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棉花是新疆兵团重要的经济农作物。随着劳动力紧缺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手采棉成本逐年上涨,机采棉成为兵团棉花种植的必然选择。通过比较分析机采棉和手采棉的成本效益,认为机采棉可以节省棉花生产的成本,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促进机采棉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兵团;机采棉;手采棉;扣杂
进入21世纪,随着兵团植棉面积扩大,拾花劳动力紧缺和拾花费用上涨已成为兵团棉花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降低棉花成本,促进植棉团场的团场增效和职工增收,兵团于1996年开展机采棉试验项目,1997年开始进行农艺实验,200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机采棉种植模式并在当年机采棉花28万亩,兵团机采棉技术稳步推广,机采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1年兵团机采棉采收达到385万亩,占兵团棉花面积的48% ,占全国机采棉面积的92.8%,拥有大型采棉机700多台,成为我国最大的机械化采棉基地。为准确分析把握兵团棉花机械采收的情况,笔者采取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抽选8个植棉师25个团场231个植棉户,开展了2009年-2011年兵团机采棉与手采棉成本效益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机采棉直接成本效益总体略高于手采棉,但团场在收购机采棉过程中压级和扣杂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增加了种植机采棉的隐形成本,对职工实际收益影响较大,也不利于兵团机采棉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兵团机采棉与手采棉成本收益比较
(一)机采棉种植收益总体好于手采棉
与手采棉相比,机采棉有什么特点?以下从四个角度对亩纯收益进行分析(调查数据均为三年平均):
1.机采棉较手采棉收益高20%。表1中的调查数据说明,虽然机采棉单产低于手采棉2%-5%,但是机采棉较手采棉每亩成本节约27%-32%,机采棉较手采棉亩纯收益高出20%以上。
表1 机采棉与手采棉亩成本收益比较
(注:本表为8个调查师机采棉与手采棉成本收益数据。)
2.北疆师机采收益高于南疆。表2是南北疆机采棉与手采棉亩成本收益数据。北疆机采棉亩成本较手采棉节约32.7%,亩纯收益较手采棉高出37.8%,机采棉与手采棉的亩成本差异和亩纯收益北疆分别高出南疆9.3和3.9个百分点,北疆的机采棉技术应用更为成熟。
表2 南北疆机采棉与手采棉亩成本收益比较
(注:本表南疆指一师、二师、三师;北疆指五师、六师、七师、八师、十三师。)
3.团场机采棉收益优势并不突出。25个调查团场中有8个是机采棉和手采棉均在所在师里有代表性的团场。图1的调查数据显示,机采棉
图1 团场机采棉与手采棉亩纯收益比较(单位:元)
亩纯收益均高于手采棉39元,差距不大,其中142团、148团和芳草湖农场三个团场机采棉亩纯收益略低于手采棉,其余团场机采棉亩纯收益均高于手采棉。
4.调查户机采棉收益普遍高于手采棉
图2是114个机采棉调查户和89个手采棉调查户的棉花亩纯收益散点图。按照调查户收益分组,收益在900元以下的机采棉户占该类调查户的比重(下同)为33.3%,手采棉为64.0%;在900元至1100元之间的户数比重机采棉为82.4%,手采棉为24.7%;1100元以上的户数比重机采棉为15.8%,手采棉为11.2%。与手采棉相比,机采棉种植户亩纯收益普遍高出手采棉100元以上,且呈现正态分布;相比之下手采棉的收益呈现偏低态分布。调查户机采棉收益普遍高于手采棉,且机采棉收益比手采棉更趋稳定。
图2 机采棉与手采棉调查户亩纯收益(单位:元)
二、机采棉优劣势分析
(一)机采棉的优势
1.亩均节约成本25%左右。调查显示,兵团2009年-2011年人工拾花费分别为523元/亩、719元/亩、762元/亩,环比分别上涨37.5%和6.0%。同期机采棉采摘费用为274元/亩、283元/亩、283元/亩,增幅很小。图3描述的近十年每公斤拾花价格变化中,人工拾花费上涨明显快于机械采摘费,人工拾花费从2001年的0.55元涨至2012年的2.0元,增长2.6倍;机械采摘费从2001年的0.4元涨至2012年的0.85元,增长1.1倍,机械采摘费仅为同期拾花费的三分之一,机采替代手采每亩可节约成本25%左右。
图3 机械采摘费和人工拾花费价格变化(单位:元)
2.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机采棉平均日工作效率200个基本亩,按籽棉单产380公斤/亩、手工采摘每人每天50-80公斤计算,一台采棉机相当于1000-1200人的日工作效率,有效缓解了秋收劳力不足和职工劳动强度过大等问题,使得职工有更多的精力发展园艺业、养殖业和从事二、三产业,多渠道拓宽职工增收途径。
3.加快收获进度,方便团场管理。手采棉的采收期从9月开始至10月末或11月初,历时两个多月,人工消耗周期和每日工作时间长,而且防范冰雹、大风、雨雪等自然灾害的风险较大,棉花采收后需分户雇车交运到轧花厂,团场对棉花的统一管理难度较大。与手采棉相比,机采棉日工作效率高,棉花采收进度快,有效降低了秋季各类自然灾害对棉花收获产量的影响,团场管理棉花产品更加有效和便捷。
(二)机采棉的劣势
1.机采棉等级低。分析图4中近三年各师机采棉棉花等级平均水平,各师的机采棉均没有一级花, 二级花中只有八师比重较高,其余各师机采棉三级花比重均在90%以上,其中三师、六师、十三师100%均为三级花。
图4 师机采棉等级比重情况
再从各师近三年手采棉棉花等级比较,一师、二师、七師、八师手采棉的收购等级超过八成都是二级花以上(含二级),三师、五师手采棉五至七成也是二级花以上(含二级);除六师外各师手采棉等级较高。与手采棉相比,各师机采棉等级下降明显:八师的主要棉花等级由一级降为二级,其余师棉花等级则由一级或二级降为三级,机采棉较手采棉籽棉收购等级平均低1-1.5个等级,等级差异明显。 图5 师手采棉等级比重
2.机采棉扣杂率高。由于人工采摘采净率高,各师手采棉平均扣杂率为2.9%。相比之下,除三师和五师的机采棉扣杂率分别在8.9%和7.3%之外,其余六个师都超出10%,机采棉较手采棉扣杂率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见图6)。
注:本图为8个调查师数据)
图6 师机采棉与手采棉扣杂率比较
图7描述了231个调查户扣杂率情况,机采棉扣杂率在6.7%-25%之间,手采棉扣杂率在0.6%-6.1%之间,机采棉扣杂率平均高于手采棉12个百分点。
图7 调查户机采棉与手采棉扣杂率比较
3.实际机采不到机采模式种植面积的七成。等级低,扣杂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接受机械采棉的意愿。表3数据显示,近三年各师实际机械采收面积占棉花机采模式种植面积不足七成,最高的2011年机械采收率也仅有69%。
表3 机采模式种植面积与实际机械采收面积
(三)机采棉加工费用高于手采棉
图8是机采棉和手采棉亩加工费用的具体构成,机采棉加工的人员、水电等五项费用明显高于手采棉。以2011年八师某棉花加工厂数据为例,由于机采棉中的外附杂质高出手采棉几倍,轧花前的籽棉需经过多次清理和1-2次的烘干,轧花后的皮棉需经过2次或更多次的清理,因而在设备折旧费、人工费、水电费等费用上均高出手采棉。据测算,同样加工一吨棉花,机采棉加工费用比手采棉要多出181元。
图8 机采棉与手采棉加工费用比较(单位:元/吨)
(四)职工种植机采棉和手采棉实际收益差距不大
如前所述,每公斤机采棉采摘费比手采棉拾花直接费用减少1.1元左右。但是综合考虑机采棉扣杂、扣水率比手采棉多10%左右,等级比手采棉低一至二级等因素,假设籽棉按照7元/公斤计算,等级差价按0.3元计算,每公斤机采籽棉仅扣杂和级差而增加的棉花隐性成本为1.0元,与采摘费用的减少相抵,职工种植机采棉和手采棉的实际收益几乎没有差距。
三、机采棉推广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国家尚未出台机采棉收购等级和扣杂标准
国家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机采棉收购等级和扣杂标准,兵团各师、团机采棉等级和扣杂没有评判标准,师及团场基本延用原先手采棉的定等标准和扣杂标准,或是棉花加工厂质检员根据工作经验定等和扣杂,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现阶段兵团机采棉品种有色含量多,棉花生长密度大,虽喷施脱叶剂,但棉花中、下部脱叶效果差,部分团场棉检室工作人员对水杂、叶杂等扣杂判定有出入。
(二)机采棉异性纤维清理能力不足
兵团目前使用的机采棉清理加工设备未能有效减少棉结和短纤维含量,在籽清、皮清、加湿和烘干等关键环节技术需要改进。在排杂工序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机械对纤维的勾拉打击,短纤维率增高,降低了皮棉品质。部分团场机采棉清理加工线没有安装异性纤维清理分离设备,成品棉异性纤维和棉残膜含量超标,机采的棉花品质不及手采棉。
(三)采棉机采净率偏低,机采过程中浪费较严重。
机采棉的零部件多、技术含量较高,如果操作技术人员使用和调整不当,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降低采摘质量。由于个别条田脱叶效果差,采棉机作业部件达不到技术标准,造成棉花采净率偏低,机采过程中浪费较严重。
(四)机采棉一次性投入大,增加团场经济负担
一台国产采棉机的最低售价在130万元左右,进口采棉机价格更高,一般都在200万元以上,机采棉的应用还需配备激光平地仪、籽棉清理、烘干加工、轧花等配套设备和场地,团场一次性资金投入一般在1000万元以上,虽然有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但每台机采棉只能补贴20万元。如此巨大的投入,单靠一家一户或团场自身都难以承担。资金投入庞大,资金回报漫长,且维护费用高,经营风险大,许多团场和企业望而却步。
四、结论和建议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大规模机械采棉已是我国棉花产业的大势所趋。兵团要在2020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棉花全程机械化是兵团棉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有效解决兵团机采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建议:
(一)推动机采棉标准纳入国家棉花标准
按照我国现行的棉花收购政策,用手采棉的标准来确定机采棉的等级,就会得出机采棉比手采棉等级低、品质差的结果,继续给机采进入销售市场造成困难,影响兵团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和棉花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兵团是国家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力量,是我国机采棉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而棉花又是兵团的支柱产业。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联系,从战略角度和政治使命出发,协调制定出全国统一的机采棉质量标准体系,让标准来指导生产,这样才能保护和促进兵团团场扩大机械采棉的比例,率先在全国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
(二)向职工公开机采棉新增清理加工费用和定等扣杂标准
团场棉花加工厂应该将机采棉新增加工清理设备等新增费用在全团范围内公开,让职工了解新增加工费用具体内容,有效化解矛盾。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机采籽棉收购办法和定等、扣杂标准,收购办法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实用,兼顾团场、轧花厂和职工各方面利益,调动团场推广机采棉和职工种植机采棉两方面的积极性;定等、扣杂标准应该统一适用于兵团各师范围或者师内各团场,减少随意性,体现公平性。
(三)积极优化机采棉品种
针对机采棉推广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兵团应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大项目、大工程适当给予专项补助,推出鼓励和扶持团场机采棉运用的优惠政策,切实减轻和降低团场经济负担。要培育、引进和优化机采棉早熟和成熟期一致的品种,以减少喷施落叶剂造成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提高一次性采净率,减少清地劳动强度,降本增效。
(四)提高采棉机系统效率
目前兵团机采棉的含杂率在6%以上,最高在12-15%,机采棉的含杂率居高不下原因很多,棉叶小、种植密度过高、地膜的普遍使用等都会造成含杂率高,造成进口采棉机与本地机采棉花品种的不适应。这迫切需要各方加大国产采棉机的研发力度,根据我国棉花生产的实际国情设计适合中国的采棉机。要建立机采棉行业规范,制定机采棉采净率、生产率、亩油耗、故障率等标准,提高采棉机系统效率,降低采棉机维护成本和故障率。
(五)努力提高扎花厂清理加工生产线水平
美国1850年开始研究采棉机,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1975年就已实现棉花机械采摘100%,机采棉采净率达到97%。澳大利亚、巴西、以色列等国家也已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兵团应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国外加工技术和经验,尽可能选用适用于兵团的新型、先进、不损伤纤维的机采籽棉清理设备,努力提高扎花厂清理加工生产线水平。
参考文献
[1]穆建新,张建云.机采棉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农机,2012年06期
[2]黄建国,习明星,刘兆海.农八师一四八团机采棉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新疆农垦科技,2012年02期
[3]张杰,刘林.新疆兵团机采棉与手采棉经济效益比較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3期
[4]赵峰.兵团机采棉发展背景、现状与发展前景[J].新疆农垦经济,2011年01期
[5]王志坚,徐红.新疆机采棉的调研与发展建议[J].中国棉花,2011年06期
作者简介
张磊,男,1981年9月4日生,河南,大学本科,国家统计局兵团调查总队,主任科员,统计师,农业综合统计。
[关键词]兵团;机采棉;手采棉;扣杂
进入21世纪,随着兵团植棉面积扩大,拾花劳动力紧缺和拾花费用上涨已成为兵团棉花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降低棉花成本,促进植棉团场的团场增效和职工增收,兵团于1996年开展机采棉试验项目,1997年开始进行农艺实验,200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机采棉种植模式并在当年机采棉花28万亩,兵团机采棉技术稳步推广,机采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1年兵团机采棉采收达到385万亩,占兵团棉花面积的48% ,占全国机采棉面积的92.8%,拥有大型采棉机700多台,成为我国最大的机械化采棉基地。为准确分析把握兵团棉花机械采收的情况,笔者采取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抽选8个植棉师25个团场231个植棉户,开展了2009年-2011年兵团机采棉与手采棉成本效益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机采棉直接成本效益总体略高于手采棉,但团场在收购机采棉过程中压级和扣杂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增加了种植机采棉的隐形成本,对职工实际收益影响较大,也不利于兵团机采棉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兵团机采棉与手采棉成本收益比较
(一)机采棉种植收益总体好于手采棉
与手采棉相比,机采棉有什么特点?以下从四个角度对亩纯收益进行分析(调查数据均为三年平均):
1.机采棉较手采棉收益高20%。表1中的调查数据说明,虽然机采棉单产低于手采棉2%-5%,但是机采棉较手采棉每亩成本节约27%-32%,机采棉较手采棉亩纯收益高出20%以上。
表1 机采棉与手采棉亩成本收益比较
(注:本表为8个调查师机采棉与手采棉成本收益数据。)
2.北疆师机采收益高于南疆。表2是南北疆机采棉与手采棉亩成本收益数据。北疆机采棉亩成本较手采棉节约32.7%,亩纯收益较手采棉高出37.8%,机采棉与手采棉的亩成本差异和亩纯收益北疆分别高出南疆9.3和3.9个百分点,北疆的机采棉技术应用更为成熟。
表2 南北疆机采棉与手采棉亩成本收益比较
(注:本表南疆指一师、二师、三师;北疆指五师、六师、七师、八师、十三师。)
3.团场机采棉收益优势并不突出。25个调查团场中有8个是机采棉和手采棉均在所在师里有代表性的团场。图1的调查数据显示,机采棉
图1 团场机采棉与手采棉亩纯收益比较(单位:元)
亩纯收益均高于手采棉39元,差距不大,其中142团、148团和芳草湖农场三个团场机采棉亩纯收益略低于手采棉,其余团场机采棉亩纯收益均高于手采棉。
4.调查户机采棉收益普遍高于手采棉
图2是114个机采棉调查户和89个手采棉调查户的棉花亩纯收益散点图。按照调查户收益分组,收益在900元以下的机采棉户占该类调查户的比重(下同)为33.3%,手采棉为64.0%;在900元至1100元之间的户数比重机采棉为82.4%,手采棉为24.7%;1100元以上的户数比重机采棉为15.8%,手采棉为11.2%。与手采棉相比,机采棉种植户亩纯收益普遍高出手采棉100元以上,且呈现正态分布;相比之下手采棉的收益呈现偏低态分布。调查户机采棉收益普遍高于手采棉,且机采棉收益比手采棉更趋稳定。
图2 机采棉与手采棉调查户亩纯收益(单位:元)
二、机采棉优劣势分析
(一)机采棉的优势
1.亩均节约成本25%左右。调查显示,兵团2009年-2011年人工拾花费分别为523元/亩、719元/亩、762元/亩,环比分别上涨37.5%和6.0%。同期机采棉采摘费用为274元/亩、283元/亩、283元/亩,增幅很小。图3描述的近十年每公斤拾花价格变化中,人工拾花费上涨明显快于机械采摘费,人工拾花费从2001年的0.55元涨至2012年的2.0元,增长2.6倍;机械采摘费从2001年的0.4元涨至2012年的0.85元,增长1.1倍,机械采摘费仅为同期拾花费的三分之一,机采替代手采每亩可节约成本25%左右。
图3 机械采摘费和人工拾花费价格变化(单位:元)
2.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机采棉平均日工作效率200个基本亩,按籽棉单产380公斤/亩、手工采摘每人每天50-80公斤计算,一台采棉机相当于1000-1200人的日工作效率,有效缓解了秋收劳力不足和职工劳动强度过大等问题,使得职工有更多的精力发展园艺业、养殖业和从事二、三产业,多渠道拓宽职工增收途径。
3.加快收获进度,方便团场管理。手采棉的采收期从9月开始至10月末或11月初,历时两个多月,人工消耗周期和每日工作时间长,而且防范冰雹、大风、雨雪等自然灾害的风险较大,棉花采收后需分户雇车交运到轧花厂,团场对棉花的统一管理难度较大。与手采棉相比,机采棉日工作效率高,棉花采收进度快,有效降低了秋季各类自然灾害对棉花收获产量的影响,团场管理棉花产品更加有效和便捷。
(二)机采棉的劣势
1.机采棉等级低。分析图4中近三年各师机采棉棉花等级平均水平,各师的机采棉均没有一级花, 二级花中只有八师比重较高,其余各师机采棉三级花比重均在90%以上,其中三师、六师、十三师100%均为三级花。
图4 师机采棉等级比重情况
再从各师近三年手采棉棉花等级比较,一师、二师、七師、八师手采棉的收购等级超过八成都是二级花以上(含二级),三师、五师手采棉五至七成也是二级花以上(含二级);除六师外各师手采棉等级较高。与手采棉相比,各师机采棉等级下降明显:八师的主要棉花等级由一级降为二级,其余师棉花等级则由一级或二级降为三级,机采棉较手采棉籽棉收购等级平均低1-1.5个等级,等级差异明显。 图5 师手采棉等级比重
2.机采棉扣杂率高。由于人工采摘采净率高,各师手采棉平均扣杂率为2.9%。相比之下,除三师和五师的机采棉扣杂率分别在8.9%和7.3%之外,其余六个师都超出10%,机采棉较手采棉扣杂率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见图6)。
注:本图为8个调查师数据)
图6 师机采棉与手采棉扣杂率比较
图7描述了231个调查户扣杂率情况,机采棉扣杂率在6.7%-25%之间,手采棉扣杂率在0.6%-6.1%之间,机采棉扣杂率平均高于手采棉12个百分点。
图7 调查户机采棉与手采棉扣杂率比较
3.实际机采不到机采模式种植面积的七成。等级低,扣杂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接受机械采棉的意愿。表3数据显示,近三年各师实际机械采收面积占棉花机采模式种植面积不足七成,最高的2011年机械采收率也仅有69%。
表3 机采模式种植面积与实际机械采收面积
(三)机采棉加工费用高于手采棉
图8是机采棉和手采棉亩加工费用的具体构成,机采棉加工的人员、水电等五项费用明显高于手采棉。以2011年八师某棉花加工厂数据为例,由于机采棉中的外附杂质高出手采棉几倍,轧花前的籽棉需经过多次清理和1-2次的烘干,轧花后的皮棉需经过2次或更多次的清理,因而在设备折旧费、人工费、水电费等费用上均高出手采棉。据测算,同样加工一吨棉花,机采棉加工费用比手采棉要多出181元。
图8 机采棉与手采棉加工费用比较(单位:元/吨)
(四)职工种植机采棉和手采棉实际收益差距不大
如前所述,每公斤机采棉采摘费比手采棉拾花直接费用减少1.1元左右。但是综合考虑机采棉扣杂、扣水率比手采棉多10%左右,等级比手采棉低一至二级等因素,假设籽棉按照7元/公斤计算,等级差价按0.3元计算,每公斤机采籽棉仅扣杂和级差而增加的棉花隐性成本为1.0元,与采摘费用的减少相抵,职工种植机采棉和手采棉的实际收益几乎没有差距。
三、机采棉推广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国家尚未出台机采棉收购等级和扣杂标准
国家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机采棉收购等级和扣杂标准,兵团各师、团机采棉等级和扣杂没有评判标准,师及团场基本延用原先手采棉的定等标准和扣杂标准,或是棉花加工厂质检员根据工作经验定等和扣杂,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现阶段兵团机采棉品种有色含量多,棉花生长密度大,虽喷施脱叶剂,但棉花中、下部脱叶效果差,部分团场棉检室工作人员对水杂、叶杂等扣杂判定有出入。
(二)机采棉异性纤维清理能力不足
兵团目前使用的机采棉清理加工设备未能有效减少棉结和短纤维含量,在籽清、皮清、加湿和烘干等关键环节技术需要改进。在排杂工序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机械对纤维的勾拉打击,短纤维率增高,降低了皮棉品质。部分团场机采棉清理加工线没有安装异性纤维清理分离设备,成品棉异性纤维和棉残膜含量超标,机采的棉花品质不及手采棉。
(三)采棉机采净率偏低,机采过程中浪费较严重。
机采棉的零部件多、技术含量较高,如果操作技术人员使用和调整不当,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降低采摘质量。由于个别条田脱叶效果差,采棉机作业部件达不到技术标准,造成棉花采净率偏低,机采过程中浪费较严重。
(四)机采棉一次性投入大,增加团场经济负担
一台国产采棉机的最低售价在130万元左右,进口采棉机价格更高,一般都在200万元以上,机采棉的应用还需配备激光平地仪、籽棉清理、烘干加工、轧花等配套设备和场地,团场一次性资金投入一般在1000万元以上,虽然有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但每台机采棉只能补贴20万元。如此巨大的投入,单靠一家一户或团场自身都难以承担。资金投入庞大,资金回报漫长,且维护费用高,经营风险大,许多团场和企业望而却步。
四、结论和建议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大规模机械采棉已是我国棉花产业的大势所趋。兵团要在2020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棉花全程机械化是兵团棉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有效解决兵团机采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建议:
(一)推动机采棉标准纳入国家棉花标准
按照我国现行的棉花收购政策,用手采棉的标准来确定机采棉的等级,就会得出机采棉比手采棉等级低、品质差的结果,继续给机采进入销售市场造成困难,影响兵团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和棉花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兵团是国家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力量,是我国机采棉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而棉花又是兵团的支柱产业。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联系,从战略角度和政治使命出发,协调制定出全国统一的机采棉质量标准体系,让标准来指导生产,这样才能保护和促进兵团团场扩大机械采棉的比例,率先在全国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
(二)向职工公开机采棉新增清理加工费用和定等扣杂标准
团场棉花加工厂应该将机采棉新增加工清理设备等新增费用在全团范围内公开,让职工了解新增加工费用具体内容,有效化解矛盾。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机采籽棉收购办法和定等、扣杂标准,收购办法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实用,兼顾团场、轧花厂和职工各方面利益,调动团场推广机采棉和职工种植机采棉两方面的积极性;定等、扣杂标准应该统一适用于兵团各师范围或者师内各团场,减少随意性,体现公平性。
(三)积极优化机采棉品种
针对机采棉推广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兵团应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大项目、大工程适当给予专项补助,推出鼓励和扶持团场机采棉运用的优惠政策,切实减轻和降低团场经济负担。要培育、引进和优化机采棉早熟和成熟期一致的品种,以减少喷施落叶剂造成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提高一次性采净率,减少清地劳动强度,降本增效。
(四)提高采棉机系统效率
目前兵团机采棉的含杂率在6%以上,最高在12-15%,机采棉的含杂率居高不下原因很多,棉叶小、种植密度过高、地膜的普遍使用等都会造成含杂率高,造成进口采棉机与本地机采棉花品种的不适应。这迫切需要各方加大国产采棉机的研发力度,根据我国棉花生产的实际国情设计适合中国的采棉机。要建立机采棉行业规范,制定机采棉采净率、生产率、亩油耗、故障率等标准,提高采棉机系统效率,降低采棉机维护成本和故障率。
(五)努力提高扎花厂清理加工生产线水平
美国1850年开始研究采棉机,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1975年就已实现棉花机械采摘100%,机采棉采净率达到97%。澳大利亚、巴西、以色列等国家也已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兵团应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国外加工技术和经验,尽可能选用适用于兵团的新型、先进、不损伤纤维的机采籽棉清理设备,努力提高扎花厂清理加工生产线水平。
参考文献
[1]穆建新,张建云.机采棉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农机,2012年06期
[2]黄建国,习明星,刘兆海.农八师一四八团机采棉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新疆农垦科技,2012年02期
[3]张杰,刘林.新疆兵团机采棉与手采棉经济效益比較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3期
[4]赵峰.兵团机采棉发展背景、现状与发展前景[J].新疆农垦经济,2011年01期
[5]王志坚,徐红.新疆机采棉的调研与发展建议[J].中国棉花,2011年06期
作者简介
张磊,男,1981年9月4日生,河南,大学本科,国家统计局兵团调查总队,主任科员,统计师,农业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