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的毒理学研究进展——微塑料对微生物、藻类、鱼类和哺乳动物类的毒理学效应

来源 :生态毒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ya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具有粒径较小和比表面积较大的特征,可吸附包括重金属在内的种类繁多的有毒物质,从而产生联合毒性,对生物可造成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等不同程度的损害,现有的研究表明微塑料可对微生物、藻类、鱼类、哺乳动物类等造成不利影响。微塑料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目前对于微塑料的毒理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本文综述了微塑料对典型微生物、藻类、鱼类和哺乳动物类的毒理学影响以及微塑料在食物链中的迁移转化,同时也对未来微塑料的相关毒理学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
其他文献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面临的热点话题,而我们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四川省是人口大省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接近一半,农村养老保障主要是以农地为基础的家庭养老。农地是农民的根,牵动着农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与农村养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的养老起到了养老保障作用,然而这一传统的农地保障方式与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怎么实现平衡充分发展值得研究。本文尝试研究农地
针对传统课堂考勤方式的局限性,为了减少教师点名的工作量,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对比结果,使用MTCNN算法对图片进行人脸对齐处理,采用LFFD算法进行人脸检测,通过ArcFace算法完成教室课堂场景下多人图像的人脸识别。该模型在LFW人脸识别测试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3.2%。将最终模型应用到无感点名系统开发中,供教师课堂点名使用,可以避免浪费课堂时间。
<正>新近曾公编钟的发现,使人们长期遵循的康宫原则面临挑战,一时引起学界热议。康宫是否康王之庙,可否作为铜器断代的标尺,这是铜器年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乎西周早期一大批铜器的正确断代和史事解析,备受学者关注。这里拟从令方彝、令簋铭文所见史事出发,对争论双方证据使用的方法论问题略作讨论,以就教于同仁。一、核心证据的有效性任何学术观点的提出,总是有一系列证据来支撑的,历史学作为一门实证性学科尤其如
期刊
<正>问:胡老师,您好!受《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的委托,就隋唐史研究,与您做一个访谈。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答:谢谢你!也感谢《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的厚爱,我很愿意接受访问,借此机会也向学界朋友们问好、请教。一、怎样评估隋唐时代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问:隋唐史研究,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历史研究的热点,也是60年前您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关注的。那么,在中国历史上,隋唐时代有着什么独特的地位与独特的贡献?
期刊
<正>一、历史年代学与传统年代学的局限性确定史料及其所记录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年代是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没有准确的年代判断就不会有科学、合理的历史叙述与阐释,年代学是历史学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广义史学一部分的考古学也不例外,我们进行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体系建设,从聚落、墓地等遗存探讨古代社会结构及其演变,从文化面貌探讨人群关系,等等,都离不开对相关遗存年代和遗存之间相对年代关系的精准判断,分期断代是考古学
期刊
<正>自郭沫若于1932年出版《两周金文辞大系》至今,已经过去了90年,但郭氏当年提出的“标准器断代法”和“系联法”,仍是西周铜器断代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一套方法是以所谓“标准器”为出发点和“联络站”,以铭文中包含的人名、地名、事迹等作为线索,辗转系联,找出互相关联的一组铜器;若干个“器组”又可通过一些关键线索联结到一起,形成规模更大的“器群”;最终还是要回到“标准器”,由“标准器”的年代来确定整个
期刊
<正>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什么时候与中国出现经济大分流,而一跃成为近现代经济强国?自从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著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下文简称《大分流》。Kenneth Pomeranz,The Great Divergence:Europe,China,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P
期刊
<正>党组织阵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建活动的基础。玉田县两新工委坚持以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三年行动为统领,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推动两新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现两新党建工作创先争优、整体跃升。玉田县两新工委坚持高点站位,将“五送”活动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责任清单,严格落实规定动作,积极探索创新方式,确保活动有力开展、取得实效。高标准做好规定动作,
期刊
思政教育文化融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渗透素质教育理念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各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将思政教育文化融入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路径,以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为社会输送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专业型人才。从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思政教育文化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方式也相对落后。从三个角度探究促进思政教育文化与旅游管理专业融合,创新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为高职院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