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客观阐述了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问题,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应用思路,以期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手段 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077-01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及应用问题
(一)教学作用。
从整体上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通过交互式、多媒介的综合性教学,能有效拓展语文课堂的信息容量,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和思维,同时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有效解决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信息技术糅合了大量教学辅助功能,能够对接大量系统拓展工具,在教学中随时加入新的知识点,能够帮助教师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知识的精准检索,并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有效扩充了语文课堂信息量的同时亦节约板书时间。
(二)应用问题。
凡事皆有两面性,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同样如是。实践反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在融合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过于单一。受技术水平和条件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未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操作,无法灵活、合理地将其应用到课堂讲授中,多数只会简单地将教材、教案扫描制作成电子文本后投影到屏幕上,就当作是完成了信息化操作;还有的干脆直接在网络上下载教案直接套用,既没有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也没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任何修改,导致教学实践与学生认知相悖,既难发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作用,也将导致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掌握不同,导致成绩差距愈来愈大。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投影功能丰富课文讲授形式。
信息技术中的投影功能,能够将课文相关人物、情节等以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于眼前,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跳跃的动态演示刺激下,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对课文的无限想象。对此,教师在遇到一些抽象难懂的课文时,即可适时运用信息技术投影功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学生兴趣。如学习课文《画杨桃》时,同是一个杨桃,却能够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原因说出来很简单,即学生所坐的位置都不同,看到的杨桃形状也就各异。但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口述,学生并不能真正的理解,此时借助投影功能将杨桃在实物投影仪上直接展现,通过对屏幕的观察,组织学生自行尝试绘画,再变换位置观察。如此,在这样“一画一换”的过程中,既能够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也能够通过变换位置的过程中使之体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同步培养。
(二)善用信息技术强大的影音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小学生对外来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只要条件合宜,正确引导,便能有效发展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年龄特性的把握,借助信息技术多项功能的趣味性,为学生创设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活泼氛围。例如,在讲授课文《黄继光》时,可以先进行设疑作为导入,引起好奇:“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黄继光为什么会突然地站起来?”一时间引得学生议论纷纷,此时教师再追问:“同学们再设想一下,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黄继光趴下后又站起来了?”在学生激烈讨论时,教师在将事先剪辑好的视频进行播放,画面中:部队攻占高地的部分场面……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爆炸声,连成一片。在影音同步呈现的作用下,创设出了一种“亲临战场”的感觉,炮火连天、硝烟弥漫,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这些行为,此时显得更加的壮烈,更加的震撼。由此,通过信息技术影音功能的灵活处理,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快速产生形象感知,排除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还能够让学生在享受多种感官体验的同时,更长效的吸引其注意,于潜移默化中激發其内在探究欲望,实现学习兴趣向学习动力的转化,进而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对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对于改善语文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亦有着极大帮助作用。但要注意的是,依赖信息技术并不是意味着将其全面覆盖课堂讲授,而是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编排和教案设计,如此方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平台创设的清晰画面、逼真影像、悠扬乐章中真正的实现语文知识习得与内化。
参考文献:
[1]庞永学.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整合核心构建[J].课外语文,2016(20):136.
[2]张俊玲.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 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1):169.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手段 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077-01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及应用问题
(一)教学作用。
从整体上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通过交互式、多媒介的综合性教学,能有效拓展语文课堂的信息容量,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和思维,同时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有效解决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信息技术糅合了大量教学辅助功能,能够对接大量系统拓展工具,在教学中随时加入新的知识点,能够帮助教师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知识的精准检索,并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有效扩充了语文课堂信息量的同时亦节约板书时间。
(二)应用问题。
凡事皆有两面性,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同样如是。实践反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在融合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过于单一。受技术水平和条件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未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操作,无法灵活、合理地将其应用到课堂讲授中,多数只会简单地将教材、教案扫描制作成电子文本后投影到屏幕上,就当作是完成了信息化操作;还有的干脆直接在网络上下载教案直接套用,既没有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也没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任何修改,导致教学实践与学生认知相悖,既难发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作用,也将导致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掌握不同,导致成绩差距愈来愈大。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投影功能丰富课文讲授形式。
信息技术中的投影功能,能够将课文相关人物、情节等以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于眼前,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跳跃的动态演示刺激下,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对课文的无限想象。对此,教师在遇到一些抽象难懂的课文时,即可适时运用信息技术投影功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学生兴趣。如学习课文《画杨桃》时,同是一个杨桃,却能够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原因说出来很简单,即学生所坐的位置都不同,看到的杨桃形状也就各异。但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口述,学生并不能真正的理解,此时借助投影功能将杨桃在实物投影仪上直接展现,通过对屏幕的观察,组织学生自行尝试绘画,再变换位置观察。如此,在这样“一画一换”的过程中,既能够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也能够通过变换位置的过程中使之体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同步培养。
(二)善用信息技术强大的影音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小学生对外来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只要条件合宜,正确引导,便能有效发展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年龄特性的把握,借助信息技术多项功能的趣味性,为学生创设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活泼氛围。例如,在讲授课文《黄继光》时,可以先进行设疑作为导入,引起好奇:“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黄继光为什么会突然地站起来?”一时间引得学生议论纷纷,此时教师再追问:“同学们再设想一下,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黄继光趴下后又站起来了?”在学生激烈讨论时,教师在将事先剪辑好的视频进行播放,画面中:部队攻占高地的部分场面……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爆炸声,连成一片。在影音同步呈现的作用下,创设出了一种“亲临战场”的感觉,炮火连天、硝烟弥漫,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这些行为,此时显得更加的壮烈,更加的震撼。由此,通过信息技术影音功能的灵活处理,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快速产生形象感知,排除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还能够让学生在享受多种感官体验的同时,更长效的吸引其注意,于潜移默化中激發其内在探究欲望,实现学习兴趣向学习动力的转化,进而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对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对于改善语文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亦有着极大帮助作用。但要注意的是,依赖信息技术并不是意味着将其全面覆盖课堂讲授,而是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编排和教案设计,如此方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平台创设的清晰画面、逼真影像、悠扬乐章中真正的实现语文知识习得与内化。
参考文献:
[1]庞永学.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整合核心构建[J].课外语文,2016(20):136.
[2]张俊玲.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 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