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历史意义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ang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黎锦晖,“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登上中国乐坛的音乐大师,他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为孩子们编写歌舞音乐作品,他所创作的这些作品一直到今天,依然能够让孩子们从里面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同时也让当今的教育工作者从中得到启发。
  关键词:黎锦晖 儿童歌舞剧
  随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开展,推广白话文、国语等主张的提出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改革,给儿童歌舞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引领了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運动走向新的历史阶段,此时中国开始出现了许多关于儿童歌舞剧的演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时任《小朋友》杂志第一任主编的黎锦晖先生,提出了“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的理念,大力普及音乐教育和国语,凭借着其丰富的音乐修养、独特的音乐才能和惊人的艺术表现手法,他的作品成为了一道儿童眼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在黎锦晖的音乐体系中,始终受到了西方“民主”“科学”“唯美”“人本主义”影响。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都蕴含着对提高人类素质和建立文明制度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主要体现在道德、智慧与审美三个方面,而促进少年儿童的智慧发展则表现为利用唱歌来训练儿童的语言发展;利用舞蹈来训练儿童的肢体语言;利用舞台的设计与安排,训练儿童空间的想象力,通过这些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来发展和促进少年儿童的语言智慧、肢体语言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这与中国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形成了巨大反差,其在教育领域打破了古代“四书五经”式的教育理念,树立了与科学思维相对发展平衡的教育理念,是中国音乐教育史上的一种突破。从审美上说,他的作品中主要体现为狭义的审美,即人对艺术品的认知评价品质和能力。黎锦晖在儿童歌舞艺术中对美的追求主要立足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人之本性,在《七姐妹游花园·旨趣》中,完全以美为主,人美、服装美、歌声美、姿态美、动作美,人的品性、行为无一不美,体现了他高尚的崇美品质和为年轻一代播撒爱美种子的博爱行为,而这种对美的渴求可以说得益于“五四”前后蔡元培所主张的“舍宗教而易之以纯粹之美育。”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与那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回顾我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极尽屈辱的,不过其却让身处那个时代的文化知识分子有了展现自我的舞台。黎锦辉坚持当时先进的“民主科学”的理念,一直在坚持自我音乐创作和批评实践的路上前行,这成为了一种自觉的理性启蒙思想。在著名的作品《麻雀与小孩》中,提出所有的布景与化妆,都由儿童们来完成,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对手工、图画以及卫生等作业材料的应用能力,还能够使其思维意识更加清晰,提升个人的才能。他打破了封建旧有观念,对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悟。
  黎锦晖所创作的儿童歌舞剧体裁,让我国早期的学校音乐教育以唱歌为唯一形式发展成多种艺术并存的新方式,他的儿童歌舞剧遵循孩子们的天性——活泼、开朗、好动,被儿童所喜爱。1920年,作品《麻雀与小孩》在经过反复演出实践和加工后逐渐成型为一部歌舞剧。这部剧不仅反映了当代儿童的精神风貌,还述说着摆脱封建教育后被压抑着的儿童的朝气和生机,是中西方文化结合、西方体裁与东方内容交融的产物。
  黎锦晖所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少年儿童的天性,这种活泼、生动的新体裁在教学中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其创编的儿童歌舞剧代表我国的现代儿童戏剧已经走向了新的阶段,开始日渐繁荣。这些融歌、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极大地充实了那个时代的少年儿童,还成为广受大家欢迎的课外文娱活动。从某一角度来说,黎锦晖所创作的儿童歌舞剧这一新的体裁改变了一个时代的教育方式与教育观念。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是历史与个人相结合的产物,其内容、创作、体裁、教育与时代特征显著,是他将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融入作品,以朴实的语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儿童歌舞剧的作品当中所展现出来的“民主与科学”的气息已经深深地渗入到了广大群众的心中。黎锦晖儿童歌舞剧为中国儿童音乐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开创性的体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儿童进行着美育教育,为后期中国儿童音乐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海霞.“文革”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 .
  [2]张清华.黎锦晖儿童歌舞艺术的“人本主义”内涵[N].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3).
  [3]李岚清.中国近现代儿童歌舞音乐的开创者[N].文汇报,2005(11):3.
  [4]俞玉滋.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创作取得成就的原因——纪念黎锦晖诞生一百周年[J].音乐探索,1991(4).
  [5]王娜.试论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J].体音美教学,2009(11).
  作者简介:叶倩(1989—),女,汉族,江西人,现供职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对于艺术的兴趣是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前提,教师要想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增强他们的艺术素养,那么就必须注重幼儿自身对于艺术的需求,从而科学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其综合能力和艺术素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 艺术学习 多元表演  幼兒艺术教育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教师利用角色表演、故事剧、情景表演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幼儿艺术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增强
期刊
不敢说蓝炳锋老师具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等古人的韬略,但从一间摇摇欲坠的泥坯房到拥有一栋两层钢混楼房校舍、从一校五个调皮男生到拥有全校一百二十多个莘莘学子,其治学治校与前人的攻城夺地如出一辙。  往昔躁动年代,如今浮华岁月,人们已经“立定”“向钱看”、举步“朝钱走”了,财神爷勾引着伯乐弃下相马经下海淘金去了。是什么力量让蓝炳锋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在山旮旯里,一年又一年地为一群群留守儿童擎起一朵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相同的教学形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班级合唱教学与童声合唱之间便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课程是能吸引注意力的课程,而合唱教学的开展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神奇与美妙。学校开展的班级合唱教学与童声合唱队的训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班级合唱 童声合唱队训练 差异  合唱教学是对一个集体的教学,但是教学方法会根据集体性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就导致
期刊
摘要:在孩子们刚进入美术的世界时,笔者尝试加入线描绘画的教学。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十分适合低段孩子们的美术绘画。笔者以在生活中寻找线条、以阶梯式的教学配合各种不同的工具,让孩子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和自信逐渐增加。  关键词:线条 阶梯 由简到难 生活 工具 兴趣  一、由易到难阶梯式教学  小学低段的孩子大都经历了幼儿园的涂鸦期。刚进入小学,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此时,教
期刊
摘要:幼儿歌曲教学是实现幼儿美育教育的最好途径,也是最直接美育教育的方法。因此,在美育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固根基、求发展、达目的。固幼儿美育教育之根基,求幼儿智力之开发,达到我们美育教育的目的。所以,幼儿歌曲教学之途径探讨是事在必行。  关键词:幼儿歌曲 教学 途径  一、美育教育中的儿歌  新时代、新标准、新要求,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实现美好的教学理念,必须从幼儿开始。幼儿的美育教育途径是对其的审美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美术教学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现代高中美术教学,已经逐渐实现了由传统的单一绘画技能的培训向美术鉴赏式教学的转变。为此,本文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心理的积极作用入手,对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对现代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 审美心理  高中学生已逐渐迈向成年,能够多维度地认知外界事物,对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职学校要与时俱进,努力培养具有創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中职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变化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也成为职业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中职教师,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用更新的理念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手段,体现出现代的教育特征。  关键词:中职生 思维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给音乐课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注重对学生听、唱、弹、奏等基本音乐技能的培养。竖笛由于演奏技巧相对简单、学习成本相对较低而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高质量的竖笛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特别是在识谱能力等方面的效果更是作用明显。如何实现竖笛教学即“减负”又“增效”的实际教学效果,已成为现阶段竖笛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突破观念,从
期刊
摘要:对于舞蹈演员而言,在舞台上的表演除了要用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身姿来展现艺术之外,情感的投入也是極为重要的,舞蹈演员的情感也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体验和内心,以及对艺术表现的感受。舞蹈教学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学习者难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这些困难会对舞蹈学习者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情感教育,对提升舞蹈学习者的的信心以及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
期刊
摘要:一堂好的音乐课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一堂好课也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导演而成。  关键词:趣味发声 巧用拓展 创造韵味  新课程的改革,让我们的音乐教学焕然一新,改变了我们原来的教学方式,甚至是教育理念,激励我们师生在音乐活动中,共同思考,共同探索,共同创新,以和谐、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共同建立一个接纳性、适应性、包容性的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