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分析与反思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ba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真实原则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学纪录片的真正价值。人类学纪录片需要通过真实的题材选择,经过深刻地思索,以影像形式来表达对现实的认知。文章通过纪录片《人类星球》分析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表达特征。
  [关键词]人类学纪录片;真实性;人类星球
  一、人类学纪录片理论概述
  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或人类文化及社会起源、变迁与进化过程的学问。但纪录片的定义和风格是多元化、多样化的。自纪录片开山之作《北方的纳努克》面世以来,纪录片的创作观念随着社会思潮变化而不断改变[1],其表现风格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作者的拍摄手段而变换。因此,纪录片的外延不断扩张,内涵也变得复杂。
  人类学纪录片并不是人类学和纪录片概念的简单叠加或机械结合。人类学属于科学范畴,纪录片属于艺术范畴,各自研究的领域各不相同。但人类学纪录片将两者完美融合,把本属于人类学研究的科学领域融入艺术范畴的纪录片里,它要求学者们在思考人类学的问题时从纪录片的角度出发,或在思考纪录片问题的时候从人类学理论知识出发[2]。就内容而言,人类学纪录片是研究人类的科学成果,具有理性和学术性。从表述形式来看,人类学纪录片又是生动形象的,与一般纪录片相同。
  二、《人类星球》的创作分析
  (一)叙事结构与呈现:故事性与节奏感齐聚
  《人类星球》是英国广播公司拍摄制作的8集大型系列纪录片,被视为纪录片国际化、商业化生产的典型。《人类星球》主要讲述居住于城市、荒原、沙漠等世界各个角落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法则[3]。该片的每一集都会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以此来展示该地区的人类是如何适应周边环境并得以繁衍的情况。此外,该片也会介绍该环境周围的动植物,补充说明这些物种的“物竞天择”。影片中还充斥着各类人种生活的真实画面,完整还原人类面对原始大自然繁衍生存的状态。该片的每一集内容都按照当地原始居民的生活习惯如狩猎方式进行还原,鲜明地突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彰显了人类智慧。
  故事性虽然是《人类星球》的典型特征,但故事性太强,留给观众的思考空间就会受限,其真实性也会受到质疑。《人类星球》的基本叙事模式是展现个体的生存需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深层矛盾。每集时长不到一个小时,内容约涵盖10个小故事,影片既具备观赏性,又有节奏感[4]。影片要在6到10分钟里聚焦某个人,展现其挑战人类极限的生存方式,其镜头语言的概括力较为显著。
  《人类星球》首先在开头迅速建立故事对观众的吸引力,如《草原》篇开头就将多罗博人如何从狮口中“偷取”食物这一问题呈现给观众,引起观众的求知欲望;其次在过程中不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其心理预期得到满足;最后在结果中给观众呈现一个完整的结局,建构了让观众满意的叙事结构。此外,每一集的片尾都有拍摄花絮,其详细讲解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拍摄人员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故事[5]。这种独特的花絮方式能够让观众近距离地观察影片中的人物,体会和感知各式各样的生存方式,并清晰地认识到这群人的真实存在。
  (二)选题:兼具仪式性与猎奇性
  在某种程度上,人类学纪录片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摩擦。制作者在开始进行选题时,就需要先思考这部纪录片的定位是什么,其后再详细地开展拍摄工作和记录工作。在与拍摄对象接触时,制作者应尽最大努力还原并贴近他们的真实人物性格和日常生活,从而得到符合影片主题的相关素材。
  《人类星球》的选题主要偏猎奇向、奇观化,每集都会涉及世界上某个地方的仪式性事件。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仪式性事件就是指那些行为高度程序化,但又不具备功利性的集体行为或活动。如《沙漠》中多贡人一年一次的旱季捕鱼机会和求偶舞蹈大赛;《山区》里的天葬仪式;《海洋》中“海洋巫师”布莱斯唤鲨的过程;《丛林》里男性在盛装派对上展示羽毛饰品等,这些都属于仪式性事件。这些故事虽然都不尽相同,但是都表达了仪式本身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或馈赠,会参与各自的仪式性事件。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像的镜头呈现和震撼的音效,将这些仪式性事件完美演绎,甚至使观众感受到更为强烈的仪式感。
  (三)镜头、声音的运用:巧妙结合、相辅相成
  长镜头是时间和空间的真实再现,可形成多平面、多元素相互映衬、对比的复杂画面,也是纪录片创作中的常用手法。长镜头下的画面是一种连续发生、真实记录、无法篡改的纪实美,其可为观众提供更直接具体、信息量更多、可信度更高的画面。《人类星球》的镜头語言的表现手法更加偏向于剧情,但精彩流畅的长镜头展现并未受到影响。如在《海洋》中,拍摄主人公瑟宾在海面下停留五分钟以上的画面,摄影师就使用了典型的长镜头,不间断地记录瑟宾从进入水下到返回海面的过程,除了中间使用一个摇镜头,摄影机的机位基本没有变化。这既向观众表现时间的冗长感,又让观众理解五分钟究竟是怎样的概念。《人类星球》还有一些特写镜头、远景镜头。特写镜头能将人类复杂的感情通过眼神表达出来。如在《丛林》中,摄影师对阿瓦人爱姆薇爱抚小猴子时的眼神进行镜头特写,这不仅反映她对小猴子的怜惜之情,也表现她对小猴子的母亲被当作食物的赎罪心情。而远景镜头则能带给人更为直接的观感。如在《丛林》中,摄制组在直升机上拍下了南美洲土著居民在热带雨林的第一个航拍镜头,这里的远景镜头通过物理距离拉开了观众与片中人物的心灵距离,让二者进行了一次无声的交流。
  声音作为镜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纪录片中的应用也必不可少。在配乐方面,《人类星球》的创作组大幅使用了声画同步式的场景描写,巧妙地运用自然音响和管弦乐器来相互搭配,完美地渲染和烘托影片的画面内容。每一集片头的音乐主题都恢宏壮阔,为呈现各个地理环境的不同文化,创作者还大量融入了符合该地区民族文化的音乐素材。除了配乐,《人类星球》也运用了大量的现场同期声,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客观,大大地增强了现场感。如在《山区》中,鲁特医生为居住在尼泊尔山区的特堤妮奶奶做手术,她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照射而患有白内障,在纪录片中,制作组并未使用解说词,而是完整地展示了鲁特医生拆完绷带后,两人温馨的现场同期声对话场景,让观众仿佛与人物感同身受,达到共情。   三、对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反思
  (一)视觉奇观性与真实性
  《人类星球》的创作有一些值得推崇的新尝试,如新技术的融入、悬念剪辑镜头等。目前,纪录片创作中或多或少地会融入奇观化的思维,因此使用电脑特技、运用视觉技术成为制作影片的首选。电脑特技是指用数字技术处理影像或对原始素材进行修正,以达到最好的视听效果。这些特效技术、画面剪辑特技不仅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能生动准确地传达信息。除此之外,还有景别奇观,一方面是指注重捕捉内容本身富含视觉奇观的画面,比如《人类星球》中的沙漠、北极、草原、海底世界、冰川等;另一方面是指通过超常规的拍摄视角去呈现人眼无法到达的领域,如航拍大全景、低角度特写等,通过灵活剪辑达到奇观效果。
  许多纪录片从业者和研究者将“客观性”和“真实性”等同起来,将二者概念直接互换使用。然而,《人类星球》曾被曝出有违反编辑原则的段落。比如,在《丛林》里讲述科罗威人住在森林100英尺高的树屋里,但BBC发表声明坦承此段内容不准确,现实中科罗威人并没有住在那么高的地方。另一段是在《海洋》中,讲述拉马莱朗鲸鱼猎人用传统的方式捕鲸,当本杰明将捕鲸叉扎入水中,解说词说“他命中了”,但事实是本杰明并未命中[6]。《人类星球》陷入造假风波,最根本的原因是作品给了观众实拍的印象,实际上却是摆拍。可见,虽然真实性与视觉奇观化并不矛盾,但是纪录片的真实性也会由于过度追求视觉奇观而受到影响。
  纪录片追求的是一种“真实的境界”,但影片并不能完全做到还原真实。纪录片的创作主体在不违背纪录片真实性的前提下,拍摄和制作的过程使用手法和技巧,那么这也属于“真实再现”。“客观性”的真实再现不仅未对其作品“真实性”构成伤害,而且提高了受众的解读欲望。
  (二)科学性与艺术审美性
  创作纪录片的首要态度是诚实,在此基础上,才可以适当地进行技术创新与创造。笔者认为,纪录片的力量来源于事实的呈现,而非虚构,追求真实就是追求科学。科学性就是非主观臆想、以事实为根据,并具有真实、客观的特性。然而,虽然纪录片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这种客观性也是相对的,是由人主观反映的一种客观。
  根据现实生活,创作者从中观察并发现人类文化,最后制作的影片就是人类学纪录片,其价值核心就是科学性与真实性。在其创作过程中,一些艺术手段的融入也是不可避免的[7]。虽然纪录片重构故事需要使用现实的真实元素,但是同时其也能在影片中兼具艺术审美性和科学性。即使在百分百实拍的纪录片里,导演同样可以通过镜头、剪辑、配乐等技术手段,呈现一个有情节的故事。
  对纪录片这样一门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充满活力的艺术,我们应持一种开放的眼光,这对当下纪录片的研究和创作尤为重要。同时,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在创作过程中要重视形式,更要注重其中的科学性。毕竟艺术不能替代客观真理,追求审美也不能湮没了人类学纪录片中的科学性表达。
  四、结语
  纪录片的本质是记录,不能够脱离记录事件的客观性,但是在创作的艺术空间中具有主观性。纪录片的创作从社会、生活、历史等方面汲取素材,能够真实地反映某种客观情况。作为纪录片的创作者,要合理地处理自我的主观性与事件的客观性,把握时代发展的特点,深刻体现记录的本质。
  而人类学纪录片融入了人类学的理论知识,它记录的是一代人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虽然粗劣、不尽美观,且不像故事片那样具有矛盾冲突,但是其意义在于人类的历史文献价值能够得以依靠生动鲜活的影像而存在。因此,人类学纪录片是科学和艺术的二者结合。从人类学的历史长河来看,纪录片仅仅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其真正传播的内容和意义是每个群体的生活历史。纪录片不断地强调其客观性,但是纪录片的主观性也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其實纪录片创作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并不存在矛盾,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才是电视纪录片的
  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刚.人类学纪录片与其本体—“人类学”和“纪录片”[J].现代传播,2002(03):49-51.
  [2]雷建军,李国辉.影像至上—从《人类星球》看纪录片的美学趋势[J].中国电视,2013(05):52-56.
  [3]人类星球[EB/OL].(2019-08-30)[2021-04-28].https://baike.baidu.com/item/人类星球/10657792?Fr=aladdin.
  [4]崔兴中.明快主题观照人类家园 梦幻镜头彰显多元文化—纪录片《人类星球》视听分析[J].新闻传播,2017(02):33-34.
  [5]龚诗尧.文艺美学视域下的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问题[J].东南传播,2019(09):1-4.
  [6]周盛楠.视听语言在纪录片标准化生产中的应用—以《舌尖上的中国》和《人类星球》的对比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7(24):141.
  [7]张楚,宋君仪.工业型纪录片的叙事模式探究—以BBC纪录片《人类星球》为例[J].当代电视,2018(01):49-5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十三五”期间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研究热点进行总结归纳和剖析,以期为“十四五”期间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设定检索条件“来源=《编辑学报》or《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时间=2016-01-01—2020-12-31”,对检索出的结果进行手工清洗,去除问答、书评、规范及声明等非论文条目,获得“十三五”期间发表在《编辑学报》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上的论文。通过导出
期刊
[摘要]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动漫产品输出国,日本动漫在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利用中日文化的接近性,充分运用中国文化元素;画面、音乐的高品质更好地展示日本文化的异质性;融合多国文化元素,体现文化多元性。本文结合日本动漫在跨文化传播中呈现的特点,为我国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动漫,提升国产动漫品质,实现成功的跨文化输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日本动漫;中国;跨文化;传
期刊
[摘要]文章针对期刊编审工作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参照国内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规范,编制相关问卷对医学护理类期刊潜在作者进行调查,以探究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现状,以期为有效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医学护理类期刊;科研诚信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道德惯例的行为[1],是学术界弄虚
期刊
[摘要]由《人民日报》制作的国家形象片《中国再出发》以诗意的话语、贴合国家发展现状的主题,吸引了受众的广泛关注,体现了我国主流媒体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独特视角与创新思维。文章以《中国再出发》为研究样本,探析我国在国家形象片制作中的创新传播模式,并从传播者、平台传播策略、内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明晰国家形象片在数字时代中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我国国家形象片的传播效度与内容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家形象
期刊
[摘要]退稿是学术期刊稿件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退稿的恰当与否事关办刊质量、期刊运营效率和作者认可度。本文就退稿类型、可能原因、退稿工作中的焦点问题及影响进行解析,以期提升期刊编辑对退稿工作的重视程度,改进编辑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加作者对编辑工作和期刊质量的认可度。  [关键词]退稿;审稿;稿件取舍;编辑决定;期刊质量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成果呈井喷式涌现,科技论文数量、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期刊
[摘要]初审是科技期刊编辑控制学术论文质量的第一道关口,责任编辑作为初审者,应重视初审阶段的稿件质量控制。本文从稿件的学术质量和形式质量两方面,通过实例论述责任编辑在初审阶段对稿件质量控制的要点。责任编辑应严格把关稿件的学术质量,完善稿件的形式质量,为后续编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保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和内容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科技期刊;责任编辑;学术论文;初审;质量控制  学术论文
期刊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新型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视频新闻作为新型主流媒体新闻生产的重点,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呈现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对视频新闻的影响不仅在于新闻呈现表面,从新闻叙事角度来看,其新闻叙事者、新闻叙事视角以及新闻叙事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视频新闻;新闻叙事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期刊实践工作当中,并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以数据挖掘技术为背景,研究科技期刊精准约稿的策略,深入分析科技期刊类型以及约稿工作流程,探索科技期刊多元化约稿模式,考量精准约稿的实践效果,从而探究科技期刊精准约稿优化的具体策略,以期通过科技期刊精准约稿策略的优化,提高科技期刊质量,进而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数字化出版成为出版业关注的焦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面对媒介融合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出版业编校工作如何开展,解决目前出版业编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出版物质量,增强出版单位的行业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媒介融合发展对编校工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出发,讨论媒介融合生态下编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出版物质量和受众的
期刊
[摘要]VR音频技术是在VR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逐渐实现的,即VR音频制作通过对三维环绕声格式的有效运用,为听众营造更具沉浸式体验效果的声音环境,提升有关声音节目的质量和传播效果。文章在对VR音频技术及其进行节目制作应用的主要软硬件工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沉浸式广播节目的制作流程,对VR音频技术在节目制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VR音频技术;沉浸式体验;广播节目;制作;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