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部让他摘得最佳导演,三位男主演邓超、段奕宏、郭涛同时摘得影帝桂冠的《烈日灼心》本身说了什么呢?简单来讲,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部在中国大银幕上暌违已久的警匪悬疑片——说来好笑,中国内地的刑侦剧早先多挂靠反特题材,演进至近二三十年,则又多是纪实英模需要组织包场的主旋律电影了。人们对新鲜未知的事物描摹总是喜欢与既有事物放在一起类比,在台湾影评人焦雄屏看来“我们都习于看港式警匪片,但是,刘德华、梁朝伟、梁家辉再怎么样深陷危险,观众情感上仍有基本安全的距离。我们不会不安,不会灼心,但曹保平好家伙,一上来就给你触目惊心的东西,让你一路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如果影评人的话还不足以采信,都说同行是冤家,作为7月末FIRST青年影展的闭幕片,《烈日灼心》放映后却收获了姜文、黄渤、李少红、谢飞、严歌苓等一干业内人士的“自来水”。姜文讲话比较不服不忿,“我觉得这个电影真是好看,啧,真好。还有就是怎么不找我呀?我有那么老么?我站那和黄渤差不多啊!”而先前筹备阶段曾与导演有过接触的黄渤则一脸悲戚,坐在那就差顿足捶胸了,“我看过曹导演之前的作品,一直想合作,大家也聊过。就这个戏,当初在我门口,大冬天的,我们俩哆哆嗦嗦聊了两三小时,算来算去档期就是合不上。其实现在回头想想有什么不成呢?当时我去干什么了?拍哪个操蛋戏啊!”
8月17日晚间在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点映活动上,主办方为了放大片中邓超的基情戏,特为找来了国内性学专家李银河。李老师看完咂吧咂吧嘴,直夸这是一部“找不出破绽的国产电影”,但却坚决不顺拐主持人的导向性提问。在她看来,“片中的兄弟情谊很动人,不能说两个男人之间撞出火花就认定这是‘同志情’”对于此前坊间于剧情“搞基”的放大与渲染,曹保平平静中有些无奈,他回答的底线是根据剧情发展需要,这是“功能性”安排,“可能是我以前没撞过墙,脑袋没流血。其实电影审查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他们也在看,是你存心渲染?还是它是你故事情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可能会觉得你是这个,不是那个。”
哪个和哪个啊?看看你们都把导演逼成什么样了!还能不能好好聊天了!其实坐下来,同曹保平安安生生做这个采访,你才能窥得他不同的面相:比如聊到他喜欢的西班牙导演阿尔莫多瓦,他一开腔活脱是在讲台上授课,“(该导演)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糅杂在了一起,他的作品都不是简单的类型,而是会对社会和人文有所观照。”但你要是挑剔《烈日灼心》最后情节是不是有点拖沓,他的护犊之心里还夹杂着一则特别市井气的幽默,“作为一个厨子,我觉得饭菜做好之后我还給大家准备了一碗汤,可能有的人觉得吃饱了就得,但我还是要把那碗汤给端出来,你得溜溜牙缝,或者说喝口汤前面的菜才更有嚼味……”
关于《烈日灼心》豆瓣上自来水太多了,随便择选一条逗逗导演,“我现在看到最好的评价是:这是一部广电总局的翻身之作。”听闻此言,曹保平先是一怔,紧接着一个劲儿的摆手,“靠,你们快饶了我吧!”
Q&A
我喜欢极致状态下的人的呈现
Q:在你心里,近年的犯罪类型片里有堪为标杆性的作品吗?
A:比如大家一直在说的韩国片《杀人回忆》,这部片子不止是案件的扑朔迷离,更在于案件背后警察的状态,这是在中国电影里看不到的,只有在韩国电影里警察才会使用各种黑黑白白的手段,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这就是复杂性。还有整个事件的复杂性,以及当时社会形态的关联性,所有这些合到一起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犯罪类型片承载的,但正因为它走得比较远,或者在这方面有探讨和建树,《杀人回忆》才会变成经典。
Q:电影改编自《太阳黑子》这部小说,它的故事和人物哪个最打动你?
A:我觉得是这部小说可以观照到的电影类型。一般犯罪悬疑类的片子不太会关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如果是纯犯罪的类型片,更多的是二元对立,做到极致就变成脑残片了。但稍微走远一点拍得深一点,其实也会对类型片有一些开拓。
Q:尽管没有蛇蝎美人,电影的质感和气氛还是让我想到了一些经典的黑色电影,你怎么看?
A:它内容上有“黑色电影”的影子,但风格和手段上并不是特别的“黑色电影”,基本上还是属于犯罪悬疑类,在此风格上它走得更深入,包括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逻辑关系的表现上也更复杂。
Q:片中人物的纠结和压抑,让人想到《光荣的愤怒》里那种小人物在极端状态下的求生、挣扎,似乎透过银幕对观众施加一种压迫感是你的风格偏好?
A:我的创作和我个人偏好有直接关系,而且是个非常明确的方向。我所有的电影,喜欢的人物或故事其实都是在极致状态下的人的呈现,这是个很清晰的喜好。非常难以搞清楚我为什么喜欢这样,也许是天生的。
比如经常被问到影响一生的导演是谁,有的人就会很明确地说出来,但是我找不出这样一个人,我可能喜欢某个人的作品,但是不代表他所有片子都喜欢。有些片子我觉得很一般,有些我就觉得很牛,比如阿尔莫多瓦的《活色生香》我就很喜欢,它把四个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如果拆解开来就会觉得很假,但导演就很巧妙地把他们穿插在一起,呈现出来又觉得一点儿都不假。我第一遍看时绝不会去质疑这个故事,可是反复看后就觉得太戏剧化了,但是又天衣无缝。
Q:为何《烈》中的开场案件追溯与人物交代要用评书讲述(模拟单田芳)的形式,用意是缓释紧张气氛吗?
A:我想营造一个比较逗的气氛,评书是比较民俗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很多荤口和俚语,更平民化,也更有趣。我呈现的评书里还留了一些“粗俗”的东西,就是为了要产生这样的效果。 好电影同深刻不深刻或者得奖不得奖,毛关系没有
Q:“极强的戏剧张力+真实的人物表演”是你过往对自己作品的定义。在你看来什么是高级的电影?
A:高级的电影是有智慧的电影,我不认为有思想的,比如探讨哲学或人生的电影就一定是高级的电影,也不觉得一个类型的或者说商业的电影就一定不是好电影,我觉得所有好的电影都在挑战人类的智慧。因为电影作为一种形式的存在,无论是产品形式还是艺术形式,非常容易重复。好的电影就是和观众斗智斗勇,挑战观众的智商,是永远在发现,永远会走在观众前面一步,呈现给他们想象之外的东西,这个东西不管是思想的还是技术的,都是好电影的标准。
我们今天的电影其实也在做这样一件事,大多数商业电影就是在重复,不用说中国的脑残电影了,那基本上是属于智力不够的人去拍和欣赏的一种电影。美国的网剧就好像在和人们做游戏,永远在挑战观众智力,所谓挑战智力就是人们对情节和人物的预判永远在作品掌控范围之内,永远能超乎你的想象。对于观众而言如果能够从中发现从未发现过的这就是好电影,它与深不深刻、得奖不得奖毛关系没有。
Q: 段奕宏与邓超的对手戏撑起了《烈》的筋骨,但邓超注射死刑后故事的反转似乎交代、闪回过多,有些显得拖沓了,这是对通过的妥协还是其他原因?
A:不少人看完后说没必要这么长,但对我而言,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逻辑系统,我的任务是最后把这个逻辑系统讲圆,观众们从情感接受上可能觉得吃饱了就行,但是我觉得没吃好。作为一个厨子,我觉得饭菜做好之后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碗汤,可能有的人觉得吃饱了就得,但我还是要把那碗汤给端出来,你得溜溜牙缝,或者说喝口汤前面的菜才更有嚼味。不然碰到挑剔的人会说这厨子不讲究啊,没把宴席做全乎。这个比喻很适合这部电影,我也承认后面的内容稍微长了点,可能没耐心的观众稍微有些绷不住,但我依然觉得每个环节都不能拿掉,因为每个环节都把之前的一环解决了。
Q:你怎么看待上影节影帝“三黄蛋”现象?选他们三位出演的标准是什么?
A:“三黄蛋”的问题,我觉得存在就是合理。在选择演员上我最看重的是表演能力,說白了表演是个技术活,当然这个技术和天赋也有关系,但你要是没有好的技术想呈现会很难,所以这是第一标准。其次是合适不合适。
之前也选了其他人,但最后确定了他们仨。邓超是个非常喜欢尝试的演员,给他的要求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去尝试,不会畏惧。进组后,他们的表现让我惊喜,对手戏会让演员沉浸其间,好的演员在这个过程中会互相催化,邓超和段奕宏正好能搭到一起。拍完了他们也很难受,有很多戏都演到不能自持,现场情绪都不好控制,真把自己在一定意义上附体到故事里的人物身上,好的演员是这样。
Q:你本身是电影学院的老师,同时也时不时拿起执导筒拍片,你个人怎么看待这两种亲近电影的方式?
A:我现在教的课是《剧本写作》我觉得能够回到学校和学生交流同时又有在片场的拍摄经验,这两者相辅相成,学院也支持我这样做。一句话,教学相长嘛。
Q:《烈日灼心》可能会同一部好莱坞大片同日上演。我们都清楚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形,你对票房抱何愿景?
A:它们没有可比性,所以我们也无法预期它的票房表现,但就放映效果看,大家还是很喜欢,也给了我信心,我觉得我们是符合规律地去做电影,他们会有辨别地买账。
如果影评人的话还不足以采信,都说同行是冤家,作为7月末FIRST青年影展的闭幕片,《烈日灼心》放映后却收获了姜文、黄渤、李少红、谢飞、严歌苓等一干业内人士的“自来水”。姜文讲话比较不服不忿,“我觉得这个电影真是好看,啧,真好。还有就是怎么不找我呀?我有那么老么?我站那和黄渤差不多啊!”而先前筹备阶段曾与导演有过接触的黄渤则一脸悲戚,坐在那就差顿足捶胸了,“我看过曹导演之前的作品,一直想合作,大家也聊过。就这个戏,当初在我门口,大冬天的,我们俩哆哆嗦嗦聊了两三小时,算来算去档期就是合不上。其实现在回头想想有什么不成呢?当时我去干什么了?拍哪个操蛋戏啊!”
8月17日晚间在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点映活动上,主办方为了放大片中邓超的基情戏,特为找来了国内性学专家李银河。李老师看完咂吧咂吧嘴,直夸这是一部“找不出破绽的国产电影”,但却坚决不顺拐主持人的导向性提问。在她看来,“片中的兄弟情谊很动人,不能说两个男人之间撞出火花就认定这是‘同志情’”对于此前坊间于剧情“搞基”的放大与渲染,曹保平平静中有些无奈,他回答的底线是根据剧情发展需要,这是“功能性”安排,“可能是我以前没撞过墙,脑袋没流血。其实电影审查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他们也在看,是你存心渲染?还是它是你故事情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可能会觉得你是这个,不是那个。”
哪个和哪个啊?看看你们都把导演逼成什么样了!还能不能好好聊天了!其实坐下来,同曹保平安安生生做这个采访,你才能窥得他不同的面相:比如聊到他喜欢的西班牙导演阿尔莫多瓦,他一开腔活脱是在讲台上授课,“(该导演)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糅杂在了一起,他的作品都不是简单的类型,而是会对社会和人文有所观照。”但你要是挑剔《烈日灼心》最后情节是不是有点拖沓,他的护犊之心里还夹杂着一则特别市井气的幽默,“作为一个厨子,我觉得饭菜做好之后我还給大家准备了一碗汤,可能有的人觉得吃饱了就得,但我还是要把那碗汤给端出来,你得溜溜牙缝,或者说喝口汤前面的菜才更有嚼味……”
关于《烈日灼心》豆瓣上自来水太多了,随便择选一条逗逗导演,“我现在看到最好的评价是:这是一部广电总局的翻身之作。”听闻此言,曹保平先是一怔,紧接着一个劲儿的摆手,“靠,你们快饶了我吧!”
Q&A
我喜欢极致状态下的人的呈现
Q:在你心里,近年的犯罪类型片里有堪为标杆性的作品吗?
A:比如大家一直在说的韩国片《杀人回忆》,这部片子不止是案件的扑朔迷离,更在于案件背后警察的状态,这是在中国电影里看不到的,只有在韩国电影里警察才会使用各种黑黑白白的手段,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这就是复杂性。还有整个事件的复杂性,以及当时社会形态的关联性,所有这些合到一起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犯罪类型片承载的,但正因为它走得比较远,或者在这方面有探讨和建树,《杀人回忆》才会变成经典。
Q:电影改编自《太阳黑子》这部小说,它的故事和人物哪个最打动你?
A:我觉得是这部小说可以观照到的电影类型。一般犯罪悬疑类的片子不太会关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如果是纯犯罪的类型片,更多的是二元对立,做到极致就变成脑残片了。但稍微走远一点拍得深一点,其实也会对类型片有一些开拓。
Q:尽管没有蛇蝎美人,电影的质感和气氛还是让我想到了一些经典的黑色电影,你怎么看?
A:它内容上有“黑色电影”的影子,但风格和手段上并不是特别的“黑色电影”,基本上还是属于犯罪悬疑类,在此风格上它走得更深入,包括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逻辑关系的表现上也更复杂。
Q:片中人物的纠结和压抑,让人想到《光荣的愤怒》里那种小人物在极端状态下的求生、挣扎,似乎透过银幕对观众施加一种压迫感是你的风格偏好?
A:我的创作和我个人偏好有直接关系,而且是个非常明确的方向。我所有的电影,喜欢的人物或故事其实都是在极致状态下的人的呈现,这是个很清晰的喜好。非常难以搞清楚我为什么喜欢这样,也许是天生的。
比如经常被问到影响一生的导演是谁,有的人就会很明确地说出来,但是我找不出这样一个人,我可能喜欢某个人的作品,但是不代表他所有片子都喜欢。有些片子我觉得很一般,有些我就觉得很牛,比如阿尔莫多瓦的《活色生香》我就很喜欢,它把四个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如果拆解开来就会觉得很假,但导演就很巧妙地把他们穿插在一起,呈现出来又觉得一点儿都不假。我第一遍看时绝不会去质疑这个故事,可是反复看后就觉得太戏剧化了,但是又天衣无缝。
Q:为何《烈》中的开场案件追溯与人物交代要用评书讲述(模拟单田芳)的形式,用意是缓释紧张气氛吗?
A:我想营造一个比较逗的气氛,评书是比较民俗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很多荤口和俚语,更平民化,也更有趣。我呈现的评书里还留了一些“粗俗”的东西,就是为了要产生这样的效果。 好电影同深刻不深刻或者得奖不得奖,毛关系没有
Q:“极强的戏剧张力+真实的人物表演”是你过往对自己作品的定义。在你看来什么是高级的电影?
A:高级的电影是有智慧的电影,我不认为有思想的,比如探讨哲学或人生的电影就一定是高级的电影,也不觉得一个类型的或者说商业的电影就一定不是好电影,我觉得所有好的电影都在挑战人类的智慧。因为电影作为一种形式的存在,无论是产品形式还是艺术形式,非常容易重复。好的电影就是和观众斗智斗勇,挑战观众的智商,是永远在发现,永远会走在观众前面一步,呈现给他们想象之外的东西,这个东西不管是思想的还是技术的,都是好电影的标准。
我们今天的电影其实也在做这样一件事,大多数商业电影就是在重复,不用说中国的脑残电影了,那基本上是属于智力不够的人去拍和欣赏的一种电影。美国的网剧就好像在和人们做游戏,永远在挑战观众智力,所谓挑战智力就是人们对情节和人物的预判永远在作品掌控范围之内,永远能超乎你的想象。对于观众而言如果能够从中发现从未发现过的这就是好电影,它与深不深刻、得奖不得奖毛关系没有。
Q: 段奕宏与邓超的对手戏撑起了《烈》的筋骨,但邓超注射死刑后故事的反转似乎交代、闪回过多,有些显得拖沓了,这是对通过的妥协还是其他原因?
A:不少人看完后说没必要这么长,但对我而言,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逻辑系统,我的任务是最后把这个逻辑系统讲圆,观众们从情感接受上可能觉得吃饱了就行,但是我觉得没吃好。作为一个厨子,我觉得饭菜做好之后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碗汤,可能有的人觉得吃饱了就得,但我还是要把那碗汤给端出来,你得溜溜牙缝,或者说喝口汤前面的菜才更有嚼味。不然碰到挑剔的人会说这厨子不讲究啊,没把宴席做全乎。这个比喻很适合这部电影,我也承认后面的内容稍微长了点,可能没耐心的观众稍微有些绷不住,但我依然觉得每个环节都不能拿掉,因为每个环节都把之前的一环解决了。
Q:你怎么看待上影节影帝“三黄蛋”现象?选他们三位出演的标准是什么?
A:“三黄蛋”的问题,我觉得存在就是合理。在选择演员上我最看重的是表演能力,說白了表演是个技术活,当然这个技术和天赋也有关系,但你要是没有好的技术想呈现会很难,所以这是第一标准。其次是合适不合适。
之前也选了其他人,但最后确定了他们仨。邓超是个非常喜欢尝试的演员,给他的要求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去尝试,不会畏惧。进组后,他们的表现让我惊喜,对手戏会让演员沉浸其间,好的演员在这个过程中会互相催化,邓超和段奕宏正好能搭到一起。拍完了他们也很难受,有很多戏都演到不能自持,现场情绪都不好控制,真把自己在一定意义上附体到故事里的人物身上,好的演员是这样。
Q:你本身是电影学院的老师,同时也时不时拿起执导筒拍片,你个人怎么看待这两种亲近电影的方式?
A:我现在教的课是《剧本写作》我觉得能够回到学校和学生交流同时又有在片场的拍摄经验,这两者相辅相成,学院也支持我这样做。一句话,教学相长嘛。
Q:《烈日灼心》可能会同一部好莱坞大片同日上演。我们都清楚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形,你对票房抱何愿景?
A:它们没有可比性,所以我们也无法预期它的票房表现,但就放映效果看,大家还是很喜欢,也给了我信心,我觉得我们是符合规律地去做电影,他们会有辨别地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