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是当前教学创新的有力“生长点”。但是计算机在教学上,怎样才算用好了,怎样才算是用得适得其所了,表面上,教育教学中计算机使用的频率颇高;事实上,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人、物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现状,本文拟对网络背景下的教学中存在的浪费现象等方面问题进行探究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资源浪费 有效教学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直面“浪费”,正视“低效”
  教育中最大的浪费、成本最高的无效劳动是什么?有学者把它归结为八个字,即“人的学习、教师的劳动”。我想这也同样体现在网络背景下的教学中。现阶段现代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其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是严重的,在本文中,我把它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语言文字特性与教学方法不对应不匹配造成的低效与浪费。语言文字给读者带来的独特的审美和想象,有时是其它媒介无论如何也不能表现的。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样鲜活的语言,计算机是无论如何也呈现不出来的。文学作品把世间各种具象和抽象的事物转换为文字符号,学生通过解读,把这些文字符号再在脑中还原为各种形象,而且这种还原并非简单的刻板的再现,它在再现的过程中被读者通过想象进行了再加工。这些,在教学中如果硬要通过计算机用影视的方式加以表现的话,必然是失了原有的神韵了,因为毕竟“图视”提供不了经典阅读所需的足够的“空白点”;“图视语言”代替不了文本语言的“深度思维”。这些个几乎不顾及语言文字自身特性的做法,只怕不仅浪费了教师的劳动,更浪费了学生的学习。
  2、教学发出的信息量与学生接收的知识量比例悬殊而造成的低效与浪费。语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评价、探讨、创新等意识。这决定了计算机绝不能单单充当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但是,有的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忽视了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从而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纯粹成了所谓的观光者,到课后,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补完那些未完成的笔记,哪里有自己思考、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呢?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备课、制作课件,可最终老师成了计算机的附庸,学生也只是计算机的奴隶,人人苦不堪言却收效甚微。相反地,还有一些老师的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可他偏要用上多媒体,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3、课堂预设与及时生成不调和而造成的低效与浪费。在利用计算机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使用的课件的程序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就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然而师生们在分析、探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课前预想不到的情况,甚至课堂上得出的结论,有时不能和课件设计的结论完全吻合。当实施教学方案过程中遇到“学生意外表现”时,有的教师不能及时调整方案、该生成的抓住不放、不该生成的巧妙避开,反而为了把讨论引导到自己设计的答案上来,往往会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维,甚至生搬硬套、扼杀真理。这样的教学,学生是有“参与”之形而无“参与”之实,有“合作”之形而无“合作”之实,有“探究”之形而无“探究”之实,学得垂头丧气,索然无味,单位时间内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质与量可想而知,这当然是一种是低效的教学活动。
  4、投入高成本与使用低效能的矛盾而造成的低效与浪费。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的困难是缺乏一个理想的平台软件,所以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往往要投入了巨大的人力,有时为了一节45分钟的课,得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来设计课件。这些制作时耗时耗力的课件,又因为学科的原因和很强的个人色彩,通用性比较低,别的老师使用起来不是那么顺心,结果很容易成为一次性产品,通常只是用来上一堂课后,就搁置一旁,少人问津了。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共享率低,违反了有效课堂教学“低成本、高效能“的基本原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和人力浪费。
  二、问题的探讨:杜绝“浪费”,有效教学
  “追本溯源”,教师自己必先理解教学,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教师要理解“教”:教是因为需要而教。基于学科特征和学生学情我要教什么,我为什么而教,我要怎么教,教师自己首先要都要心中有谱;要明白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只是有教到学生需要教的地方,这堂课才是有效应的。“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并不好。在我们利用电脑的整个辅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课程、情境等跟着自己动起来,应追求课堂呈现的是一个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并且是循序、完整地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教学状况: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2、教师要关心“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我们利用电脑的整个辅助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等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帮助下,以收集、思考、探究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实现建构意义、生成知识、获得体验、修炼人格等目标的实践过程。因而,多媒体在课堂的使用,一要避免教师过分的、强势的“教”阻碍了学生充分的、直接的感受与思考,二是制作要平和自然、使用要适时适度,切忌花、艳、乱、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三、学校介入,优化配置资源
  现在,如我们学校,各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和投影。从表面上看,大部分的教师都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细究一下,就可以看出教师们在教学效率和资源共享方面还比较欠缺。因此学校目前正着手建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为各位教师提供平台,努力提高教师们的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软件资源的使用效率。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使命,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唤醒和激励学生亲自去接触、体验课程资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正是写作此文的目的吧。
  参考文献
  [1]徐和平:《常态下、有效率与生本化——我看“一堂好课”的三个维度》
  [2]王军朱焕:《“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3]王健敏:《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教育中,故事教学是一种重要手段,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不断的创新,才能做好语言故事教学工作,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字:幼儿园 语言故事 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中,普遍采用故事教学,因为爱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故事教学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更重要的是故事是一种语言艺术,它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园故事教学实
【内容摘要】到底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是什么样的?有了疑问,于是笔者更多地关注公开课,不仅校内外听,而且上网观看公开课视频,结合自己开课的经验教训,并找来相关理论和论文反复研究,终有所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凸显主体地位,才是真正成功的公开课。  【关键词】公开课 主体  当了十几年语文老师,笔者听过许多公开课,获益良多。但有时也会看到有的课堂“学生答案完美”,但只是个别“优秀生”反复作答;有的公
概述:作文是交际的需要,是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孩子是追梦的蝴蝶,然而在作文时,学生很难自由表达,作文成了学生苍白无味的蜡团。个人认为:学生才是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文应有其个性的体现。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展个性特点 学以致用 丰满个体渐成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常看到学生提笔难以下笔成文。学生怕作文,不愿写作文。作文教学因此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展现个体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  案例:拍断尺子  一年级教室,教学i、u、ü。这是上午第三节的一节语文拼音教学课。上课20分
期刊
【摘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读的兴趣。  【关键词】创造条件 激发兴趣  要使学生读得投入,读出语感,读中理解,就得让他们对读感兴趣。没有兴趣,读也就“有口无心”,风掠云过,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什么是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它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的表现。这种趋向性和选择性在小学生的学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