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放下老师的架子,下放老师的权利,使出老师的绝招,做出老师的样子。只要肯花心思,多花心思,就能管出门路,管好班级。
关键词: 靠近学生;分工明确;以静制动;严于律己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096-02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班级管理工作最为繁琐,却任务艰巨。它承担着一个班级的组织、引导、协调、沟通等日常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管好班级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放下老师的架子。
从古至今,老师都是“威严”的代名词。大家都认为,学生就应该听从老师的教导。在这种传统理念的牵制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无法保持平衡的。
其实,从“人权”的角度来衡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走下讲台,俯下身子,靠近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大朋友,当成这个集体的组织者、守护者。
首先,要让微笑成为我们的名片。每每见着学生,我们要主动对学生微笑,温柔地呼唤他们的名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聊学习、聊生活,甚至是批评他们时,也不要忘了将微笑挂在脸上。微笑能减少学生心中的畏惧,让他们接纳老师的合理建议。
其次,处理班级事务时,多用商量的语气。实践证明,命令的语气过于生硬,商量的口吻更加温婉,学生更易接受。长期以来,在我和学生的交流中,“行吗”“可以吗”“好吗”这几个词的使用频率特别高。当我发现黑板刷很脏时,我会对某个学生说:“你可以帮老师把黑板刷敲干净吗?”学生欣然接受;当学生之间产生冲突,批评教育之后,我会亲切地说:“相识是一种缘分,两人握手言和,好吗?”
其实,放下老师的架子,我们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的感受。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尊重,便能心悦诚服地听从我们的教导,这样,处理起班级事务来当然更得心应手。
二、下放老师的权利。
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既要忙着上课、批改作业,还要管理班级,如果事必躬亲,必然分身乏术。既然如此,班主任就应该将手中的权利下放,将手中的事情分解,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班级事务太杂,必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什么人负责什么事,都得白纸黑字定下来,做到明明白白。
低年级学生太小,就着重培养一批胆子大、聪明能干的孩子,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得力干将。从中年级开始,便可全班动员。以同桌为单位,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登记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安排卫生值日、管纪律、带路队……有些学生不太用心,轮到他们值日了,却反应不过来,怎么办?没关系,我再挑选一些特别会管事的学生担任班级总管,每天一个,早上专门负责提醒值日班长值日,管早读,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等。此外,有些事情还要安排专人专管,如班级保管员,专门负责开门、关门、关灯、关窗、关电风扇。总之,事无巨细,件件安排到人,事事考虑周全。
同时,我还没事找事,另外给学生找活干。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一月一换,交给会画画的学生;家长会,交给学生主持,让学生自己编排节目,我提供思路与技术支持;经常性地开展演讲、讲故事、绘画、跳绳等班队活动。到了高年级,成立校园课间巡逻队,巡查校园安全、卫生等情况,制止各种不文明现象。
让学生有事可做,他们才不会惹是生非。同时,一举多得,一方面让他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价值得到了体现;另一方面,班级管理更有序了,氛围更和谐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我们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学工作了。
三、使出老师的绝招。
儿子读六年级时,特别害怕班主任董老师,原因是,当他犯错误时,董老师显得异常冷静,他无法预知下一秒将接受怎样的惩罚,无法揣摩董老师的心思,所以,更加恐慌。
这就是董老师的绝招——以静制动。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无声的责罚比大声的训斥更让学生心生畏惧。当学生不守纪律、过分吵闹时,千万别对着学生大吼大叫,其结果可能既伤害喉咙,又收效甚微。也千万别因为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而将就着上课,此时应该立即停下来,让学生静坐10分钟左右。学生天性好动,若让他们一动不动、不发一言,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惩戒。
对于拖欠作业的学生,我会使用绝招——“磨磨功”。课间休息,我常常选择呆在教室批改作业,而那些懒学生当然也不敢离开教室,只能乖乖地补作业,该背的背,该写的写,直到学习任务补完了,他们方可获得自由。长此以往,这便形成了规矩,凡是拖欠作业的,便争分夺秒地补,因为他们已经领教了我的决心、耐心与毅力,知道我不会善罢甘休。结果,不用等到下午放学,他们拖欠的作业都能补上。既然如此,我也懒得与他们生气了,只要结果是圆满的,我又何必斤斤计较呢?
四、做出老师的样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首先传授的是做人之道。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更应该为学生传授为人处世之道。那么,如何传授?
先哲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①老师虽不是圣人,但至少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总是不由自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想家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是不能接受观念的,而只能接受形象。”②因此,身教重于言教。老师以权威压制学生,不如以德行征服学生。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③
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得随时随地为学生做出好样子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要求学生遵守时间的约定,我必先遵守。每天8:00之前,我会准时出现在校园;上课铃未停下,我已出现在教室门口;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板书时,我也从不马虎,总是一笔一划用正楷字书写;学生写错别字要受罚,我若是在课堂上写了错别字,照样当着学生的面受罚;每天要求学生背下来的古诗词,我同样背得滚瓜烂熟……
无数实验证明,当老师言行一致时,教育效果最大。所以,教育家们总结,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铸造性格。④因此,老师们要时刻警醒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老师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创新。但无论怎样,只要老师们肯花心思,多花心思,就一定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管出门路,管好班级,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班级氛围。
参考文献
①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北京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7年9月
②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2月
③ 杨伯峻《論语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6年12月
④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2月
关键词: 靠近学生;分工明确;以静制动;严于律己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096-02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班级管理工作最为繁琐,却任务艰巨。它承担着一个班级的组织、引导、协调、沟通等日常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管好班级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放下老师的架子。
从古至今,老师都是“威严”的代名词。大家都认为,学生就应该听从老师的教导。在这种传统理念的牵制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无法保持平衡的。
其实,从“人权”的角度来衡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走下讲台,俯下身子,靠近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大朋友,当成这个集体的组织者、守护者。
首先,要让微笑成为我们的名片。每每见着学生,我们要主动对学生微笑,温柔地呼唤他们的名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聊学习、聊生活,甚至是批评他们时,也不要忘了将微笑挂在脸上。微笑能减少学生心中的畏惧,让他们接纳老师的合理建议。
其次,处理班级事务时,多用商量的语气。实践证明,命令的语气过于生硬,商量的口吻更加温婉,学生更易接受。长期以来,在我和学生的交流中,“行吗”“可以吗”“好吗”这几个词的使用频率特别高。当我发现黑板刷很脏时,我会对某个学生说:“你可以帮老师把黑板刷敲干净吗?”学生欣然接受;当学生之间产生冲突,批评教育之后,我会亲切地说:“相识是一种缘分,两人握手言和,好吗?”
其实,放下老师的架子,我们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的感受。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尊重,便能心悦诚服地听从我们的教导,这样,处理起班级事务来当然更得心应手。
二、下放老师的权利。
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既要忙着上课、批改作业,还要管理班级,如果事必躬亲,必然分身乏术。既然如此,班主任就应该将手中的权利下放,将手中的事情分解,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班级事务太杂,必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什么人负责什么事,都得白纸黑字定下来,做到明明白白。
低年级学生太小,就着重培养一批胆子大、聪明能干的孩子,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得力干将。从中年级开始,便可全班动员。以同桌为单位,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登记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安排卫生值日、管纪律、带路队……有些学生不太用心,轮到他们值日了,却反应不过来,怎么办?没关系,我再挑选一些特别会管事的学生担任班级总管,每天一个,早上专门负责提醒值日班长值日,管早读,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等。此外,有些事情还要安排专人专管,如班级保管员,专门负责开门、关门、关灯、关窗、关电风扇。总之,事无巨细,件件安排到人,事事考虑周全。
同时,我还没事找事,另外给学生找活干。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一月一换,交给会画画的学生;家长会,交给学生主持,让学生自己编排节目,我提供思路与技术支持;经常性地开展演讲、讲故事、绘画、跳绳等班队活动。到了高年级,成立校园课间巡逻队,巡查校园安全、卫生等情况,制止各种不文明现象。
让学生有事可做,他们才不会惹是生非。同时,一举多得,一方面让他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价值得到了体现;另一方面,班级管理更有序了,氛围更和谐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我们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学工作了。
三、使出老师的绝招。
儿子读六年级时,特别害怕班主任董老师,原因是,当他犯错误时,董老师显得异常冷静,他无法预知下一秒将接受怎样的惩罚,无法揣摩董老师的心思,所以,更加恐慌。
这就是董老师的绝招——以静制动。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无声的责罚比大声的训斥更让学生心生畏惧。当学生不守纪律、过分吵闹时,千万别对着学生大吼大叫,其结果可能既伤害喉咙,又收效甚微。也千万别因为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而将就着上课,此时应该立即停下来,让学生静坐10分钟左右。学生天性好动,若让他们一动不动、不发一言,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惩戒。
对于拖欠作业的学生,我会使用绝招——“磨磨功”。课间休息,我常常选择呆在教室批改作业,而那些懒学生当然也不敢离开教室,只能乖乖地补作业,该背的背,该写的写,直到学习任务补完了,他们方可获得自由。长此以往,这便形成了规矩,凡是拖欠作业的,便争分夺秒地补,因为他们已经领教了我的决心、耐心与毅力,知道我不会善罢甘休。结果,不用等到下午放学,他们拖欠的作业都能补上。既然如此,我也懒得与他们生气了,只要结果是圆满的,我又何必斤斤计较呢?
四、做出老师的样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首先传授的是做人之道。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更应该为学生传授为人处世之道。那么,如何传授?
先哲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①老师虽不是圣人,但至少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总是不由自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想家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是不能接受观念的,而只能接受形象。”②因此,身教重于言教。老师以权威压制学生,不如以德行征服学生。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③
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得随时随地为学生做出好样子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要求学生遵守时间的约定,我必先遵守。每天8:00之前,我会准时出现在校园;上课铃未停下,我已出现在教室门口;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板书时,我也从不马虎,总是一笔一划用正楷字书写;学生写错别字要受罚,我若是在课堂上写了错别字,照样当着学生的面受罚;每天要求学生背下来的古诗词,我同样背得滚瓜烂熟……
无数实验证明,当老师言行一致时,教育效果最大。所以,教育家们总结,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铸造性格。④因此,老师们要时刻警醒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老师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创新。但无论怎样,只要老师们肯花心思,多花心思,就一定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管出门路,管好班级,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班级氛围。
参考文献
①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北京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7年9月
②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2月
③ 杨伯峻《論语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6年12月
④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