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制约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理工科高校
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应试教育的弊端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目前,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重点是指人文素质,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一、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反思
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高等教育推行的是专业教育,过分重视大学生的业务素质教育而忽视文化素质教育的现象在理工科院校尤为突出。一些理工科学生书本知识多而社会生活常识少,业务知识学得多而为人处事的道理懂得少,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形象思维较差。有的学生工程设计能力较强,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以至写不好一份条理清楚的实验报告、一篇完整的科研论文。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忽视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教学中重专业,轻素质,重理轻文,重知识,轻能力,从而形成了急功近利的求学概念。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只重视政治教育,别忽视了道德品质教育和人文教育。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是:①心理承受能力差。当代大学生从表面上看生理成熟,但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往往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合作共事,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②在大学校园中,不少学生生活行为不文明,生活品位较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行为举止不雅,生活懒散,精神空虚,衣着拖沓,言语粗野,行为骄横,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目无他人,目无组织纪律,违反社会公德。③缺乏文化修养。不少学生文、史、哲及艺术知识浅薄,部分理工科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差,连最简单的应用文都写不好,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科技发展、优秀文化、优良性统了解甚少。④重物质,轻精神;重利,轻义。不少大学生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在入党、择业、提干、交友等诸方面均见利而动,甚至见利忘义。
二、人文素质对理工科大学生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文素质对形成大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1.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人类自身的不断完善,注重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当然,作为一个社会人,其完善是不能脱离社会的。社会上曾有人批评某些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审阅一篇青年数学工作者的论文后,不无感慨地说:“我给他改病句和错别字的时间比看全文所花的时间还多。”著名生物学家谈家帧前些时间曾严肃地指出:我国目前所培养的博士生,是“博士不博”。这说明,我们对基本文明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实践证明,人文课程的开设,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受到大学生发自内心的欢迎。这实际上反映了人全面发展的需求。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仅要求有合格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求有合格的道德品质、精神面貌。一个道德品质不合格、精神面貌不健康的人,他的知识与他对社会的贡献是成反比的。而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积极乐观的人,即使其知识上暂时有许多不足,他的精神面貌会促使他认真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2.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思维方法的科学性。良好的人文素质不仅有利于各学科内容的交叉融合,而且对大学生的心智训练更有相得益彰之效。能增进思维开拓、求异与创新、推动想象与联想、触发创造思维的火花。钱学森、苏步青、爱因斯坦等中外著名科学家都提到了人文艺术对他们的影响,这说明人文素质对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升华、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及思维方式的拓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应放下浮躁,努力学习,特别是人文知识。
3.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语言表达,大学生理应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与能力,但现实并非如此,有的理工科大学生语文水平不高,甚至写不出语句通顺的文字,以致出现了“传统文盲”,不懂文、史、哲知识,一些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对中国文化、中国地理、中国历史知之甚少。某些教育家感叹:一个连母语都不过关的大学生会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大学语文也应进行四、六级考试,否则不授予学位。
4.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实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更多地关注世界剧变,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族兴衰,关注周围变化,关注他人感受,从而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亲人、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5.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促使大学生认识多变时代的发展趋势,逐步感到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清醒看到综合求知的迫切要求,不断增强适应变化的承受能力,尽快提高自我发展的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真正朝着“性格开朗,勤学苦练,勇于面对,沉着应战,处事不惊,随机应变,百折不挠,全面发展”的方面努力迈进,培养更多真正适应社会变化和市场竞争的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加强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
1.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程。端正办学与育才的思想,改革教学体制,优化整体结构,调整教学计划,大力改革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文化素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受到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具体措施如下:(1)纳入学校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学校专门成立人文素质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2)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计划安排下,按学校的总体安排,开设人文学科课程,特别要多增设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及文学艺术的选修课,使大学生有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3)拥有学生的各学院(系部)均成立学院(系部)人文素质教育协调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本院(系部)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落实及日常管理工作。(4)学校其他学院(系部)和单位部门,也要按学校的统一部署做好系部或单位部门范围内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2.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定统一的相关管理规定,通过校院(系)两级共同努力,做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落实,尽量将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生管理。通过各方面努力,学校要做到:落实学生管理,人文办通过与学生处的沟通,积极开展工作,把学生参加人文素质教育的情况纳入学生处统筹管理之中;学生参加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情况,作为学生的重要考核资料进入档案管理,并把参加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评先、评优、评定奖学金等内容;学校要把学生参加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纳入正常管理,建立管理体系。
4.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活动管理。学校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文化品位。要举办系列科学、文化、学术、艺术讲座,使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情感,娱乐身心的作用,从而对学生起到熏陶、教育、感召、净化的作用。
5.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的校园文化之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突出特色,以高品位的文化熏陶人、激励人、塑造人,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才能在参与校园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得以全面提升。
要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观,人文素质教育应渗透到教学计划中,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文素质教育主要靠影响和熏陶而不是传授,教师要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坚持紧密联系实际,理性与情感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以鲜活的事实,诚挚的情感,生动的表达,强烈的责任心和科学态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共鸣,达到人文素质养成的目的。科学教育求真,人文教育求善,艺术教育求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真善美,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以自立、自主、自信的姿态进入社会。人文教育能为年轻人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树东,关忠良.略论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
[2]李群.让大学生“精神成人”——大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国德育,2008(1).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理工科高校
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应试教育的弊端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目前,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重点是指人文素质,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一、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反思
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高等教育推行的是专业教育,过分重视大学生的业务素质教育而忽视文化素质教育的现象在理工科院校尤为突出。一些理工科学生书本知识多而社会生活常识少,业务知识学得多而为人处事的道理懂得少,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形象思维较差。有的学生工程设计能力较强,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以至写不好一份条理清楚的实验报告、一篇完整的科研论文。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忽视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教学中重专业,轻素质,重理轻文,重知识,轻能力,从而形成了急功近利的求学概念。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只重视政治教育,别忽视了道德品质教育和人文教育。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是:①心理承受能力差。当代大学生从表面上看生理成熟,但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往往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合作共事,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②在大学校园中,不少学生生活行为不文明,生活品位较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行为举止不雅,生活懒散,精神空虚,衣着拖沓,言语粗野,行为骄横,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目无他人,目无组织纪律,违反社会公德。③缺乏文化修养。不少学生文、史、哲及艺术知识浅薄,部分理工科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差,连最简单的应用文都写不好,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科技发展、优秀文化、优良性统了解甚少。④重物质,轻精神;重利,轻义。不少大学生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在入党、择业、提干、交友等诸方面均见利而动,甚至见利忘义。
二、人文素质对理工科大学生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文素质对形成大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1.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人类自身的不断完善,注重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当然,作为一个社会人,其完善是不能脱离社会的。社会上曾有人批评某些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审阅一篇青年数学工作者的论文后,不无感慨地说:“我给他改病句和错别字的时间比看全文所花的时间还多。”著名生物学家谈家帧前些时间曾严肃地指出:我国目前所培养的博士生,是“博士不博”。这说明,我们对基本文明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实践证明,人文课程的开设,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受到大学生发自内心的欢迎。这实际上反映了人全面发展的需求。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仅要求有合格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求有合格的道德品质、精神面貌。一个道德品质不合格、精神面貌不健康的人,他的知识与他对社会的贡献是成反比的。而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积极乐观的人,即使其知识上暂时有许多不足,他的精神面貌会促使他认真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2.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思维方法的科学性。良好的人文素质不仅有利于各学科内容的交叉融合,而且对大学生的心智训练更有相得益彰之效。能增进思维开拓、求异与创新、推动想象与联想、触发创造思维的火花。钱学森、苏步青、爱因斯坦等中外著名科学家都提到了人文艺术对他们的影响,这说明人文素质对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升华、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及思维方式的拓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应放下浮躁,努力学习,特别是人文知识。
3.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语言表达,大学生理应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与能力,但现实并非如此,有的理工科大学生语文水平不高,甚至写不出语句通顺的文字,以致出现了“传统文盲”,不懂文、史、哲知识,一些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对中国文化、中国地理、中国历史知之甚少。某些教育家感叹:一个连母语都不过关的大学生会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大学语文也应进行四、六级考试,否则不授予学位。
4.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实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更多地关注世界剧变,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族兴衰,关注周围变化,关注他人感受,从而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亲人、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5.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促使大学生认识多变时代的发展趋势,逐步感到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清醒看到综合求知的迫切要求,不断增强适应变化的承受能力,尽快提高自我发展的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真正朝着“性格开朗,勤学苦练,勇于面对,沉着应战,处事不惊,随机应变,百折不挠,全面发展”的方面努力迈进,培养更多真正适应社会变化和市场竞争的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加强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
1.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程。端正办学与育才的思想,改革教学体制,优化整体结构,调整教学计划,大力改革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文化素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受到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具体措施如下:(1)纳入学校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学校专门成立人文素质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2)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计划安排下,按学校的总体安排,开设人文学科课程,特别要多增设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及文学艺术的选修课,使大学生有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3)拥有学生的各学院(系部)均成立学院(系部)人文素质教育协调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本院(系部)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落实及日常管理工作。(4)学校其他学院(系部)和单位部门,也要按学校的统一部署做好系部或单位部门范围内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2.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定统一的相关管理规定,通过校院(系)两级共同努力,做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落实,尽量将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生管理。通过各方面努力,学校要做到:落实学生管理,人文办通过与学生处的沟通,积极开展工作,把学生参加人文素质教育的情况纳入学生处统筹管理之中;学生参加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情况,作为学生的重要考核资料进入档案管理,并把参加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评先、评优、评定奖学金等内容;学校要把学生参加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纳入正常管理,建立管理体系。
4.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活动管理。学校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文化品位。要举办系列科学、文化、学术、艺术讲座,使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情感,娱乐身心的作用,从而对学生起到熏陶、教育、感召、净化的作用。
5.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的校园文化之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突出特色,以高品位的文化熏陶人、激励人、塑造人,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才能在参与校园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得以全面提升。
要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观,人文素质教育应渗透到教学计划中,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文素质教育主要靠影响和熏陶而不是传授,教师要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坚持紧密联系实际,理性与情感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以鲜活的事实,诚挚的情感,生动的表达,强烈的责任心和科学态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共鸣,达到人文素质养成的目的。科学教育求真,人文教育求善,艺术教育求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真善美,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以自立、自主、自信的姿态进入社会。人文教育能为年轻人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树东,关忠良.略论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
[2]李群.让大学生“精神成人”——大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国德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