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英文词义解释为创新行为、发明行为或者创造某种新事物的行为。笔者认为:它是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与共同之处的能力,根据内心需求,设计研制,重新排列,优化组合,迁移提高成为一新事物,它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根据笔者理解,目前体育创新是一种演变的、渐进的过程,可以从3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一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二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三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一、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2、创新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
  3、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二、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较长过程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学生要根据公共知识,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量化研究。例如,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因素包括哪些(如学生形态,身体素质、课堂教学结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哪些是主要因素?现课堂教法主要有主题式、学导式、分层递进式、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等,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的巩固的动力定型。没有体育技能很难有体育活动的创造力,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技能越高,就会产生更多新设想、新活动。
  三、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1、教会自编游戏的方法。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根据教材师生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参加人数→达到目的→活动形式→胜负规则→场地、器材、时间→裁判安排然后训练“在篮球场,用海绵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篮比多等等。
  2、优化组合。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更大范围来讲,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创新。教师教会学生各种技能技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例如花样跳绳、花样毽拍、木棒+海绵球=棒球等。
  3、学会几种思考角度。以戏球为例,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思考: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从动静角度思考:动态创想(投踢抛传等)、静态(小范围)创想(胯下抛接球,绕“8”字等);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学生的创新不管怎么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生、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质的、多样的。笔者不能用某一个学生创新过程的典型事例来刻画其他学生创新过程,每一个学生创新过程与他的创新态度,创新技能、创新思维的分布有关。
  每一个创新过程都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尽管以上简略刻画了创新过程的三个特征,但是每个特征的显著性在每一次创新过程中的比重和表现形式都可能是不同的。
其他文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现以“圆的周长”为例,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
期刊
一、基本情况  “小学生快乐新作文” 教学研究成果是作者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提炼了作文教学以及课外文学写作兴趣小组、文学社活动的经验,以新课程理念为背景,去粗取精,改革呆板的传统教法,探索出一套新的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激活写作思维、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蹊径。它已成为教师教作文的助手,学生写作文的帮手,家长辅导孩子的能手。此项研究成果被甘肃省教科所鉴定为省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证
期刊
新一轮课改的春风在神州大地刮起之时,高中语文新教材应运而生了。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意图上、入选的课文上特别重视人文情怀。要求学生在品文的过程中,感悟生活,尊重生命,提升修养.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工具和载体,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  然而,目前我国的高中生身心发展虽然已经趋于成熟,但诸各种人类心灵深处深刻的矛盾同时也正以尖锐而激烈的形式在高中生中表现出来。  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
期刊
摘要:德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导”入手,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舆论引导,树立正气;学习辅导,增强信心;行为诱导,融洽师生关系;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思想开导,树立人生理想,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引导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及行为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待
期刊
新学年已开始,回顾过去的一年教学中取得的成绩教训,免不了提到差生。什么是差生呢?本人认为差生表现为学习差、品行差、行为习惯差。  一般人们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差生,这是不公正的。有的同学学习很认真刻苦,守纪律,道德高尚,这不是差生。因为在学习上尽了最大的努力,虽然没升入高一级年级,但走出社会一定是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从这个方面去看,在老师心目中的差生是没有的。只要我们老师认真钻研教育理论,
期刊
摘要: 文学作品中的优美境界,是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上徜徉。有活力的课堂,是勃发的,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心灵的感应,是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是彰显活力的课堂。  关键词:生命;开放;自然;意境;境界;汇聚;活力     语文学科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的生命和心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则是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拥有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思考、实践、感悟来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富有生命情趣
期刊
在学校共同的生活学习交流中,班主任负有对学生领导、教育、管理、服务的特殊责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对学生有权威性和较为广泛的影响。要多花心思、多观察、多了解、多动脑。从各个方面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这样才能真正的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在集体中得以最佳的表现,更好的发展。  对于班主任来说,关爱学生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自身人格的最好体现,对每位学生的成长有着
期刊
每个人天生都有自信的一面。学生起先并不是缺少自信,他们许多人的自信是在过多的埋怨和责备声中被渐渐地磨灭了。人都需要被肯定,孩子也一样,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这种满足,就可能会用另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叛逆、对抗,搞一些破坏活动来引起你的注意。事实上他们需要有他人的称赞、表扬、鼓励来提升自信,不断地巩固那份自信。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是多么重要。表扬是甘露,是洒向学生心田的甘露。  首先教
期刊
培养学生的素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我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创新的重要品质,也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既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又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其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
期刊
新接了一个小班,可我发现这一届小班的很多孩子明显比往届的孩子娇气,自私,霸道。通过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以及和家长交流,我发现这些孩子所有不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溺爱”这两个字。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觉得痛苦,但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问题,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词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