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测试 丰富内容 提升素养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古诗文教学目标应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初步体会作者创设的意境美,了解并学习古诗文的表现手法,在积累中能以一带三,触类旁通,获得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要改变单一的纸笔测试,改变单一的默写或填空题型,改变以单一记忆为主的测试,将测试从静态转为动静结合,将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将考查知识和考查能力相结合,将考查主体学习态度和检测客观掌握情况相结合,丰富测试内容,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增加口语测试,丰富测试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第二学段提出“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的要求,对第三学段提出“诵读优秀的古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情感”的要求。检测这些目标,纸笔测试是不够全面的,势必由口语测试承担,它能从知识、情感等多个维度检测学生古诗文学习的程度。那如何开展口语测试呢?
  1. 背诵指定篇目。古诗文都讲究音律节奏,对朗读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古诗文中的句子多数为对偶,讲究平仄、押韵。但这些常识不能光靠教师的讲解,而应融于平时的朗读、背诵训练之中。在检查背诵时,可以运用以下方式:检测分为平时测试和期末测试,平时测试占40%,期末测试占60%,最后综合评定等级。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在班级微信群上发布背诵的篇目,家长将孩子的背诵情况用语音或视频发送到平台上。全班的同学、家长可以一起参与评价,教师有时间也可以稍加指点,也可以聘请优秀家长参与测评。期末综合检测,低年段以本学期学的古诗文为考核内容,抽测其中的两首古诗进行背诵,教师认真倾听,观察学生的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清晰,停顿是否合理。中高年级提升要求,自选一首课内的古诗词朗诵,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唱、表演、朗诵,然后按要求背诵一首诗(一首词)或一篇古文。同时,要求学生回答一两个问题,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诗(这篇文)?等等。以此考查学生是否读懂古诗文的内容、体会所蕴含的情感,是否能借助朗读表达情感。
  2. 迁移课外篇目。在古诗文口语测试中,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外篇目所占比例应逐渐增大,课内篇目应逐渐减少,以适应学生课外阅读面逐步扩大的趋势,也有意识地检测学生是否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古诗文朗读有一定的规律,按音节划分的话,古诗中四言诗的节奏以“22”为主,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七言詩则以“2221”“2212”居多;四言诗每句为两个节拍,五言诗每句大多三个节拍,七言诗每句则多为四个节拍。学生若能读好一首课外的五言诗,就表明已经能初步感受五言诗的音律,掌握了其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形成了自己的能力。断句能力也是其中之一,比如,学了《杨氏之子》后,可以让学生读读《世说新语》中的《咏雪》。学生拿到文章,用2分钟准备,然后进行测试。如果能读准字音,断句自然,说明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3. 主题检测。随着年级的增高,口语测试可以优化、组合内容。组合以主题为主,如分为描写四季的,描写日、月、山、水的等等。当然,也可以以作者为主题进行分类。四年级学了送别诗、田园诗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归类整合,想想还学过哪些送别诗、田园诗。期末口试时,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为按要求背诵三首主题诗,其中必须有一首是课外积累的。背诵后,简答:选择一首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4. 限时答题。现场答题,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及对古诗文的熟悉程度。如出示十二宫格,要求限时组成一句诗词——昔人已乘黄鹤去。学生要认真审题,并能迅速检索记忆信息,拼成句子。也可以采用对句的方式进行口试。如请接下句:“正是江南好风景,?摇?摇?摇 ?摇?摇 ?摇?摇。”学生马上对出“落花时节又逢君”。形式新颖,富有挑战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答题的兴趣。
  5. 自主选题。此环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考查内容,也能避免后面的考生提前知道考題,还可以极大限度地丰富考试的内容,做到机会均等,更为公平。我们一般分年级、分班级进行口试。因此,每个年级的试卷必须有八份,每份试卷内要求有A、B、C、D、E、F选项,其内容要求难易程度相似,题型相似。测试时,将学生分为8组,每组学生任选一题进行测试(已选过的题目不再重复)。这样,学生自主选题知识考查的范围就比较广泛,内容更为丰富,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更丰富、更扎实的知识储备。
  二、变革纸笔测试,提升测试质量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为此,古诗文测试除了考查学生简单的记诵积累外,还应考查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读懂诗文,欣赏语言之美。
  1. 理解诗意,自主描述。
  “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最常见的试卷样题。单一的形式,刻板的答案,乏味,无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对同一首古诗词的感受也会不同。变革形式,可以让测试题更为开放、更为自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
  (1)画一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习古诗文,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诗的内容,把对诗歌的理解画在纸上,而后再作简单注释。学生眼中的“故人庄”是怎样一幅画?一个学生由远而近地画了绿树环绕、青山横斜,诗人和朋友坐在屋内饮酒,凝望窗外的景致,旁边注解: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样的画面与注解,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该生对诗歌的理解。
  (2)写一写。将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用具体的语言写一写。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请你展开想象,描述西湖旖旎的风光。
  (3)创编故事。古诗注重描绘一个意境,寥寥数语,却意味深长。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告诉我们送别的时间是“早上”,可是,别离的场景却是“劝君更尽一杯酒”在喝酒。诗歌创设的这一意境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王维举起酒杯,一杯一杯劝,元二举起酒杯一杯一杯饮,是滔滔不绝的话别,或是一切尽在杯中酒,默默无言呢?……让学生根据诗意,写一写他们话别的故事。   2. 整合内容,尝试评价。
  诗歌有不同的题材,每个诗人亦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到六年级,古诗文测试要有综合性、层次性,以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1)尝试评价,检测学生欣赏的能力。古诗文常常是字斟句酌,字字珠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中,一个“含”字,运用拟人的手法,既表现了景色的清晰,又用透视的原理感受西岭之遥远。学生能否品味语言的魅力呢?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如: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高大的西岭,千年的积雪怎能“含”在窗户里呢?
  (2)呈现背景资料,体会诗歌表达情感。诗以言志,诗以表情,古诗文中总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情感的表达有其特定的情境,学生受知识的限制,无法深入理解。在检测学生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理解情况时,教师可以提供背景资料,包括杜甫的生平、安史之乱等,看看学生能否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紧扣诗歌中的字眼,更好地理解杜甫的“快乐”。
  (3)主题阅读,赏析作者创作风格。进入高年段后,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者的创作风格。我们可以采用主題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总结,感受创作风格。如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秋浦歌》《赠汪伦》三首詩,学生在反复朗读后,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些诗句中的数字,体会极度的艺术夸张,领略作者的表现手法,了解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3. 迁移运用,延伸生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告诉我们古诗文有其特定的表现手法,在掌握一定的古诗文后,我们可以根据古诗的特点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1)辨析对联。学生根据对偶、平仄,创设情境的表现手法等知识进行判断、整合、形成推断。例,春节时,张伯买了两副对联,回到家发现对联乱了,请你帮帮忙,将下面四句话组成两副对联并按上下联的顺序将序号写在横线上。①猴舞新春又呈祥?摇②羊随新风辞旧岁?摇③羊歌盛世方报捷?摇④猴节正气报新春
  对联1: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联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试对句。对对子是古代文人最喜欢玩的文字游戏,也容易反映出作者的文化底蕴。测试中,根据不同年段可设计不同题型:选择题、判断题、创作题等。例,一杯粗茶喜迎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各种聚会场景,自由表达。
  总之,古诗文测试应着眼于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着眼于学生学习古诗文能力的提升,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丰富测试内容,注重多元评价,让古诗文测试成为古诗文教学的有力推手,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里扎根、萌芽,开出绚烂之花。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上第94至95页。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一一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并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探索意识、策略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解决问
期刊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提出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要求。2016年2月,《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教育研究国际化是提升我国教育研究水平的重要举措,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水平,推动我国教育的学术研究走向世界尤为重要。为了
期刊
一、取材生活,唤醒储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学建模应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起点,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一个比较清晰的数学问题这一过程。依据建模的方向,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能快速激活已有生活经验的情境来切入。通过取材生活这一建构途径,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快速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教学片段1】  师:最近,老师在练习写毛笔字,请你们帮老
期刊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多,课时少,学期教学课时计划几乎容不进练习课,但练习课又不可或缺,安排一定要恰到好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就少安排甚至不安排练习课;教学内容比较多、比较难,理解它需要有一定的过程,教师应不吝课时,适时跟进练习课。上好练习课不容易,时间节点的把握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往往无章可循。练习课又很紧缺,教师不可图省事,随意编一些练习题,在课堂上“讲—练,练—讲”,从而失去练习
期刊
走进清晨的校园,王老师轻叹一口气,心里嘀咕:“又要重复一天无聊的工作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教室里传来的琅琅书声,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此刻在她听起来简直比噪音还难受。她快步来到办公室,匆匆关上门,整个世界似乎清静了一会儿。她搓了搓皱得发酸的眉头,拿出教案,上面最新的笔记停留在一年以前,她随意翻了翻,圈圈点点,便夹起材料走向教室。王老师几乎一字不落地“宣读”了教材内容,期间还狠狠地数落了一个平时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规定1~2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相对于整个学段来说,低年级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而事实上,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讀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看电视占了大部分的课外时间,识字量不多,理解力不够强……这些问題严重地影响了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热情。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热情,让他们渐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呢?我们在实践
期刊
“词”和“语”浩如烟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南帆先生有本书,书名叫《沉入词语》,“沉入词语”就是告诉我们要抓住语言这一最小的意义单位,在阅读教学中字斟句酌,进行语言训练。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动和智慧,成为阅读课堂中的抓手,起到“画龙点睛”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呢?笔者认为要创设“语用”情境,把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说和写的训练中,将“消极词汇”有效地转化为“积极词汇”。  一、
期刊
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努力将读与写、说与写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随文练笔”便应运而生。但不少课堂“随文练笔”的训练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要提高“随文练笔”的效果,其落点一定要准确,可利用文本的空白点、拓展延伸点等练笔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实现“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  一、模仿练笔——习得表达方法  模仿练笔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训练形式。我们要依据
期刊
【教学片段1】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生:有很多数字。(板书:数字)  师:这是一首绝妙的数字诗。作者借助简简单单的十个数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景色宜人的画面。数字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数字1能表示什么?  生:1个十,1个百,1个人,1块橡皮等。  师:都是数量(板书:数量),能举一个不表示数量的例子吗?  生:第1个人,第1名等。  师:这里的1表示什么?  生:这里的
期刊
【编者按】小学数学练习课,是当前小学阶段存在最久,也是最常见的课型。在实际授课时,受教师自身教学意识的偏差、专业知识的不足,抑或是教学进度的催赶的影响,练习课总是缺失自己在教学任务中应有的地位。而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练习课枯燥、机械,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将传统的数学练习课上出新意,让练习课成为新授课的有效助力,重获其应有的重视?  作为日常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练习课,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