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州职业大学是一所创办于1984年的普通高校,创办2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最贴近、最直接、最紧密、服务性最强的特征,科学确定办学定位、专业定位和人才定位,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每年要向本地以及周边的长三角经济开发区培养输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与艺术人才,因此也可以说是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和战略储备基地。
办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
在不断的办学探索中,学校决策者认识到,当人类进入21世纪、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开发利用人类社会非物质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融合各个知识领域、技术领域以及其他因素的关键学科。艺术这颗璀璨的明珠再一次受到世人的崇拜与追逐。因此,艺术类人才自然也成为社会需求的对象。
培养什么样的艺术人才、怎样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艺术人才、如何建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如何办出适应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特色学校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摆在学校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课题。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学校领导班子几经研究决定,大力发展艺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艺术学院已成为扬州职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有学生1500人,教师59人。有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玩具设计与制造、影视动画、音乐教育及音乐表演等8个专业。为了与教学科研相配套,学院还设有模型工作室、雕塑工作室、玩具工作室、漆艺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形体训练房、琴房等。另外还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0多个。同时,在扬州市科技局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学院还创办了扬州市旅游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艺术学院。
育适应地方需求的人才
作为地方高校,多年来,学院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使艺术设计和扬州地方特色和需求紧密结合,并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在2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艺术学院长期关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关注社会需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在企业和学校交叉进行。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强调所学知识为社会所用,尤其强调要能为拉动地方经济做贡献。
学院还根据扬州是一个玩具大市的特点,在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对扬州的玩具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并深入到玩具企业中去,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请玩具行业的专家及老总对专业设计设置及人才培养要求进行研讨、指导和论证。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在玩具公司顶岗实习,他们的很多创意得到了公司的认可,有些设计已经被公司采用并投入生产。
学院全体教师始终强调不做虚拟课题及纸上文章,而是结合地方一些项目研究或课题任务进行实际的教学。如在产品设计课程中,定位于面向扬州旅游产品市场,要求学生对扬州旅游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彰显扬州地方文化底蕴和传统工艺的旅游产品。现已设计并制作出“漆器礼品盒”、“漆器首饰盒”“烟盒”、“漆器红酒架”、“漆器遥控器盒”等旅游产品,已经推向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又有一批新的以扬州地方文化特色为元素的旅游产品设计、制作成功。学生的作品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08年3月,《扬州晚报》及扬州电视台等媒体相继对艺术学院进行了跟踪报道。
学院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为地方社会服务的各类项目。很多教师每年都参加社会上的一些大、中、小型工程建设,参加一些雕塑设计、壁画设计、标志设计、路灯设计、展厅设计等业务,这样,既增加了社会知名度,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多年来,由于学院的教学在实践性和应用性上下功夫,以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学院的办学定位。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够很好的和社会接轨,所以,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在社会上获得了普遍的欢迎和好评。
特色教学形成发展后劲
学院艺术类专业均实行了2.5+0.5的学习模式,即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顶岗实习,同时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取得职业能力,便于就业。
学院还对课程内容进行整改和优化,一方面结合行业、地方经济的发展,将基本设计理论和新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融合起来;另一方面结合典型的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际工作设计方法和技巧,较好的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相互交融的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体系的比重,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学院采用“理论-实践-实践课题创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过程依次展开,课堂理论教学、现场观摩、市场考察、方案讨论、设计评价和销售贯等过程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课题进行实践教学,构成学校-企业-社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互交互融和开放式教学,体现工学交替的教学特色。
学院还变革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尽量多地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学生进行思维与技能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着眼于创新,将艺术设计的文化性、人文性、环保性、时代性、地域性特点融入创新作品中,最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艺术设计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相关生产企业从事设计和相关行业的创意、设计、制作等工作,成为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熟悉产品设计行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生产制作工艺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在教学上,学院上下明确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和目标,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多种途径,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与市场需求接轨,努力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对接。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设计大赛,在学院已形成风气,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锻炼及提高。在艺术学院往届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自主创业能力强的毕业生,有的同学成为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公司老总,有的成立了设计事务所,为数众多的同学则成为了企业中的领导或骨干力量。
在即将结束采访时,记者欣喜地了解到,学院正在计划围绕地方第三产业需求,结合扬州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非物质遗产,争取得到市政府的政策支持,成立 “濒危文化保护研究基地”,把社会上的老艺人请到学校,结合教学中的选修内容,达到传承和保护濒临失传的扬州传统文化的目的。如扬州的通草花、剪纸、八刻、面塑、乱针绣以及扬州清曲、扬州道情、扬州昆曲等民间艺术,争取为繁荣地方艺术作出最大努力。
办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
在不断的办学探索中,学校决策者认识到,当人类进入21世纪、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开发利用人类社会非物质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融合各个知识领域、技术领域以及其他因素的关键学科。艺术这颗璀璨的明珠再一次受到世人的崇拜与追逐。因此,艺术类人才自然也成为社会需求的对象。
培养什么样的艺术人才、怎样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艺术人才、如何建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如何办出适应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特色学校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摆在学校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课题。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学校领导班子几经研究决定,大力发展艺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艺术学院已成为扬州职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有学生1500人,教师59人。有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玩具设计与制造、影视动画、音乐教育及音乐表演等8个专业。为了与教学科研相配套,学院还设有模型工作室、雕塑工作室、玩具工作室、漆艺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形体训练房、琴房等。另外还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0多个。同时,在扬州市科技局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学院还创办了扬州市旅游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艺术学院。
育适应地方需求的人才
作为地方高校,多年来,学院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使艺术设计和扬州地方特色和需求紧密结合,并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在2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艺术学院长期关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关注社会需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在企业和学校交叉进行。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强调所学知识为社会所用,尤其强调要能为拉动地方经济做贡献。
学院还根据扬州是一个玩具大市的特点,在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对扬州的玩具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并深入到玩具企业中去,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请玩具行业的专家及老总对专业设计设置及人才培养要求进行研讨、指导和论证。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在玩具公司顶岗实习,他们的很多创意得到了公司的认可,有些设计已经被公司采用并投入生产。
学院全体教师始终强调不做虚拟课题及纸上文章,而是结合地方一些项目研究或课题任务进行实际的教学。如在产品设计课程中,定位于面向扬州旅游产品市场,要求学生对扬州旅游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彰显扬州地方文化底蕴和传统工艺的旅游产品。现已设计并制作出“漆器礼品盒”、“漆器首饰盒”“烟盒”、“漆器红酒架”、“漆器遥控器盒”等旅游产品,已经推向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又有一批新的以扬州地方文化特色为元素的旅游产品设计、制作成功。学生的作品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08年3月,《扬州晚报》及扬州电视台等媒体相继对艺术学院进行了跟踪报道。
学院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为地方社会服务的各类项目。很多教师每年都参加社会上的一些大、中、小型工程建设,参加一些雕塑设计、壁画设计、标志设计、路灯设计、展厅设计等业务,这样,既增加了社会知名度,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多年来,由于学院的教学在实践性和应用性上下功夫,以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学院的办学定位。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够很好的和社会接轨,所以,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在社会上获得了普遍的欢迎和好评。
特色教学形成发展后劲
学院艺术类专业均实行了2.5+0.5的学习模式,即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顶岗实习,同时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取得职业能力,便于就业。
学院还对课程内容进行整改和优化,一方面结合行业、地方经济的发展,将基本设计理论和新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融合起来;另一方面结合典型的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际工作设计方法和技巧,较好的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相互交融的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体系的比重,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学院采用“理论-实践-实践课题创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过程依次展开,课堂理论教学、现场观摩、市场考察、方案讨论、设计评价和销售贯等过程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课题进行实践教学,构成学校-企业-社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互交互融和开放式教学,体现工学交替的教学特色。
学院还变革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尽量多地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学生进行思维与技能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着眼于创新,将艺术设计的文化性、人文性、环保性、时代性、地域性特点融入创新作品中,最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艺术设计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相关生产企业从事设计和相关行业的创意、设计、制作等工作,成为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熟悉产品设计行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生产制作工艺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在教学上,学院上下明确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和目标,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多种途径,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与市场需求接轨,努力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对接。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设计大赛,在学院已形成风气,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锻炼及提高。在艺术学院往届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自主创业能力强的毕业生,有的同学成为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公司老总,有的成立了设计事务所,为数众多的同学则成为了企业中的领导或骨干力量。
在即将结束采访时,记者欣喜地了解到,学院正在计划围绕地方第三产业需求,结合扬州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非物质遗产,争取得到市政府的政策支持,成立 “濒危文化保护研究基地”,把社会上的老艺人请到学校,结合教学中的选修内容,达到传承和保护濒临失传的扬州传统文化的目的。如扬州的通草花、剪纸、八刻、面塑、乱针绣以及扬州清曲、扬州道情、扬州昆曲等民间艺术,争取为繁荣地方艺术作出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