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来自位处祖国西南边境的省份——云南,在澜沧江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长大。他曾是迷失于广东街头的清洁工,也曾管理着一大片橡树园,收入不菲。但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身份如何切换,他始终没有忘记追求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身份:“城市美容师”
关键词:辍学 凌晨4点 扫大街
“我见过这个城市凌晨4点钟的模样。”
不认识田富的人,看了他的经历,会觉得他就像煽情故事里的人物。
田富的童年,烙着“留守儿童”的印记:父母南下打工,自己和奶奶相依为命;有一天,奶奶卧病不起,不久后撒手人寰,田富身边再没有第二位家人;很快,田富辍学,求学梦似乎就此破碎。
后来,田富常常会想,家人不在身边,自己能不能一个人读完小学?他无法给出肯定答案。对一个才10岁出头的孩子来说,家庭的温暖可能比知识的启迪重要得多。
辍学后的田富随父母在广州打工。“打工”是好听的说法,由于田富年纪小,没法担任来钱较快的重体力活,更别谈“技术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扛起扫把,走上街头——当清洁工。
清洁工有“城市的美容师”的美誉,但在美誉的背后,是旁人无法体会的辛劳。广州是个快节奏的大都市,人们起床都很早,不到5点街上就可见汽车飞驰而过。12岁的田富每天凌晨4点从床上爬起来,不刷牙不洗脸,匆忙咽下两个馒头和一杯凉开水,提起工具就走上街头。由于没到打工的年龄,所以严格来说田富不是真正的清洁工,他没有那种贴着防撞亮条的正规制服,他只能一边抓着和身体不成比例的扫把,一边小心张望不远处疾驰而过的车辆,留意别被它们撞倒。
田富每天打交道的对象就是落叶、灰尘、瓶瓶罐罐、废纸屑……尽是被人抛弃的东西。“虽然当时和父母在一起,但我有时候也会想,自己是不是也和垃圾一样,被人抛弃了。”每天早上7点左右,他总能看到陆陆续续去上学的学生。有的三三两两在聊学校的趣事,有的端着书在看,几乎没人瞧过他一眼。
他当时还未到思考“未来”的年纪,只是想到同龄人在教室里朗朗读书,自己却在扫大街,读书的热望便前所未有地变得炽烈起来。
“我不想扫大街,我要读书。”
身份:小老板
关键词:橡胶树 经商 十几万
“读书”的想法还未来得及实现,田富就回到了家乡。
当时,家乡悄然兴起的橡胶种植正处于一个即将快速发展的时期。每天4点起床扫大街的苦日子让田富萌生“致富”的念头。可能是上天眷顾,赋予才13岁的田富远见,让他嗅到橡胶种植业蕴藏的商机,也赋予他胆识,令他敢于向父母要了一笔钱,承包橡胶树,开发自家的橡胶树园区。
树园是承包来的,田富无须经历下种子、浇水、施肥等看着一棵树从无到有的艰苦过程,但他还是常常跑去树园里转悠,他不爱这个园子,但它是家里脱贫的希望,他这个只有小学学历的“小学生”必须把它经营好。
时代总会赋予小部分人改变命运的机遇。不到两年时间,橡胶种植业的蓬勃发展就让他挣了十多万。以前,田富是4点钟就得起床,否则当天的几元收入就泡汤;现在,田富睡到日上三竿,园子里的橡胶树也有工人照料,再不用担心收入问题。父母也从有一天没一天的打工生活中解脱,回到家乡,一家团聚。
当所有人都认为田富会从此走上经商之路时,田富想的是:“终于可以做我一直想做的事儿了。”
身份:学生
关键词:题海战术 高分
2007年春节后,田富回到了阔别3年半的校园。
告别“老板”“园主”身份,田富没有一点留恋。他始终记得当年因家境拮据离开小学校园时,最后一记转身看见小伙伴湿润的眼神和紧抿的嘴角;记得在扫大街时,穿行于身边的学生背着书包、迎着朝阳上学的背影;记得因梦回校园而惊醒,睁开眼却是满园子橡胶树时的失落。
每个人,总有些事情是命中该做的。对田富而言,读书,就是他想做、必须做的事,无论穷富。
然而,留给他的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他必须在这一个学期中,依靠自己的努力争取考上一所高中。他以初三生的身份进入班级,事实上,他的知识储备仅等于一名小学生。但田富创造了奇迹:他在当年的中考中以高分进入了当地的重点中学。
高一的他能在满分为800分的期中考试中拿到724分,而化学科目则是他最擅长的,在高中所有大大小小的化学考试中,他居然只有8次没有考到满分。田富考上重点高中的奇迹,在高中的一帆风顺,秘诀只有4个字:题海战术。
“很多人不提倡题海战术,但因人而异,我觉得我就比较适合题海战术,大量地做练习、不断地背诵,这些能让我的成绩提高得更快。”傻孩子用笨办法。和其他人比起来,他基础最差,也就自然没有“挑方法”的余地——怎么直接怎么来,怎么有效怎么来。高一的时候,他就把班里所有同学的学习资料抄了个遍,这还不算什么,他还到邻近的几个班把所有借到的学习资料都抄完了。大量的基础练习让他在考理综科目的选择题时,一看到题目就可以选出答案,为做大题赢得了不少时间。后来的高考冲刺阶段,他每天都会坚持做5套高考真题,临考前3个星期的高强度题海战术让他对出题思路、方式有了更多的理解。高考后,田富的理科综合科目收获了自己满意的成绩——289分。
他的很多同学很难理解他怎么能沉下心来,每天做那么多题目,看那么多书,认为他一定有什么“天赋”。“他们当然很难理解。和小小年纪就辍学当清洁工、当小老板管理树园相比,狂刷题真是轻松得太多、幸福得太多了!”田富相信自己是真心喜欢读书,而不是像某些同学一样,是“为了什么而读书”。
至于为何会喜欢读书,甚至能忍受被大家所诟病的“题海战术”,田富说了一个故事:“小学时,老师曾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大后想干什么?’没有人回答‘明星’‘科学家’‘医生’……都是说‘以后赚钱报答父母’。然后说的人哭了,听的人也哭了。城里的孩子准觉得我们傻,这有啥好哭的?他们没有和我们一样的经历,没法理解。读书也是这样,山里的孩子今天可以读书,没准明天就因为没钱被领回家了。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才更被人珍惜。我绕了这么大的圈子才能再读书,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如今,田富成了一名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他常常到学校附近的国家图书馆看书,一看就是一整天;他还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北京的各大高校“蹭课”,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课、北京大学的哲学课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清华大学游玩时,曾和一位湖边垂钓的老先生探讨如何求学,日后才知道老先生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
一路播种,一路收获。田富庆幸自己的决定:“无论穷富,我只想读书。”
身份:“城市美容师”
关键词:辍学 凌晨4点 扫大街
“我见过这个城市凌晨4点钟的模样。”
不认识田富的人,看了他的经历,会觉得他就像煽情故事里的人物。
田富的童年,烙着“留守儿童”的印记:父母南下打工,自己和奶奶相依为命;有一天,奶奶卧病不起,不久后撒手人寰,田富身边再没有第二位家人;很快,田富辍学,求学梦似乎就此破碎。
后来,田富常常会想,家人不在身边,自己能不能一个人读完小学?他无法给出肯定答案。对一个才10岁出头的孩子来说,家庭的温暖可能比知识的启迪重要得多。
辍学后的田富随父母在广州打工。“打工”是好听的说法,由于田富年纪小,没法担任来钱较快的重体力活,更别谈“技术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扛起扫把,走上街头——当清洁工。
清洁工有“城市的美容师”的美誉,但在美誉的背后,是旁人无法体会的辛劳。广州是个快节奏的大都市,人们起床都很早,不到5点街上就可见汽车飞驰而过。12岁的田富每天凌晨4点从床上爬起来,不刷牙不洗脸,匆忙咽下两个馒头和一杯凉开水,提起工具就走上街头。由于没到打工的年龄,所以严格来说田富不是真正的清洁工,他没有那种贴着防撞亮条的正规制服,他只能一边抓着和身体不成比例的扫把,一边小心张望不远处疾驰而过的车辆,留意别被它们撞倒。
田富每天打交道的对象就是落叶、灰尘、瓶瓶罐罐、废纸屑……尽是被人抛弃的东西。“虽然当时和父母在一起,但我有时候也会想,自己是不是也和垃圾一样,被人抛弃了。”每天早上7点左右,他总能看到陆陆续续去上学的学生。有的三三两两在聊学校的趣事,有的端着书在看,几乎没人瞧过他一眼。
他当时还未到思考“未来”的年纪,只是想到同龄人在教室里朗朗读书,自己却在扫大街,读书的热望便前所未有地变得炽烈起来。
“我不想扫大街,我要读书。”
身份:小老板
关键词:橡胶树 经商 十几万
“读书”的想法还未来得及实现,田富就回到了家乡。
当时,家乡悄然兴起的橡胶种植正处于一个即将快速发展的时期。每天4点起床扫大街的苦日子让田富萌生“致富”的念头。可能是上天眷顾,赋予才13岁的田富远见,让他嗅到橡胶种植业蕴藏的商机,也赋予他胆识,令他敢于向父母要了一笔钱,承包橡胶树,开发自家的橡胶树园区。
树园是承包来的,田富无须经历下种子、浇水、施肥等看着一棵树从无到有的艰苦过程,但他还是常常跑去树园里转悠,他不爱这个园子,但它是家里脱贫的希望,他这个只有小学学历的“小学生”必须把它经营好。
时代总会赋予小部分人改变命运的机遇。不到两年时间,橡胶种植业的蓬勃发展就让他挣了十多万。以前,田富是4点钟就得起床,否则当天的几元收入就泡汤;现在,田富睡到日上三竿,园子里的橡胶树也有工人照料,再不用担心收入问题。父母也从有一天没一天的打工生活中解脱,回到家乡,一家团聚。
当所有人都认为田富会从此走上经商之路时,田富想的是:“终于可以做我一直想做的事儿了。”
身份:学生
关键词:题海战术 高分
2007年春节后,田富回到了阔别3年半的校园。
告别“老板”“园主”身份,田富没有一点留恋。他始终记得当年因家境拮据离开小学校园时,最后一记转身看见小伙伴湿润的眼神和紧抿的嘴角;记得在扫大街时,穿行于身边的学生背着书包、迎着朝阳上学的背影;记得因梦回校园而惊醒,睁开眼却是满园子橡胶树时的失落。
每个人,总有些事情是命中该做的。对田富而言,读书,就是他想做、必须做的事,无论穷富。
然而,留给他的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他必须在这一个学期中,依靠自己的努力争取考上一所高中。他以初三生的身份进入班级,事实上,他的知识储备仅等于一名小学生。但田富创造了奇迹:他在当年的中考中以高分进入了当地的重点中学。
高一的他能在满分为800分的期中考试中拿到724分,而化学科目则是他最擅长的,在高中所有大大小小的化学考试中,他居然只有8次没有考到满分。田富考上重点高中的奇迹,在高中的一帆风顺,秘诀只有4个字:题海战术。
“很多人不提倡题海战术,但因人而异,我觉得我就比较适合题海战术,大量地做练习、不断地背诵,这些能让我的成绩提高得更快。”傻孩子用笨办法。和其他人比起来,他基础最差,也就自然没有“挑方法”的余地——怎么直接怎么来,怎么有效怎么来。高一的时候,他就把班里所有同学的学习资料抄了个遍,这还不算什么,他还到邻近的几个班把所有借到的学习资料都抄完了。大量的基础练习让他在考理综科目的选择题时,一看到题目就可以选出答案,为做大题赢得了不少时间。后来的高考冲刺阶段,他每天都会坚持做5套高考真题,临考前3个星期的高强度题海战术让他对出题思路、方式有了更多的理解。高考后,田富的理科综合科目收获了自己满意的成绩——289分。
他的很多同学很难理解他怎么能沉下心来,每天做那么多题目,看那么多书,认为他一定有什么“天赋”。“他们当然很难理解。和小小年纪就辍学当清洁工、当小老板管理树园相比,狂刷题真是轻松得太多、幸福得太多了!”田富相信自己是真心喜欢读书,而不是像某些同学一样,是“为了什么而读书”。
至于为何会喜欢读书,甚至能忍受被大家所诟病的“题海战术”,田富说了一个故事:“小学时,老师曾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大后想干什么?’没有人回答‘明星’‘科学家’‘医生’……都是说‘以后赚钱报答父母’。然后说的人哭了,听的人也哭了。城里的孩子准觉得我们傻,这有啥好哭的?他们没有和我们一样的经历,没法理解。读书也是这样,山里的孩子今天可以读书,没准明天就因为没钱被领回家了。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才更被人珍惜。我绕了这么大的圈子才能再读书,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如今,田富成了一名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他常常到学校附近的国家图书馆看书,一看就是一整天;他还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北京的各大高校“蹭课”,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课、北京大学的哲学课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清华大学游玩时,曾和一位湖边垂钓的老先生探讨如何求学,日后才知道老先生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
一路播种,一路收获。田富庆幸自己的决定:“无论穷富,我只想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