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德育:尹局长,您好!山东省教育厅于2016年4月发布了《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莱州依托地域优势,卓有成效地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首先请您谈谈您对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理解。
尹文涛: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面临着解决内涵质量的问题,解决育人模式改革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将德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第一位。时代呼唤德性回归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几乎等同于德育。积极将立德树人这一战略性的教育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到区域广大中小学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纲要》的出台,力求通过课程一体化改革,实现教和育的高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我看来,“德育课程一体化”可以更丰富些。第一,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是它的基本组件,但不应仅仅是这些课程的外在组合、物理式拼合,逐一使必有的到位,使它们各司其职、各彰其值。更应注重的是各德育元素的内在关联,应努力使品德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有机链接、协同共为。这是一体化的理论要义,也是一体化的实践境界。
第二,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能不能以“全课程”的视野,从德育课程更加经济集约、更有利于组织实施、更能发挥育人效能的学校立场,对德育课程进行统筹,更加理性地布局,形成更加全面、完整、系统、有劲道的一体化结构?因为在我的意识中,“德育课程一体化”应是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目标贯通,应是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的内容丰盈,应是认知与道德的交融,应是直接与间接课程的互补、家校社共育的合力。
以直接与间接课程的互补为例,一体化,指的是直接课程与间接课程一体落实。道德元素是学校课程系统内所有课程实体的内植“基因”,从这层意义上讲,所有课程都是德育课程:除了专门、直接的德育课程“道德与法治”和德育活动课程外,间接的还有国家规定、地方设置的其他学科类课程(含传统文化课),还有学校自主开发的实践类课程以及隐性课程(如物态文化、教师人格、学校精神、管理制度等)。
鉴于此,我们站在立德树人的高位,集中教育行政与专业力量,统筹规划,整体布局,丰富和扩展一体化内涵,建立起超越学科、超越课堂的课程观,并据此设定育人目标,统筹育人资源,规划育人内容,设计育人载体,实施育人行动,评估育人成效。
中国德育:随着《纲要》的出台,莱州切实加强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请您以课程建设为主线,谈一谈莱州在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方面所作的研究。
尹文涛: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是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基本要素,莱州在这四方面的课程实施上进行探索研究。
一是在德育课程育人研究中,针对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及初中、高中的国家德育课程中,德育内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及抽象化、口号化、概念化等现象,针对性地规划并实施符合不同学段的德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整体构建各学段依次递进、衔接有序的德育课程体系。
二是在学科课程育人研究中,主要挖掘提炼中小学包括语、数、外在内的14门国家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根据课程属性,按照每门课程的德育目标、德育范畴,分别探索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及德育体系,一体化设计学科德育实施体系,在教育实践中突出课程的德育特点,强调课程核心素养与德育的有效契合,发挥学科优势,强化每门学科课程独有的育人功能,达到全课(课程)育人的目的。
三是在传统文化课程育人研究中,依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突出齐鲁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格教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根植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的高尚情操,实现弘扬传统美德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四是在实践活动课程育人研究中,结合本区域实际,对中小学生实践活动进行系列化设计,根据12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形式,探索实践活动的主题化、生活化、序列化设计模式,开发、利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课程资源,强化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作用,进一步拓展区域德育空间,创新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
中国德育:践行德育课程一体化,既要有研究,也要有行動。探讨基于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有效行动策略,最能展现一个区域的实践特色。您能否介绍一下莱州在一体化策略方面的探索?
尹文涛:举个具体的例子吧。以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全域一体”为例,我认为,育人不是学校一己之力所能及,育人质量取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和协同化的程度。莱州在“全域一体化”方面的实施策略可归纳为两点:
一是互补策略,其实也是衔接策略。即把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育人重心,使其各担其责,不相互替代,使家校社教育各有侧重,互相补充。比如,社会实践资源也有学校育人资源所不能企及的优势,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必有补充,等等。
二是协同策略。即开发家长、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注入新活力。倡导广大家长转变角色,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素养发展需要,对家长、社会资源进行主题式整合,让家长和社会力量积极介入、有机融入教育活动。
中国德育:据我们了解,莱州为了让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在学校落地生根,重点实施了“立德树人十项工程”,可否请您介绍一下十项工程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尹文涛:2016年,市教体局在各学校探索实施了”立德树人十项工程”,即立德工程、读写工程、国学工程、健康工程、翰墨工程、乐舞工程、民俗工程、科学工程、实践工程、家教工程,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其中,“立德工程”(核心工程)主要实施以孝为核心的家庭美德、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以爱为核心的社会公德、以仁为核心的个人品德四德工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社会关爱意识、国家责任意识和国际理解意识;“读写工程”主要指阅读和写作,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批判质疑思想,提升文学素养,培养人文情怀,丰厚人文底蕴;“国学工程”主要指诵读、赏析、感悟国学经典,旨在引领学生感悟、汲取国学经典智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人文积淀;“健康工程”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旨在增强学生体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阳光心态、高雅情趣和良好气质;“翰墨工程”包括书法、绘画、工艺、设计等内容,旨在让学生领略、感悟翰墨艺术的意蕴和魅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乐舞工程”包括声乐、器乐、曲艺、戏剧、舞蹈等,旨在提升学生艺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精神;“民俗工程”主要包括民间文化、民间工艺、传统节目和风俗习惯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科学工程”包括科学创意、科技创作、科学探究、科学体验以及信息的采集与运用,旨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探究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实践工程”包括项目研究、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等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家教工程”主要指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旨在引领家长注重自身学习成长,掌握科学的家教理念和方法,促进家校共建、社会文明。
中国德育:莱州是如何推进“立德树人十项工程”建设的?十项工程收效如何呢?
尹文涛:十项工程的推进措施可概括为五方面:一是研究出台《关于实施“立德树人十项工程”的意见》,从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实施策略、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作出安排;二是逐项工程研究拟定具体实施方案;三是召开启动会议动员部署;四是通过现场观摩会、交流研讨和综合评比等方式进行指导推动;五是把“立德树人十项工程”纳入学校考核,实行专项督导评估,组织责任督学定期督导。
目前十项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县域层面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宏观要求变成了具体实践,探索形成了新方法、新路径,并逐步落地生根。我们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实施十项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广大学生的心中,既注重教育的顶层设计,又突出抓好具体实践,既采取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又深刻把握新时代发展的脉搏,从一点一滴、从小事细事抓起,具体鲜活地实现立德树人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实际行动的“淺出”,真正做到了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二是学校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有了具体抓手,改变了以往德育工作、素质教育分散化、碎片化现象。我们以育人为主旨、以课程为主线,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实施了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积极改进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习惯养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了德育载体,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三是十项工程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同盟军。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家庭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追求学校教育成效,而忽视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片面做法,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四是广大学生在十项工程实施中实实在在有收益、有进步,促进了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统筹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整体构建了中小学有效衔接、层次递进的德育工作体系,切实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深化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积极向上,呈现出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
东风吹来满目春,潮涌正是扬帆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莱州正全面实施“立德树人十项工程”,走在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大路上。莱州将乘着科学发展的东风,不忘初心,砥砺前进,奋力谱写新时代莱州教育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 敏
尹文涛: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面临着解决内涵质量的问题,解决育人模式改革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将德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第一位。时代呼唤德性回归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几乎等同于德育。积极将立德树人这一战略性的教育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到区域广大中小学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纲要》的出台,力求通过课程一体化改革,实现教和育的高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我看来,“德育课程一体化”可以更丰富些。第一,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是它的基本组件,但不应仅仅是这些课程的外在组合、物理式拼合,逐一使必有的到位,使它们各司其职、各彰其值。更应注重的是各德育元素的内在关联,应努力使品德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有机链接、协同共为。这是一体化的理论要义,也是一体化的实践境界。
第二,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能不能以“全课程”的视野,从德育课程更加经济集约、更有利于组织实施、更能发挥育人效能的学校立场,对德育课程进行统筹,更加理性地布局,形成更加全面、完整、系统、有劲道的一体化结构?因为在我的意识中,“德育课程一体化”应是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目标贯通,应是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的内容丰盈,应是认知与道德的交融,应是直接与间接课程的互补、家校社共育的合力。
以直接与间接课程的互补为例,一体化,指的是直接课程与间接课程一体落实。道德元素是学校课程系统内所有课程实体的内植“基因”,从这层意义上讲,所有课程都是德育课程:除了专门、直接的德育课程“道德与法治”和德育活动课程外,间接的还有国家规定、地方设置的其他学科类课程(含传统文化课),还有学校自主开发的实践类课程以及隐性课程(如物态文化、教师人格、学校精神、管理制度等)。
鉴于此,我们站在立德树人的高位,集中教育行政与专业力量,统筹规划,整体布局,丰富和扩展一体化内涵,建立起超越学科、超越课堂的课程观,并据此设定育人目标,统筹育人资源,规划育人内容,设计育人载体,实施育人行动,评估育人成效。
中国德育:随着《纲要》的出台,莱州切实加强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请您以课程建设为主线,谈一谈莱州在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方面所作的研究。
尹文涛: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是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基本要素,莱州在这四方面的课程实施上进行探索研究。
一是在德育课程育人研究中,针对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及初中、高中的国家德育课程中,德育内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及抽象化、口号化、概念化等现象,针对性地规划并实施符合不同学段的德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整体构建各学段依次递进、衔接有序的德育课程体系。
二是在学科课程育人研究中,主要挖掘提炼中小学包括语、数、外在内的14门国家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根据课程属性,按照每门课程的德育目标、德育范畴,分别探索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及德育体系,一体化设计学科德育实施体系,在教育实践中突出课程的德育特点,强调课程核心素养与德育的有效契合,发挥学科优势,强化每门学科课程独有的育人功能,达到全课(课程)育人的目的。
三是在传统文化课程育人研究中,依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突出齐鲁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格教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根植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的高尚情操,实现弘扬传统美德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四是在实践活动课程育人研究中,结合本区域实际,对中小学生实践活动进行系列化设计,根据12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形式,探索实践活动的主题化、生活化、序列化设计模式,开发、利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课程资源,强化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作用,进一步拓展区域德育空间,创新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
中国德育:践行德育课程一体化,既要有研究,也要有行動。探讨基于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有效行动策略,最能展现一个区域的实践特色。您能否介绍一下莱州在一体化策略方面的探索?
尹文涛:举个具体的例子吧。以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全域一体”为例,我认为,育人不是学校一己之力所能及,育人质量取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和协同化的程度。莱州在“全域一体化”方面的实施策略可归纳为两点:
一是互补策略,其实也是衔接策略。即把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育人重心,使其各担其责,不相互替代,使家校社教育各有侧重,互相补充。比如,社会实践资源也有学校育人资源所不能企及的优势,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必有补充,等等。
二是协同策略。即开发家长、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注入新活力。倡导广大家长转变角色,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素养发展需要,对家长、社会资源进行主题式整合,让家长和社会力量积极介入、有机融入教育活动。
中国德育:据我们了解,莱州为了让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在学校落地生根,重点实施了“立德树人十项工程”,可否请您介绍一下十项工程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尹文涛:2016年,市教体局在各学校探索实施了”立德树人十项工程”,即立德工程、读写工程、国学工程、健康工程、翰墨工程、乐舞工程、民俗工程、科学工程、实践工程、家教工程,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其中,“立德工程”(核心工程)主要实施以孝为核心的家庭美德、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以爱为核心的社会公德、以仁为核心的个人品德四德工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社会关爱意识、国家责任意识和国际理解意识;“读写工程”主要指阅读和写作,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批判质疑思想,提升文学素养,培养人文情怀,丰厚人文底蕴;“国学工程”主要指诵读、赏析、感悟国学经典,旨在引领学生感悟、汲取国学经典智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人文积淀;“健康工程”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旨在增强学生体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阳光心态、高雅情趣和良好气质;“翰墨工程”包括书法、绘画、工艺、设计等内容,旨在让学生领略、感悟翰墨艺术的意蕴和魅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乐舞工程”包括声乐、器乐、曲艺、戏剧、舞蹈等,旨在提升学生艺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精神;“民俗工程”主要包括民间文化、民间工艺、传统节目和风俗习惯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科学工程”包括科学创意、科技创作、科学探究、科学体验以及信息的采集与运用,旨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探究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实践工程”包括项目研究、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等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家教工程”主要指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旨在引领家长注重自身学习成长,掌握科学的家教理念和方法,促进家校共建、社会文明。
中国德育:莱州是如何推进“立德树人十项工程”建设的?十项工程收效如何呢?
尹文涛:十项工程的推进措施可概括为五方面:一是研究出台《关于实施“立德树人十项工程”的意见》,从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实施策略、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作出安排;二是逐项工程研究拟定具体实施方案;三是召开启动会议动员部署;四是通过现场观摩会、交流研讨和综合评比等方式进行指导推动;五是把“立德树人十项工程”纳入学校考核,实行专项督导评估,组织责任督学定期督导。
目前十项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县域层面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宏观要求变成了具体实践,探索形成了新方法、新路径,并逐步落地生根。我们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实施十项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广大学生的心中,既注重教育的顶层设计,又突出抓好具体实践,既采取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又深刻把握新时代发展的脉搏,从一点一滴、从小事细事抓起,具体鲜活地实现立德树人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实际行动的“淺出”,真正做到了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二是学校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有了具体抓手,改变了以往德育工作、素质教育分散化、碎片化现象。我们以育人为主旨、以课程为主线,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实施了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积极改进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习惯养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了德育载体,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三是十项工程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同盟军。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家庭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追求学校教育成效,而忽视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片面做法,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四是广大学生在十项工程实施中实实在在有收益、有进步,促进了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统筹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整体构建了中小学有效衔接、层次递进的德育工作体系,切实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深化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积极向上,呈现出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
东风吹来满目春,潮涌正是扬帆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莱州正全面实施“立德树人十项工程”,走在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大路上。莱州将乘着科学发展的东风,不忘初心,砥砺前进,奋力谱写新时代莱州教育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