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通过听、说、读、写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未來学习与生活。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是基础中的基础,在传承优秀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增加知识见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因为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以及学科自身的工具性特征,让语文教学工作陷入了困境,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度。为此笔者发挥自身素养,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能为教育教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用心教学,付诸热情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投入时间与精力,还需要付诸耐心与爱心,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语文新世界,从而爱上语文课程的学习。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要用一颗热心对待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这一篇文章时,笔者不仅做足了备课工作:预习了教材文本,明确了教学重难点;制定了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进行了教学预设,做好了心理准备等等,还时刻关注学生课堂表现,给予学生言语上的鼓励和眼神的接触,与学生产生互动,进行交流。同时笔者还调整自己的心态,用饱满的热情实施各项教学活动,用宽容的心态接受学生出现的问题,用平和的心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期能用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激发了学习的激情。而同学们也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笔者:他们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愿意与教师展开互动,且全程注意力集中,没有走神、闲谈的行为,得到了笔者的称赞。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用心教学,在教学中投入了时间与精力,也付诸了热情,热爱自己的岗位与学生,感染了学生,推动了教学,且付出得到了回报,孩子们积极回应了教师。
二、突出主体,培养意识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了学生,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变化,使学生学得更快、学得更深是新课改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培育学生的各项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在学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放低身段,主动与学生进行了交谈,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由此制定了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自读活动,给予学生自由,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致;随堂互动环节,在学生自读文本的基础上,笔者依据文本提出问题,但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站在了与学生同等的地位,与学生在探究、商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课本剧表演活动,笔者认为文章情节丰富,与实际生活接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十分适合表演,且表演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自由结组,改编剧本、确定参演人员、制作道具等等,凸显了学生的个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一系列活动过后,同学们不仅熟知了文本内容,还把握了文本主旨,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有了主人翁的意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剔除旧有的教学理念,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并为之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口味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三、重点引导,反复品味
学生畏惧学习语文学科的一个原因是课文中有一些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词语,亦或是独具匠心的布局,以及耐人寻味的细节,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此时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价值,启迪学生的思维,打破学生的思想瓶颈,引导他们去体会,去品味,去感悟。
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这一篇文章时,其大胆的想象、趣味的情节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不等笔者催促,大家就主动进入到了阅读中,探究了巨人的花园。阅读过后,同学们理解了文章的大部分内容,但在文章的末尾遇到了障碍:为什么巨人说孩子是最美丽的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组建了小组探究活动,让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互相启发、协作,但效果不尽如意,为此笔者履行了自身的引导者职责,为孩子们讲解了“花”的双重含义,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解答了大家的困惑。当然,有的时候还需要学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其深刻含义,而不是教师的外在帮助,这样大家才能印象深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找到了学生畏惧语文学科的一个原因,就是理解不了所学的知识,为此发挥了引导者价值,为学生提供了帮助,解答了学生的困惑,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度。
综上,笔者担任小学语文教师以来陆续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意识到它们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为此发挥自身素养,反思教学行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成功的应对策略,如上所示,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仲应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实践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1).
[2]谢玉梅.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探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建设,2013(3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是基础中的基础,在传承优秀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增加知识见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因为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以及学科自身的工具性特征,让语文教学工作陷入了困境,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度。为此笔者发挥自身素养,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能为教育教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用心教学,付诸热情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投入时间与精力,还需要付诸耐心与爱心,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语文新世界,从而爱上语文课程的学习。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要用一颗热心对待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这一篇文章时,笔者不仅做足了备课工作:预习了教材文本,明确了教学重难点;制定了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进行了教学预设,做好了心理准备等等,还时刻关注学生课堂表现,给予学生言语上的鼓励和眼神的接触,与学生产生互动,进行交流。同时笔者还调整自己的心态,用饱满的热情实施各项教学活动,用宽容的心态接受学生出现的问题,用平和的心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期能用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激发了学习的激情。而同学们也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笔者:他们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愿意与教师展开互动,且全程注意力集中,没有走神、闲谈的行为,得到了笔者的称赞。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用心教学,在教学中投入了时间与精力,也付诸了热情,热爱自己的岗位与学生,感染了学生,推动了教学,且付出得到了回报,孩子们积极回应了教师。
二、突出主体,培养意识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了学生,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变化,使学生学得更快、学得更深是新课改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培育学生的各项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在学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放低身段,主动与学生进行了交谈,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由此制定了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自读活动,给予学生自由,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致;随堂互动环节,在学生自读文本的基础上,笔者依据文本提出问题,但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站在了与学生同等的地位,与学生在探究、商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课本剧表演活动,笔者认为文章情节丰富,与实际生活接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十分适合表演,且表演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自由结组,改编剧本、确定参演人员、制作道具等等,凸显了学生的个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一系列活动过后,同学们不仅熟知了文本内容,还把握了文本主旨,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有了主人翁的意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剔除旧有的教学理念,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并为之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口味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三、重点引导,反复品味
学生畏惧学习语文学科的一个原因是课文中有一些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词语,亦或是独具匠心的布局,以及耐人寻味的细节,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此时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价值,启迪学生的思维,打破学生的思想瓶颈,引导他们去体会,去品味,去感悟。
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这一篇文章时,其大胆的想象、趣味的情节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不等笔者催促,大家就主动进入到了阅读中,探究了巨人的花园。阅读过后,同学们理解了文章的大部分内容,但在文章的末尾遇到了障碍:为什么巨人说孩子是最美丽的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组建了小组探究活动,让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互相启发、协作,但效果不尽如意,为此笔者履行了自身的引导者职责,为孩子们讲解了“花”的双重含义,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解答了大家的困惑。当然,有的时候还需要学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其深刻含义,而不是教师的外在帮助,这样大家才能印象深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找到了学生畏惧语文学科的一个原因,就是理解不了所学的知识,为此发挥了引导者价值,为学生提供了帮助,解答了学生的困惑,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度。
综上,笔者担任小学语文教师以来陆续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意识到它们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为此发挥自身素养,反思教学行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成功的应对策略,如上所示,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仲应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实践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1).
[2]谢玉梅.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探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建设,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