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利用图表指导儿童读名著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aocao7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一直以来,人们试图通过外在的可视化形式揭示思维的内在运行过程。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及规律、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使其思维可见的过程。可视化的思维更易被理解,更有助于能力的迁移。实践证明,在小学生文学名著阅读中引入思维可视化,以图示来表达思维,以追问来引导思维,可以有效实现隐性思维显性化、阅读信息图示化、学习能力迁移化,帮助学生阅读名著,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一张图,满足阅读需求
  根据信息传播学及脑科学研究,在各类信息中,图像信息的传递效率最高,是纯文字信息传递效率的十倍。而儿童对图画具有天生的亲切感和认知力,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喜欢从图表中吸收知识的心理。因此,在小学生文学名著阅读书目推荐中,可以利用图表的形象性、层次性、趣味性、关联性和扩展性,绘制“阅读地图”,以有效构建阅读模块,满足不同学段、不同水平学生的阅读需求。例如,我们为四年级学生订制一份课外文学名著阅读书单,同时分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阅读地图”,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阅读情况,将读过的书名贴到相应的位置上。如,《夏洛的网》贴在美国,《小王子》贴在法国,《西游记》贴在中国……对每一个学生而言,心中都藏有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制作阅读地图,一来可以督促和鼓励学生多读书,二来便于阅读时的联系和比较。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读书活动中,完成了一趟精神丰富的“文学名著”世界之旅。
  由于受到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小学生往往对文学名著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在文学名著阅读书目上也较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用提供书单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阅读地图”,充分考虑了个体成长的特殊性,将阅读内容可视化,将经典的好书带到学生面前,满足了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阅读需求。这样,名著就在学生的心田里慢慢发芽,促使他们走进更广阔的名著阅读世界。
  二、一张图,丰富阅读层次
  名著内涵丰富,蕴藏着许多丰富的信息。名著中无论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课外文学名著的阅读让学生有机会接受经典文学作品的熏陶,豐富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因此,我们尝试构建“网状阅读”,指导学生关注主要因素,提取整合信息,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思想。例如,中年级《夏洛的网》阅读交流课上,教师利用书中的插图——蜘蛛图,引导学生聊聊自己喜欢的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个个生动的小精灵形象跃然纸上,激起了每一个人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情。之后,教师巧妙拓展,引导学生为好朋友设计“蜘蛛贺卡”,用关键词写上喜欢好朋友的理由,并郑重寄给对方。学生个个饶有兴趣,大展身手,绘制了不少漂亮且富有内涵的贺卡(如图)。书是曾经触及过心灵的名著,贺卡是寄件人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分享和期待是会得到更多惊喜的快乐。这样的阅读交流丰富了阅读层次,生成了理想状态中的积极“阅读回应”,渗透了中级解释性理解和评价性理解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阅读同一本名著中获取较为全面而丰厚的滋养,达到运用一种手段获得多重效果的境界。
  文学名著的思想内容、叙事特色,学生自我建构的阅读方法及策略等都具有丰富的阅读信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目的与意识、阅读能力与策略,设计适宜的阅读活动,用“可视化”的距离来探索一些“巨大”的问题,获得成长的力量。
  三、一张图,推进阅读深入
  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图示方法主要有概念图、认知地图、语义网络、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其中,思维导图也翻译为“心智图法”,它可使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使作者和读者的思维更清晰简洁,更容易传递和分享新观点。文学名著情节往往曲折波澜,富有悬念,容易吸引读者。但是,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较容易关注精彩的局部情节,不易形成整体的脉络感。通过画思维导图,将主要故事情节提炼成几个核心要素,厘清要素之间的或从属或并列等逻辑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视觉化的文本结构框架,使复杂的情节内容直观化,有效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同时清晰地呈现学生理解概括的思考过程,促进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以二年级《绿野仙踪》推进课为例,可以这样设计阅读活动:教师呈现思维导图——坐标轴(如图)。横轴,代表着奥兹国的土地;竖轴,分别对应着书中的四个主人公。师生共读“飞跃绝境”章节,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稻草人的智慧、铁皮人的心情、胆小狮的勇气,还有多萝茜的不怕困难?每找到一处人物克服自身缺点、有进步的地方,就将竖轴上相应的格子往上移动一格。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基于坐标轴的“伙伴历险图”,有效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经历提取信息、理解概括的阅读实践,把人物和情节一一对应起来,化难为易。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此方法继续阅读其他章节,阅读整本书。将思维导图运用在课外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中,梳理整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建立起整本书的结构,可以丰富学生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及阅读品质。这样的阅读,经历了阅读的两个过程,先把书读薄,读出一条清晰的情节线,再把书读厚,读出主要情节中包含的人物形象。这就是思维可视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历练。
  小学阶段的文学名著阅读镌刻的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印记,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和习惯,关注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学习。阅读是一项个性化极强的活动,其效果取决于阅读者内化的程度。阅读是内隐学习在自然生活中最理想的研究对象。如何在儿童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的“内隐”和“外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如何以课内拓展课外,以课外完善课内,如何让阅读行为“可视化”发挥更大的效应,将是我们继续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多,课时少,学期教学课时计划几乎容不进练习课,但练习课又不可或缺,安排一定要恰到好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就少安排甚至不安排练习课;教学内容比较多、比较难,理解它需要有一定的过程,教师应不吝课时,适时跟进练习课。上好练习课不容易,时间节点的把握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往往无章可循。练习课又很紧缺,教师不可图省事,随意编一些练习题,在课堂上“讲—练,练—讲”,从而失去练习
期刊
走进清晨的校园,王老师轻叹一口气,心里嘀咕:“又要重复一天无聊的工作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教室里传来的琅琅书声,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此刻在她听起来简直比噪音还难受。她快步来到办公室,匆匆关上门,整个世界似乎清静了一会儿。她搓了搓皱得发酸的眉头,拿出教案,上面最新的笔记停留在一年以前,她随意翻了翻,圈圈点点,便夹起材料走向教室。王老师几乎一字不落地“宣读”了教材内容,期间还狠狠地数落了一个平时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规定1~2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相对于整个学段来说,低年级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而事实上,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讀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看电视占了大部分的课外时间,识字量不多,理解力不够强……这些问題严重地影响了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热情。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热情,让他们渐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呢?我们在实践
期刊
“词”和“语”浩如烟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南帆先生有本书,书名叫《沉入词语》,“沉入词语”就是告诉我们要抓住语言这一最小的意义单位,在阅读教学中字斟句酌,进行语言训练。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动和智慧,成为阅读课堂中的抓手,起到“画龙点睛”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呢?笔者认为要创设“语用”情境,把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说和写的训练中,将“消极词汇”有效地转化为“积极词汇”。  一、
期刊
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努力将读与写、说与写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随文练笔”便应运而生。但不少课堂“随文练笔”的训练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要提高“随文练笔”的效果,其落点一定要准确,可利用文本的空白点、拓展延伸点等练笔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实现“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  一、模仿练笔——习得表达方法  模仿练笔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训练形式。我们要依据
期刊
【教学片段1】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生:有很多数字。(板书:数字)  师:这是一首绝妙的数字诗。作者借助简简单单的十个数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景色宜人的画面。数字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数字1能表示什么?  生:1个十,1个百,1个人,1块橡皮等。  师:都是数量(板书:数量),能举一个不表示数量的例子吗?  生:第1个人,第1名等。  师:这里的1表示什么?  生:这里的
期刊
【编者按】小学数学练习课,是当前小学阶段存在最久,也是最常见的课型。在实际授课时,受教师自身教学意识的偏差、专业知识的不足,抑或是教学进度的催赶的影响,练习课总是缺失自己在教学任务中应有的地位。而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练习课枯燥、机械,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将传统的数学练习课上出新意,让练习课成为新授课的有效助力,重获其应有的重视?  作为日常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练习课,教师
期刊
小学阶段古诗文教学目标应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初步体会作者创设的意境美,了解并学习古诗文的表现手法,在积累中能以一带三,触类旁通,获得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要改变单一的纸笔测试,改变单一的默写或填空题型,改变以单一记忆为主的测试,将测试从静态转为动静结合,将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将考查知识和考查能力相结合,将考查主体学习态度和检测客观掌握情况相结合,丰富测试内容,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名著阅读,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整本书形式出现。与短篇作品相比,适于儿童阅读的名著往往叙事结构更为繁复,人物性格更为复杂,主题更为多元。如果仅仅是让阅读经验尚浅的学生囫囵吞枣式地自由阅读,没有充分地去感受、想象、理解,就难以实现对文本意义的深层建构。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就需要教师在与学生共读的基础上,
期刊
十月榕城,既有艷阳的高照,又有秋风的送爽,既有满树的绿荫,又有丰硕的成果。在这美好时节的10月29~30日,第四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小学语文专场在福州市仓山小学举行。活动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台北教育大学联合举办,《新教师》编辑部、福州市仓山小学承办。海峡两岸的专家、名师以及1300多位一线语文教师欢聚一堂,围绕“把握语文核心素养,注重学习策略指导”的主题,进行了“一次敞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