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第19届议会选举1月22日拉开帷幕,共有34个政党在本次选举中角逐议会的120个席位,这也是重塑中东政治版图的阿拉伯之春之后以色列议会第一次选举。内塔尼亚胡所在的右翼联盟“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在此次选举中赢得议会中120个席位中的31个,在议会仍拥有最多议席,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依然将优先取得组阁权。因此,内塔尼亚胡仍然是最有可能组阁成功并实现连任的人。
内塔尼亚胡的前助理贝内特领导的党一举实现了从三席到十一席的突破。图为该党支持者在欢庆。(图/xinhua)
内塔尼亚胡的优势
此次选举原定2013年10月举行,内塔尼亚胡之所以提前大选,他认为他们的第一个优势是过去几年内,以色列执政联盟在经济上保证了以色列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仍保持强劲增长。2011年以色列经济增长达4.7%,是经合成员国(OECD)的兩倍;2012年经济增幅下降,也仍达3.3%。而据以《哈雷兹报》1月18日所做的选前最后一次民调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和经济问题才是最紧迫的问题。这说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执政联盟仍具有执政政绩所带来的优势。这也是此次原定2013年10月举行的选举,在联合政府无法就2013年度预算达成一致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斗胆于2012年10月9日宣布提前举行的底气所在。
伊朗核威胁、中东和平进程及阿拉伯之春之后的以色列面临的安全形势剧变,也给内塔尼亚胡第三任期带来了机遇。以色列有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内厄姆·巴尔内亚(Nahum Barnea)在选前评论时指出,当前以色列弥漫着一种抑郁的气氛,其中一个原因是对未来的焦虑。青年忧虑的是房价高涨和就业保障的消失,成人担心的是以色列在世界上的孤立和可能会让他们的储蓄消失的经济危机,但每个人都在担心战争。内塔尼亚胡在执政期间,以国内安全方面也获得较大提升;而且1996年以色列首次直选当上总理,就是在以色列遭受一系列恐怖袭击后。内塔尼亚胡也利用这种情绪,对巴勒斯坦强硬并不断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在一个焦虑、不安的时候,民众更容易相信强硬的右翼,这是选举政治的常态。
在这种焦躁的氛围中,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和前外交部长利伯曼领导的“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宣布联合参选,进一步巩固了右翼阵营的优势。在这种氛围中,以色列政坛右翼不断风生水起。内塔尼亚胡的前助理纳夫塔利·贝内特(Naftali Bennett)领导的Bayit Yehudi or Jewish Home在选举前的最近几周的异军突起,该党一举从2009年的3席历史性获得了11席。贝内特是一位富有个人魅力的以高科技起家的千万富翁。他坚决反对两个国家方案,主张吞并60%约旦河西岸的土地,但给予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身份。贝内特曾领导一个定居者游说组织——以色列耶沙定居点委员会(The Yesha Council),并凭借一系列富有争议性的发言——包括即使对抗军队命令也不愿驱逐犹太定居者的言论——贝内特领导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党在短短几星期内突然备受关注,若内塔尼亚胡可能被迫联合他从前的门生组成新政府,内塔尼亚胡政府势必会进一步右转。
以政坛的分化组合
更让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渔翁得利的是左派的分裂,且内部不断持续裂变,造成了中左各派的极大削弱。尽管前进党前主席、以色列前外长利夫尼领导的中间派行动党(Hatnua or Movement)也正打算与“拥有未来党” (Yesh Atid)和左翼工党(Labour Party),建立中左翼统一战线,但三党最终未就组成中左翼统一联盟达成协议。目前,以色列中左阵营处于完全分裂状态,无法对右翼集团构成实质威胁,从而进一步凸现出内塔尼亚胡的优势。
不过,此次以色列大选最出风头的还是前媒体名人拉皮德(Yair Lapid)组建的“拥有未来党”(Yesh Atid),一举赢得19席,成为仅次于内塔尼亚胡所领导执政联盟之后议会的第二大党,意外成为黑马。拉皮德赢得了中产阶级的支持,他向世俗选民承诺解决日益增长的住房短缺和废除犹太神学院学生兵役的豁免,以及寻求对以色列失败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另一个媒体人、以色列传统大党——工党的领导人谢利·亚奇姆维奇(Shelly Yachimovich) 专注社会经济问题,改变了工党呆板形象,吸引了大批年青人参与政治,但也获得了17席议席,不过元气仍在恢复之中。前外长利夫尼新成立的新党——行动党也获得7席,紧接其后的是总是指责当局不善待巴勒斯坦人、温和左翼政党梅雷兹党(Meretz)席位亦倍增,从四年前的三席到今年的六席。而2009年以色列议会第一大党,代表以色列中间势力的前进党(Kadima)在其前总理与党主席奥尔默特转入丑闻,及前主席利夫尼退党、分裂后迅速衰落,但也没有出局,也过了选举门槛,获得2席议席。总的来说,并没有如先前预测的那么悲观,总体上竟然比四年前多获得5席。相反,以色列保守阵营却从2009年的65席减少到60席。这样,在120席的以色列议会,中左与保守阵营出现了势均力敌的局面。这就是说,内塔尼亚胡继续其原来的鹰派政策已失去合法性。
在中左与保守阵营及各个政党势力消长同时,以色列政坛更有趣的是其政党的不断分化组合。我们知道,四年前的以色列议会第一大政党前进党是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于2005年11月21日离开执政右翼利库德集团后创建的中间派政党。当时利库德集团40名议员中有14人加入前进党。在奥尔默特出现腐败丑闻及辞职后,在当时外长利夫尼带领下2009年2月10日的议会选举中,前进党获28席,仅多出利库德集团1席,在中左整体弱于右翼的情况下组阁失败;在去年3月前进党党内改选中,莫法兹击败利夫尼,利夫尼则在2012年12月自创新党——行动党。
另一个传统大党,甚至比以色列建国历史还久远的大党——以色列工党曾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90年代早期,几乎一直是以色列政坛的领衔者,这个历史悠久的党派还曾涌现过包括梅厄、拉宾在内的大批举足轻重的人物。拉宾之后,佩雷斯与巴拉克均没有处理好国内的安全问题,导致利库德集团中内塔尼亚胡与沙龙等强硬派的相继崛起。2002年10月,本-埃利泽宣布工党退出联合政府,导致沙龙政府倒台,但在2003年1月提前举行的议会大选中,工党仅获得19席。2005年1月,工党与利库德集团、圣经犹太教联盟组成新的执政联盟,工党在新政府内获得8个部长职位。11月,此前不被看好的政坛“小字辈”、以色列总工会主席阿米尔·佩雷兹(Amir Peretz)以微弱优势击败时任政府副总理、政坛“常青树”的佩雷斯当选工党主席,随后工党退出联合政府,再次导致沙龙联合政府倒台。11月30日,佩雷斯退出工党,转而支持沙龙的“前进党”。2007年5月巴拉克再次当选工党主席,并成为奥尔默特政府中的国际部长,但在2009年以大选中工党议席下降至13席,只是议会第四大党。2011年年初,左翼工党因和谈分歧退阁,但其主席、防长巴拉克等4议员另组新党——独立党留任。工党的再次分裂,议会中也只剩下8席。更出人意料的,曾带领特工潜入贝鲁特刺杀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头目、也曾是以色列历史上最短命总理、现防长的巴拉克去年11月26日宣布自己将在大选后退出政坛,不再参加议会选举。 在以色列风云变幻的政坛中,不仅是不断分化,不断组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右翼不断产生,右翼不断再被消灭过程。当前,我们看到了贝内特领导的极右翼势力的崛起,但也不断在被消灭。以色列前总理沙龙是个例子。他曾是建立犹太人定居点最强烈的鼓吹者,2000年闯入阿克萨清真寺,一度断送了中东和平进程。沙龙一向以强硬的鹰派著称,但他2005年毅然走上与保守势力决裂的中间道路;再看下现任前进党主席莫法兹、现行动党女主席利夫尼,及以前总理、前进党奥尔默特,这些中左派无一不是从保守阵营分化出来的。甚至现在执政的内塔尼亚胡也是利库德集团30名议员中仅两人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一个,也称得上保守派中的温和派了!
呼唤王者
在选前,内塔尼亚胡已饱受以色列政要批评,以色列前进党前党魁利夫尼(Tzipi Livni)曾表示,内塔尼亚胡政府正将“犹太人国家的生存”置于“道德危险”之中,忽略了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不满情绪。以色列情报机构辛贝特(Shin Bet)前局长尤瓦尔·迪斯金(Yuval Diskin)谴责内塔尼亚胡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Ehud Olmert)更批评现总理内塔尼亚胡浪费了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6亿元)准备对伊朗作战,“轻率冒险,却没有产生任何效果。以色列让世界恐慌了一年,结果却什么也没做。”
当然,奥尔默特也批评他的继任者利夫尼,她失去了她曾领导的前进党的信任,为此以大比分差距丢了党主席。奥尔默特呼吁选民问自己,是否给利夫尼10议席重要,或使前进党通过选举门槛更重要?一时间,让人们一头雾水的是为何奥尔默特没有参加竞选,却突然带头反对内塔尼亚胡阵营,并似乎他在竞选总理似的呢?首先,奥尔默特看到中左阵营缺乏一个团结中左的精神领袖,更沮丧的是,中左的各方并没能有效地批评内塔尼亚胡的从政记录,他明显想帮助他们一把。特别是不想他与沙龙共同创建的前进党边缘化;二是他认为四年前让他接受腐败指控是一场阴谋,而且他的外长利夫尼当时逼他下台,且之后又背叛了前进党,当然内塔尼亚胡更是他在利库德集团时一直以来的对手;三是奥尔默特所涉3桩官司中,两起案件去年7月被耶路撒冷地区法院裁定指控不成立,另一起案件被判一年缓刑和罚款75300新谢克尔(约合2万美元)。等到官司过去,鉴于中左目前仍尚无可靠领导人出现,他只要继续保持公众的注意力,届时,将重现2006年他领导的前进党大胜内塔尼亚胡所领导的利库德集团一幕,他仍将是王者归来!
这只不过是奥尔默特的如意算盘。此次大选黑马“拥有未来党”主席拉皮德才是此次大选真正的“造王者”(kingmaker)。不过,拉皮德明确表示,他只参加致力于全面的经济改革和恢复与巴勒斯坦的和平谈判的政府。内塔尼亚胡当然期待拉皮德入阁,这样可以减少对极右与宗教政党,譬如极端正统派沙斯党(Shas)的依赖。扩大联合政府当然也会导致内部意识形态的战争,沙斯党就明确反对应征宗教学生入伍,这可能是联合政府内包括拉皮德等领导的政党争吵的根源。但由于内塔尼亚胡所领导的竞选联盟比此前大幅减少11席,以色列右翼阵营力量已大为削弱,所以内塔尼亚胡虽有望第三次出任总理,但他主导组阁的空间将十分有限,想要维持政坛的稳定并非那么容易。
更何况,在2010年美国斡旋的和平谈判破裂后,美以之间一直是互相恶语相向。自那时以来,以色列加快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的建设——那些是巴勒斯坦人未来建立国家所需要的地方。这让美国及以色列众多西方合作伙伴相当的愤怒。在大选前,美国媒体人曝光总统奥巴马曾不止一次私下表示,以色列不知道自己的最大利益是什么。针对新建定居点计划,奥巴马认为内塔尼亚胡正带领他的国家走向彻底的孤立。奧巴马并称内塔尼亚胡在巴以和谈问题上是一个“政治懦夫”!对内塔尼亚胡故意打击意味严重。在上世纪90年代,两位与美国总统不和的以色列总理均被选下台,其中第二位就是内塔尼亚胡!
这次内塔尼亚胡尽管挺下来了,但处境已是相当艰难。不过,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从来没有在一次选举中以绝对优势,甚至算是一个舒适地胜过。他的胜利总是很微弱,通过鲜血、汗水和泪水得到。这就是他在1996年以半个百分点赢得了西蒙·佩雷斯;同样是在2009年,利库德集团还比前进党少一个席位情况下,实现组阁成功。1月22日晚上同样没有打破这一传统:他所领导的右翼联盟“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出现令人焦灼的崩溃,他个人也从右翼选民得到一个响亮的耳光。尽管他的总理职位能保,但执政联盟的联合更艰难、更不舒服,且内部不满在增长。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还是那个魅力能征服整个以色列,决定中东战与和,被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所称谓的“本雅明王”(King Bibi)?我们仍需要拭目以待。
编辑:陈畅鸣 [email protected]
内塔尼亚胡的前助理贝内特领导的党一举实现了从三席到十一席的突破。图为该党支持者在欢庆。(图/xinhua)
内塔尼亚胡的优势
此次选举原定2013年10月举行,内塔尼亚胡之所以提前大选,他认为他们的第一个优势是过去几年内,以色列执政联盟在经济上保证了以色列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仍保持强劲增长。2011年以色列经济增长达4.7%,是经合成员国(OECD)的兩倍;2012年经济增幅下降,也仍达3.3%。而据以《哈雷兹报》1月18日所做的选前最后一次民调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和经济问题才是最紧迫的问题。这说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执政联盟仍具有执政政绩所带来的优势。这也是此次原定2013年10月举行的选举,在联合政府无法就2013年度预算达成一致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斗胆于2012年10月9日宣布提前举行的底气所在。
伊朗核威胁、中东和平进程及阿拉伯之春之后的以色列面临的安全形势剧变,也给内塔尼亚胡第三任期带来了机遇。以色列有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内厄姆·巴尔内亚(Nahum Barnea)在选前评论时指出,当前以色列弥漫着一种抑郁的气氛,其中一个原因是对未来的焦虑。青年忧虑的是房价高涨和就业保障的消失,成人担心的是以色列在世界上的孤立和可能会让他们的储蓄消失的经济危机,但每个人都在担心战争。内塔尼亚胡在执政期间,以国内安全方面也获得较大提升;而且1996年以色列首次直选当上总理,就是在以色列遭受一系列恐怖袭击后。内塔尼亚胡也利用这种情绪,对巴勒斯坦强硬并不断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在一个焦虑、不安的时候,民众更容易相信强硬的右翼,这是选举政治的常态。
在这种焦躁的氛围中,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和前外交部长利伯曼领导的“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宣布联合参选,进一步巩固了右翼阵营的优势。在这种氛围中,以色列政坛右翼不断风生水起。内塔尼亚胡的前助理纳夫塔利·贝内特(Naftali Bennett)领导的Bayit Yehudi or Jewish Home在选举前的最近几周的异军突起,该党一举从2009年的3席历史性获得了11席。贝内特是一位富有个人魅力的以高科技起家的千万富翁。他坚决反对两个国家方案,主张吞并60%约旦河西岸的土地,但给予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身份。贝内特曾领导一个定居者游说组织——以色列耶沙定居点委员会(The Yesha Council),并凭借一系列富有争议性的发言——包括即使对抗军队命令也不愿驱逐犹太定居者的言论——贝内特领导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党在短短几星期内突然备受关注,若内塔尼亚胡可能被迫联合他从前的门生组成新政府,内塔尼亚胡政府势必会进一步右转。
以政坛的分化组合
更让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渔翁得利的是左派的分裂,且内部不断持续裂变,造成了中左各派的极大削弱。尽管前进党前主席、以色列前外长利夫尼领导的中间派行动党(Hatnua or Movement)也正打算与“拥有未来党” (Yesh Atid)和左翼工党(Labour Party),建立中左翼统一战线,但三党最终未就组成中左翼统一联盟达成协议。目前,以色列中左阵营处于完全分裂状态,无法对右翼集团构成实质威胁,从而进一步凸现出内塔尼亚胡的优势。
不过,此次以色列大选最出风头的还是前媒体名人拉皮德(Yair Lapid)组建的“拥有未来党”(Yesh Atid),一举赢得19席,成为仅次于内塔尼亚胡所领导执政联盟之后议会的第二大党,意外成为黑马。拉皮德赢得了中产阶级的支持,他向世俗选民承诺解决日益增长的住房短缺和废除犹太神学院学生兵役的豁免,以及寻求对以色列失败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另一个媒体人、以色列传统大党——工党的领导人谢利·亚奇姆维奇(Shelly Yachimovich) 专注社会经济问题,改变了工党呆板形象,吸引了大批年青人参与政治,但也获得了17席议席,不过元气仍在恢复之中。前外长利夫尼新成立的新党——行动党也获得7席,紧接其后的是总是指责当局不善待巴勒斯坦人、温和左翼政党梅雷兹党(Meretz)席位亦倍增,从四年前的三席到今年的六席。而2009年以色列议会第一大党,代表以色列中间势力的前进党(Kadima)在其前总理与党主席奥尔默特转入丑闻,及前主席利夫尼退党、分裂后迅速衰落,但也没有出局,也过了选举门槛,获得2席议席。总的来说,并没有如先前预测的那么悲观,总体上竟然比四年前多获得5席。相反,以色列保守阵营却从2009年的65席减少到60席。这样,在120席的以色列议会,中左与保守阵营出现了势均力敌的局面。这就是说,内塔尼亚胡继续其原来的鹰派政策已失去合法性。
在中左与保守阵营及各个政党势力消长同时,以色列政坛更有趣的是其政党的不断分化组合。我们知道,四年前的以色列议会第一大政党前进党是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于2005年11月21日离开执政右翼利库德集团后创建的中间派政党。当时利库德集团40名议员中有14人加入前进党。在奥尔默特出现腐败丑闻及辞职后,在当时外长利夫尼带领下2009年2月10日的议会选举中,前进党获28席,仅多出利库德集团1席,在中左整体弱于右翼的情况下组阁失败;在去年3月前进党党内改选中,莫法兹击败利夫尼,利夫尼则在2012年12月自创新党——行动党。
另一个传统大党,甚至比以色列建国历史还久远的大党——以色列工党曾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90年代早期,几乎一直是以色列政坛的领衔者,这个历史悠久的党派还曾涌现过包括梅厄、拉宾在内的大批举足轻重的人物。拉宾之后,佩雷斯与巴拉克均没有处理好国内的安全问题,导致利库德集团中内塔尼亚胡与沙龙等强硬派的相继崛起。2002年10月,本-埃利泽宣布工党退出联合政府,导致沙龙政府倒台,但在2003年1月提前举行的议会大选中,工党仅获得19席。2005年1月,工党与利库德集团、圣经犹太教联盟组成新的执政联盟,工党在新政府内获得8个部长职位。11月,此前不被看好的政坛“小字辈”、以色列总工会主席阿米尔·佩雷兹(Amir Peretz)以微弱优势击败时任政府副总理、政坛“常青树”的佩雷斯当选工党主席,随后工党退出联合政府,再次导致沙龙联合政府倒台。11月30日,佩雷斯退出工党,转而支持沙龙的“前进党”。2007年5月巴拉克再次当选工党主席,并成为奥尔默特政府中的国际部长,但在2009年以大选中工党议席下降至13席,只是议会第四大党。2011年年初,左翼工党因和谈分歧退阁,但其主席、防长巴拉克等4议员另组新党——独立党留任。工党的再次分裂,议会中也只剩下8席。更出人意料的,曾带领特工潜入贝鲁特刺杀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头目、也曾是以色列历史上最短命总理、现防长的巴拉克去年11月26日宣布自己将在大选后退出政坛,不再参加议会选举。 在以色列风云变幻的政坛中,不仅是不断分化,不断组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右翼不断产生,右翼不断再被消灭过程。当前,我们看到了贝内特领导的极右翼势力的崛起,但也不断在被消灭。以色列前总理沙龙是个例子。他曾是建立犹太人定居点最强烈的鼓吹者,2000年闯入阿克萨清真寺,一度断送了中东和平进程。沙龙一向以强硬的鹰派著称,但他2005年毅然走上与保守势力决裂的中间道路;再看下现任前进党主席莫法兹、现行动党女主席利夫尼,及以前总理、前进党奥尔默特,这些中左派无一不是从保守阵营分化出来的。甚至现在执政的内塔尼亚胡也是利库德集团30名议员中仅两人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一个,也称得上保守派中的温和派了!
呼唤王者
在选前,内塔尼亚胡已饱受以色列政要批评,以色列前进党前党魁利夫尼(Tzipi Livni)曾表示,内塔尼亚胡政府正将“犹太人国家的生存”置于“道德危险”之中,忽略了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不满情绪。以色列情报机构辛贝特(Shin Bet)前局长尤瓦尔·迪斯金(Yuval Diskin)谴责内塔尼亚胡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Ehud Olmert)更批评现总理内塔尼亚胡浪费了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6亿元)准备对伊朗作战,“轻率冒险,却没有产生任何效果。以色列让世界恐慌了一年,结果却什么也没做。”
当然,奥尔默特也批评他的继任者利夫尼,她失去了她曾领导的前进党的信任,为此以大比分差距丢了党主席。奥尔默特呼吁选民问自己,是否给利夫尼10议席重要,或使前进党通过选举门槛更重要?一时间,让人们一头雾水的是为何奥尔默特没有参加竞选,却突然带头反对内塔尼亚胡阵营,并似乎他在竞选总理似的呢?首先,奥尔默特看到中左阵营缺乏一个团结中左的精神领袖,更沮丧的是,中左的各方并没能有效地批评内塔尼亚胡的从政记录,他明显想帮助他们一把。特别是不想他与沙龙共同创建的前进党边缘化;二是他认为四年前让他接受腐败指控是一场阴谋,而且他的外长利夫尼当时逼他下台,且之后又背叛了前进党,当然内塔尼亚胡更是他在利库德集团时一直以来的对手;三是奥尔默特所涉3桩官司中,两起案件去年7月被耶路撒冷地区法院裁定指控不成立,另一起案件被判一年缓刑和罚款75300新谢克尔(约合2万美元)。等到官司过去,鉴于中左目前仍尚无可靠领导人出现,他只要继续保持公众的注意力,届时,将重现2006年他领导的前进党大胜内塔尼亚胡所领导的利库德集团一幕,他仍将是王者归来!
这只不过是奥尔默特的如意算盘。此次大选黑马“拥有未来党”主席拉皮德才是此次大选真正的“造王者”(kingmaker)。不过,拉皮德明确表示,他只参加致力于全面的经济改革和恢复与巴勒斯坦的和平谈判的政府。内塔尼亚胡当然期待拉皮德入阁,这样可以减少对极右与宗教政党,譬如极端正统派沙斯党(Shas)的依赖。扩大联合政府当然也会导致内部意识形态的战争,沙斯党就明确反对应征宗教学生入伍,这可能是联合政府内包括拉皮德等领导的政党争吵的根源。但由于内塔尼亚胡所领导的竞选联盟比此前大幅减少11席,以色列右翼阵营力量已大为削弱,所以内塔尼亚胡虽有望第三次出任总理,但他主导组阁的空间将十分有限,想要维持政坛的稳定并非那么容易。
更何况,在2010年美国斡旋的和平谈判破裂后,美以之间一直是互相恶语相向。自那时以来,以色列加快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的建设——那些是巴勒斯坦人未来建立国家所需要的地方。这让美国及以色列众多西方合作伙伴相当的愤怒。在大选前,美国媒体人曝光总统奥巴马曾不止一次私下表示,以色列不知道自己的最大利益是什么。针对新建定居点计划,奥巴马认为内塔尼亚胡正带领他的国家走向彻底的孤立。奧巴马并称内塔尼亚胡在巴以和谈问题上是一个“政治懦夫”!对内塔尼亚胡故意打击意味严重。在上世纪90年代,两位与美国总统不和的以色列总理均被选下台,其中第二位就是内塔尼亚胡!
这次内塔尼亚胡尽管挺下来了,但处境已是相当艰难。不过,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从来没有在一次选举中以绝对优势,甚至算是一个舒适地胜过。他的胜利总是很微弱,通过鲜血、汗水和泪水得到。这就是他在1996年以半个百分点赢得了西蒙·佩雷斯;同样是在2009年,利库德集团还比前进党少一个席位情况下,实现组阁成功。1月22日晚上同样没有打破这一传统:他所领导的右翼联盟“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出现令人焦灼的崩溃,他个人也从右翼选民得到一个响亮的耳光。尽管他的总理职位能保,但执政联盟的联合更艰难、更不舒服,且内部不满在增长。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还是那个魅力能征服整个以色列,决定中东战与和,被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所称谓的“本雅明王”(King Bibi)?我们仍需要拭目以待。
编辑:陈畅鸣 [email protected]