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新媒体的崛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而新媒体的出现除了使人们接收到大量的新闻信息,还极大地挤压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实现革新是需要媒体人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新闻信息来说,内容的采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受众对报社的印象。因此,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要想在新媒体时代求得生存,需要提升自身的新闻采编水平,为人们及时传播具有一定深度的新闻信息,增加报社和读者之间的黏性。
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基本特征
新闻信息的内容丰富且形式多元在传统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方式一般需要记者实地考察,然后经过长篇编辑发布,而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新媒体新闻内容则是通过微信、微博、各类新闻APP、视频平台等即时通信与资讯平台传播开来的,采编人员往往不会发布长篇的文字来解释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是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总结,这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而且突破了报纸等传统媒介的信息承载量。除此之外,因新媒体的形式各样,每种新型媒介及新媒体人编辑新闻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这使得新闻信息呈现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形成个性化的特征。
互动性增强
对于受众而言,包括报纸、期刊在内的纸媒阅读是一种单向互动形式,即受众只能成为信息的接收者,没有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和互动的机会。新媒体的出现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读者可以在各大资讯平台上选择评论、转发等形式表达自身的看法,这不仅使读者能够切实发挥自己的阅读主体角色作用,而且也真正实现了新闻信息传递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新闻讨论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促使人们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另外,提升人们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度也有利于促使热点事件更快解决。
新闻采编方式丰富多样
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收到的信息范围越来越广,从国内、国际要闻到各类社会热点新闻,人们都可以轻松获取,新闻信息的呈现方式也逐渐丰富,除了与纸媒一样的文字形式外,新媒体编辑中还出现了视频、音频、动画、动图等多种生动直观的传播方式,这既为人们了解新闻提供了便利,也减轻了人们的阅读压力,因此,对报刊的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
新媒体时代提升报社
新闻采编能力的有效方式
顺应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要求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新闻信息传播形式的丰富性已经成为新媒体编辑的显著优势,在进行报社采编工作创新时需要紧跟时代趋势,突破传统的文字与静态图片等传统新闻编辑形式,开通资讯平台官方账号,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当下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新闻热点,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生动直观的新闻接收方式,还能以此种方式丰富人们的阅读方式,博得受众的关注。此外,报社还需注重报道更具特色的新闻内容,推动新闻报道深度发展。自媒体作为新媒体编辑中的中坚力量,其面向的读者极具针对性,即自媒体的受众往往是特定群体或特别关注某一领域,新媒体报道的新闻内容具有某种特色,这也就给报社的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思路。报社的新闻采编人员应立足于报社自身发展的特点与宗旨,开拓新闻报道的特色领域,并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深度挖掘背后的原因,逐渐推动报社新闻内容的深度化编辑。
最后,与新媒体编辑相比,传统媒体最为显著的劣势便是读者无法及时反馈表达自身想法,如此一来便失去了一条提升新闻报道质量的渠道,不仅减少了读者与报社之间的黏性,而且不利于报社的长期发展,因此在提升报社新闻采编水平时,应注重保留与读者的互动空间,即开拓新闻报道的信息平台,使读者能够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发表自身意见。
贴合读者心理进行新闻采编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经常阅读纸媒的读者往往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读者期待着能够从报纸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深入思考。为此,报纸编辑首先需要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另外,在新媒体时代下提升报纸新闻采编能力,需要采编人员充分把握读者的心理变化,并根据读者的心理来采编丰富的新闻内容,读者往往会在不同时间处于不同的心理状态,例如,读者的心情会根据节日的变化会有所差异,在国家与社会发生重要事件时读者的心理也会经历巨大变动,因此,为贴合读者的心理变化动态,报纸的采编人员需要把握读者的心理,推出满足读者心理需求的新闻报道。最后,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采编出现了以标题吸引人们阅读具体内容,在人们阅读之后便会发现标题与实际内容是不符合的,这一行为也会被人成为“标题党”。尽管利用抓人眼球的标题吸引更多的读者能够有效提高报纸的阅读量或新闻的点击量,但长此以往便会使人们产生不信任的心理因而使得报社被人逅病,因此,在进行报纸新闻采编时,要正确发挥标题的作用,做到既能吸引人们深入阅读,又不至于使人对报纸产生“标题党”的负面印象,以此来确保报社在业内的口碑及竞争力。
提升报纸的编辑审美水平,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
一般来说,读者在阅读报纸时第眼看到的便是报纸的版面设计,设计的合理与否及能否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体验,成为读者是否会深入阅读内容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迎合读者心理、优化报纸编辑工作时可以从报纸的版面设计入手。美化版面首先要注重的是整体布局是否符合人們的视觉审美,如果过于偏离人们的审美接受程度,那就会影响整个报刊的销量。具体来说,在进行报纸版面编辑时需要均衡视觉效果,主次分明,利用黄金分割等审美理论进行设计规划,力图使版面达到令人感到视觉舒适的效果,进而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此外,编辑人员也需要在进行版面编辑时有意加入亮点元素,将其设计为进入读者视觉中心的内容。例如,编辑人员可以采取稀有要素对比的形式刺激读者的视觉感知,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与兴致,并且可以利用版面设计的强弱相间的表现力,为读者提供不同的视觉享受。最后,互联网信息技术衍生出的多种新型信息传播途径,在使人们快速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给人们增添了过多信息轰炸的压力,太多的新闻热点推送甚至影响人们对关键有用信息的获取,人们也会因此自主寻找更加精简的途径获取信息。因此,在报纸版面编辑中也应将这种情况充分考虑在内,进而在版面设计时减少对信息获取无用的元素,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
以读者为本位开展新闻采编工作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及媒体融合的新背景下,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生存较为艰难,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并迎合读者心理成为传统媒体拓宽生路的途径。对于报纸而言,在开展报纸采编工作时需要具有打造品牌、前瞻目光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具体来说,读者对其报纸的认可是通过喜爱报纸整体特色与报道的主题呈现出来的。因此,报纸需要着手树立报纸品牌,如报纸在进行版面及内容编辑时需要突出其报道的风格与路线,全面体现报纸专注的新闻取向。报纸在提升新闻采编水平时也应将服务读者作为最为重要的参考要素,在进行报纸编辑时,采编人员需要时刻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为读者提供更加精简的报纸版面及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既能够使其较为快速地捕捉关键信息,又能有效疏解读者日常遭受信息轰炸的压力。
综上所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发展大势下,为报刊、电视、电台等传统的新闻媒体提出了严峻的生存挑战,而顺应时代发展的转型与反思也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业需要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中积极地将新媒体编辑的优势吸纳进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并着重提升自身的新闻采编水平,促进报刊等传统媒体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遵义日报社)
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基本特征
新闻信息的内容丰富且形式多元在传统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方式一般需要记者实地考察,然后经过长篇编辑发布,而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新媒体新闻内容则是通过微信、微博、各类新闻APP、视频平台等即时通信与资讯平台传播开来的,采编人员往往不会发布长篇的文字来解释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是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总结,这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而且突破了报纸等传统媒介的信息承载量。除此之外,因新媒体的形式各样,每种新型媒介及新媒体人编辑新闻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这使得新闻信息呈现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形成个性化的特征。
互动性增强
对于受众而言,包括报纸、期刊在内的纸媒阅读是一种单向互动形式,即受众只能成为信息的接收者,没有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和互动的机会。新媒体的出现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读者可以在各大资讯平台上选择评论、转发等形式表达自身的看法,这不仅使读者能够切实发挥自己的阅读主体角色作用,而且也真正实现了新闻信息传递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新闻讨论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促使人们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另外,提升人们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度也有利于促使热点事件更快解决。
新闻采编方式丰富多样
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收到的信息范围越来越广,从国内、国际要闻到各类社会热点新闻,人们都可以轻松获取,新闻信息的呈现方式也逐渐丰富,除了与纸媒一样的文字形式外,新媒体编辑中还出现了视频、音频、动画、动图等多种生动直观的传播方式,这既为人们了解新闻提供了便利,也减轻了人们的阅读压力,因此,对报刊的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
新媒体时代提升报社
新闻采编能力的有效方式
顺应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要求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新闻信息传播形式的丰富性已经成为新媒体编辑的显著优势,在进行报社采编工作创新时需要紧跟时代趋势,突破传统的文字与静态图片等传统新闻编辑形式,开通资讯平台官方账号,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当下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新闻热点,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生动直观的新闻接收方式,还能以此种方式丰富人们的阅读方式,博得受众的关注。此外,报社还需注重报道更具特色的新闻内容,推动新闻报道深度发展。自媒体作为新媒体编辑中的中坚力量,其面向的读者极具针对性,即自媒体的受众往往是特定群体或特别关注某一领域,新媒体报道的新闻内容具有某种特色,这也就给报社的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思路。报社的新闻采编人员应立足于报社自身发展的特点与宗旨,开拓新闻报道的特色领域,并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深度挖掘背后的原因,逐渐推动报社新闻内容的深度化编辑。
最后,与新媒体编辑相比,传统媒体最为显著的劣势便是读者无法及时反馈表达自身想法,如此一来便失去了一条提升新闻报道质量的渠道,不仅减少了读者与报社之间的黏性,而且不利于报社的长期发展,因此在提升报社新闻采编水平时,应注重保留与读者的互动空间,即开拓新闻报道的信息平台,使读者能够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发表自身意见。
贴合读者心理进行新闻采编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经常阅读纸媒的读者往往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读者期待着能够从报纸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深入思考。为此,报纸编辑首先需要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另外,在新媒体时代下提升报纸新闻采编能力,需要采编人员充分把握读者的心理变化,并根据读者的心理来采编丰富的新闻内容,读者往往会在不同时间处于不同的心理状态,例如,读者的心情会根据节日的变化会有所差异,在国家与社会发生重要事件时读者的心理也会经历巨大变动,因此,为贴合读者的心理变化动态,报纸的采编人员需要把握读者的心理,推出满足读者心理需求的新闻报道。最后,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采编出现了以标题吸引人们阅读具体内容,在人们阅读之后便会发现标题与实际内容是不符合的,这一行为也会被人成为“标题党”。尽管利用抓人眼球的标题吸引更多的读者能够有效提高报纸的阅读量或新闻的点击量,但长此以往便会使人们产生不信任的心理因而使得报社被人逅病,因此,在进行报纸新闻采编时,要正确发挥标题的作用,做到既能吸引人们深入阅读,又不至于使人对报纸产生“标题党”的负面印象,以此来确保报社在业内的口碑及竞争力。
提升报纸的编辑审美水平,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
一般来说,读者在阅读报纸时第眼看到的便是报纸的版面设计,设计的合理与否及能否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体验,成为读者是否会深入阅读内容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迎合读者心理、优化报纸编辑工作时可以从报纸的版面设计入手。美化版面首先要注重的是整体布局是否符合人們的视觉审美,如果过于偏离人们的审美接受程度,那就会影响整个报刊的销量。具体来说,在进行报纸版面编辑时需要均衡视觉效果,主次分明,利用黄金分割等审美理论进行设计规划,力图使版面达到令人感到视觉舒适的效果,进而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此外,编辑人员也需要在进行版面编辑时有意加入亮点元素,将其设计为进入读者视觉中心的内容。例如,编辑人员可以采取稀有要素对比的形式刺激读者的视觉感知,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与兴致,并且可以利用版面设计的强弱相间的表现力,为读者提供不同的视觉享受。最后,互联网信息技术衍生出的多种新型信息传播途径,在使人们快速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给人们增添了过多信息轰炸的压力,太多的新闻热点推送甚至影响人们对关键有用信息的获取,人们也会因此自主寻找更加精简的途径获取信息。因此,在报纸版面编辑中也应将这种情况充分考虑在内,进而在版面设计时减少对信息获取无用的元素,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
以读者为本位开展新闻采编工作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及媒体融合的新背景下,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生存较为艰难,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并迎合读者心理成为传统媒体拓宽生路的途径。对于报纸而言,在开展报纸采编工作时需要具有打造品牌、前瞻目光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具体来说,读者对其报纸的认可是通过喜爱报纸整体特色与报道的主题呈现出来的。因此,报纸需要着手树立报纸品牌,如报纸在进行版面及内容编辑时需要突出其报道的风格与路线,全面体现报纸专注的新闻取向。报纸在提升新闻采编水平时也应将服务读者作为最为重要的参考要素,在进行报纸编辑时,采编人员需要时刻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为读者提供更加精简的报纸版面及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既能够使其较为快速地捕捉关键信息,又能有效疏解读者日常遭受信息轰炸的压力。
综上所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发展大势下,为报刊、电视、电台等传统的新闻媒体提出了严峻的生存挑战,而顺应时代发展的转型与反思也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业需要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中积极地将新媒体编辑的优势吸纳进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并着重提升自身的新闻采编水平,促进报刊等传统媒体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遵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