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方法: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根据研究目的实验记录表设计实验,体会随着条件变化,磁铁隔物吸铁的本领是如何变化的;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归纳共性,得出科学概念。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得出隔物吸铁磁性大小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磁铁、回形针、铁钉、铝片、铜片、布片、玻璃片、垫圈、硬币、卡纸、铁片、烧杯等。
四、课堂实录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个魔术,想看吗?
生:想。
(教师表演魔术,学生欣赏)
师:两颗棋子为什么自己会动呢?
生:肯定有吸铁石。
师:同学们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今天的科学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刚才有同学提到吸铁石,吸铁石在科学课里叫作磁铁。
(教师板书:磁铁)
师:我们班有多少同学玩过磁铁?
(学生纷纷举手)
(二)探究活动一:磁铁能吸什么物体
师:很多同学都玩过磁铁,今天上课我们再来玩一玩。这里有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教师出示材料,并将写好材料名称的纸贴在黑板的边上)。你觉得磁铁能吸哪些材料?老师要求大家把预测的结果记录到实验单中。
(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填写预测)
师:你们小组的预测结果是怎样的?
生:我们小组预测,回形针、铁钉、铝片、铜片能被磁铁吸引,其他的不能被吸引。
生:我们有不同意见,铝片、铜片、硬币不能被磁铁吸引。
师:你们确定吗?
生:不是很确定。
师:只靠猜测能行吗?
生:不行。
师:要想知道这些材料到底能不能被磁铁吸住,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用磁铁试一试。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同时请4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这张表格:①填写实测记录。②思考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出示课件,温馨提示学生:①按顺序一个一个进行检验。②小组讨论声音要轻,动作要快。③音乐响起停止试验,材料交给组长后放入抽屉中。④将记录单填写完整、准备交流)
师:(播放音乐示意学生停止实验)我们请准备好的小组来向大家汇报实验结果。
生:我们实验的结果是回形针、铁钉、铝片、垫圈、硬币能被磁铁吸引,铜片、布片、玻璃片不能被吸引,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有铁。
师:科学家也和我们一样,通过更多的实验,也发现了磁铁能吸铁,人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作磁性。
(三)探究活动二:磁铁是否能隔着物体吸铁
师:(出示装水的塑料杯,里面有一枚同形针)不弄湿双手,能把塑料杯里的回形针帮老师取出来吗?
(生纷纷举手,一生上台拿磁铁放入水中吸出回形针)
师:老师再加一个条件:不弄湿磁铁还能取出来吗?
(片刻后有少数学生举手,一学生上台将磁铁放在玻璃杯外壁吸住回形针,移出水而)
师:真聪明。从这个实验中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磁铁隔着玻璃也能吸铁。
师:仅仅只有玻璃吗?
生:磁铁隔着玻璃和水也能吸铁。
(师板书: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物体前留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3样物体——卡纸、布片和铁片,磁铁隔着这3样物体也能吸引回形针吗?谁上来验证一下?
(教师展示3样物品,学生上台验证)
师:看到什么现象?
生:磁铁隔着卡纸、布片和铁片都能将回形针吸住。
师:看来,磁铁确实能够隔着物体吸铁。同学们,磁铁隔着一张卡纸、一块布片和一块铁片都能吸引回形针,那么随着它们厚度的增加,磁铁隔物吸铁的本领会怎样变化呢?
生:会越来越少。
生:可能后来就吸不住了。
师:那让我们用卡纸做实验来验证一下。看着这张实验记录单,利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材料,思考这个实验要怎么做?
(教师讲解实验中如何放回形针并演示,磁铁放在纸上的双而胶的地方,撕下一而,然后将磁铁很方便地粘住,避免磁铁滑落影响实验)
师:如果实验中放了11颗回形针,掉了下来,磁铁吸住的是几颗?
生:10颗。
师:如果放了15颗掉下来,就应该是——
生:14颗。
师:对。每张卡纸做一次够不够?
生:不够。
师:为什么?
生:有可能我们不小心弄掉了,所以得重新做一次。
师:大家真会做实验。每种情况卡纸做两次,这样可以减少我们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可以让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现在可以做实验了吗?
生:可以。(师出示提示: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试验动作快、声音轻。②音乐响起,停止实验,材料交给组长后放入抽屉中。③实验完成后,组长将3个数据报给老师)
(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师:(播放音乐示意学生停止实验)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汇报实验结果。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
师:从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卡纸厚度越厚,能吸住的回形针越少。
师:在磁铁不变的情况下,隔开的卡纸越多,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就越少。那么,如果卡纸再增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可能会吸不住。
(师演示隔着40张卡纸吸回形针,—个也没有吸住)
师:我们最初得出的结论——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这句话该怎样说才比较科学?
生:在物体前面要加上“一些”。
师:对呀,这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
(四)问题展示,引向课外
师:通过前面的实验,同学们都知道磁铁能吸引硬币。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硬币,请同学来试一试,它能不能被磁铁吸引?
(学生演示)
师:为什么同样是五角的硬币,会有不同的结果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研究吧。
五、教学反思
1、文本教材重细节处理
该课对教材进行了较大的取舍,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三(下)第四单元的内容。磁铁隔物吸铁与被隔物体的厚度关系的研究,是新增添的探究内容,通过比较研究,在学生对认识到磁铁有磁性的基础上,对“磁铁的磁性大小与距离有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该课舍弃的内容足磁铁性质的应用,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做这样的取舍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有益而无害。
2、实验材料重细节准备
准备材料往往是影响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的关键性因素。实验材料考虑得周到,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第一个探究活动中,我出示了回形针、铁钉、铝片、铜片、布片、玻璃片、垫圈、硬币等材料,在出示后,又在黑板的右侧边上贴上事先打好的这些材料的名称,方便学生在汇报中反馈名称,减少了汇报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另外,在第二个实验中,我在卡纸的中心部分粘了一小块双面胶粘纸,学生在实验时只需揭掉一面。就可将磁铁粘在纸上,避免磁铁在纸面上滑落,这样很方便学生在卡纸的另一面挂回形针。一块小小的粘胶纸,节约了学生大摄的实验时间。
3、实验常规重细节指导
我在两个探究活动中都非常注重实验前的常规指导。比如第一个探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大屏幕上投影出温馨提示:①按顺序一个一个进行检验。②小组讨论声音要轻,动作要快。③音乐响起停止实验,材料交给组长后放入抽屉中。④将记录单填写完整、准备交流。第二个探究活动前,大屏幕提醒学生: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实验动作快、声音轻。②音乐响起停止实验,材料交给组长后放入抽屉中。③实验完成后,组长将3个数据报给老师。这些提示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刚开始学习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这些提示,不仅能有利于此节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课堂学习常规,这将对今后的科学课的学习至关重要。
执笔凝思,整堂课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是深入的。但能否再开放些呢?如在做“隔物吸铁”的实验时,能否准备些足够数量的其他物品,而并不只是卡纸。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学生的思维会更开阔。长期坚持,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责任编辑:符洁)
(1)科学概念: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方法: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根据研究目的实验记录表设计实验,体会随着条件变化,磁铁隔物吸铁的本领是如何变化的;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归纳共性,得出科学概念。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得出隔物吸铁磁性大小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磁铁、回形针、铁钉、铝片、铜片、布片、玻璃片、垫圈、硬币、卡纸、铁片、烧杯等。
四、课堂实录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个魔术,想看吗?
生:想。
(教师表演魔术,学生欣赏)
师:两颗棋子为什么自己会动呢?
生:肯定有吸铁石。
师:同学们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今天的科学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刚才有同学提到吸铁石,吸铁石在科学课里叫作磁铁。
(教师板书:磁铁)
师:我们班有多少同学玩过磁铁?
(学生纷纷举手)
(二)探究活动一:磁铁能吸什么物体
师:很多同学都玩过磁铁,今天上课我们再来玩一玩。这里有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教师出示材料,并将写好材料名称的纸贴在黑板的边上)。你觉得磁铁能吸哪些材料?老师要求大家把预测的结果记录到实验单中。
(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填写预测)
师:你们小组的预测结果是怎样的?
生:我们小组预测,回形针、铁钉、铝片、铜片能被磁铁吸引,其他的不能被吸引。
生:我们有不同意见,铝片、铜片、硬币不能被磁铁吸引。
师:你们确定吗?
生:不是很确定。
师:只靠猜测能行吗?
生:不行。
师:要想知道这些材料到底能不能被磁铁吸住,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用磁铁试一试。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同时请4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这张表格:①填写实测记录。②思考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出示课件,温馨提示学生:①按顺序一个一个进行检验。②小组讨论声音要轻,动作要快。③音乐响起停止试验,材料交给组长后放入抽屉中。④将记录单填写完整、准备交流)
师:(播放音乐示意学生停止实验)我们请准备好的小组来向大家汇报实验结果。
生:我们实验的结果是回形针、铁钉、铝片、垫圈、硬币能被磁铁吸引,铜片、布片、玻璃片不能被吸引,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有铁。
师:科学家也和我们一样,通过更多的实验,也发现了磁铁能吸铁,人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作磁性。
(三)探究活动二:磁铁是否能隔着物体吸铁
师:(出示装水的塑料杯,里面有一枚同形针)不弄湿双手,能把塑料杯里的回形针帮老师取出来吗?
(生纷纷举手,一生上台拿磁铁放入水中吸出回形针)
师:老师再加一个条件:不弄湿磁铁还能取出来吗?
(片刻后有少数学生举手,一学生上台将磁铁放在玻璃杯外壁吸住回形针,移出水而)
师:真聪明。从这个实验中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磁铁隔着玻璃也能吸铁。
师:仅仅只有玻璃吗?
生:磁铁隔着玻璃和水也能吸铁。
(师板书: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物体前留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3样物体——卡纸、布片和铁片,磁铁隔着这3样物体也能吸引回形针吗?谁上来验证一下?
(教师展示3样物品,学生上台验证)
师:看到什么现象?
生:磁铁隔着卡纸、布片和铁片都能将回形针吸住。
师:看来,磁铁确实能够隔着物体吸铁。同学们,磁铁隔着一张卡纸、一块布片和一块铁片都能吸引回形针,那么随着它们厚度的增加,磁铁隔物吸铁的本领会怎样变化呢?
生:会越来越少。
生:可能后来就吸不住了。
师:那让我们用卡纸做实验来验证一下。看着这张实验记录单,利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材料,思考这个实验要怎么做?
(教师讲解实验中如何放回形针并演示,磁铁放在纸上的双而胶的地方,撕下一而,然后将磁铁很方便地粘住,避免磁铁滑落影响实验)
师:如果实验中放了11颗回形针,掉了下来,磁铁吸住的是几颗?
生:10颗。
师:如果放了15颗掉下来,就应该是——
生:14颗。
师:对。每张卡纸做一次够不够?
生:不够。
师:为什么?
生:有可能我们不小心弄掉了,所以得重新做一次。
师:大家真会做实验。每种情况卡纸做两次,这样可以减少我们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可以让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现在可以做实验了吗?
生:可以。(师出示提示: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试验动作快、声音轻。②音乐响起,停止实验,材料交给组长后放入抽屉中。③实验完成后,组长将3个数据报给老师)
(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师:(播放音乐示意学生停止实验)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汇报实验结果。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
师:从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卡纸厚度越厚,能吸住的回形针越少。
师:在磁铁不变的情况下,隔开的卡纸越多,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就越少。那么,如果卡纸再增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可能会吸不住。
(师演示隔着40张卡纸吸回形针,—个也没有吸住)
师:我们最初得出的结论——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这句话该怎样说才比较科学?
生:在物体前面要加上“一些”。
师:对呀,这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
(四)问题展示,引向课外
师:通过前面的实验,同学们都知道磁铁能吸引硬币。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硬币,请同学来试一试,它能不能被磁铁吸引?
(学生演示)
师:为什么同样是五角的硬币,会有不同的结果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研究吧。
五、教学反思
1、文本教材重细节处理
该课对教材进行了较大的取舍,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三(下)第四单元的内容。磁铁隔物吸铁与被隔物体的厚度关系的研究,是新增添的探究内容,通过比较研究,在学生对认识到磁铁有磁性的基础上,对“磁铁的磁性大小与距离有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该课舍弃的内容足磁铁性质的应用,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做这样的取舍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有益而无害。
2、实验材料重细节准备
准备材料往往是影响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的关键性因素。实验材料考虑得周到,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第一个探究活动中,我出示了回形针、铁钉、铝片、铜片、布片、玻璃片、垫圈、硬币等材料,在出示后,又在黑板的右侧边上贴上事先打好的这些材料的名称,方便学生在汇报中反馈名称,减少了汇报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另外,在第二个实验中,我在卡纸的中心部分粘了一小块双面胶粘纸,学生在实验时只需揭掉一面。就可将磁铁粘在纸上,避免磁铁在纸面上滑落,这样很方便学生在卡纸的另一面挂回形针。一块小小的粘胶纸,节约了学生大摄的实验时间。
3、实验常规重细节指导
我在两个探究活动中都非常注重实验前的常规指导。比如第一个探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大屏幕上投影出温馨提示:①按顺序一个一个进行检验。②小组讨论声音要轻,动作要快。③音乐响起停止实验,材料交给组长后放入抽屉中。④将记录单填写完整、准备交流。第二个探究活动前,大屏幕提醒学生: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实验动作快、声音轻。②音乐响起停止实验,材料交给组长后放入抽屉中。③实验完成后,组长将3个数据报给老师。这些提示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刚开始学习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这些提示,不仅能有利于此节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课堂学习常规,这将对今后的科学课的学习至关重要。
执笔凝思,整堂课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是深入的。但能否再开放些呢?如在做“隔物吸铁”的实验时,能否准备些足够数量的其他物品,而并不只是卡纸。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学生的思维会更开阔。长期坚持,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责任编辑: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