上,要边走边低声念“大赞词”(安拉至大、安拉至大,万物非主,唯有安拉,安拉至大、安拉至大,一切赞美全归安拉);举行会礼时,聚精会神地听阿訇讲“卧尔兹”,不说闲话、不走动、不喧哗等;会礼结束后回家时,走与来时不同的路线;用最优美的语言相互祝贺节日等。
开斋节是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仁慈好施的日子。开斋节时应当多想到平日可能被遗忘的老人、亲友和附近的孤儿、寡妇和穷人。
节日这天,一般的穆斯林家庭都要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如油香、馓子、糖果、点心等,不仅自己家里食用,而且用来招待亲朋好友,这是中国伊斯兰教的独特风俗。此外,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穆斯林,根据各民族各地区的风俗习惯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回族穆斯林在过节时,一般的家庭都用各种佳肴宴请宾朋。在回族家中做客,以茶礼为重。尤为突出的是“盖碗茶”,俗名“三炮台”、“三炮台碗子”。茶碗内除放茶叶外,还要放入冰糖、桂圆、大枣等饮品。味道甘甜,香气四溢。客人一边饮,主人一边斟,别有情趣。有许多回族穆斯林青年还会选在开斋节举行婚礼,使节日更加热闹。维吾尔族在节日里,无论是城市或农村,都要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广场四周设有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帐,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有样式繁多的食品小吃。节日的筵席上主要有手抓饭、撒子、手抓羊肉、各式糕点、瓜果等。人们在米饭中放入羊肉、疏菜和葡萄干,食用时用右手的三个指头抓食。撒拉族欢度开斋节的时候,以炸油香、搓撒子、做油搅团、手抓羊肉、蒸糖包等招待客人。奶茶和麦茶是颇受撒拉族男女老幼青睐的饮料。东乡族十分好客,节日期间,客人来访,除用“三炮台”盖碗茶款待外,一般都以油香、“尕(小)鸡娃”待客。东乡族对吃“尕鸡娃”别有讲究。他们将整鸡按各个部位分成13部分,亲朋聚会,各按辈份吃相应的部分,其中以“鸡尾”最尊贵,聚餐时让最受尊重、最年长或“首席”宾客享用。有条件的人家,还宰羊,用全羊席招待。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族还举行叼羊、赛马、射箭等活动。节日时的马也与平日不同,马身上扎满红色布标,马鬃和马尾上用红色绸束上几团野鸡毛,马鞍和套头的皮带上也系满各种花饰。
开斋节作为中国穆斯林特有的节日,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使穆斯林群众能够过好佳节,国家规定在开斋节里给穆斯林群众放假一天,有的地方如宁夏回族自治区规定,开斋节放假两天。西北穆斯林聚居区的中小学校在开斋节也会放假。除此之外,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也会在这一天带上礼品亲临清真寺慰问穆斯林群众,同大家一起欢度节日。
(文章代码:101629)
【责任编辑】常汝先
开斋节的日期为伊斯兰教历10月1日,这个节日与伊斯兰教的斋月有关。伊斯兰教的斋戒始于伊斯兰教历623年,即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的第二年。根据阿纳萨的传述,先知穆罕默德迁移到麦地那之后,发现当地的人继承蒙昧时代(伊斯兰教兴起前)的习惯,一年有两次庆祝活动。他说:“当我来到这里时,你们延续过去蒙昧时代保留的两个传统纪念日。我已接到真主启示,并告诉你们,这两个庆祝日将用更好的节日代替:一个是奉献牺牲的节日(即古尔邦节),一个是结束斋戒的节日。”伊斯兰教把每年伊历9月份(“莱麦丹”月)的斋戒规定为主命斋,它是伊斯兰教的五大功修(念、礼、斋、课、朝)之一,是每个穆斯林必须履行的天命。凡已成年、身体健康、理智健全、长期居家的男女穆斯林都应在莱麦丹月封斋一个月。封斋的天数有时为29天,有时为30天。伊斯兰教采用的历法是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单月30天,双月29天,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三年相差1个月。故按公历推算,每年开斋节会出现在不同季节。斋月期间,穆斯林要做到静心寡欲,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吃、饮和房事等,并戒除一切非法的言行和邪恶的意念。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斋,在经期的妇女、有病或旅行的人可以不封斋,但斋月过后要补斋,不能还补的以交纳实物作为罚赎。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穆斯林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穆斯林视开斋节为盛大的节日,全球穆斯林普天同庆,举世同乐。在举行开斋节的聚礼(礼拜)前,穆斯林必须按照家庭人口计算缴纳开斋捐,我国部分地区称之为“麦子钱”。开斋捐阿拉伯语称为“扎卡特费图尔”或“索得盖费图尔”,伊斯兰教法规定,交纳开斋捐是每个穆斯林应尽的义务。伊斯兰教认为,每个人在斋月期间都会不知不觉地做一些与斋戒的精神相违背的事或说出一些恶言妄语。只有通过交纳开斋捐,可纯洁封斋之人在斋戒期间所做的过错与所说的妄言蜚语,减免其差错,弥补其不足,这样,斋戒者的斋戒才会圆美。伊斯兰教法规定,接纳开斋捐的一般是贫困者,当然,这根据当地情况而定,并由近而远,先照顾到亲戚当中的困难者,再波及到周围的人。也可以给专门从事教育、宣教、慈善工作人员、求学者、离乡而被困者等。中国有些地方直接由清真寺管委会收取,最后统一分配。用开斋捐赈济贫困者,使每个穆斯林都体验到伊斯兰教的温暖和穆斯林之间的相互友爱与帮助。穆罕默德时期穆斯林交纳的开斋捐主要为小麦、葡萄干、椰枣、大麦等。后来的伊斯兰教法名著《伟嘎耶》规定,每个穆斯林应交纳小麦的数量为二升半。由于阿拉伯国家的计量单位不一致,交纳的数额也不尽相同。中国各地的穆斯林实行的标准也不一样,有的是小麦二升半,有的是小麦二斤四两,有的是大麦四斤八两。有的地方将实物折合成人民币来计算。农村大部分地区一般规定每人交纳5到10元,城市提倡每人交纳人民币10到20元。
开斋节的主要礼仪有:穆斯林于该日凌晨速进少许饮食,吃几个单数的枣子为佳;在参加节日会礼前要沐浴,梳妆一新,擦戴美香,穿上整洁最好的衣服:去清真寺庆祝节日的路上,要边走边低声念“大赞词”(安拉至大、安拉至大,万物非主,唯有安拉,安拉至大、安拉至大,一切赞美全归安拉);举行会礼时,聚精会神地听阿訇讲“卧尔兹”,不说闲话、不走动、不喧哗等;会礼结束后回家时,走与来时不同的路线;用最优美的语言相互祝贺节日等。
开斋节是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仁慈好施的日子。开斋节时应当多想到平日可能被遗忘的老人、亲友和附近的孤儿、寡妇和穷人。
节日这天,一般的穆斯林家庭都要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如油香、馓子、糖果、点心等,不仅自己家里食用,而且用来招待亲朋好友,这是中国伊斯兰教的独特风俗。此外,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穆斯林,根据各民族各地区的风俗习惯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回族穆斯林在过节时,一般的家庭都用各种佳肴宴请宾朋。在回族家中做客,以茶礼为重。尤为突出的是“盖碗茶”,俗名“三炮台”、“三炮台碗子”。茶碗内除放茶叶外,还要放入冰糖、桂圆、大枣等饮品。味道甘甜,香气四溢。客人一边饮,主人一边斟,别有情趣。有许多回族穆斯林青年还会选在开斋节举行婚礼,使节日更加热闹。维吾尔族在节日里,无论是城市或农村,都要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广场四周设有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帐,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有样式繁多的食品小吃。节日的筵席上主要有手抓饭、撒子、手抓羊肉、各式糕点、瓜果等。人们在米饭中放入羊肉、疏菜和葡萄干,食用时用右手的三个指头抓食。撒拉族欢度开斋节的时候,以炸油香、搓撒子、做油搅团、手抓羊肉、蒸糖包等招待客人。奶茶和麦茶是颇受撒拉族男女老幼青睐的饮料。东乡族十分好客,节日期间,客人来访,除用“三炮台”盖碗茶款待外,一般都以油香、“尕(小)鸡娃”待客。东乡族对吃“尕鸡娃”别有讲究。他们将整鸡按各个部位分成13部分,亲朋聚会,各按辈份吃相应的部分,其中以“鸡尾”最尊贵,聚餐时让最受尊重、最年长或“首席”宾客享用。有条件的人家,还宰羊,用全羊席招待。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族还举行叼羊、赛马、射箭等活动。节日时的马也与平日不同,马身上扎满红色布标,马鬃和马尾上用红色绸束上几团野鸡毛,马鞍和套头的皮带上也系满各种花饰。
开斋节作为中国穆斯林特有的节日,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使穆斯林群众能够过好佳节,国家规定在开斋节里给穆斯林群众放假一天,有的地方如宁夏回族自治区规定,开斋节放假两天。西北穆斯林聚居区的中小学校在开斋节也会放假。除此之外,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也会在这一天带上礼品亲临清真寺慰问穆斯林群众,同大家一起欢度节日。
(文章代码:101629)
【责任编辑】常汝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