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年制大专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语文素养都相对较低,偶有阅读也是网络阅读远远高于传统纸质阅读,面对种种困境,本文提出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迫切性。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利,然后抛出悬念,诱发兴趣,最后分享智慧,乐享成功。因为语文阅读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拓展和坚持,更是思想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进而改变人生轨迹。
【关键词】阅读;能力;困境;对策;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是一种必备的基本技能,它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滋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艺术情操。它对五年制大专生学好其他学科、掌握专业知识、强化道德素养,增强人文素养,拓展知识视野,训练思维能力,升华思想内涵,开启想象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五年制大专生“精神成人”提供坚定的价值根基。
一、困境——拯救语文阅读
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阅读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在就业形势的高压下往往重实用,轻素质;重功利,轻人文。五年制大专生语文功底本来就比较薄弱,他们个性强,务实性强,特别注重自我,自主学习意识差、自律性差、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语文素养都偏低。他们不喜欢阅读,不愿意参与讨论,更谈不上欣赏和品鉴,特别是工科专业的学生,把语文阅读看作可有可无,认为只要掌握专业知识,不必重视语文素养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网络阅读率大幅攀升,传统的纸质阅读量下降。调查显示:网络阅读率1999年为3.7%,2005年为27.8%,2014年为67.8%,传统阅读大部分被网络阅读取代,这点在五年制大专生的身上尤为明显。网络阅读具有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等特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深入思考和研究,仅仅是获取某种信息或了解一个故事情节,谈不上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而传统纸质阅读是线性的、连续性的,它是读者从书面语言中获得要义的一个心理过程,它不仅需要观察、理解、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智力要素,而且也需要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要素。它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对作品涵盖信息的搜集和取舍,要求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作者真正所要表达的深刻寓意。它可以使学生深入研读,反复品味细节,对作品精彩处加以批注、欣赏、品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网络阅读方式的泛滥,意味着“浅阅读”的泛滥,“浅阅读”的泛滥势必会纵容思想的懒惰,思维能力的弱化。有少数学生连“浅阅读”也没有,除了吃饭、上课、睡觉外,其他所有时间都在玩游戏,着实令人担忧。
二、对策——迫在眉睫
语文是每个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要明白目前所面临的窘境和挑战,注重基础,注重实用,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更要以科学创新的方法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利
这是利益的“利”。当今社会,时代进步,信息发达,学生的所见所闻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还有来自电视网络等,他们喜欢看球赛,看新闻,喜欢在网络上和同伴聊天,喜欢现代流行的东西,语文教师要巧妙机智地从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沧月等人的热门流行作品入手,因为这些作家的年龄与他们比较接近,作品的内容大多反映当代社会青少年的所思所想,思想感情上迎合学生的口味,更容易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能使语文阅读活色生香,让学生熏陶在墨韵书香中,以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提升自己。
从何炅、汪涵、谢娜、撒贝宁等主持人身上引发开去,告诉学生:这些人的妙语连珠、睿智聪慧,风趣幽默,见多识广,风度气质都是因为有了阅读,当学生一旦从内心强烈地认识到自己是多么落伍、多么无知无识无能时,就能在潜意识中有达到某种目的的冲动,尤其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许多问题无法解决、苦苦摸索无果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因为在书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就这样让学生一步步尝到成功的甜头,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这种让学生基于内心需要而去阅读、去理解、去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让阅读慢慢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语文阅读能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精读、泛读、浏览相结合,提高阅读的针对性。然后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量体裁衣,如对文科专业的学生,侧重在语言和修养、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对金融经济类的学生侧重人文素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对工科类的学生,则侧重普及和提高,采用整体欣赏,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告诉五年制大专学生,语文阅读可以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爱情观、价值观,可以提高大家的阅读欣赏和审美品位,提高他们为人处世的综合素质,能学以致用,以便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抛出悬念,诱发兴趣
如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介绍徐志摩出身浙江豪富家庭,曾拜梁启超为师,并赴美国留学,后为追随思想家罗素而赴英国,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随意选课听课。他的人生理想是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和信仰,他与林徽因、陆小曼的情感经历就是一个写照。这种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情感经历的心境都融入到了诗人的笔端,这样的讲解使同学们兴趣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老师因势利导,举办一场徐志摩诗歌朗诵分析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最有感悟的一个片段进行朗诵,朗诵后进行简短的分析介绍,让学生对徐志摩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阅读,并由徐志摩引出金庸,由此介绍金庸的作品,让学生利用好课外时间去阅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老舍的“北京人”,巴金的大家庭与人生等等,这些作家的作品里都融入了他们对爱情、人生、家庭的理解,因而在介绍这些作家作品时,在较为宽阔的视野里,分析介绍相互关联的人和事,从而引导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要使有限的课堂变成无限的学习。 (三)分享智慧,乐享成功
知识因传播而美丽,阅读因分享而快乐。教师因地制宜,运用可视可感的多媒体手段诱发学生阅读佳作名篇中的精彩片段,强化学生的阅读探究趣味,在阅读了一个阶段后,可以在班级里开展“阅读漂流”活动,每个学生自带一到两本自己读过的好书,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在每本书的后面都要附上一张“阅读心得”漂流卡,进行思想交流,教室里可以布置一个“读书信箱”,由专人负责制作表格反映漂流动态,也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学生阅读的书目和数量,以此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不甘示弱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用更新的方法和视角去发现和解决疑难问题的喜悦中,获得新的认知,从而产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积极主动的阅读探究
心理。
学生精心制作的漂流卡和阅读感言可以布置在班级的黑板报上,“读书之角”上,或班级网站上,还可以把照片和书名粘贴到班级的“阅读树”上,以增添阅读的趣味和实效,让他们在评比中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平日里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阅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如开展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黑板报比赛、读书笔记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的激烈氛围中兴趣盎然。
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叶圣陶先生认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众多经典名著中蕴藏的人文内涵对学生人格培养和审美品位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语文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拓展知识面、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健全人格,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当时只道是平常,我们可曾知道,这样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将影响学生的一生!精神富有的心灵是一首永恒的诗,因为温暖过自己心灵的人和事,一辈子都将珍惜!
参考文献
[1]刘光贤.语文阅读断想[J].天津教育科技报,2011(1).
[2]骆大华.改善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J].四川教育,2011(11).
[3]袁福荣.浅谈职高语文的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2010(36).
[4]唐菊红.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教创新导报,2011(1).
作者简介:何宏晔,女,1969年生,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管理。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阅读;能力;困境;对策;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是一种必备的基本技能,它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滋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艺术情操。它对五年制大专生学好其他学科、掌握专业知识、强化道德素养,增强人文素养,拓展知识视野,训练思维能力,升华思想内涵,开启想象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五年制大专生“精神成人”提供坚定的价值根基。
一、困境——拯救语文阅读
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阅读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在就业形势的高压下往往重实用,轻素质;重功利,轻人文。五年制大专生语文功底本来就比较薄弱,他们个性强,务实性强,特别注重自我,自主学习意识差、自律性差、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语文素养都偏低。他们不喜欢阅读,不愿意参与讨论,更谈不上欣赏和品鉴,特别是工科专业的学生,把语文阅读看作可有可无,认为只要掌握专业知识,不必重视语文素养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网络阅读率大幅攀升,传统的纸质阅读量下降。调查显示:网络阅读率1999年为3.7%,2005年为27.8%,2014年为67.8%,传统阅读大部分被网络阅读取代,这点在五年制大专生的身上尤为明显。网络阅读具有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等特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深入思考和研究,仅仅是获取某种信息或了解一个故事情节,谈不上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而传统纸质阅读是线性的、连续性的,它是读者从书面语言中获得要义的一个心理过程,它不仅需要观察、理解、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智力要素,而且也需要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要素。它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对作品涵盖信息的搜集和取舍,要求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作者真正所要表达的深刻寓意。它可以使学生深入研读,反复品味细节,对作品精彩处加以批注、欣赏、品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网络阅读方式的泛滥,意味着“浅阅读”的泛滥,“浅阅读”的泛滥势必会纵容思想的懒惰,思维能力的弱化。有少数学生连“浅阅读”也没有,除了吃饭、上课、睡觉外,其他所有时间都在玩游戏,着实令人担忧。
二、对策——迫在眉睫
语文是每个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要明白目前所面临的窘境和挑战,注重基础,注重实用,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更要以科学创新的方法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利
这是利益的“利”。当今社会,时代进步,信息发达,学生的所见所闻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还有来自电视网络等,他们喜欢看球赛,看新闻,喜欢在网络上和同伴聊天,喜欢现代流行的东西,语文教师要巧妙机智地从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沧月等人的热门流行作品入手,因为这些作家的年龄与他们比较接近,作品的内容大多反映当代社会青少年的所思所想,思想感情上迎合学生的口味,更容易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能使语文阅读活色生香,让学生熏陶在墨韵书香中,以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提升自己。
从何炅、汪涵、谢娜、撒贝宁等主持人身上引发开去,告诉学生:这些人的妙语连珠、睿智聪慧,风趣幽默,见多识广,风度气质都是因为有了阅读,当学生一旦从内心强烈地认识到自己是多么落伍、多么无知无识无能时,就能在潜意识中有达到某种目的的冲动,尤其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许多问题无法解决、苦苦摸索无果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因为在书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就这样让学生一步步尝到成功的甜头,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这种让学生基于内心需要而去阅读、去理解、去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让阅读慢慢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语文阅读能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精读、泛读、浏览相结合,提高阅读的针对性。然后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量体裁衣,如对文科专业的学生,侧重在语言和修养、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对金融经济类的学生侧重人文素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对工科类的学生,则侧重普及和提高,采用整体欣赏,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告诉五年制大专学生,语文阅读可以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爱情观、价值观,可以提高大家的阅读欣赏和审美品位,提高他们为人处世的综合素质,能学以致用,以便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抛出悬念,诱发兴趣
如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介绍徐志摩出身浙江豪富家庭,曾拜梁启超为师,并赴美国留学,后为追随思想家罗素而赴英国,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随意选课听课。他的人生理想是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和信仰,他与林徽因、陆小曼的情感经历就是一个写照。这种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情感经历的心境都融入到了诗人的笔端,这样的讲解使同学们兴趣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老师因势利导,举办一场徐志摩诗歌朗诵分析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最有感悟的一个片段进行朗诵,朗诵后进行简短的分析介绍,让学生对徐志摩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阅读,并由徐志摩引出金庸,由此介绍金庸的作品,让学生利用好课外时间去阅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老舍的“北京人”,巴金的大家庭与人生等等,这些作家的作品里都融入了他们对爱情、人生、家庭的理解,因而在介绍这些作家作品时,在较为宽阔的视野里,分析介绍相互关联的人和事,从而引导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要使有限的课堂变成无限的学习。 (三)分享智慧,乐享成功
知识因传播而美丽,阅读因分享而快乐。教师因地制宜,运用可视可感的多媒体手段诱发学生阅读佳作名篇中的精彩片段,强化学生的阅读探究趣味,在阅读了一个阶段后,可以在班级里开展“阅读漂流”活动,每个学生自带一到两本自己读过的好书,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在每本书的后面都要附上一张“阅读心得”漂流卡,进行思想交流,教室里可以布置一个“读书信箱”,由专人负责制作表格反映漂流动态,也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学生阅读的书目和数量,以此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不甘示弱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用更新的方法和视角去发现和解决疑难问题的喜悦中,获得新的认知,从而产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积极主动的阅读探究
心理。
学生精心制作的漂流卡和阅读感言可以布置在班级的黑板报上,“读书之角”上,或班级网站上,还可以把照片和书名粘贴到班级的“阅读树”上,以增添阅读的趣味和实效,让他们在评比中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平日里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阅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如开展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黑板报比赛、读书笔记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的激烈氛围中兴趣盎然。
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叶圣陶先生认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众多经典名著中蕴藏的人文内涵对学生人格培养和审美品位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语文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拓展知识面、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健全人格,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当时只道是平常,我们可曾知道,这样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将影响学生的一生!精神富有的心灵是一首永恒的诗,因为温暖过自己心灵的人和事,一辈子都将珍惜!
参考文献
[1]刘光贤.语文阅读断想[J].天津教育科技报,2011(1).
[2]骆大华.改善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J].四川教育,2011(11).
[3]袁福荣.浅谈职高语文的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2010(36).
[4]唐菊红.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教创新导报,2011(1).
作者简介:何宏晔,女,1969年生,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管理。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