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材料科学的发展也异常迅猛。材料学科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局限于本国范围,还应探索国际化视野下亲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從强调国际视野,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强调国际化背景下的实践、项目教学和重视双语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及科研实践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间相互学习和借鉴合作,学习世界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材料学科的学生在国际化背景下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成为产业界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国际化视野;材料学科;高等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国际化背景下,材料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已不再局限于本国范围,还应探索国际化视野下亲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间相互学习和借鉴合作,学习世界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步伐与时代接轨以及与全球化相融。
材料学科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多学科交叉渗透以及迅速发展的鲜明特色,需要深入的思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企业对该学科人才素质的要求深入的讨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以及专业的培养方案等等。针对材料科学的学科特色,探索国际视野下材料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国际化背景下材料学科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过程,对于改革教学方法,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优化课程设置,凝练材料学科的教学特色和促进材料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强调国际视野,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材料科学的发展也异常迅猛,新观念、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成为高新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材料科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各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策略也值得借鉴。
印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路径有其国家的特色。印度人多,资源相对不足,因而其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独辟蹊径,主要为鼓励本国人才到国外去学习和就业。每年有大批的学生申请国外的实习、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职位。这种通过国内人才的外部化推动人才内部化进程的方法,使得印度赢得了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人才和大量的资金。也正是这个政策,使得印度软件产业蜚声海外[1]。
欧盟一直倡导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生能在不同国家或者同个国家的不同大学中联合学习,因此专门设立了一些助学金计划支助这类学生的交流学习[2]。这样的毕业生具有广阔的视野,熟悉不同国家之间的研究文化、内容差异,特别适合在跨国公司工作。德国一些高校曾试图将不同国家之间的材料学科教育结合,设置一个紧密联系、上下衔接的本科课程,可是,各个欧洲国家之间各大学的课程设置时间长短、考试结构、学术倾向以及法律约束差异较大,语言问题严重,以致许多这样的尝试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现在欧盟有博士研究生课程的共享计划,这个计划有相对可行的初步目标,有望获得较好的实施和预期成果。例如,德国马普协会是德国联邦和州政府支持的一个非营利性研究机构,有近80科研院所组成,涵盖了对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基础研究。马普学会一直努力强调其国际视野,在不考虑国籍的情况下发现适合的科研人才,不仅其工作岗位向全世界招聘,而且提供各国学者、学生申请的奖学金。近十年来,德国马普协会通过建立国际学校,提供博士奖学金,吸引来自全球的年轻优秀科学家在马普协会完成其博士论文。这不仅解决了德国由于人口负增长而存在的生源短缺现象(尤其是在理工科基础研究领域),还将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学生的研究成果留在了德国,也为其提供了后续高校、企业的合适科研人才。
新加坡高校也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南洋理工大学作为新加坡高校国际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发展可见一斑[3]。在在材料学科国际化的进程中,南洋理工大学从世界各地招收优秀学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之一,在生物材料、聚合体电子、纳米材料等领域方面表现卓著,获得了国际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南洋理工大学也积极为本校学生创造到国外学习与交流的各种机会,较大力度的支持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到国外参加学术会议或开展合作研究,同时也开设如国际学生交流计划、全球教育计划、海外实习计划、全球暑期学习计划等,通过参与这些计划,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体验不同国家的生活、文化和学术氛围,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人才。
二、 强调国际化背景下的实践、项目教学
材料学科是一个典型的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的学科,国外很多知名院校如最早将材料科学作为一个系名的西北大学,都是先建设研究生院再开设相应的本科专业的[4]。材料学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具有引领技术发展鲜明特点的工科学科,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时更需要强调实践、项目教学,用科研项目带动学生的培养,做到“做中学”,构建通过科学研究项目培养材料学科专业人才的目的。目前,材料学科的授课仍然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基础,所以偏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由于材料学科是物理、化学、电子和材料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所以基础理论知识学时占了很大比例。因而教师往往感觉没有时间讲授比较前沿和实用性的知识。
材料学院因为这个学科的发展特点,通常教师的相当一部分比例都具有国外留学和访学经历。比如我院具有国外留学和访学经历的老师就占到了将近50%左右。这样一批教师往往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知识背景(不仅外语能力),具有国际化意识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些教师在平时的讲课授课过程中,不仅可将自己的国际知识背景和结构及时更新到课程体系中来,还可以通过导师制,使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尤其是与国外合作的科学研究项目)来的方式培养学生。
通过建立“导师制”,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在大一即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大二大三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大四毕业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活动,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培养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兴趣。在课题组团队的带领下学习如何开展科学项目研究,并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教师政策,调动教师在在指导学生做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将自己的科研活动过程“教学化”,使学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提高科研素养,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性质如企业生产实践、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对外科技合作项目等将科研项目合理融入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比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以完成培养方案的教学实验室建设为重点,同时开出的专业实验可兼顾教师科研课题,开设与国内外企业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研究开发等专业实验,使学生接触和感受学科新近发展,增加学生的前沿感和参与感。这样不仅实现了实验室综合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在学科、专业建设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也能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在与教师理论课题研究相结合中,注意在课堂教学实时引进所研究科研课题的内容、介绍所做科研工作的先进性,以及与新能源未来发展的关系等知识,同时介绍一些科研方法产生的作用,并表明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关系,了解和认识最新的学科和专业发展动向,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也可以邀请众多国际著名的材料学科的科学家直接指导学生。通过邀请国外知名学者讲授研究生课程提高英语水平和与外国专家交流的能力;通过积极支持经过训练的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并作口头报告,进一步扩展了他们的视野,锻炼其国际化交流能力。
三、 结语
材料学科作为一个决定国民经济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学科,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世界经济体国家,国家、地方政府在新材料领域投入的的各类研究基金、计划的经费相对其它学科占的份额越来越高;同时各个地方也纷纷支持新材料项目的开发和相关公司的成立。由于世界新材料开发的持续热度,各国也相继出现相关人才的培养热。国内这十几年几乎所有的理、工科大学,甚至一些文科见长的高校均设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或系部。在进一步全球化大趋势下,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的高素质材料人才,使材料学科的学生在国际化背景下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成为产业界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任, 中国与印度软件业发展之比较[J]. 南亚研究季刊,2004,1:116-121.
[2] Flemings M C and Cahn R W, Organization and trend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 US and Europe[J]. Acta Materialia,2000,48(1):371-383.
[3] 喻胜华, 浅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1):64-66.
[4] R. W. C, The coming of materials science[M]. Kidlington:ELSEVIER SCIENCE Ltd,2001.
[5] 李强,陈文哲, 美国和欧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一)[J]. 高等理科教育,2002,46(6):33-40.
[6] 王选华,胡秋华, 外国如何开发国际化人才[J]. 中国人才,2012,7:54-55.
关键词:国际化视野;材料学科;高等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国际化背景下,材料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已不再局限于本国范围,还应探索国际化视野下亲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间相互学习和借鉴合作,学习世界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步伐与时代接轨以及与全球化相融。
材料学科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多学科交叉渗透以及迅速发展的鲜明特色,需要深入的思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企业对该学科人才素质的要求深入的讨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以及专业的培养方案等等。针对材料科学的学科特色,探索国际视野下材料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国际化背景下材料学科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过程,对于改革教学方法,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优化课程设置,凝练材料学科的教学特色和促进材料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强调国际视野,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材料科学的发展也异常迅猛,新观念、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成为高新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材料科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各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策略也值得借鉴。
印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路径有其国家的特色。印度人多,资源相对不足,因而其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独辟蹊径,主要为鼓励本国人才到国外去学习和就业。每年有大批的学生申请国外的实习、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职位。这种通过国内人才的外部化推动人才内部化进程的方法,使得印度赢得了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人才和大量的资金。也正是这个政策,使得印度软件产业蜚声海外[1]。
欧盟一直倡导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生能在不同国家或者同个国家的不同大学中联合学习,因此专门设立了一些助学金计划支助这类学生的交流学习[2]。这样的毕业生具有广阔的视野,熟悉不同国家之间的研究文化、内容差异,特别适合在跨国公司工作。德国一些高校曾试图将不同国家之间的材料学科教育结合,设置一个紧密联系、上下衔接的本科课程,可是,各个欧洲国家之间各大学的课程设置时间长短、考试结构、学术倾向以及法律约束差异较大,语言问题严重,以致许多这样的尝试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现在欧盟有博士研究生课程的共享计划,这个计划有相对可行的初步目标,有望获得较好的实施和预期成果。例如,德国马普协会是德国联邦和州政府支持的一个非营利性研究机构,有近80科研院所组成,涵盖了对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基础研究。马普学会一直努力强调其国际视野,在不考虑国籍的情况下发现适合的科研人才,不仅其工作岗位向全世界招聘,而且提供各国学者、学生申请的奖学金。近十年来,德国马普协会通过建立国际学校,提供博士奖学金,吸引来自全球的年轻优秀科学家在马普协会完成其博士论文。这不仅解决了德国由于人口负增长而存在的生源短缺现象(尤其是在理工科基础研究领域),还将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学生的研究成果留在了德国,也为其提供了后续高校、企业的合适科研人才。
新加坡高校也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南洋理工大学作为新加坡高校国际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发展可见一斑[3]。在在材料学科国际化的进程中,南洋理工大学从世界各地招收优秀学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之一,在生物材料、聚合体电子、纳米材料等领域方面表现卓著,获得了国际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南洋理工大学也积极为本校学生创造到国外学习与交流的各种机会,较大力度的支持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到国外参加学术会议或开展合作研究,同时也开设如国际学生交流计划、全球教育计划、海外实习计划、全球暑期学习计划等,通过参与这些计划,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体验不同国家的生活、文化和学术氛围,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人才。
二、 强调国际化背景下的实践、项目教学
材料学科是一个典型的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的学科,国外很多知名院校如最早将材料科学作为一个系名的西北大学,都是先建设研究生院再开设相应的本科专业的[4]。材料学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具有引领技术发展鲜明特点的工科学科,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时更需要强调实践、项目教学,用科研项目带动学生的培养,做到“做中学”,构建通过科学研究项目培养材料学科专业人才的目的。目前,材料学科的授课仍然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基础,所以偏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由于材料学科是物理、化学、电子和材料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所以基础理论知识学时占了很大比例。因而教师往往感觉没有时间讲授比较前沿和实用性的知识。
材料学院因为这个学科的发展特点,通常教师的相当一部分比例都具有国外留学和访学经历。比如我院具有国外留学和访学经历的老师就占到了将近50%左右。这样一批教师往往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知识背景(不仅外语能力),具有国际化意识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些教师在平时的讲课授课过程中,不仅可将自己的国际知识背景和结构及时更新到课程体系中来,还可以通过导师制,使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尤其是与国外合作的科学研究项目)来的方式培养学生。
通过建立“导师制”,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在大一即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大二大三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大四毕业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活动,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培养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兴趣。在课题组团队的带领下学习如何开展科学项目研究,并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教师政策,调动教师在在指导学生做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将自己的科研活动过程“教学化”,使学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提高科研素养,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性质如企业生产实践、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对外科技合作项目等将科研项目合理融入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比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以完成培养方案的教学实验室建设为重点,同时开出的专业实验可兼顾教师科研课题,开设与国内外企业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研究开发等专业实验,使学生接触和感受学科新近发展,增加学生的前沿感和参与感。这样不仅实现了实验室综合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在学科、专业建设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也能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在与教师理论课题研究相结合中,注意在课堂教学实时引进所研究科研课题的内容、介绍所做科研工作的先进性,以及与新能源未来发展的关系等知识,同时介绍一些科研方法产生的作用,并表明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关系,了解和认识最新的学科和专业发展动向,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也可以邀请众多国际著名的材料学科的科学家直接指导学生。通过邀请国外知名学者讲授研究生课程提高英语水平和与外国专家交流的能力;通过积极支持经过训练的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并作口头报告,进一步扩展了他们的视野,锻炼其国际化交流能力。
三、 结语
材料学科作为一个决定国民经济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学科,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世界经济体国家,国家、地方政府在新材料领域投入的的各类研究基金、计划的经费相对其它学科占的份额越来越高;同时各个地方也纷纷支持新材料项目的开发和相关公司的成立。由于世界新材料开发的持续热度,各国也相继出现相关人才的培养热。国内这十几年几乎所有的理、工科大学,甚至一些文科见长的高校均设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或系部。在进一步全球化大趋势下,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的高素质材料人才,使材料学科的学生在国际化背景下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成为产业界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任, 中国与印度软件业发展之比较[J]. 南亚研究季刊,2004,1:116-121.
[2] Flemings M C and Cahn R W, Organization and trend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 US and Europe[J]. Acta Materialia,2000,48(1):371-383.
[3] 喻胜华, 浅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1):64-66.
[4] R. W. C, The coming of materials science[M]. Kidlington:ELSEVIER SCIENCE Ltd,2001.
[5] 李强,陈文哲, 美国和欧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一)[J]. 高等理科教育,2002,46(6):33-40.
[6] 王选华,胡秋华, 外国如何开发国际化人才[J]. 中国人才,2012,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