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引.活学.有效练”课改中感悟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魅力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er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双庆中学校在各学科中全面开展“精引.活学.有效练”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这一课改是非常成功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的课堂模式也一直沿用至今。顾名思义,“精引、有效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动手动脑,多做练习。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能力,积极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识、归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精引;活学;有效练;提问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突破地理教学的重难点
  在同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点是不同的,学生们认知基础也各不相同。因此从浅易的问题入手,无疑能调动众多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学生发现自己解答问题的快乐,带给学生学习的喜悦。教师的提问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己尝试解开"疑团",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阻塞、中断时,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例如,我在上《亚洲》这一节课时,就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有关亚洲的问题进行提问: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一个大洲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一个大洲吗?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所有的这些答案都是亚洲,问题很简单,每一个同学都敢于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提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需花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但它却能带动学生思考可谓是百分百的,就像“以饵取鱼”一样。这样即节约了时间,又获得了学生求知的“通行证”。这种紧紧地围绕地理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提问,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考,还调动了学生紧随课堂教学节奏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精心组织学生进入角色,巧设悬念,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
  一个好问题,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热忱,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养成积极探究的能力。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作为教师如何点燃起学生求知欲、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教师承担了重要的职责。教师的课堂提问中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同学们感受非常好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有利于调动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很抽象而单调,有很多是学生很难见到的或是学生已经很轻易就把握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觉得很轻易回答。觉得回答问题只是读教材的过程,这样时间一长同学们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索然无味。
  例如:我在讲《板塊的运动》这一章节时,结合“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实际,让学生回顾怎样跟家里人逃避地震,让学生们思考:1、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地震?2、地球上哪些地方会经常发生地震?然后通过学习和讲解,使学生们懂得了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都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在教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的互问互答中排出了师生之间的代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精心使用教学课件和小黑板,激励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展示的方法,使学生对回答困难的问题,通过观看多媒体动画和影片的内容,直接得到答案。选择的多媒体资料要起到投石激浪,点拨导引的作用。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点拨可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一个地理要素联想到其他相关的地理要素,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例如:我在讲《纬线和经线》这一章节时,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小内容:
  1.什么是经线?
  2.什么是纬线?
  3.什么是赤道?
  4.什么是本初子午线?
  5.什么是东经?
  6.什么是西经?
  7.什么是东半球?
  8.什么是西半球?
  9.什么是经度?
  10.什么是纬度?
  11.什么是经纬网?
  通过课件的动画形式把这些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巧设动画,开拓思路,针对学生认为较难的问题,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进行分解展示,把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分化瓦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探讨,学生就能一一突破,一一化解。这样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简明化,使学生的逐步把握对地理问题的分析思维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课堂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利用课堂提问来调动和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积极进取。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教学情景的转变,教学环境的关联,知识之间的衔接,过渡表现在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利用问题穿针,把整个教学过程沟通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自然过渡,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紧凑型和学生思维连续性,避免了教学过程的冷场和学生思维的中断。
其他文献
摘要:课本剧是当前教育领域中文科类学科较为推崇的教学方法,其在语文教学中最为适用。课本剧可以增加教学中的趣味性,让学生们能够不必坐在课桌前看着生硬的文字。课本剧也给予了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实践是学生们学习的理论知识的最佳方式,只有经过实践学生们学习的知识才会更为牢固。更重要的是课本剧可以帮助学生们深刻理解课文,也可以帮助学生们记忆课文。本文浅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课本剧辅助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要: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依托教材,结合教材,营造氛围,创设情境,以作业为桥梁,实现语言知识生活化,真正实现英语教学走向生活。  关键词:英语;教学;生活化  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 ,即生长,即经验改造。”中国教育家陶行知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
期刊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但要注意问题是否有效,如果无效的提问将难以发挥真正作用。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指的是教师能够也教材内容为基础合理设置各种问题,然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敢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小学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在农村小学教学环节,学困生的比例相对较高,已经成为了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新课改的大背景,尝试从教师、学生、家庭等多角度分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问题,并开展相应的转化实践,提出一些有效的学困生转化策略,以期能改善当前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现状。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教育;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  基于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在小学语
期刊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当前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站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下,需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推动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作为教育者,需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满足全新的教学需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充分开展了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德智体美劳;高质量课堂;教学方式  2019年7月8日,党中央国务
期刊
摘要:中国绘画与诗歌常常结合在一起,诗画合一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诗画合一不仅有利于推动传统绘画的发展,而且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真诚致敬,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古诗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将浅谈如何把古诗词更好地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中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美术  我国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几千年间数不胜数的古诗词被流传下来,成为了我国文化长廊色彩上的亮
期刊
摘要: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最主要的是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更多地要培养学生问题分析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化处理,对于学生智力提升和思维能力培养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探讨笔者关于如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能力和关键品
期刊
摘要: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将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使小学生经过良好的德育教育,获得全面发展能力。所以讨论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对于促进教学工作改革,完成教学目标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渗透策略  教育学明确指出,德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德育是育人之本,在学校教育中,人人都是德育人,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
期刊
摘要:食育,即关于“吃”的教育,“食”指饮食、食物,“育”指教育、培育、养育;而食育分为两个层次是饮食教育(食物营养、饮食文化传承、饮食礼仪等)和通过食物做教育(食物的“五感体验”促进大脑发育;锻炼动手能力,促进手眼协调)。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形成于幼儿时期,因为幼儿时期是形成味觉感知、饮食喜好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习惯往往影响终生。所以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开展食育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字:幼儿园;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饱经风霜和考验,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精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学习不同的语言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发展。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能够用另外一种方式进一步了解我国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有助于更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内涵,对于学生的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