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本文对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概述,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类型进行分析和归纳,就数字资源本身而言,从原生数字资源和转化型数字资源两方面类型进行论述,为数字资源的选择与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数字技术、数字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数字化科研等诸多与包含“数字”的概念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以“数字格式”存在的各类型资源已经成为这些运作环境的主要内容。如何管理这些数字资源,并使之发挥高效的作用,是当前图书馆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所讨论的数字资源是指那些以数字格式存在,并需要经过一定方式有效组织与管理以供人们利用的信息资源。
一、数字资源
在不同场合人们会将数字资源与网络资源混谈。网络资源则侧重于获取资源的方式和途径,而数字资源侧重于资源的存储方式和载体的类型。早期人们按存储介质将数字资源分为磁介质和光介质,前者包括硬盘、磁盘阵列与磁带等,后者则包括CD、DVD等,随着网络技术如宽带接入技术、高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网格技术、云存储与云服务等云计算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的发展,磁介质逐渐成为数字资源载体的主流,表现为光盘数据库逐渐消亡并被网络数据库所替代,而随着磁盘阵列价格的持续走低,长期保存方式中,光介质资源逐渐淡出,磁带保存模式的比例也在逐渐缩小。因此,当前人们所利用的数字资源几乎都是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获取,不再区分数字资源与网络资源。
二、数字资源类型的划分
按传统载体对资源类型的区分方式,数字资源的类型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以及其他作为图书馆馆藏的数字格式的资源,如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地图、乐谱、政府工作报告等;另外,包括数字格式音视频资源、图形图像资料的多媒体资源等正式为图书馆数字馆藏的主要部分;一些经济统计数据库、材料属性、相图数据库等事实型数据库也正在逐步发展中。
本文所讨论的数字资源类型是突破图书馆传统载体资源的范畴,以及不考虑来源及获取方式,仅就数字资源本身而言,综合多位学者的观点,将数字资源分成两类,即包括直接以数字模式产生的数字资源和由其他介质形态转换而成的数字资源。前者直接由文字处理软件、CAD、数字摄像设备等数字信息系统产生,称为原生数字资源;后者则是利用数字扫描、OCR等数字化技术对印刷型文献进行加工、处理而生成,称为转换型数字资源。
三、数字资源的主要类型
3.1原生数字资源
原生数字资源或被称为天生的数字资源。早期,原生数字资源是专指那些初始状态就是数字格式的资源,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区分广泛意义上的原生数字资源,新含义的原生数字资源专指那些有特定价值、迫切需要关注并投入更多精力管理的网上最初始、“原生态”的数字资源,是那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创造、生成、存储及传播的数字资源,并且没有经费支持,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或者商业公司加以管理,由网络用户自发创作的,原汁原味的信息资源。如电子邮件、BBS、即时通信工具、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络产生的资源。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不断扩充和加深,越来越多的原生数字资源通过老太太网页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结合的方式提供给人们,包括表层网和深网等资源。
3.2转换型数字资源
转化型数字资源也称为“数字再造资源”,是对现已存在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制作或“数字拷贝”的结果。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概念的范畴内,也存在着一种数字资源向另一种转换的处理方式,如以统一管理和便于获取及利用为目的,不同数字格式的转换、元数据的转换,以及存储载体的转换等,这里讨论的转化型数字资源专指从传统载体向数字载体的格式转换。除了早期仅仅针对印刷型文献的转换,如全文本数字化最主要应用在古籍数字化方面,从早期的全文影像向全文本发展等。资源数字化的初始目的之一在于对一些珍贵资料长期保存和推广利用,而数字拷贝技术的发展,将能通过对原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利用数字化的特长将原物更好展现,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推动研究。当前可以进行数字拷贝的已经几乎涵盖人类所有的文化遗产,包括文本、图像、声音等。此外,转换型数字资源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还在于对实物的数字化,具体包括:①平面实物的数字化处理,如书法作品采取对原始页面图像进行切分,获取单字,记录单字在页面中的位置,并提取单字特征,保存到数据库;②立体实物的数字化处理,采用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对雕像、壁画等实物进行专门定位的扫描,之后利用相关软件拼接和运作这些扫描结果,并最终通过三维方式展现;③生命体的数字化,即与生命体本质就是信息相关,科学研究中将基因及与其对应的细胞及其功能完全数字化,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基因的功能和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
四、结语
对于众多的数字资源,如不能提示和展现其中复杂的内在联系,将会使资源整体呈现更加无序的状态。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把握图书馆数字资源类型的规律与联系,对数字资源的资源类型的选择、资源质量的评价、资源内容的整合与揭示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向军.从大学类型看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2008,03:36-38.
[2]黎小妮.浅议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7,03:82-84.
[3]谢倩虹.从资源类型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版权问题[J].现代情报,2008,07:35-36+39.
[4]陈红星,张淑芳.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概念、特征与类型[J].图书馆建设,2010,05:1-4.
[5]夏南强,李倩.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开发[J].图书情报工作,2011,03:47-51.
[6]陆娜,李纲.论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J].情报科学,2004,02:204-206.
[7]郭家义,吴振新.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重点课题《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055)、哈尔滨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理工科大学文化建设中图书馆文化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3A00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数字技术、数字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数字化科研等诸多与包含“数字”的概念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以“数字格式”存在的各类型资源已经成为这些运作环境的主要内容。如何管理这些数字资源,并使之发挥高效的作用,是当前图书馆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所讨论的数字资源是指那些以数字格式存在,并需要经过一定方式有效组织与管理以供人们利用的信息资源。
一、数字资源
在不同场合人们会将数字资源与网络资源混谈。网络资源则侧重于获取资源的方式和途径,而数字资源侧重于资源的存储方式和载体的类型。早期人们按存储介质将数字资源分为磁介质和光介质,前者包括硬盘、磁盘阵列与磁带等,后者则包括CD、DVD等,随着网络技术如宽带接入技术、高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网格技术、云存储与云服务等云计算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的发展,磁介质逐渐成为数字资源载体的主流,表现为光盘数据库逐渐消亡并被网络数据库所替代,而随着磁盘阵列价格的持续走低,长期保存方式中,光介质资源逐渐淡出,磁带保存模式的比例也在逐渐缩小。因此,当前人们所利用的数字资源几乎都是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获取,不再区分数字资源与网络资源。
二、数字资源类型的划分
按传统载体对资源类型的区分方式,数字资源的类型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以及其他作为图书馆馆藏的数字格式的资源,如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地图、乐谱、政府工作报告等;另外,包括数字格式音视频资源、图形图像资料的多媒体资源等正式为图书馆数字馆藏的主要部分;一些经济统计数据库、材料属性、相图数据库等事实型数据库也正在逐步发展中。
本文所讨论的数字资源类型是突破图书馆传统载体资源的范畴,以及不考虑来源及获取方式,仅就数字资源本身而言,综合多位学者的观点,将数字资源分成两类,即包括直接以数字模式产生的数字资源和由其他介质形态转换而成的数字资源。前者直接由文字处理软件、CAD、数字摄像设备等数字信息系统产生,称为原生数字资源;后者则是利用数字扫描、OCR等数字化技术对印刷型文献进行加工、处理而生成,称为转换型数字资源。
三、数字资源的主要类型
3.1原生数字资源
原生数字资源或被称为天生的数字资源。早期,原生数字资源是专指那些初始状态就是数字格式的资源,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区分广泛意义上的原生数字资源,新含义的原生数字资源专指那些有特定价值、迫切需要关注并投入更多精力管理的网上最初始、“原生态”的数字资源,是那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创造、生成、存储及传播的数字资源,并且没有经费支持,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或者商业公司加以管理,由网络用户自发创作的,原汁原味的信息资源。如电子邮件、BBS、即时通信工具、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络产生的资源。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不断扩充和加深,越来越多的原生数字资源通过老太太网页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结合的方式提供给人们,包括表层网和深网等资源。
3.2转换型数字资源
转化型数字资源也称为“数字再造资源”,是对现已存在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制作或“数字拷贝”的结果。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概念的范畴内,也存在着一种数字资源向另一种转换的处理方式,如以统一管理和便于获取及利用为目的,不同数字格式的转换、元数据的转换,以及存储载体的转换等,这里讨论的转化型数字资源专指从传统载体向数字载体的格式转换。除了早期仅仅针对印刷型文献的转换,如全文本数字化最主要应用在古籍数字化方面,从早期的全文影像向全文本发展等。资源数字化的初始目的之一在于对一些珍贵资料长期保存和推广利用,而数字拷贝技术的发展,将能通过对原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利用数字化的特长将原物更好展现,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推动研究。当前可以进行数字拷贝的已经几乎涵盖人类所有的文化遗产,包括文本、图像、声音等。此外,转换型数字资源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还在于对实物的数字化,具体包括:①平面实物的数字化处理,如书法作品采取对原始页面图像进行切分,获取单字,记录单字在页面中的位置,并提取单字特征,保存到数据库;②立体实物的数字化处理,采用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对雕像、壁画等实物进行专门定位的扫描,之后利用相关软件拼接和运作这些扫描结果,并最终通过三维方式展现;③生命体的数字化,即与生命体本质就是信息相关,科学研究中将基因及与其对应的细胞及其功能完全数字化,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基因的功能和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
四、结语
对于众多的数字资源,如不能提示和展现其中复杂的内在联系,将会使资源整体呈现更加无序的状态。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把握图书馆数字资源类型的规律与联系,对数字资源的资源类型的选择、资源质量的评价、资源内容的整合与揭示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向军.从大学类型看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2008,03:36-38.
[2]黎小妮.浅议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7,03:82-84.
[3]谢倩虹.从资源类型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版权问题[J].现代情报,2008,07:35-36+39.
[4]陈红星,张淑芳.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概念、特征与类型[J].图书馆建设,2010,05:1-4.
[5]夏南强,李倩.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开发[J].图书情报工作,2011,03:47-51.
[6]陆娜,李纲.论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J].情报科学,2004,02:204-206.
[7]郭家义,吴振新.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重点课题《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055)、哈尔滨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理工科大学文化建设中图书馆文化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3A00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