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你最大的“敌人”吗?
作文江湖让你感叹深不可测吗?
来吧,跟着“作文大侠”曾老怪修炼史上最轻松的作文绝招,笑傲作文江湖吧!
说起心理描写,这可是学生作文的老大难,常有老师在作文批语中写上“人物心理描写不足”或“再加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更好了”。学生也常常很郁闷:“我真的不会写心理啊!”
唉,也的确难为同学们啦!十岁左右的孩子,自己都还没玩够呢,哪里会想到去关注别人,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呢?
如何帮助同学们呢?老怪翻来覆去、苦思冥想啊,终于有一天,有了!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通篇不都是典型的心理描写吗?
在往下看之前,请先把《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原文找出来读一读吧。
(读原文时间……)
读完了吗?是不是觉得心里很沉重?
安徒生的这篇童话写得太好了!很多白领、骨干、精英们,在结婚生子后还经常对我说,这篇童话他们从小读到大,从大读到老,每读一次就感动一次,年龄越大,感动得越厉害!一个小女孩被冻死的故事,是怎么写的,竟然经久不衰,让几代地球人都为之感动呢?
看着人家幸福的情景,小女孩想到了生病的妈妈和死去的奶奶……
马车把鞋“吓”飞了,小男孩把鞋当球踢走了,她得赶紧找鞋。她想,那是妈妈的拖鞋呀,妈妈还躺在床上呢……小女孩好想回家,可没卖掉一根火柴,她拿什么钱去给妈妈买药呢?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划了五根火柴,在微弱的火光中,小女孩又想了五次,想火炉、想烧鹅、想圣诞树、想星星、想奶奶,一次次地想,一次次地让人伤心落泪……
噢,明白了:打动我们的,就是小女孩卖火柴时的所思所想!而小女孩卖火柴时的见闻,不过是个引子,是作者大写特写小女孩所思所想的引子!
安徒生,您的文字太神奇了!用“一次次地想”这样的思路结构,就让我们为小女孩心酸流泪!安老啊,您给我们留下财富了——
原来,还可以用内心的所思所想,来讲述故事,来描绘世界!用“一次次地想”这样的思路结构,就能把内心(看见景物时的联想,做一件事情时的思考,读一篇文章时的感想等等)、把故事生动传神地写出来啦!
安老,您的思路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地球人呢!
不信,您就来看看后人们收录到语文课本中的作品吧!
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文章类型:写人
文章主题:写一个对生活充满憧憬和理想的孩子
展开思路:一次次地想
一想:把手安到桃树枝上开花;
二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长成绿色大树;
三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更多地看世界;
四想:让自己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向远方。
实际效果:通过一想二想三想四想,一个阳光灿烂、好学上进、充满活力、充满理想的儿童形象就栩栩如生了!如果想透过心理写人物,“一次次地想”真是个绝好的思路哦!
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文章类型:记事
文章主题:王维那首著名的诗是怎么写成的
展开思路:一次次地想
仔细分析,就能找到《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情愫和影子——
都是在节日里独自一人,触景生情,一次次地想。
卖火柴的小女孩饥寒交迫,看到节日盛景,不由得想妈妈,想火炉,想烧鹅,想圣诞树,想星星,想奶奶……
才子王维同学呢,一不饥寒,二不交迫,只是当他看到别人举家欢度节日时,就倍感孤独,就无比渴望亲情。于是,便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开始了“一次次地想”。他想亲人,想一同登高,想共同挽手,想一起插茱萸……
想到最后,小女孩划光了火柴,王维同学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
不一样的文章,一样的思路结构。“一次次地想”,真乃文章的精髓、不变的真谛!
实际效果: 好多同学读后说,有了这篇文章,再读那首诗,感觉就大不相同了;对那首诗的理解,也比以往深刻多了;对诗歌的记忆,也比以前牢固多了。
很多东西,都是人们通过思考总结出来的。所以,通过人的思想过程来揭示事物,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作文思路!
矛和盾的集合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躲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10千米!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文章类型:状物,这是篇介绍坦克的科普文章
文章主题:介绍坦克的来历
展开思路:一次次地想
发明家第一想: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发明家第二想: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发明家第三想: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还要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实际效果:每每讲到这里,总会有人惊叹,天啊,这篇文章的思路,真的和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模一样,也是“一次次地想”!
发明家想三次,坦克就问世!OMG,真是太“恐怖”了!竟然连科普文章、史料性说明文,也能用“一次次地想”这种思路来表达,你说,还有什么样的作文不能用“一次次地想”来表达呢?
英雄所见,总是略同。
翻开课本,“一次次地想”类的课文,遍布各种版本。安徒生大师终会觉得后继有人,可以欣欣然于天堂了!
1.心理描写,其实就是遇到什么事情,心里有什么想法。我们甚至还能以心里的想法为线索,把整个故事讲出来。这就是思路“一次次地想”。
2.各版本的《语文》课本,不论年级,不论学期,每册都至少有一篇这样“一次次地想”的课文!这些课文,涵盖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各种类型!
作文江湖让你感叹深不可测吗?
来吧,跟着“作文大侠”曾老怪修炼史上最轻松的作文绝招,笑傲作文江湖吧!
说起心理描写,这可是学生作文的老大难,常有老师在作文批语中写上“人物心理描写不足”或“再加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更好了”。学生也常常很郁闷:“我真的不会写心理啊!”
唉,也的确难为同学们啦!十岁左右的孩子,自己都还没玩够呢,哪里会想到去关注别人,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呢?
如何帮助同学们呢?老怪翻来覆去、苦思冥想啊,终于有一天,有了!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通篇不都是典型的心理描写吗?
在往下看之前,请先把《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原文找出来读一读吧。
(读原文时间……)
读完了吗?是不是觉得心里很沉重?
安徒生的这篇童话写得太好了!很多白领、骨干、精英们,在结婚生子后还经常对我说,这篇童话他们从小读到大,从大读到老,每读一次就感动一次,年龄越大,感动得越厉害!一个小女孩被冻死的故事,是怎么写的,竟然经久不衰,让几代地球人都为之感动呢?
看着人家幸福的情景,小女孩想到了生病的妈妈和死去的奶奶……
马车把鞋“吓”飞了,小男孩把鞋当球踢走了,她得赶紧找鞋。她想,那是妈妈的拖鞋呀,妈妈还躺在床上呢……小女孩好想回家,可没卖掉一根火柴,她拿什么钱去给妈妈买药呢?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划了五根火柴,在微弱的火光中,小女孩又想了五次,想火炉、想烧鹅、想圣诞树、想星星、想奶奶,一次次地想,一次次地让人伤心落泪……
噢,明白了:打动我们的,就是小女孩卖火柴时的所思所想!而小女孩卖火柴时的见闻,不过是个引子,是作者大写特写小女孩所思所想的引子!
安徒生,您的文字太神奇了!用“一次次地想”这样的思路结构,就让我们为小女孩心酸流泪!安老啊,您给我们留下财富了——
原来,还可以用内心的所思所想,来讲述故事,来描绘世界!用“一次次地想”这样的思路结构,就能把内心(看见景物时的联想,做一件事情时的思考,读一篇文章时的感想等等)、把故事生动传神地写出来啦!
安老,您的思路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地球人呢!
不信,您就来看看后人们收录到语文课本中的作品吧!
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文章类型:写人
文章主题:写一个对生活充满憧憬和理想的孩子
展开思路:一次次地想
一想:把手安到桃树枝上开花;
二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长成绿色大树;
三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更多地看世界;
四想:让自己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向远方。
实际效果:通过一想二想三想四想,一个阳光灿烂、好学上进、充满活力、充满理想的儿童形象就栩栩如生了!如果想透过心理写人物,“一次次地想”真是个绝好的思路哦!
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文章类型:记事
文章主题:王维那首著名的诗是怎么写成的
展开思路:一次次地想
仔细分析,就能找到《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情愫和影子——
都是在节日里独自一人,触景生情,一次次地想。
卖火柴的小女孩饥寒交迫,看到节日盛景,不由得想妈妈,想火炉,想烧鹅,想圣诞树,想星星,想奶奶……
才子王维同学呢,一不饥寒,二不交迫,只是当他看到别人举家欢度节日时,就倍感孤独,就无比渴望亲情。于是,便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开始了“一次次地想”。他想亲人,想一同登高,想共同挽手,想一起插茱萸……
想到最后,小女孩划光了火柴,王维同学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
不一样的文章,一样的思路结构。“一次次地想”,真乃文章的精髓、不变的真谛!
实际效果: 好多同学读后说,有了这篇文章,再读那首诗,感觉就大不相同了;对那首诗的理解,也比以往深刻多了;对诗歌的记忆,也比以前牢固多了。
很多东西,都是人们通过思考总结出来的。所以,通过人的思想过程来揭示事物,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作文思路!
矛和盾的集合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躲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10千米!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文章类型:状物,这是篇介绍坦克的科普文章
文章主题:介绍坦克的来历
展开思路:一次次地想
发明家第一想: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发明家第二想: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发明家第三想: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还要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实际效果:每每讲到这里,总会有人惊叹,天啊,这篇文章的思路,真的和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模一样,也是“一次次地想”!
发明家想三次,坦克就问世!OMG,真是太“恐怖”了!竟然连科普文章、史料性说明文,也能用“一次次地想”这种思路来表达,你说,还有什么样的作文不能用“一次次地想”来表达呢?
英雄所见,总是略同。
翻开课本,“一次次地想”类的课文,遍布各种版本。安徒生大师终会觉得后继有人,可以欣欣然于天堂了!
1.心理描写,其实就是遇到什么事情,心里有什么想法。我们甚至还能以心里的想法为线索,把整个故事讲出来。这就是思路“一次次地想”。
2.各版本的《语文》课本,不论年级,不论学期,每册都至少有一篇这样“一次次地想”的课文!这些课文,涵盖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各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