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的反思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hu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如同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面向生活、社会、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引发了学生更为深刻的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已经走进语文课堂六年了,实事求是地讲,在这六年里,我们的语文课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地尊重,教师也有了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不再仅仅是考试的道具,更是滋润学生心灵的清泉。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由于一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肤浅甚至错误的理解,使语文课越上越不像语文课了,没有了“语文味”,变成了“大杂烩”,变成了“四不象”。无限制无目的地扩张语文的领地,使“语文”这个本来就争论不休的概念更加模糊不清了。
  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那些不出彩的字词教学,那些中考不再涉及的语法、文体、修辞等内容慢慢地淡出了语文课堂。好象谁在讲这些内容就跟不上形势了,落伍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新奇的教学设计,越来越精美的教学课件,越来越热闹的小组讨论。但这些“繁华”过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课堂设计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潜心解读,更谈不上心灵的触动,精神的对话。一晃而过,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留给学生回味的也只能是几声喀嚓喀嚓的声音和几张美丽的图片了。
  其实,一节好的语文课,应重在求“实”。教师怎能单纯地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呢?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冷静。我觉得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匡正:
  一、少一些拓展延伸,多一些潜心会文
  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如同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面向生活、社会、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引发了学生更为深刻的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但有些教师,却是为了拓展而拓展,只要课文中涉及某种风土人情,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风情资源;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延伸、拓展与整合。语文课上成了知识常识拼盘课、五花八门杂烩课。语文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教学目标,如果课文涉及到什么内容就拓展什么内容,那么语文课就会被上成历史课、地理课、思想教育课、科学知识普及课……。如果语文课堂长此以往,必将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课外拓展要立足文本,为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虽然强调“综合性”,但无论怎么“综合”,语文的拓展延伸也是语文学习的延伸。如果语文课姓了“综”,不再姓“语文”,那么语文就没有了明确的研究对象,使老师更难以驾驭,学生无所适从。
  语文的拓展延伸应以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为基础,潜心会文才是语文的根本。试想如果没有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没有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分析理解,那么其他的一切活动必将成会空中楼阁,以致于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二、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有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无疑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内容,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这种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在设计课堂表演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先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想一想你让学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我个人认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为表演毕竟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年级越高越要摒弃。如果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里表演岂不是更好?然后要想你如何让学生表演。例如我在讲《公输》这篇古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让三个人一组,各扮演一个角色(公输盘、墨子、楚王)来朗读对话部分,最后把书合上,用现代汉语来完成对话(不要仅仅把文章翻译一下)。而且在表演中老师一定要加以引导和示范,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说话的语气,揣摩当时人物的心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把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分析很巧妙的融合在表演之中。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
  三、少一些合作讨论,多一些朗读品味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更“贴近”新课程标准,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签,时不时地就来个小组讨论,动不动就来个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讨论的效果,而是追求讨论的形式,做了许多无用功。合作、讨论并不是不可以使用,但老师应该注意的是需要讨论什么内容,怎么去讨论,如何展示和评价讨论合作的效果。由于老师在讨论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导铺垫,缺少对文本必要的朗读品味,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就随意地展开讨论,那么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合作、讨论就演变成了下面的几种情况:
  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
  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时而挤眉弄眼,时而哄堂大笑,你可以想见他们是不是在讨论老师布置的问题,至少不是严肃认真的。表面讨论时气氛热烈异常,却没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合作讨论应该在对文本充分解读,学生自己有独立思考后的前提下来进行,这样的交流讨论才用有一定的效果。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堂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一节语文课讲下来,锻炼了老师,耽误了学生。这些弊端是必须要革除的,但矫枉不能过正,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更要从思想上走进新课程。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在乐理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学后遗忘。众所周知,对于知识的掌握只有记得住才能用的上。乐理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记得的迅速、准确、牢固,并以此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进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尝试,我认为运用记忆规律效果较好。  【关键词】乐理;教学;记忆规律;运用    一、理解记忆  人云:“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主动地接受它”
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其根本目标就是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这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扎实有效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要正确处理群众性创建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坚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积极推进公民道德素养与公共道德素养同质同步发展  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公民个人的内在道德素养外化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素
摘 要 从系统论视角看,企业管理工作也是一个完整系统,具备整体性、相关性和客观性等基本特征,而要实现企业管理升级,必须把先进管理文化融贯于企业管理之中,改变传统经验管理、行为管理方式。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文化 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永续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具有整合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其建设实质上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要在企业的内部里促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语言平台,使员工
吃饱穿暖已不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唯一标准,高品质的“夕阳红”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更是迫切需求。英国伦敦大学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称,具备5种处世技能,可以让晚年生活更加健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一体化也迅猛发展,相应着建筑行业也飞快发展.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工程管理在里边儿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工程管理不仅使得建筑工程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
他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但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自己的道德良知温暖了社会。他们的事迹质朴真切,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又闪烁着改革创新的
煤矿生产是地下作业,场所不断变动,条件不断变化,而且其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稍有不慎,即易发生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往往会造成重大伤亡,严重的甚至矿毁人亡;所
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浙江自贸试验区119.89平方公里的实施范围全部放在舟山.rn建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
期刊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道路、桥梁等基础工程项目不断增加,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路桥工程的成本控制关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与路桥工程使用的社会效益,因此加
伴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边坡出现的越来越多,公路边坡稳定问题也就逐渐凸现出来,特别是在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往往需要开挖山体而形成路堑边坡,边坡在切角后,容易造成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