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生气怎一个怒字了得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na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在上中学时,读过台湾作家龙应台先生的一本书《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感受颇深。那时的中国人见到邪恶、遭遇不平时,依然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不说抗争,就连气也不愿生,舍不得生。不知是中国式修养深厚所致,还是十足的中庸与奴性所宥,有时在大是大非、大仁大义面前显得萎缩不前、麻木不仁,可有时却在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小事上显得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此种中国式的情感表达方式,毒害了几代人。也使中国的民族个性,在世界文明的眼里变得怪异、另类了。
  外国人在评价中国人个性时有个比喻,叫做“绵羊心理”:假如一头狼冲进羊群去攻击一头羊,其他绵羊不是凭借还算坚硬的角进行还击,保护同伴,而是竖起耳朵,袖手旁观,任凭同类在眼前血流成河,被残忍吞噬,庆幸自己没被攻击。而等恶狼再次扑向自己时,为时已晚。可其他绵羊们依然耸立耳朵呆立一旁,庆幸自己的幸运,暂时的安逸……所以,在鲁迅笔下,我们依然看着有人在吃人血馒头,在抗日战争中几个日本鬼子押着成千上万的同胞“慷慨赴死”……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翻身农奴把歌唱”式的新生和改革开放的洗礼,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国人的修养和品行也不可同日而语了。可能在龙先生那句话的刺激下,有些中国人矫枉过正,中国式脾气强烈反弹,不仅爱生气、会生气、生大气,而且这脾气一生越发了得:假若一不顺心就生气,一生气就怒不可遏,一怒不可遏便大打出手,一大打出手便名震九州。这可能是龙应台她老人家始料不及的。
  广州地铁里,一位上了年纪的人和一位青年因为让座,两人便扭打在一起,老人愤而咬伤了青年人的耳朵,血流一地;杭州公交车上,因为一个青年没给抱着孩子的女子让座,就被该女子的丈夫连搧五个耳光,小伙子被打得鼻血横流,镜框也被打飞;上海地铁中,一个男子辱骂一个女子,并把前来劝架的另一男子打伤,因为该女子没有给他人让座;济南公车上,一位带小孩的母亲见旁边的男青年没让座,边搧不让座男子耳光,边扬言“替你妈教训你!” 9月7日,塞班岛飞往上海的航班上,多名中国乘客互相殴打;就在这次事件的五天前,苏黎世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两名中国男子因座椅问题大打出手,飞机因此迫降。更让人惊讶的是,在中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的知识分子、政府官员、殷商富贾等阶层也开始生气了,而且生气、发飙、耍狠、打人、发微博,论证其打人有理,打人英雄……
  不知是受影视作品的蛊惑,还是富裕后脾气反弹的惯性,有些中国人一不高兴就诉诸武力,一诉诸武力便像影视中搧人耳光,而且从公交车打到地铁,从陆地打到空中,从农村打到城市,从中国打到国外……大有一路打来方能彰显我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的昂扬之气,一扬被外国列强长期凌辱的尚武之威,一显国人习武体健武功盖世之绝技,一展我国人喜欢生气主持公道的英雄本色!
  让座与否,礼节是否周全,这本来是道德层面的事情。再说,让座只有道德的自觉而没有法律的必须。让则,可以嘉许、感动;不让,也可以付之以鄙夷与白眼,让与不让,都有自己的自由。然而以粗暴之举来对待不礼貌,以违法之举对付不道德,可就不止是不文明,而是成了违法者的角色了。
  本来提倡文明、彰显正义、践行道义是值得嘉许的,因为我们处于这个特定的社会阶段,需要善良、文明、正义的践行者和守护者,并以期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面对不文明、不礼貌都能出面声讨或制止,这在人人面对不文明或邪恶现象忍气吞声可谓一大进步。可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人群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还参差不齐的今天,假如一遇不文明言行,不是以恰当合适的方式劝阻,而是以拳脚相向、以暴制暴,岂不使这个社会更混乱、更不文明?所以,静心思之,感觉对于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假以不文明的方式对待和处置,得到的将是双倍的不文明,甚至是野蛮和暴力!
  我们鄙夷种种丑陋和丑恶,但不能以一种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的方式来制止。提升整个国民的文明素质和激发其仁爱之心,是个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由于我们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国度而来,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历练,经济基础薄弱,国民文化教化尚待提高,加之文化大革命对传统礼节和文明的戕害,使得优秀的传统被当作垃圾批斗,好的东西又没学好,对国外先进、文明、优秀的精神财富我们曾经一味地排斥,有时是被媒体和舆论误导,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只要一提到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在我们那个时代的舆论环境里,眼前和脑海浮现的就是美国民不聊生、法国荒淫无度、英国男盗女娼、意大利黑手党处处是抢劫强奸…….
  所以客观地说,在当今中国人是两级分化:稍微上了年纪的,一味排斥西方文明和文化,而年轻一代却是对国外的东西一概趋之若鹜崇拜有加。一方面我们口头把西方当作洪水猛兽、蛮荒之地,一方面那些有钱、有势、有权的国人,却狠心地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送进西方社会的“狼窝”、“虎口”……
  你诚信待人,想与世无争、与人无怨,可回报你的是屡屡的欺诈和生活的不平;你想劳动致富,可你凭勤劳工作连饭也吃不饱,房也买不起;你想正派做人、踏实做事,可你总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老受他人的白眼与刁难……
  所以,在理想与现实、美好与丑陋、崇高与卑微的巨大反差下,很多人心中没有“上帝”、没有信仰、没有崇高,没有追求,只有对现实的反叛和对金钱、权利、物欲的膜拜。浮躁、空虚、逆反、焦虑,再加上自负、不平与反叛,许多被扭曲的现象一经被点燃,就会以一种不理性来诉诸正义,以一种暴力来表达伸张正义之急迫,如此情况就易失控。
  龙应台曾说过:在一个法治轨道上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她的犀利诘问,曾经震醒一代中国人。尽管我们内心深处都挚爱美好的东西,希望世界大同,期望真善美,对待不文明的人和事从心里很厌恶,但作为一个文明人,就应该以文明、高贵、善意而恰当的方式来教育、影响、感化对方,让他从心灵深处有种羞辱感和愧疚感,这样才能启迪他道德的良知和文明的教化,才能从源头斩断不洁之念。可在今天,我们的许多同胞一不留神就生气,一生气就动手、动刀,甚至动枪,为一点鸡毛蒜皮,就大打出手,甚至要置人于死地,这,到底怎么啦?
  古人云:让者为贤,忍者为仁,从者为厚,谦者为德。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敬奉“仁、义、礼、智、信”之美德,可如今进化到今天的中国民众,为何成了浮躁、粗鲁、偏激、蛮横、自私的代名词了?
  在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礼让、宽容、尊重,这是一个成熟社会本应具备的常态。按说人们现在日子好过了,房子住宽了,生活优裕了,可幸福指数并没提高。在国外,即便不太发达的二流国家,人们在进电梯、上楼梯、过马路也都是微笑着相互谦让,就是不认识的人相遇,也是面带微笑,擦肩而过。这些假如在中国,一定会说你有病。
  我们曾经总爱说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可现在通过战乱、文革和改革开放,许多优良传统没被保留下来,倒是衍生了许多让人痛惜的东西:老人跌倒你去扶起,你却成了肇事者;公交车上你去制止小偷,失窃者反倒说东西不是他的;十一长假游客所到之处,垃圾遍地一片狼藉;过马路无论红灯绿灯,大伙一拥而过……什么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便溺 ,肆意毁坏公共设施,随意插队,大庭广众之下高声喧哗,你还哪里去找古国遗风、文明之迹?
  曾经我们总是对国外用汉字写着“不许随地吐痰”、“禁止大小便”等特别提示,感到特别难受和憋屈,总认为是对我们的侮辱和别有用心。可当我们看看媒体报道,再现在看看周围,我们的许多同胞不文明的举止,累及的不止是他自己了,而是整个中国的名声!
  我们该问问自己,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该大处放眼世界,小处注重小节了!小到一个人,中到一个群体,大到一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行为规范,说什么、做什么不止是凭自己的兴致和心情,还应顾及周围人的感受和风俗习惯,更要遵从道德底线浑然和法律法规。否则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成为乱作一团、乌烟瘴气的蛮荒之地,我们的周围就会成为各自为政、乱七八糟的群氓,我们的社会就会沦落成没有尊严与纪律、没有秩序与文明之邦。
  言行文明是种素养,主持文明是种高度,营造文明是种境界。假如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与人为善,多为他人着想,何愁我们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不会慢慢好起来?
其他文献
春节前,天气奇冷,怕下雪,菜涨价,张老师根据经验,提前买好了过年包饺子的韭菜,并把这个经验传授给同事们:现在韭菜四块钱一斤,很快说不定要涨到八九块了。  哈,张老师你买贵啦。今早我在东市场买的三块五。同事小王说。  咱都是干会计这行的,从专业角度讲,为了降低购买成本,真是三块五一斤的话,我看张老师不如再买二斤,好使原先的四块降到三块七毛五。小杨跟着说。  受小杨的启发,张老师又到了菜市场,发现韭菜
期刊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我已告别大学校园。但此时的我,虽然胸怀沧海,志比鲲鹏,却只因年少路迷茫。感谢东风实业公司,是您给毕业后彷徨的我带来了希望和坚定的方向。结草衔环,不忘滴水之恩,怀揣梦想涌泉相报,坚持着东风实业“激情挑战,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东风实业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1840年,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带着中国梦从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1969年,我们东风人,任
期刊
3月1日上午9:00,当武汉一厂总装分厂厂长罗浩驾驶一辆珠光白色的东风标致308轿车缓缓驶下总装商业线时,生产现场一片沸腾,一厂第300万辆汽车正式下线。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工,我感到相当自豪!300万这个数字中包含了太多。对于我个人而言,有我的汗水,有我的付出,更有我的成长。四年来,我与神龙公司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公司日益壮大,发展异常迅猛,让我们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公司的职级体系越来越完善,公平公
期刊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是一个奇葩。那种归来似的繁荣,几乎唤醒了每一个人的文学之心。东风更是一块孕育文学的沃土。《东风汽车报》(那时叫《二汽建设》),每周辟有“文学副刊”专栏,大型文学丛刊《风神》(之前叫《汽车城》),成了东风文学青年的精神圣地。那时,我只是初涉文学,还很浅薄。但我从这里获得了最早最直接的文学感知。屠正明、吴宝忠、杨育基……一大批老师的文字让我敬畏、神往。90年代之后的沉寂,让文
期刊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看到这样的灯光了,只要半夜醒来,必定会有一片灯光,从窗口淡淡地泻进来,如同深秋早晨的凝霜,白且冷。  起先很是烦躁。大半夜的,本是内急而醒,半睡半醒中一溜小跑,一到窗口那块,让灯光一照,顿时神清气爽,甚至把那蒙眬的睡意驱赶掉一大半,再躺下后辗转半天才能睡着。更重要的是我现在是有身子的人,不休息好,宝宝怎么能发育得好?晚上再醒的时候,我就留意了。这灯,有时是开在客厅,有时亮在阳台,
期刊
海潮正在退去  而你的身躯却没有搁浅  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  在匍匐前行的基坑中  依然有你振翔光鲜的容颜  海潮正在退去  而你的信念却没有搁浅  日日梳理运营的脉络  天天擦拭双翔的飞燕  只为涨潮时的风云亮剑  海潮正在退去  而你的激情却没有搁浅  在百媚千红的园囿中  在斗智斗勇的较量间  依然有你 向前 向前  海潮正在退去  而你的憧憬却没有搁浅  一个个新面孔踏歌起舞  一个个新店
期刊
接放学的女儿  在等待的爸爸、妈妈中  我练习一个父亲的柔软  如极稻田的守望人  从众多的鲜艳花朵中  找寻最美丽的那朵  而在另一个时间  我还在这里伫立  那时他是作为  一个流连的老人  一个时空穿越者  在生命的末端多愁善感  女儿已远走高飞  在都市的小巢里煲电话  她看不见爸爸  笑声中的皱纹  声音里的衰老  只有孩子们  像电影里的快镜头  从栅栏里鱼贯走出  又从浑浊的瞳仁中 
期刊
假如说文化是一个企业永续发展的源泉,那么文学艺术就是这条河流上最为激越、美丽的浪花。她不仅可以激励员工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还可以活跃企业文化气氛,提升企业文化品味,增强员工的心智与素养,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为企业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添砖加瓦。  东风公司文联在公司党委和总部的领导下,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发展东风事业,振兴东风文化,从大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将公司文化发展视为公司发展的
期刊
柳叶失眠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她抬头看看夜光钟,才两点一刻,钟上那只猫头鹰,还戏弄地朝她摇头晃脑,她心里难受极了。  她干脆开灯一骨碌坐起来,呆呆地望着墙上的照片,接着开始默默地流泪……  墙上照片中的闻达明温情默默地搂着她,俩人脸上都挂着甜蜜的微笑。这是多么幸福的一对啊!  然而,白天那一幕把她的幸福梦彻彻底底打碎了。  柳叶曾经是个单纯可爱的女孩,一心追求心中纯真的爱情。一次聚会
期刊
红蜻蜓  奏鸣曲里溢出的音符  以轻翼切割季节的蛙鼓  芬芳着夏日的琴弦  被荷塘宠坏的新娘  我伸开碧绿的手掌  任你,在我的花瓣上撒娇  颠倒深红浅红的语序  夕阳瞳孔里溅落的小诗  绕着童谣的发辫  韵律出泥性和草色的词语  把青葱剪辑成意境悠远的竹笛  宁静成莲  用复眼洞悉世事纷纭  莲 蓬  举起话筒,池塘歌者  字正腔圆地表达  小令的韵脚  叮叮当当碰碎一池月光  幽香出童谣里的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