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①,它主要由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等众多思维新颖、灵活、有机地结合。思维活动可在语言表达中体现,语言与文字组成语文,因此在运用语文时会综合运用到各种思维,语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张志公先生在《汉语文教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文中曾说过:“文学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美学教育,同时它又是一种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教育。学文学有助于发展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
精心设计导语,营造合适情景,创造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打动、感染学生,让学生对课文的钻研产生专注的热情,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活跃起来,这就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例如,情感派代表于漪老师在讲《春》时,开头就把学生领进对春天的回忆与向往之中:“……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就展现出阳光明媚、春风荡漾、满眼新绿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在《春》这篇散文中,朱先生写的景可多啦,有山,有水、草、花、鸟、蜜蜂、蝴蝶、风、雨等……”这些语言具体展示春景,学生听后仿佛走出教室,看到一幅幅春景,陶醉在迷人的春景中,产生要急于了解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这些春景的愿望,这种形象描绘型的导入语,调动学生的情感,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兴趣与好奇心是创造的内在动力。
二、巧妙设置疑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产生的条件之一是寻找问题,不要等待问题。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富于启发和想象,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就是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从这些方向下手设计问题:
(一)多設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讨论
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大家共同讨论的条件下,不同的思维发生碰撞,进而活跃起来。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
例如,在讲《陈太丘与友期》时可设计这问题: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这一开放性疑问,没有固定答案,学生讨论,可畅谈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尽可能找出许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均是创新思维的方式。
(二)抓住课文留有想象空间的内容设计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或是作品言而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些内容有时表现在文中用省略号的地方,有时表现在课文中含蓄的结尾处,有时表现在文中侧面描写的地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就这些留有想象空间的内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如教《喂,出来》一文时可启发学生想象:结尾天空掉下块小石子,接着会发生什么?全城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还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三)多设计拓展、延伸类问题,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
人在类似或相关的条件刺激下回忆起过去有关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就是联想。语文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审美活动,离不开想象也离不开联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联想。
如教《背影》一课,可在学生们明确父亲的背影感人至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背影?学生可能会想起亲人的背影、老师的背影、朋友的背影等,这些背影的相同性质就是对自己充满了关爱之心。在教学中设计这类问题就是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创新思维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训练了联想思维就是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设计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勤动脑筋,使头脑灵活,使思维能多角度、多方向,有变通性、跳跃性。
三、教师要善于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
在课堂上,学生必须是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主体,他们要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领会文学作品的美与哲理。教师需打破传统“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变为互相尊重的“朋友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标准答案。对调皮捣蛋学生多宽容,少指责,不至于使顽皮学生好奇心受压抑、打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古怪、幼稚甚至错误的问题应予以尊重,杜绝嘲笑、挖苦,耐心引导学生发现正确结论。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放松,大胆思考、表达,这是创新思维能培养到的基础。
四、语文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有创新思维
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思维的愿望,要敢于走出“应试式”教学的误区,化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甚至培养学生组织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教师的思想也要活跃起来,作为课堂指挥者,只有自己思想活跃学生才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他们的认识。教师工作繁琐而压力大,如何保持思维有活力?除了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丰富知识,教师假期可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丰富生活;还可安排旅游,拓宽视野。不同的风俗民情,带地域特色的美景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荡涤身心,给人补充正能量,使教师能在假期后再次激情满怀地投入工作中。
五、结语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中国2010——2020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培养第一类型人才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教育。中学语文教育是创新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培养的重要阵地,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认识社会,感受生活,驰骋想象;在写作训练中感怀畅想,发表真知灼见。每堂语文课应有真情的交融,思想的碰撞,灵感的爆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
精心设计导语,营造合适情景,创造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打动、感染学生,让学生对课文的钻研产生专注的热情,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活跃起来,这就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例如,情感派代表于漪老师在讲《春》时,开头就把学生领进对春天的回忆与向往之中:“……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就展现出阳光明媚、春风荡漾、满眼新绿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在《春》这篇散文中,朱先生写的景可多啦,有山,有水、草、花、鸟、蜜蜂、蝴蝶、风、雨等……”这些语言具体展示春景,学生听后仿佛走出教室,看到一幅幅春景,陶醉在迷人的春景中,产生要急于了解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这些春景的愿望,这种形象描绘型的导入语,调动学生的情感,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兴趣与好奇心是创造的内在动力。
二、巧妙设置疑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产生的条件之一是寻找问题,不要等待问题。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富于启发和想象,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就是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从这些方向下手设计问题:
(一)多設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讨论
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大家共同讨论的条件下,不同的思维发生碰撞,进而活跃起来。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
例如,在讲《陈太丘与友期》时可设计这问题: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这一开放性疑问,没有固定答案,学生讨论,可畅谈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尽可能找出许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均是创新思维的方式。
(二)抓住课文留有想象空间的内容设计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或是作品言而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些内容有时表现在文中用省略号的地方,有时表现在课文中含蓄的结尾处,有时表现在文中侧面描写的地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就这些留有想象空间的内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如教《喂,出来》一文时可启发学生想象:结尾天空掉下块小石子,接着会发生什么?全城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还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三)多设计拓展、延伸类问题,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
人在类似或相关的条件刺激下回忆起过去有关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就是联想。语文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审美活动,离不开想象也离不开联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联想。
如教《背影》一课,可在学生们明确父亲的背影感人至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背影?学生可能会想起亲人的背影、老师的背影、朋友的背影等,这些背影的相同性质就是对自己充满了关爱之心。在教学中设计这类问题就是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创新思维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训练了联想思维就是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设计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勤动脑筋,使头脑灵活,使思维能多角度、多方向,有变通性、跳跃性。
三、教师要善于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
在课堂上,学生必须是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主体,他们要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领会文学作品的美与哲理。教师需打破传统“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变为互相尊重的“朋友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标准答案。对调皮捣蛋学生多宽容,少指责,不至于使顽皮学生好奇心受压抑、打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古怪、幼稚甚至错误的问题应予以尊重,杜绝嘲笑、挖苦,耐心引导学生发现正确结论。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放松,大胆思考、表达,这是创新思维能培养到的基础。
四、语文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有创新思维
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思维的愿望,要敢于走出“应试式”教学的误区,化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甚至培养学生组织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教师的思想也要活跃起来,作为课堂指挥者,只有自己思想活跃学生才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他们的认识。教师工作繁琐而压力大,如何保持思维有活力?除了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丰富知识,教师假期可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丰富生活;还可安排旅游,拓宽视野。不同的风俗民情,带地域特色的美景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荡涤身心,给人补充正能量,使教师能在假期后再次激情满怀地投入工作中。
五、结语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中国2010——2020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培养第一类型人才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教育。中学语文教育是创新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培养的重要阵地,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认识社会,感受生活,驰骋想象;在写作训练中感怀畅想,发表真知灼见。每堂语文课应有真情的交融,思想的碰撞,灵感的爆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