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栓塞患者加强抢救护理及预防观察,以干预前我院羊水栓塞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以干预后我院羊水栓塞患者1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预后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对比两组产妇预后情况发现,观察组死亡率、子宫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护患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羊水栓塞患者的抢救护理及预防观察对挽救患者生命有积极的意义,剖宫产手术患者预后较好,在今后产科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羊水栓塞;抢救护理;预防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4.46+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40-02
羊水栓塞是产科临床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成分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动脉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引起产妇死亡,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较差等临床特征[1]。我院对羊水栓塞患者实施抢救护理及预防观察,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8月起对羊水栓塞患者加强抢救护理及预防观察,以实施干预前(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羊水栓塞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8.54±4.38)岁;体重64~77kg,平均体重(70.33±3.46)kg;孕周37~41.5周,平均孕周(39.75±0.64)周;其中初产妇8例,经产妇4例;分娩方式包括经阴道分娩9例、剖宫产3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4例、高中5例、初中1例。
以实施干预后(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羊水栓塞患者15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8.15±4.22)岁;体重65~78kg,平均体重(70.38±3.25)kg;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63±0.70)周;其中初产妇9例,经产妇5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3例、大专4例、高中6例、初中1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孕周、孕产次、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配合医生实施急救处理。帮助患者取平卧位,适当抬高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保证治疗用药、输血补液的顺利进行。行心电监护,留置尿管。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抗休克、扩容、升压、纠酸、抗凝等综合治疗。对子宫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者,立即行子宫切除术[2]。
观察组患者加强预防观察和抢救护理。
1.2.1加强健康宣教:重视羊水栓塞的预防工作,规范产前检查,对孕产妇及其家属加强围产期健康宣教,使孕产妇及其家属掌握羊水栓塞的前驱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以尽早发现羊水栓塞的早期症状,并及时处理,以防引起严重不良后果。使孕产妇及其家属成为羊水栓塞预防观察的主体,积极参与到预防工作中来。在健康宣教中,我们调整了教育方式,使用口头讲解、视频讲解、宣传册方法、张贴宣传画、一对一辅导等多种方式,并要求产妇家属参与所有健康宣教中,以提高宣教的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
1.2.2预防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注意预防羊水栓塞,进行人工破膜时不兼行剥膜,以减少对宫颈管的损伤。破口宜小,严格控制羊水的流出速度。分娩过程中正确使用缩宫素,护士严格掌握缩宫素的应用指征和剂量,防止引起宫缩过强。宫口未开或未开全者立即考虑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一旦发生羊水栓塞应立即停止滴注缩宫素。尽量避免创伤性阴道手术,发现与出血量不相符的休克症状时首先考虑发生羊水栓塞,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3]。为加强护士对羊水栓塞的认识程度,每周开展一次培训和问答,并设立奖金制度。
1.2.3加强观察:产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迅速、准确辨别羊水栓塞的前驱症状。一旦发生羊水栓塞后应以言语鼓励、安慰患者,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避免产妇应恐惧导致情绪失控,而不能积极配合各项急救措施。同时应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尽量安抚家属,使其认识到羊水栓塞的严重性,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对产妇进行急救过程中注意保暖,避免不必要的躯体暴露,以免加重休克症状。抢救护理配合时应沉着镇定,有条不紊,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保证急救药品和仪器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静脉输液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注意控制滴速,防止滴速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产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防止发生肾功能衰竭、大出血等严重不良后果,一旦出现尿少、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大出血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4]。我们在护理观察过程中,制作羊水栓塞特殊观察表,包括一般生命体征、出入量、并发症、心理状态等多项,护士在观察过程中根据表格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可以避免观察不到位的情况。
1.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关键词:羊水栓塞;抢救护理;预防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4.46+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40-02
羊水栓塞是产科临床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成分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动脉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引起产妇死亡,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较差等临床特征[1]。我院对羊水栓塞患者实施抢救护理及预防观察,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8月起对羊水栓塞患者加强抢救护理及预防观察,以实施干预前(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羊水栓塞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8.54±4.38)岁;体重64~77kg,平均体重(70.33±3.46)kg;孕周37~41.5周,平均孕周(39.75±0.64)周;其中初产妇8例,经产妇4例;分娩方式包括经阴道分娩9例、剖宫产3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4例、高中5例、初中1例。
以实施干预后(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羊水栓塞患者15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8.15±4.22)岁;体重65~78kg,平均体重(70.38±3.25)kg;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63±0.70)周;其中初产妇9例,经产妇5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3例、大专4例、高中6例、初中1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孕周、孕产次、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配合医生实施急救处理。帮助患者取平卧位,适当抬高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保证治疗用药、输血补液的顺利进行。行心电监护,留置尿管。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抗休克、扩容、升压、纠酸、抗凝等综合治疗。对子宫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者,立即行子宫切除术[2]。
观察组患者加强预防观察和抢救护理。
1.2.1加强健康宣教:重视羊水栓塞的预防工作,规范产前检查,对孕产妇及其家属加强围产期健康宣教,使孕产妇及其家属掌握羊水栓塞的前驱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以尽早发现羊水栓塞的早期症状,并及时处理,以防引起严重不良后果。使孕产妇及其家属成为羊水栓塞预防观察的主体,积极参与到预防工作中来。在健康宣教中,我们调整了教育方式,使用口头讲解、视频讲解、宣传册方法、张贴宣传画、一对一辅导等多种方式,并要求产妇家属参与所有健康宣教中,以提高宣教的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
1.2.2预防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注意预防羊水栓塞,进行人工破膜时不兼行剥膜,以减少对宫颈管的损伤。破口宜小,严格控制羊水的流出速度。分娩过程中正确使用缩宫素,护士严格掌握缩宫素的应用指征和剂量,防止引起宫缩过强。宫口未开或未开全者立即考虑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一旦发生羊水栓塞应立即停止滴注缩宫素。尽量避免创伤性阴道手术,发现与出血量不相符的休克症状时首先考虑发生羊水栓塞,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3]。为加强护士对羊水栓塞的认识程度,每周开展一次培训和问答,并设立奖金制度。
1.2.3加强观察:产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迅速、准确辨别羊水栓塞的前驱症状。一旦发生羊水栓塞后应以言语鼓励、安慰患者,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避免产妇应恐惧导致情绪失控,而不能积极配合各项急救措施。同时应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尽量安抚家属,使其认识到羊水栓塞的严重性,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对产妇进行急救过程中注意保暖,避免不必要的躯体暴露,以免加重休克症状。抢救护理配合时应沉着镇定,有条不紊,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保证急救药品和仪器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静脉输液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注意控制滴速,防止滴速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产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防止发生肾功能衰竭、大出血等严重不良后果,一旦出现尿少、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大出血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4]。我们在护理观察过程中,制作羊水栓塞特殊观察表,包括一般生命体征、出入量、并发症、心理状态等多项,护士在观察过程中根据表格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可以避免观察不到位的情况。
1.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