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政治教学是教学的难点,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无法解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使政治理论教学成了流于形式的空洞教条,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改进教学方法,使理论联系实际,政治联系历史。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理论的教学工作,一直是教育的难点,高中政治教学更是难中之难。在多年的政治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当代中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的直观感受基本上是枯燥、晦涩。这样的教学结果可想而知:教师痛苦地教,学生痛苦地学。因为“一个教师在授课时如果不能感动自己,他也同样不能感动学生。”因此,对于政治教学,与其说问题出在学生,不如说是政治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对现有的政治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政治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现实中,政治课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甚至有人将政治这门课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既然问题主要是出在教学的方法上,那么,现有的政治教学方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理论与实际的严重分离。相比较语、数、外、理、化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政治理论似乎与生活完全绝缘。由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离开语言、数字计算这些活动,因此这些课程本身就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学生(不用通过教师的苦口婆心)自身就能够直接深刻地体会学习这些学科的作用。然而,对政治课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学习动力问题,学生几乎都会问到“学习政治有什么用?”而政治教师却无法回答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不得不说是政治教学方式的败笔。
就政治这门课的教学内容而言,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大模块分别进行教学。尽管我们的教材名称分别都有“生活”二字(如《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等),但在学生的心里,始终无法将政治课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学习的本质规律出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学习那些他们完全不熟悉的东西。人们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只能通过在实践中接触他们所熟悉的东西进行理解和学习,而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也只能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在与他所反复接触的生活对象的不断磨合中,逐渐对生活的元素从陌生走向熟悉。只有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概念,将这些知识融入自身的生活实践中。因此,“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二、政治“联系”历史
除了理论联系实际,政治课的另一生命源泉在于政治联系历史。“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那么,这个指导实践的理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只能是从历史中来。因为任何一个理论的形成都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历史进程中反复实践、不断完善、不断丰富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对于政治理论的教学,绝对不能将理论与历史完全剥离开来,只有在历史的时空背景下,才能真正地将政治理论的生命完全释放出来,而且由于这种撰史方法常常灌输了作者本人的生命体悟和心灵激情,不同于那种枯燥乏味的“纯客观性”描述,因而往往具有更加震撼人心的魅力。
事实上,不少政治理论的教学人员也喜欢将历史引进政治的教学课程中,即通常所说的“历史感”。如果不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将理论联系实际,那么我们的理论教育仍然会流于空洞无物、枯燥晦涩的概念游戏。也就是说,政治教学要将历史与现实相互联系,“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三、结束语
人的思想改造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正因为如此,政治课的教学才显得任重而道远。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才能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政治这门课彰显它的内在价值与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赵林.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变·再版前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赵林.西方宗教文化·再版前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饶芬,女,法学硕士,江西省宜春中学政治教研组教师。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理论的教学工作,一直是教育的难点,高中政治教学更是难中之难。在多年的政治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当代中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的直观感受基本上是枯燥、晦涩。这样的教学结果可想而知:教师痛苦地教,学生痛苦地学。因为“一个教师在授课时如果不能感动自己,他也同样不能感动学生。”因此,对于政治教学,与其说问题出在学生,不如说是政治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对现有的政治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政治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现实中,政治课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甚至有人将政治这门课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既然问题主要是出在教学的方法上,那么,现有的政治教学方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理论与实际的严重分离。相比较语、数、外、理、化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政治理论似乎与生活完全绝缘。由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离开语言、数字计算这些活动,因此这些课程本身就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学生(不用通过教师的苦口婆心)自身就能够直接深刻地体会学习这些学科的作用。然而,对政治课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学习动力问题,学生几乎都会问到“学习政治有什么用?”而政治教师却无法回答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不得不说是政治教学方式的败笔。
就政治这门课的教学内容而言,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大模块分别进行教学。尽管我们的教材名称分别都有“生活”二字(如《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等),但在学生的心里,始终无法将政治课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学习的本质规律出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学习那些他们完全不熟悉的东西。人们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只能通过在实践中接触他们所熟悉的东西进行理解和学习,而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也只能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在与他所反复接触的生活对象的不断磨合中,逐渐对生活的元素从陌生走向熟悉。只有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概念,将这些知识融入自身的生活实践中。因此,“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二、政治“联系”历史
除了理论联系实际,政治课的另一生命源泉在于政治联系历史。“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那么,这个指导实践的理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只能是从历史中来。因为任何一个理论的形成都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历史进程中反复实践、不断完善、不断丰富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对于政治理论的教学,绝对不能将理论与历史完全剥离开来,只有在历史的时空背景下,才能真正地将政治理论的生命完全释放出来,而且由于这种撰史方法常常灌输了作者本人的生命体悟和心灵激情,不同于那种枯燥乏味的“纯客观性”描述,因而往往具有更加震撼人心的魅力。
事实上,不少政治理论的教学人员也喜欢将历史引进政治的教学课程中,即通常所说的“历史感”。如果不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将理论联系实际,那么我们的理论教育仍然会流于空洞无物、枯燥晦涩的概念游戏。也就是说,政治教学要将历史与现实相互联系,“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三、结束语
人的思想改造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正因为如此,政治课的教学才显得任重而道远。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才能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政治这门课彰显它的内在价值与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赵林.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变·再版前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赵林.西方宗教文化·再版前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饶芬,女,法学硕士,江西省宜春中学政治教研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