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赋予了素质教育新的内涵。它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要求学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成功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成功教育 班级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09-01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成功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成功是成功之母”,过多的失败与挫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生活需要阳光,成长需要激励。因而,开展成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成功教育是指通过教师的帮助,让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逐步做到自己争取成功、获得成功的一种教育模式。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以“成功教育”理念指导班级管理,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立足“最近发展区”,设置合理的教育目标
究竟什么是成功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简言之,成功意味着目标的达成。因此,实施成功教育,首先就要明确“成功”的内涵,确立恰当的教育目标。第一,成功不只是学习上的成功,不等于高分,而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第二,成功是所有学生的成功,不是少数学生的成功。第三,成功具有层次性,成功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要成为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因此,实施成功教育,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确立恰当的人生目标与学习计划。教育目标的设立应科学合理,太高了达不到,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目标太低了则没有激励作用。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目标的设置应该立足“最近发展区”,以“跳一跳,够得着”为原则。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呢?为此,笔者以“成功:我的未来不是梦”为题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上台演讲,阐述自己对成功的理解,畅谈人生理想。事实上,这是一个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在深入思考与倾情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当下的学习生活状态有了更确切的把握。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进行相互比较、评价,深入展开对话与讨论。在个体阐述与学生互评的基础上,笔者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成长建议,并提出了班级建设的整体目标。通过主题班会,学生对自己的现有水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明确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确立了个性化的成长计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呵护学生的点滴进步
目标明确以后,接下来就是要激励学生,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与基础,有不同的奋斗目标与追求,必然有不同的成长路径。教师应该正视这些差异,并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第一,对于那些文化基础较好、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鼓励他们脱颖而出,争做“领头雁”“领头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第二,对于那些平时表现不太突出、活跃的学生,或者说“沉默的多数”,教师应该着重激发其成功欲,鼓励他们摆脱平庸的状态,勇敢地追逐自己的理想。第三,在现实教育生活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因此存在自卑心理,精神不振,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怎样帮助这些学生走向成功,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教师应不断向学生传播积极的教育期望,尊重、关爱、赏识每一个学生,呵护学生的点滴进步,就算是批评,也尽可能委婉、含蓄,讲究语言艺术。在“成功教育”模式下,教师不仅是一个理性的评判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与知心伙伴。在教师眼里不应该有所谓的“差生”,而只有一个个渴求进步、成功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更多地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如告诉学生“你很棒”“你进步很大”“你很有潜力”,努力营造一种欢乐、阳光的教育氛围。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注重学生积极参与的评价方式,它不是结论性的,而是生成性的;不是要奖励少数优秀学生或尖子学生,而是要奖励每一位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学生的成长之路并非“总是在平静的港湾里开船”,要想获得成功往往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获得了短暂的成功,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都应激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抛弃,不放弃”,不断锤炼学生的意志。
三、开发学生潜能,创造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
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至少有七种,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意味着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是多样的,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功。因此,对于那些“学困生”、“后进生”、“潜能生”,教师绝不可以放弃,而应该因材施教。教师应对学生的潜在才能进行充分的挖掘,了解不同学生的气质、爱好、文化背景与期盼,进而采取合适的教育策略,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体验成功是走向成功的最好方法。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一方面可围绕各门学科教学开展多种活动,如开展成语竞赛、英语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给学生发挥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如参加运动会、科技竞赛、社会调查,拓展学生素质。与此同时,应积极变革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建立“全员管理班级制度”,每学期评选“成功之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成功,收获成功,享受成功。通过这样一些举措,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快乐与生活的幸福感。另外,教师还可以适时邀请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给学生做讲座,与学生交流、谈心,分享他们的成功经历与酸甜苦辣。在与成功人士的亲密接触中,学生感到成功离他们并不遥远,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成功教育是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进行的教育改革,是从外压式的强制教育转变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它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它是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杨晓刚,陶嘉青.自我教育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成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2008,(2):61-6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7.
【关键词】成功教育 班级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09-01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成功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成功是成功之母”,过多的失败与挫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生活需要阳光,成长需要激励。因而,开展成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成功教育是指通过教师的帮助,让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逐步做到自己争取成功、获得成功的一种教育模式。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以“成功教育”理念指导班级管理,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立足“最近发展区”,设置合理的教育目标
究竟什么是成功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简言之,成功意味着目标的达成。因此,实施成功教育,首先就要明确“成功”的内涵,确立恰当的教育目标。第一,成功不只是学习上的成功,不等于高分,而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第二,成功是所有学生的成功,不是少数学生的成功。第三,成功具有层次性,成功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要成为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因此,实施成功教育,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确立恰当的人生目标与学习计划。教育目标的设立应科学合理,太高了达不到,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目标太低了则没有激励作用。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目标的设置应该立足“最近发展区”,以“跳一跳,够得着”为原则。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呢?为此,笔者以“成功:我的未来不是梦”为题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上台演讲,阐述自己对成功的理解,畅谈人生理想。事实上,这是一个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在深入思考与倾情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当下的学习生活状态有了更确切的把握。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进行相互比较、评价,深入展开对话与讨论。在个体阐述与学生互评的基础上,笔者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成长建议,并提出了班级建设的整体目标。通过主题班会,学生对自己的现有水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明确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确立了个性化的成长计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呵护学生的点滴进步
目标明确以后,接下来就是要激励学生,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与基础,有不同的奋斗目标与追求,必然有不同的成长路径。教师应该正视这些差异,并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第一,对于那些文化基础较好、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鼓励他们脱颖而出,争做“领头雁”“领头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第二,对于那些平时表现不太突出、活跃的学生,或者说“沉默的多数”,教师应该着重激发其成功欲,鼓励他们摆脱平庸的状态,勇敢地追逐自己的理想。第三,在现实教育生活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因此存在自卑心理,精神不振,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怎样帮助这些学生走向成功,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教师应不断向学生传播积极的教育期望,尊重、关爱、赏识每一个学生,呵护学生的点滴进步,就算是批评,也尽可能委婉、含蓄,讲究语言艺术。在“成功教育”模式下,教师不仅是一个理性的评判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与知心伙伴。在教师眼里不应该有所谓的“差生”,而只有一个个渴求进步、成功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更多地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如告诉学生“你很棒”“你进步很大”“你很有潜力”,努力营造一种欢乐、阳光的教育氛围。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注重学生积极参与的评价方式,它不是结论性的,而是生成性的;不是要奖励少数优秀学生或尖子学生,而是要奖励每一位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学生的成长之路并非“总是在平静的港湾里开船”,要想获得成功往往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获得了短暂的成功,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都应激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抛弃,不放弃”,不断锤炼学生的意志。
三、开发学生潜能,创造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
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至少有七种,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意味着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是多样的,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功。因此,对于那些“学困生”、“后进生”、“潜能生”,教师绝不可以放弃,而应该因材施教。教师应对学生的潜在才能进行充分的挖掘,了解不同学生的气质、爱好、文化背景与期盼,进而采取合适的教育策略,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体验成功是走向成功的最好方法。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一方面可围绕各门学科教学开展多种活动,如开展成语竞赛、英语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给学生发挥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如参加运动会、科技竞赛、社会调查,拓展学生素质。与此同时,应积极变革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建立“全员管理班级制度”,每学期评选“成功之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成功,收获成功,享受成功。通过这样一些举措,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快乐与生活的幸福感。另外,教师还可以适时邀请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给学生做讲座,与学生交流、谈心,分享他们的成功经历与酸甜苦辣。在与成功人士的亲密接触中,学生感到成功离他们并不遥远,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成功教育是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进行的教育改革,是从外压式的强制教育转变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它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它是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杨晓刚,陶嘉青.自我教育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成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2008,(2):61-6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